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学一年 > 正文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大卫·科波菲尔》再版序】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7 04:41:26 点击:

      今年是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诞生两百周年,为此世界各地都举办了纪念活动。的确,说他是除莎士比亚以外最受人们喜爱的英国作家一点也不过分。2003年,BBC的读书节目做了一个调查,通过民意评选出一百部英国人最喜欢的作品,结果吸引了十四万人参加投票(之前BBC组织的“百大英国伟人”投票人数只有这个数字的四分之一)。这一百书中,六十六本为英国作家所著,狄更斯有五部作品入选名单,成为得票数最多的作家(紧随其次的则是因为《哈利·波特》系列走红的罗琳),而这本《大卫·科波菲尔》就名列三十四。据亚马逊网站2011年11月的调查,英语读者中,被人们读得最多的书除了《圣经》就是狄更斯的作品。无论人们对他的作品和写作风格有什么看法,但都不得不承认他是英国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将十九世纪的英国尤其是伦敦留在纸上,流传了两个世纪,而他对人性的解剖和关怀更是超越了他的时代。
      关于狄更斯的身世和《大卫·科波菲尔》一书的来历,我在当年此译本出版时的译序中已做了交代,这次再版保留下来,所以不再赘叙。这里只想借再版序说一点关于狄更斯的不那么与文学搭界的话。
      首先想说的是狄更斯不只是个伟大的文学巨匠,还是务实肯干的社会改良家。狄更斯生活和创作的时间是维多利亚时代,也是十九世纪英国城市化急剧发展时期。经历了种种磨难后,他深谙社会下层——尤其是其中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处境,也看到了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和凶残,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但他并没有将对贫穷弱势人群的同情止于笔下,而是身体力行。我们多数人都认为今天欧洲发展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完善、弱势群体得到的照应相对优越,这也与狄更斯当年的努力有很大关系。他号召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起发起了英国社会改良运动,他呼吁奔走募捐,亲力亲为,建立了对流浪妇女儿童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廉租屋制度等等。他当年用自己演讲和讲故事所得中的大部分捐给了慈善机构或用于公益事业,并发动人们捐助感化院,关闭儿童监狱,开展职业技术培训,甚至亲自设计培训计划和日常管理制度。
      这些关注弱势的制度后来得到不断完善,普及西欧诸国,为这些国家在后来的发展中消弭阶级矛盾引起暴力冲突起了很大作用。所以我认为狄更斯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也是最有社会良知的作家,不愧被称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和社会改良家。正因为如此,每每看到一些文学评论者将狄更斯贴标签为“软弱”、“空想家”时,不仅仅对这样热衷捣浆糊贴标签的行为感到厌恶,也为不对自己研究的对象做深入了解(哪怕只要一点点深入)就轻易下结论的伪学术研究法大行其道感到悲哀。
      然后想说的是今天很多人有意无意对狄更斯不地道的追究,其实狄更斯早就对自己的弱点心知肚明,坦率承认。狄更斯对他生活的时代的贡献除了文学创作、社会改良作为,还有大众传播方式的改进。而现在他还成为许多人的事业资源。湖南师范大学刘白博士在《一个被多派学者深挖的富矿——二战以来的狄更斯研究》一文中如此写道:
      英美的狄更斯研究始于1836年《博兹札记》的问世后,至今已有一百七十余年的历史。诚如劳伦·W·麦泽诺所言,“没有哪位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家,享有狄更斯这么多的评论”。对狄更斯的研究涉及他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非虚构文学等各个方面。粗略统计,英美的狄更斯传记有一百多本,专著一千多部,研究论文一万多篇。
      在该文结尾时,刘博士写道:“1926年,批评家奥洛·威廉斯在《一些伟大的英国小说家》中抱怨道,研究狄更斯已经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从丹纳到切斯特顿,狄更斯已经被批评、谴责、欣赏完了’。然而八十年过去了,依然有狄更斯研究传记、专著、论文层出不穷地出版,这就充分证明狄更斯还有不断阅读与阐释的空间。麦泽诺就信心满满地在他编著的《狄更斯产业》中表示:‘狄更斯产业的未来前程灿烂,批评研究不可能下降,至少在短期内不会。’”
      狄更斯学、狄更斯热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师的伟大,但作为伟大的人也有不幸,就如今日之公众人物一样,私生活的一切都被挑出来一一检审。狄更斯的个人情感生活、他与家人的关系、他的私交等等都被挖出、或被联想演绎,甚至媚俗地有意关照发挥,狄更斯也由一位文学巨匠成为堪称被小报八卦专栏的讨论对象。成名天下,光耀今日,是狄更斯的幸耶·不幸耶·
      关于自己的人性黑暗点,狄更斯很坦诚,他对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段话就是很好的告白。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在监狱里阅读过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和《大卫·科波菲尔》,一直很崇拜书的作者狄更斯。1862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前往伦敦并拜访了狄更斯。数年后,陀氏在给朋友的书信中提起这次会面,其中有一段记录两位作家讨论他们笔下好人或坏人形象的来源:
      一个作家接触时间最长,最经常,其实是天天见面的,就是他自己。为什么作品中的人物有这样而非那样的行动,这个人物是否能被人理解或不被人理解,这些都是由作者自己的行动决定的,作品中的人物来源于作者。1862年,我在狄更斯的杂志的办公室中与他见面时,他告诉了我同样的看法……他说他的作品中的好人,都是他自己希望能成为的人物;而他笔下的恶人,也都如他自己(更确切地说,是他在自己身上找到的):他的残酷,他对那些无助的要依靠他的人无缘无故的敌意的攻击,他面对他应该爱的人时的退缩,这些都被用在他的作品中。他告诉我,他的内心有两个人:一个是他应该做的人,另一个正相反。从那个相反的人身上他创造了作品中所有的恶人,而那个应该做的人让他能够继续生活。我问他:仅仅只有两个人·
      我写上述的话,不是说我就一心认为狄更斯没有缺点,没有过失。我引用上述一段,也想证明狄更斯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完人。话说回来,如果不是那么善良,敏感的狄更斯只多是个自恋狂,他的挣扎正是由于他天性中美好善良的因子太多,加上他的过人天赋和努力,他成为一个作家,因为剖析人性而不失对人的爱心而成为大师。我还想说的另一点是:我理解今日做学问人的艰难和不得已,但如果对自己的研究对象没有尊重,只将其视为饭票和支票来源,那么研究者自己的人品就很重要。因为研究者不可避免会将自己的人格投射到被研究对象上(这已在对萨特、毕加索等人的研究成果中不乏证明),对文学的研究如果演变成娱乐版,学术研究狗仔队化很可怕。不仅是学术不幸,也是人性不幸。
      福克纳有位朋友说自己受一媒体邀约写要针对福氏的私人生活对他采访,福克纳当即拒绝。福克纳说,作为一个作家,我呈现给公众的是我的作品。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这么说,研究一个作家,重点也应是他的作品。对于狄更斯研究居然到了去找出被疑为是他情妇的女士之孙,并去问别人是否知道自己祖母曾有过的风流韵事,这也居然能成为学术论文,是不是把文学研究也看得太贱了·
      走上译书之路,一直得到不少前辈和专家指点,其中唐荫荪公尤其对我关爱指导多多。我们曾一起讨论过狄更斯的作品,他说一般都认为《远大前程》和《双城记》是狄氏最佳之作,但我一直认为当数《大卫·科波菲尔》,后来我能翻译这本书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唐公的抬爱和推荐。翻译此书过程中,我常常去唐公家请教。此书当年出版时他已去世,我一直感到遗憾。
      狄更斯是我最喜欢的作家,而这本《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一般作家的第一本作品自传性非常高,而狄更斯却不同,他一直避免写自传。我非常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因为童年留下的伤痛太多,他后来绕道都不愿经过他做童工的鞋油店就说明那种痛的刻骨铭心。后来在友人鼓励下他写出了这本书,主角的姓名英文缩写为D.C.,倒过来正好是他本人姓名缩写,可见他对这本书和主人公的情感,所以喜爱狄更斯的广大读者——不是专家——往往觉得这本书才是他最好的作品。这正和作者的心思一样,在1867年本书再版前言中,狄更斯写道:“在我所写的书里,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一本。对于我想象中创造出的所有孩子,我都是个溺爱的父亲,从没人像我这样对他们深深爱着。可是,正如许多溺爱的父母一样,在我心底深处有一个孩子最为我宠爱,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也是读者宠爱的孩子。
      我曾希望能再版时将此书重译,但由于许多变故不能付诸实行,也是我的遗憾。感谢漓江社刘硕良老师的厚爱,能让这本书在狄更斯诞辰两百周年再版,也希望能有更多汉译狄更斯的作品和中国读者见面,因为狄更斯不仅是英国的,也是世界的。
      ([英]狄更斯著,石定乐、石定柔译:《大卫·科波菲尔》,漓江出版社2012年版)

    推荐访问:大卫 再版 菲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