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学一年 > 正文

    【与鲁迅唱唱反调】 关于鲁迅的手抄报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5 04:44:06 点击:

      大红猩猩毡斗篷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有一段写宝玉出家在�陵驿地方向父亲贾政辞行。书中这样写:   
      (贾政)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一领大红猩猩毡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贾政尚未认清,急忙出船,欲待扶住问他是谁。那人已拜了四拜,站起来打了个问讯。贾政才要还揖,迎面一看,不是别人,却是宝玉。
      
      鲁迅对这一段描写是非常注意的,但他的注意不是因为他满意,而是因为他不满意。他所不满意的是这一段描写里的“大红猩猩毡斗篷”。鲁迅至少有两次提到了他的不满,比如他在《论睁了眼看》一文中说:“无论贾氏家业再振,兰桂齐芳,即宝玉自己,也成了个披大红猩猩毡斗篷的和尚。和尚多矣,但披这样阔斗篷的能有几个,已经是‘入圣超凡’无疑了。”他又在《〈�洞花主〉小引》一文中说:“惟披了大红猩猩毡斗篷来拜他的父亲,却令人诧异。”看来,这领“大红猩猩毡斗篷”确实比较刺鲁迅的眼,以致让先生反复拿来做文学描写失败的例子。
      我想,鲁迅之所以对这“大红猩猩毡斗篷”不满意,大概是因为他觉得这不符合宝玉已经出家的身份。既然已经出家,还披那么豪华的斗篷做甚?显然是并没有“入圣超凡”。这是批评高鹗总是忘不了宝玉那个富贵荣华的出身,写贵公子出家也要与穷家小子出家有所不同,这不同就体现在这领“大红猩猩毡斗篷”上。我想,鲁迅恐怕是误解高鹗了。难道出家人非要披着麻袋片或破衣烂衫才像出家人么?我倒觉得高鹗的这种写法更符合实际,更符合宝玉的身份。一方面,我们知道,宝玉是生在钟鸣鼎食之家,花柳繁华之地,在那样的大富大贵的家族环境中,他刚刚出家,即使想找一件麻袋片或破衣烂衫来“表明身份”恐怕也不容易呢!另一方面,既然已经决定悬崖撒手一心向佛,那么,一切人事都已了无挂怀,在他眼里,麻袋片破衣烂衫与“大红猩猩毡斗篷”已经毫无分别,随手抓上一件披了就是。倘若嫌“大红猩猩毡斗篷”太过华贵不符合出家人的身份,而非要找麻袋片不可,那反倒显得拘泥了,反倒要落入“第二义”了。什么叫“四大皆空”?难道只有麻袋片才代表“空”,“大红猩猩毡斗篷”就代表尚有挂碍?在佛家眼里,麻袋片与“大红猩猩毡斗篷”一样都是空的。所以,宝玉披“大红猩猩毡斗篷”并没有披错,高鹗这样写也没有写错。就像我上面说的,这样写反倒更符合实际。
      鲁迅批评高鹗的这领“大红猩猩毡斗篷”,让我想起了一个禅宗公案。一个老和尚与一个小和尚一起出门。一条河拦住了去路,这时一个美女也要过河,就央求老和尚帮忙背她过去。老和尚照办了。回寺之后,小和尚怎么也想不通,佛家不是主张不近女色么,为什么老和尚要背那美女呢?终于他忍不住责问老和尚。老和尚说:我早就放下了,你还没有放下吗?这个小故事大概能说明一些问题。在高鹗那里,“大红猩猩毡斗篷”与麻袋片是没有分别的,披了“大红猩猩毡斗篷”也不一定就是阔和尚;倒是鲁迅看出了“大红猩猩毡斗篷”与麻袋片的分别。高鹗已经“放下”了,鲁迅却还“背着”。
      
      焦大与林妹妹
      
      焦大是《红楼梦》里的一个小配角,而且是一个非常不重要的小配角。但这个出场少、不重要、对《红楼梦》的主题和结构没有什么影响的小配角,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深刻印象的得来就是因为他那次喝高了之后,骂贾府养小叔子的养叔子、扒灰的扒灰而被人在口里塞了马粪的隆重表演。正因其地位最是下贱,形象又极鲜明,所以,后来的一些学者和红学家都把他当成了社会下层阶级人士的典型和代表。甚至成了一种符号。
      林(黛玉)妹妹就不用说了,她是豪门的千金小姐,娇娇贵贵,艳艳香香,高高在上,地位身份尊贵无比。因此,后来的一些学者和红学家都把她当成了社会上层的典型和代表。甚至成了一种符号。
      鲁迅曾将焦林俩人放在一起,并有过一段非常著名的论述。这就是他在《“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一文中的那句话:“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
      鲁迅这句话说得斩钉截铁。但说句实话,我一直对鲁迅的这个判断不那么特别认可。不知怎么的,“焦大与林妹妹”常常让我想起“王子与灰姑娘”。这两个“事件”之间有没有相似性和可比性呢?有的,那就是,它们都是两个社会身份相差悬殊的人的搭配。两个社会身份相差悬殊的男女能不能发生爱情?我认为是可以的。但两个社会身份相差悬殊的男女能不能发生成功的爱情?我认为这是可疑的。
      所以当我们区分了能不能发生爱情与能不能发生成功的爱情这两个不同概念之后,我们再看鲁迅的这个判断,就会发现鲁迅有点武断了。我有一个不能被明确证明的判断:“一般情况下,社会阶层低的人,比较容易爱上比自己社会阶层高的人;反之,社会阶层高的人,不大容易爱上比自己社会阶层低的人。”我还有一个比较自信的判断:“整体素质(品格、文化修养、教养、涵养、风度气质等)比较低的人,容易爱上比自己整体素质高的人;反之,整体素质比较高的人,不大容易爱上比自己整体素质低的人。”那么,从我的这两个判断出发衡量焦大与林妹妹的关系,我认为,焦大是有可能会爱上林妹妹的。但林妹妹是不是会爱焦大,我则一点自信也没有,应该不会的,肯定不会的。

    推荐访问:鲁迅 唱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