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学一年 > 正文

    黑白照片头像【斑斓年代里的黑白照片】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7 04:29:11 点击:

      在我和韩高琦如此之熟的背景里,《变色龙》带着少有的惊讶数度提醒着我:一个优秀诗人最重要的作品也许已经写就。它的产生并不复杂,是这个年代一场人们所熟谙的疾病的折射。若仅此而言,我们只能从《变色龙》中读到那种一时附会的风雅颂,但事实上它有着更为广阔的吐纳和更为加倍的沉痛。我所能阅读的依然是诗人一脉相承的对时代的见证:复杂的生活咏叹。
      “一块鹅卵石翻动着流水,/但永远翻不过这第一页。”这起句暗示了整首诗的基调:一个坚定的怀疑主义者。之后的诗句缓,魔鬼(变色龙)的意象在此后的数节里爬动着,直到这石破天惊的两句:“我辞去公职,/身上仅有的一点勇气走出了一个变相的乞丐。”诗人社会角色的转换(由教书匠演变为建筑工程师,从浙东乡村迁居到上海大都市)暗合了国体的某种走势,并由此见证了后工业社会城市资本聚敛过程中的混乱、无序和对生态与心态的双重搜刮与伤害……这是欲望的代价!而欲望又是肤浅和无止尽的,为此,诗人把自己定义为命运的局促和尴尬,他的呈现是“一只全身打满草稿的麻雀,/灰尘和风,我们组合在蒲公英中的幻想,/从肯定中的否定时刻,/从小憩的石头上飞起――/被牵引的大地伸了一下懒腰,继续上路。”
      布罗茨基在一首诗中曾这样描述自己:“一个二流时代的忠实臣民”,韩高琦的《变色龙》或许是对此无意中的诠释。在此后的一些诗行中,思想沉潜于言语深处,更多的是让我看到同代诗人对韩高琦间接的影响,如柏桦等诗人对抒情的处理和某种写作进程中的即兴成份,这勾勒出了诗人的实力、基本审美倾向和训练有素的写作技巧。“我走进了一条小胡同”之后,数十行现实生活的场景描摹尤其能够看出韩高琦所真正关注的。这一类题材在韩高琦此前的文字中其实已多有涉及,到《变色龙》一诗中可谓集大成了,有一定的铺陈,但更多的是匠心。
      “学不会的简单,/做不完的事情。”对人生的慨叹点化为这简单的两句,诗人看到的是:“你总生活在你不在的地方。”
      一直到这里为止,韩高琦都处于一个旁观的角度,但之后的体验变得不同了,之后成为了韩高琦个人的《神曲》:“许多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却总是被你验证。”当盆景枯死,而野草繁茂,初衷的改变使诘问显得苍白而无力,诗人守候着奇迹,奇迹却注定又不能出现:一个眼神可以拯救一个死刑犯的灵魂吗?一次教训可以买回一部5000年的历史吗?答案是确凿的否定,生活在一个焦灼的时代是诗意的悲哀,而更悲哀的是诗意悲哀的缺席,诗人的激情是显而易见的,又带着漫不经心的敷衍,“一再邀请我们投身其中――”
      投身其中的是什么?在此后长达26行的文字中,韩高琦罗列了诸多饕餮者趋之若鹜的野生动物名单,这似乎意味着生命的某种品质和市侩之气的渗透,让我欣赏的是对这26行文字的阅读并不让人厌倦,从技巧上而言无可挑剔,而且一波三折,始终能抓住我的视线。在26行诗句以后是诗人内心隐痛的表述,仅仅只用了8行,韩高琦用他所衷爱的博尔赫斯牢牢地抵住了向更深的虚无滑入。我想,这或许是命运的底线:在一个斑斓诡谲的变色世界里,真正能够反映它真实状况的秘密只在那黑白的底片上。
      像是一种反弹,韩高琦终于可以把内心的温暖与亮色通过此后的一节诗行表达出来,这和前面近二百行的质疑式诗句交织成一种矛盾,而这种矛盾的漩涡制造出这首长诗的高潮,像是一枚硬币不能取舍的两面:“让我感觉失而复得的大地的弹性。”这种获得仅仅在于“父亲”这身份的亲缘认同,从而抵消了外在于它的“暴力”形象。这一节诗(14行)完全可以独立于长诗之外,而且是一首非常漂亮的短诗,把它镶嵌于这首长诗中客观上让阅读有所停顿,像是戏剧中高潮部分所能给予观众的回味。一首诗的指向于此已非常明确,在现实场景的诸种现象后诗人企图找到一个答案。
      到这里,诗已经得到了它自主的生命力,但这还仅仅是一首好诗,如果不是后面那近60行稳如磐石的豹尾。这一部分是韩高琦修改后最为着力的地方,他数易其稿把这尾声打磨得熠熠生辉,从而使这首诗提升为一首杰作。如果能把这逐次修改的诗稿对应着来看,阅读者会发现,这是不可错失的部分,从诗意和思想的角度上,它都能成为范例:在我能读到的第一稿中,过于直接的表达和挥霍损害了诗的沉思,而到《变色龙》的定稿里,这些缺憾的诗行被另一些有包容性的有张力的诗行所替代,非常饱满。且语速到了这里不由自主地加快,变成最后的冲刺――这与整首诗所意指的倾向惊人地吻合。到了这里不再是诗人在写诗,而是诗在写诗人,诗人受到了无阻碍的神启,正是通过这种意外的效果,种种不安的征象在回光返照中予以赤裸的表达,这是时间的法则:诗人把“希望”暗示给了过去或未来。
      这是一首让诗人羡慕的诗,它奇怪地削减了通常意义上善和恶的对峙,而试图找出一种隐匿于血液中源源流传的悲剧,但它又完成得不十分彻底,给人以少许的蕴藉。正是这种蕴藉告诉我们诗的力量,和眼下这个匮乏的时代还需要诗的理由。
      
      

    推荐访问:斑斓 黑白 年代 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