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学一年 > 正文

    黔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5 04:50:17 点击: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黔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表明:黔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学校体育在师资队伍、学校体育经费及设施、行政部门领导的重视情况、学校领导、教师、家长意识等方面问题严重,课题就此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黔西北 少数民族地区 农村学校 学校体育
      黔西北地区地处我国经济欠发达的贵州省,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区有汉、彝、苗、回、布依等35个民族,全区辖7县1区,总面积26853平方公里, 全区有700多万人口,其中居住乡村人口占73.82%,少数民族人口占26.20%。是一个人口大区,自然是一个教育大区。由于地处边远,交通不便,生产力低下,人口增长过快等因素,使得黔南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也造成教育事业投入不足,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相对滞后。穷财政、穷资源办大教育,这是该区学校教育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因此文化教育相对滞后,农村学校教育更处于明显落后状态。
      随着党中央提出实施“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战略决策,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齐聚试验区,2010年教育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的“贫困山区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这一系列举措,给黔西北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同时也加快了黔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步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织金县、纳雍县、赫章县、威宁县等地区的100所中、小学。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通过贵州省数字图书馆图书馆、毕节市教育局、毕节学院图书馆等,查阅了有关文献和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分层选择抽样方法进行。第一阶层以区、县为单位,第二阶层以农村为单位按比例抽取调查样本,于2011至2012年分别对黔西北地区的8个区县的中、小学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其中市、县40份,农村60份,市县有效文件34份,农村有效问卷46份,总体有效回收率80%。
      1.2.3 数理统计法
      调查数据的统计工作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并对材料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2 黔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队伍方面
      受传统思维影响,结合我国国情,目前人们对于学校体育的认知水平还相对较低,尤其是不发达地区,学校体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仍未摆正。很多学校对体育工作没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中的一些根本性难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体育课不得不为语数外“让路”,让体育课成了事实上的“板凳球员”。据了解,虽然这几年通过特岗考试等途径为全区输送了一部分专业体育教师,但在黔西北地区,仍有40%的学校体育师资不足,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由其他任课老师“代劳”。一方面是因为体育教师待遇相当较低,并受到存在一定层面的“学科歧视”,导致很多体育专业学生不愿意从事学校体育教师工作,另外受地域因素影响,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费紧张,也相对地制约了农村体育教师接受继续再教育和知识更新深造提高的机会。从而让部分体育教师将目光着眼于发达地区或“改行”。这也是导致本区师资队伍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小学尤为突出。
      2.2 学校体育经费、体育设施方面
      长期以来,因为黔西北地区属于老少边穷山区,经济发展滞后,穷财政、穷资源办大教育,这是该区学校教育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因此文化教育相对滞后,农村学校教育更处于明显落后状态。据国务院公布的2012年中央财政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文化体育与传媒一起占财政支出的0.8%。而黔西北地区财政本来就面临着收入少、摊子大的局面,因此体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更是远远低于0.8%,进一步流入学校体育的经费就显得“杯水车薪”。缺乏经费的支持,学校体育的发展就愈加举步维艰。
      虽然国家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文规定了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配备标准,但因为受制于地方经济,经费投入不足以及部分校领导思想观念认知不到位,缺乏对学校体育教育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制约了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
      2.3 教育行政部门重视程度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石,是社会体育的摇篮,是终身体育的关键,是竞技体育的基地。国家和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国家民委、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职能部门曾先后出台了许多有关学校体育的文件和法规,对黔西北的学校体育工作开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局面依然窘迫,现在学校体育所处的地位非常尴尬,在学校它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实际上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上,宣传力度不够,具体实施不得力,资金投入不到位,组织竞赛墨守成规流于形式等等。
      2.4 学校领导、教师、家长意识方面
      受市场经济影响,竞争成为社会生存的“基调”,而高素质人才作为生产力第一要素成为时代的“宠儿”。受残酷的社会现实以及传统观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影响,学生家长都深知要想提高孩子以后的生存能力和社会地位,最优的康庄大道是上小学、升中学、进大学。家长的利益选择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健康”和“学习好”冲突后势必有一个权衡和利益选择。此时,有70%的家长和学校校长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这真实地反映出家长和学校在体育教育观念方面的缺失。
      3 黔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深化继续教育工程
      继续坚持特岗等政策,加大对黔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输送体育教师力度,并完善黔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师资继续教育制度,搭建平台,使中小学体育师资素质提高。通过在职培训、建立“导师制”、师资网络培训、教师技能大赛等方式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另外在常规的师资培训中,建议改变以往把农村教师集中到城里来的形式,可以组织专家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地区去讲课,使其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指导体育教师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上好一堂体育课。还可以免去教师往返的路程和花费,培训中更易适应当地实际情况。
      3.2 建立保障学校体育正常运转的资金体系
      建立保障学校体育工作正常运转的资金体系,是改变边远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现状的关键。黔西北民族地区用于学校体育发展的经费主要是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建议当地政府一方面加大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投入,将民族地区征收的能源,交通基金和预算外调节资金留给地方使用,并相应地在教育附加费和城市维护建设中安排部分资金。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各界进行广泛宣传,如实说明黔西北“穷资源办大教育”的客观现实,披露现状,引起关注,争取得到多方支持,利用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和行政管理力度,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3.3 重视和加强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面对目前的教学设施状况和现实条件,要想走出困境,实现快速发展,在继续加大该区教育资源投入的同时,还需因地制宜,广泛“开源”。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广泛开发适合该区地理环境的学校体育资源。另一方面需要打破陈旧教学理念的“樊篱”,凭借该区多民族共融的优势,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传统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以及少数民族民间生活、劳动等资源,积极开发本土化校本课程,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校体育体系。
      另外,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利用本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作为很多体育器材的原材料,从而节省大量经费。本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对场地、器材、组织等要求相对较低,简单易学,练习方便,学生容易接受,经济实用,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谐的团队精神意义深远。
      3.4 制定科学的学校体育评估标准,实行量化管理制度
      行科学管理量化考核制度标准,对学校体育工作具有督促和检查作用,使“弹性体育教育”变为“硬性”指标,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向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和办学特色多样化方向发展。而据了解,目前学生体育搞得比较好的是初中,因为在一些地方,中考的成绩中加大了体育分数所占的比重。在这种情况下,改革评价体系是一种最直接的办法,教育部今年将要求所有高校对所有刚入学的新生进行健康体质测试,测查后按照生源地、生源校进行排名公布,也就是把大学新生健康体质作为衡量地方基础教育——高中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的指标。

    推荐访问:黔西 聚居 少数民族 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