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学一年 > 正文

    陆川:不能阻挡 陆川天气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5 04:34:08 点击:

      面对自然我常常感到敬畏,如同面对午夜间的黑色隧道,内心的战栗油然而生。生命之界对于我的智力而言显得过于宏澜辽阔,让人怅然。然而站在街边看往来路人,我却常常会心头窃喜。因为我是唯一能用某种方式记录短暂生命历程中那纷落火花的人,仿佛一个子嗣众多的贫困家庭,唯独我沐浴了父母的恩赐,拿到了那支上学的铅笔。所以,要钟爱电影。――陆川
      
      寻找切入人生的兴奋点
      
       1971年2月陆川生于新疆建设兵团,五、六岁左右才随父母迁至北京。一直以为世界就只是西部的小陆川突然来到城市,他迷茫了。而一件关于城市印象的小事更深刻地影响了他对城市的感觉。
      “五、六岁时我到了北京,刚搬到北京就在广电部的楼里面撒了泼尿,当场被邻居拿获。那楼12层,当时北京少有这么高的建筑,在楼梯里撒尿觉得挺好玩儿的,被抓后被告到我妈那了。这要是在西部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件事让我对城市文化……反正从小到北京就一直没有融入城市这个环境。”
      也许正是对城市文化的失语和隔阂,使得陆川自幼就比较敏感。因为父亲的影响,他一直认为写作是天下最值得干的事情,常偷偷写点诗歌小说什么的。“我们家书特别多,我基本上把家里的书都看了。文学精神是最博大的精神,我一直这么认为。”然而,“我16岁时,在劲松电影院花一毛钱看到了《红高粱》,当看到银幕上红色的高粱幽灵般飘动,那个孩子在一片红色中高声诵读着‘娘,娘,上西天……’的时候,我觉得一种巨大的力量从银幕透射出来,把我死死地钉在座位上,我站不起来,呼吸不了,泪流满面。电影这个东西太厉害了,一瞬间把我打得粉碎,我走出电影院的时候就下了决心要做电影,这种表达比写作更狠更犀利。”
      可是事与愿违,父亲并不同意他的选择。陆川对电影所表现出来的狂热让陆天明觉得他是个太危险的人物。“父亲说高中毕业考中文系、导演系,但毕业后真当上作家、导演的都少,闹得不好,反倒沾染一些‘圈里’的坏毛病,父亲认为当作家、导演关键要靠人生体会的积累,所以父亲让我报考军校。”
      有时真的是意志决定一切,只要你不放弃。18岁,一心扑奔电影的陆川开始在学校做军人剧社的领袖。“我们每年写剧本、排戏,还获奖。不是主旋律,而是像《马拉之死》那样特别诗意的那种,舞台上竖的都是两三米的大十字架。你想想,旁边别人都是《南泥湾》、《黄河颂》,而你在军队的舞台上演那种东西,多可怕。”
      毕业了,陆川做了两年翻译工作,最后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这次再没人阻止他。
      其实一直以来,陆川都觉得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动荡不安,幼时随着父母巅沛流离,然后小学念两个,中学念两个,大学到外地,所有这些都不是他能决定的。但自从心中有了那个关于电影的梦,“我一直奔着那目标去,没有让生活把我冲走,我拼命地在靠近它、靠近它……”到了北影之后,这种动荡的感觉消失了,从此人生由陆川自己掌舵。
      
      我要去震憾别人的灵魂
      
      毕业后陆川被分进了北影厂,以为终于可以拍电影了,结果北影厂只导演就有八十多个,他是最小的,所以――三年没戏拍!
      “很多人都认为你有一个作家父亲、编剧父亲一定借了不少光,少走了不少弯路。其实父亲从未给我说过一句话。在那三年漫长的等待中,父亲只要说一句话,我就可以早点拍上电影,而不用等的那么苦。父亲觉得任何人的第一步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所以他不会为我去求人。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只有耐得住寂寞,然后慢慢打磨,出来的才是我自己。”
      然后《寻枪》出来了,陆川的身世也同时被很多人抬了出来,无非是想说他是幸运的。陆川不是一个多话的人,但他还是说:“死在半道上的人多了,很多人都会说因为没有机会。不是这样的,是你放弃了。《寻枪》我递遍了全北京的影视公司,我查黄页,一家一家地递。当时有很多人打电话给我,问能不能买我的本子给别人拍,我说不行,你要就只能找我拍。你得相信,你找这么一圈后,你就能认识一些人,得到一些机会。我写《黑洞》就是因为那家公司的老板看了《寻枪》,觉得我剧本写得非常好。真的是这样,你努力做了,机会慢慢就会积攒。最后,也是这个老板,他说《寻枪》我帮你拍不了,给你个姜文的电话,给他看看吧。就是这么着,一扇一扇的门就打开了。外人觉得我陆川一蹴而就,或者以为是我父亲的缘故,真的不是。别人不知道中间的艰辛。”
      《寻枪》遭到了这样那样的质疑,使得陆川靠着积累、坚持而付出的心力显得不那么鲜明,但陆川在意吗?“电影对我是什么?我要去震撼别人的灵魂,让他们倾听我的声音。”于是,陆川走进了《可可西里》。
      又是两年,六、七次出入可可西里采风,5000米以上的高原反应,没氧气、没劲、没体力,一直流鼻血,一把一把地掉头发。人家去旅游的最牛就是在高原上玩一周,而他们竟拍了一百二十多天。队友一个一个的往山下抬,到拍完时剩下的剧组人员竟只有一半。然后剪片,最后那个连投资方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老板都感动得痛哭流涕的结尾,竟然让陆川一刀给剪了,他说:“我不是一个爱哭的人,亲人去世,我只会流一次眼泪。但创作《可可西里》剧本的时候,我好多次都是一边写一边哭。如果看完这个片子到最后就只落得让观众哭一场,那太便宜了,我要的是心灵的震撼。”说这话时,一股狠劲清晰地停留在陆川的脸上。
      再不是《寻枪》时的大学生形象,《可可西里》让陆川将他男人阳刚的一面强悍地加给了观众。没有了质疑,没有了幸运之说,像陆川这样的年轻导演,愣是在中国电影业前有狼(外国大片、港片)后有虎(国内几个处于垄断地位的大导演)的境地里走出了自己的广阔世界,谁还能阻挡他的横空出世?
      
      酷的涵义是“不妥协”
      
      在拍摄《可可西里》时,旁人看到陆川给演员示范持枪,状态极其职业,但陆川说,4年军校生涯,给予他的主要是改变了他的性格,不再孤僻,开始表达,而且创意锐利。“在那之前,因为我压抑,所以我拿泥巴把心灵给糊住了,尽量让它不受到磕碰。”但军队教会了他一个人要坚持自己的信仰。
      有人问陆川,你的作品中充满了年轻的激情和创造力,告诉我源泉。陆川说:“因为咱们年轻啊。在中国有才华的年轻人很多,但是敢于去不装蛋的人,就不是特别多。还有,中国有一种教育叫韬光养晦,或者说中国电影美学、审美讲究一种大气、格局、深度,它其实是不让你玩。”这还是客气的,这位北电导演系硕士曾这样说:“电影学院是一个特别可怕的学校,它好像教育出了一批艺术家。他们有可能是,但都非常自私。学院教育其实并不能培养一个高尚的人格和那些忍耐的东西,就是为了电影,能够牺牲到自己肉体。他们做不到,但我能。”因为“我不是电影学院培养的,我是军校培养出来的。”
      影迷们觉得用“酷”这个字定义陆川最合适。从电视剧《黑洞》到《寻枪》再到《可可西里》,陆川给人的感觉一直都很酷。对此陆川的反应是哈哈大笑,他说:“谢谢,这个我领了。我觉得酷有一个涵义就是‘不妥协’。一部真正有内容的电影不需要太多花哨的东西。你可以结结巴巴说一个真理,也可以很流畅地说一个谎言,但是结结巴巴更接近真理的本质。”
      
      关于父亲
      
      “父亲从不会当面夸我,但他一定会在背后支持我。其实我挺崇拜他的,但不憧憬他那样的生活,父亲除了文学创作,没有个人爱好,父亲一辈子‘不敲门’,他为人很容易沟通,但又是一个不愿意跟人沟通的人,所以朋友不多。我不一样,我还是想和朋友一起爬山、喝酒、一起玩儿。电影只是我的表达方式,不想让它成为生活方式,天天生活在电影里就失利了。”擅写反腐题材的陆天明的作品都极受影视剧导演的欢迎,如《苍天在上》、《省委书记》等,收视率也极高,对此,陆川说:“希望父亲可以留一、二部给我,拍父亲的作品一直是我的心愿。”
      (综合摘编自《成都日报》《南方周末》《时尚健康・男士》等)

    推荐访问:阻挡 陆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