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学一年 > 正文

    陶行知文集 [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提高语文教育教学含金量]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2 04:42:07 点击:

      近年来,研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著作,对照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反思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发现问题多多,亟需不断改进。  在校内外甚至省内外同行之间的听评课活动中,我发现我们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陷入了一个怪圈:
      无论是高三毕业班的语文教育教学,还是高二年级的语文教育教学,抑或是高一起始年级的语文教育教学,全都围绕着高考知识点进行,大多数语文课几乎成了高考考点知识讲授课或考点知识训练课,却缺乏必要的文本内容的解读和感悟,更缺乏引领学生认识生命价值、增强生存智慧和培养生活信仰的内容。
      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不是真正在培养人、教育人,而是在培养解题的机器。这样的语文教育教学,提高的只是学生考试的分数,而没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不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增强生存的智慧和培养生活的信仰,不能为学生后续的持续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与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理念是不相吻合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笔者认为真正的教育活动应该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实现人的价值,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过程。教育活动的终极价值则是使人成其为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能力的人,成为有责任的人。
      我们学校开展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增强生存的智慧,培养生活的信仰。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学科。
      从实用角度来讲,语文是工具,学了要有用,更要会用;从精神层面讲,语文是审美享受,通过语文的学习要汲取人类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自身人文素养,享受生活的美。
      学习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是让我们实现语文教育终极价值的最佳途径,它可以帮助我们弥补以往语文教育教学的缺陷,提高语文教育教学“含金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能力的人,成为有责任的人。
      一、语文教育教学,首先要有生命意识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真正的教育必须造就能思索、能建设的人。我们需要的教育,要能造就会用脑指挥手、手开动脑的手脑健全的人。”
      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在于“造就”人。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一切教育活动都应是关注生命的教育活动。
      关注生命,应落实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仅是对生与死的认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性”的教育。“人为物质环境中的人,好教育必定可以给学生以能力,使他为物质环境中的主宰,去号召环境”。
      笔者认为:作为高级生物的人,学校学生同其他人一样,他们有尊重的需要,有平等的需要,有认知的需要,有成功的需要,有好奇的需要,有创造的需要。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就要围绕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展开,我们在施教过程中就要有生命意识,尊重学生的需要,体现“生本”教育教学思想。
      但是,我们发现,在理应高度关注人的生命的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也往往被一些教师仅仅视为“认知体”,而不是集唯一性、多样性、一次性、终身性兼具并复合的“生命体”。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言堂”“满堂灌”教学现象就是没有生命意识的体现,就没有体现“生本”教育教学思想。
      我们知道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早在产生之日就体现出了对学生生命发展的体贴和关爱。今天,我们二十一世纪的现代语文教育教学就更应当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本身的优势,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主动发展中陶冶思想,感悟人生,并获得高尚的人格。
      在语文课程教育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主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生本”思想,注意转换角色,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将所有因素都指向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个体。坚决反对“奴性”的生命,崇尚“自由”的生命。满足学生的正当需要,就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
      语文教师在语文课程教育教学中,要以平等、友善、关爱、共享的态度,与学生实现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与大师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生活对话,使他们感受到生命是宝贵的,生活是美好的,生活是快乐的,生活是有意义的,进而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二、语文教育教学,要有生活意识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报告,确立了面向未来的终身教育的宗旨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这四个“学会”,其实早在陶行知先生那里就有了理论和实践的诠释。陶行知先生曾经说:“集体探讨之目的,在以集体之努力,追求真理。”这是“学会共同生活”的一个侧面。陶行知先生还说:“‘生’字的意义,是生活或是生存。学生所学的是人生之道。”这是“学会生存”的印证。
      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往往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勇敢地面对,可能会迎刃而解;如果不去勇敢面对,就会无端扩大它的困难程度,永远失败。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挖掘课本文本中有关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生活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教育学生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克服困难与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勇于迎接生活的挑战,坦然地生活。   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
      语文教育教学应该也必然要紧密结合和认真观照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现在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是一切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转,一切围绕着升学率转,一切围绕着学生的高考分数转,而缺乏紧密结合和认真观照我们的生活。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有些传统的学校,名为认真,实际是再坏无比。他们把无所谓的功课排得满满的,把时间挤得滴水不漏,使得学生对于民族前途和别的大问题一点也不能想,并且周考、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弄得大家忙个不了,再也没有一点空闲去传达文化唤起大众”。
      七十多年前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这种现象,时至今日,还没有得到改变,相反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至于本应对生活高度关注的语文课,现在也已经被扭曲到了过分倚重“学会认知”、“应试第一”的地步,致使学生终年累月沉溺于“书山题海”,严重脱离了语文学科的活水源头——生活。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我们扭转语文教育教学的不良局面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今天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应该正本清源,返朴归真,以陶行知先生“六个解放”为指导,让语文教育教学回归我们的生活,关注我们的生活,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帮助学生培养生活的信仰,拥有人生理想和事业追求。
      三、语文教育教学,要有人文意识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显性任务,它要求语文教师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内涵的汉语语言体系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使学生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来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这一点是硬任务,可以使用题目加以检测。现在学校语文课程教育教学主要是围绕它进行的。
      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形成了语文课程的隐性任务,即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得到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智慧的、情感的、道德的人文感悟与性格的积淀,从而熏陶并内化为规范使用文辞、遵守文法、组织文句、敏捷文思、清晰文理的能力,进而提高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外化和输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形成审美的情趣、文雅的谈吐、文明的举止等人文综合素养。这一点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任务,很多教师就不太重视,甚至忽视它。
      陶行知先生就十分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渗透。他说:“我要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把育才办成一所诗的学校。”陶行知先生认为祖国富厚的优秀传统精髓植根于中国的语言文字之中。他在给学生讲授“建筑人格长城”时,就向学生介绍了《后汉书》中杨震“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故事,阐述了我国的传统美德“慎独”精神,告诫学生要严于律己,人前人后始终如一。
      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理想和思维决定了人的一生。所以,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要注意引导和关注学生的理想和思维。
      由于单纯的语文“工具论”思想的惯性作用,至今在我们一些教师的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唯科学主义”的思潮还很流行。
      语文教育教学“唯科学主义”思潮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近乎衰弱。一些教师在进行人文性和美感极强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本的教学时,仍然使用抽象的“科学”术语对课文文本进行肢解、切割和“破坏”,使其思想性和美感被肢解得七零八落,学生得不到必要的思想熏陶,情操陶冶,美感享受,导致许多学生人格缺陷,精神缺失。
      今天,学习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对现代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进行再认识,我们不能不关注语文学科中人文精神回归的重要意义。
      四、语文教育教学,要有世界意识
      信息时代,使地球变为一个小小的“村落”,学生广泛接触世界多元文化已成为必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的孩子“是在世界中呼吸,要以他们学得的东西帮助改造世界,为整个人类谋利益”。陶行知先生还说:“我要去看看世界。我所以要看看世界,为的是要认识世界。”
      语文学科学习不仅是让学生借助于语言文字这个载体学习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而且还是让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最好的途径。
      让语文教育教学成为学生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是陶行知先生的殷切期盼,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现代语文教育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师绝对不能继续做“井底先生”,而应该积极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语文学科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注意对世界多元文化精华的吸收。
      俗话说:纲举目张。我们语文教育教学要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教给学生必要的语言文字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前提下,突出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让其在育人方面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语文教育教学要树立“生命意识”、“生活意识”、“人文意识”和“世界意识”,要抓住“育人”这个纲,让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具有灵魂,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能力的人,成为有责任的人,切切实实提高语文教育教学“含金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3]《生活教育》杂志,2009年1月~2012年5月.
      [4]《中小学校长》杂志,2009年1月~2012年5月.
      [5]《语文教学通讯(高中)》杂志,2010年1月~2012年5月.
      (作者单位: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

    推荐访问:践行 含金量 教育教学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