•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学一年 > 正文

    浅析高校公共课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校教公共课的缺点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03 04:43:57 点击:

      摘要: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熏陶,提高人文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迅速腾飞、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人们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提升。音乐是一种供人欣赏、陶冶情操的艺术表现形式。在高校的公共课中,音乐教育是公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立主要是为了提高非音乐专业学生的素养,这是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因为很多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无论是内容的设置上,还是教学的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使得公共音乐教育的设立变得可有可无。因此,只有制定高校对公共课的相关规定,完善公共音乐教育课的基础设施,不断注入新的元素,继承民族音乐,才能促进高校公共课音乐教育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高校公共课音乐教育;素质教育;重要性;创新;改革;民族音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11-0176-03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设置的目的在于提高非音乐专业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它是高校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行素质教育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1]目前,我国的高校公共课音乐教育发展还未完善,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没有真正适合非音乐专业学生的课本,很多学校对于公共音乐教育的设置只是摆设,并不能达到提高整体素质,陶冶艺术情操的作用。
      一、高校公共课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一)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有利于促进人文教育的实施和人格的养成
      1.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主要培养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力,以此来促进人格的形成
      人格的素养是需要艺术的熏陶才能完善的。音乐是一种穿透力极强的艺术形式,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荀子曰:“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5]音乐的影响力不受时空的阻碍,不会因为时代的久远而慢慢消逝。“高山流水”的典故我们都很熟悉,钟子期、俞伯牙两人在音乐上的共鸣是知音的典范。由此可见,音乐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无论是在人文素养上,还是在对于事物的看法上,都会有明显的不同与提高。音乐的主要功能在于它的互通性较强,它放在任何一种事物上都具有一种净化的作用,直逼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这对于学校人文教育的开展具有很大的推动力。音乐不同于戏剧、电影、小说等观赏性极高的形式,它是通过音符的律动来传达和体现人的经历。电影、戏剧、小说是直观性较强的艺术形式,而音乐的重点在于听,通过听来带动每一根神经,表达内心所求所欲。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是属于大众化的,它重在教会学生一些基础性的音乐常识和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力。而这种鉴赏力的作用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从而促进人格的形成。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一个事物感兴趣,才能更好地去接近它、学习它。音乐的魅力在于它是大众化的,是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调剂品。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设立正好迎合了普通大众的口味,而且对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加强
      创新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而不被淘汰的重要元素,创新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发生着。创新的前提是需要灵感的迸发,而音乐是最好的方式。[6]高校公共课音乐教育课程的开设并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和人文素质,更重要的是陶冶情操、迸发灵感,从而创造出更好的东西。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的延续是需要某种动力去支撑的。高校公共课音乐教育课程除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时代的要求,更主要的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这个社会拼的就是综合实力,并不是说专而不精,而是既专又精。而音乐修养作为一种重要的素质是大学时期应该培养的,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适应社会的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创新是最主要的,也是往前发展最主要的助力,音乐的共鸣是创新的最主要形式。[7]
      (二)高校公共课音乐教育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实现是依托学校教育内容的全面和设施的齐全。而高校公共课音乐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公共音乐课的合理、优化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师资力量上都应有所改善。高校公共课音乐教育应本着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完善公共音乐教育管理设施、师资投入以及专门为公共课音乐教育所设定的内容做一次深刻的讨论,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形同虚设,而是应从根本上和实质上实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
      (三)高校公共课音乐教育课程有利于实现文化和艺术的传承
      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东西,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着对文化的传承和尊重,我们都应该对我国的音乐有一个大体的了解。高校公共课音乐教育传授的不仅仅是音乐这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传授民族的音乐,使大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史、世界音乐史,在陶冶个人情操之余,能够进行文化艺术的传承,防止“文化侵略”。[8]
      二、高校公共课音乐教育的改革及创新
      (一)健全有关教育法规的制定,促进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的稳定实施
      我国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起点低、基础差、观念旧,在很多方面都有待改善和提高。2006年,在总结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出台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9]该方案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
      很多高校不重视公共音乐课的原因主要在于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就目前现状而言,应该对公共课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基础设施做一个明文规定,特别是公共课音乐教育上,应制定适合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内容,主要涉及基本的音乐常识、中外音乐史等,在教育方式上应设置成公共课,而非选修课,实现对所有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师资力量上应克服以前借用音乐专业老师的困难,逐渐走向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新道路。在基础设施上,学校应注重公共课音乐教育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实现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目前,很多院校的公共课音乐教育都是以赏析为主,并没有一个系统化的理论贯彻,虽然公共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赏析来达到素质的提升,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与原本的教育理念是矛盾的。
      (二)定期举办一些音乐晚会和实践活动,完善高校公共课音乐教育的体制
      教育的目的在于运用。公共音乐课的教学成果也需要实践来验收。高校应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条件,不时地组织一些音乐活动,一方面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高校的公共音乐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综合实力的较量。在大学中所学的知识都需要实践的验证才能适应将来踏入社会的步伐。学校在完善自身教育管理体制的同时,应时刻围绕对学生有益的事情来展开工作。注重对学生理论的贯彻,更注重学生把理论转化成实践的过渡。学校对于公共音乐课的支持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和基础设施,定期举办音乐主题的晚会,实行奖励制度,鼓励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完善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体制。
      (三)充分利用我国的民族音乐资源,不断完善自我,创新自我
      一般在大学中,我们身边的同学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聚集也把当地的文化带到了这里。例如风土人情、地方性特色语言和习惯等,这些东西都是传统民族文化的范畴。再加上我国特有的民族风俗,尤其是少数民族的风俗,都是值得我们探究的。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应注重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很多少数民族的音乐都是原生态的,带有一种特殊的乡土气息。[10]任何形式的民族音乐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并且发扬光大的。在教学过程中,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优美的民族音乐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知晓中华民族音乐的精华,认识并了解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风貌和艺术特征,从而领略中国传统音乐之美。
      通过这种民族音乐的了解,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实现自我创新,完善自我。尽管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形式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在音律上是共融的,我们常说“音乐无国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 结语
      音乐是一种很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人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现实生活当中,音乐可以舒缓工作压力,提升品位,陶冶情操。我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应加强对音乐基础知识的了解,尤其是民族音乐的传承。而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的开设正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重点在于“公共”二字上,它既不是专业的,也不是必需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如何鉴赏音乐作品,培养对音乐的审美意识,塑造高雅的审美情趣。从实质上来说,音乐教育就是为了唤醒人格的力量,用艺术的表达方式进行沟通和自我完善。它培养的不是音乐专业人才,而是通过音乐挖掘人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从而引导当代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培养适合社会需求、适应市场发展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源.浅谈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9).
      [2]成泽卿.浅论我国高校公共音乐教育[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3]于淦,周游.从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谈公共音乐教育[J].艺术教育,2009,(12). 
      [4]倪宏伟.高职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的途径[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11).
      [5]陈瑜,翟毅.通识教育与高校公共音乐教育[J].枣庄学院学报,2008,(4). 
      [6]杜贞瑶.浅析高职院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J].考试周刊,2008,(44). 
      [7]于颖.论音乐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J].黄河之声,2009,(3). 
      [8]詹薇.关于普通高等院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09,(18). 
      [9]李燕.试论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程建设及其管理[J].中国农业教育,2008,(1). 
      [10]张晓武.公共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J].艺术探索,2008,(6).
      〔责任编辑:李 官〕

    推荐访问:浅析 重要性 公共课 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