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学一年 > 正文

    农田水利建设 [关于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的思考]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1 04:49:36 点击:

      摘要:农田水利建设是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兴水利、除水害,针对我国当前农业和水利的突出问题、如何采取措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解决这些矛盾,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农田水利建设意义深远。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问题、措施
      一、时代背景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水资源短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农业高度依赖灌溉,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健全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会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2010年12月21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重点研究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农村水利建设为主要内容。显示了党和国家对水利建设的高度重视。
      二、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大部分大型农田水利设施均修建于20世纪50至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各方面原因,地方政府和农民这两大“主体”对农田水利建设、维修、管护重视不够,职责不明、投入不足,造成农田水利持续发展缺乏后劲。家庭承包制改革之前30年兴修的水利工程,国家总投资共763亿元,而社队自筹及劳动积累,估计达580亿元。但近几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远滞后于现实需要。近年来,从重庆、成都大旱到2009年的河南、山东等华北地区大旱,到2010年的西南五省区大旱。大范围干旱充分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等突出问题。
      (一)水利建设布局不够均衡相比之下,国家更重视“大江大河”的治理,各级政府把各种水利建设资源重点投放在大型水利设施建设和城市、工业用水保障上,对农田水利建设重视不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对水利工程的投入在逐年增加,但重点是对大江、湖泊、主干河流和大中型水库的防灾加固,大约有60%的财政支农资金主要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和气象事业发展,直接用于农业生产性支出仅占40%左右。其中,能够分给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的费用就更微乎其微。西南地区的大旱旱情主要集中在农村、山区,就是因为农村山区的农田水利设施薄弱造成各种蓄水设施汛期蓄不住水、枯期又无水可蓄的局面
      (二)管理服务缺失
      我国农村地区特征差别很大,农民的需求差异不同。缺乏在组织与制度上与当地发展情况相适应的规划安排,农民和政府之间缺乏一个可以表达农民真实意愿和心声的“桥梁”。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不能很好的参与项目的管理,农民的声音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反映不出农民的需求。农田水利“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农田水利建设公共投入缺失,甚至有些农村原有的沟、塘、渠、堰等因无人管护而荒废。
      (三)农田水利设施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
      在全国耕地中,有灌溉排水设施的只有8.4亿亩,每年实际灌溉的只有7亿多亩,其余的均是“望天田”。灌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多是上世纪50-70年代建的,标准低、配套不全,现在都进入老化和效能衰减期。据水利部门调查,全国大中型灌区工程配套率仅70%左右,骨干工程完好率只达50%,骨干渠道病险段达30%,全国大中型排灌泵站完好率不足60%。全国灌区中有1/3因缺水、渍涝、盐碱等原因成为中低产地。
      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2/3的灌溉面积还在使用大水漫灌等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灌溉系数仅为0.49,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但由于从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改造的人才和技术匮乏,使得尽管灌溉系统已严重老化失修,灌溉方式粗放,大量水资源严重浪费的情况下,综合运用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实施农业节水灌溉的科技兴农政策措施一直没能得以有效推广和运用。
      三、农田水利建设措施
      (一)把农田水利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增加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2006年)数据显示,全国有70%以上的村庄没有任何农田水利建设投资,而能够获得投资的村庄仅占9.56%。因投入资金不足、历史欠账太多而缺乏基本维护,农田水利大多靠吃老本,已有的中小型灌区仅60%的设施老化失修。而且,各类水利设施之间缺乏互补与衔接,造成水利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和利用,全国一半以上的耕地仍“靠天吃饭”。要扭转当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确保国家财政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的不断增加,强化各级政府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又要鼓励民间投资,教育、动员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从而建立起国家、民间多远投资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相结合的有效机制。
      (二)应根据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明确农田水利建设及管护主体,并督促建设及管护主体各负其责。政府是该类工程建设的主体,发挥着行政组织、资金引导、矛盾协调等作用,其受益者不仅仅是农民和农业,应当由社会公众共同承担。经营性工程的建设主体是经营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工程供水已被界定为经营性行为,农田水利中属于经营性的工程,应当由经营者负责建设和管理。生产性工程的建设主体是农业生产者,生产性工程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建设主体应当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工程建设投入相当于从事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另外还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农民参与”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机制或模式,积极倡导农户参与农田水利的管护工作。
      (三)科学规划农田水利工程,调整农田水利的供给结构,实施科学规划。政府应从整体、长远角度对水利工程进行统一规划。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大力引进、培养、选拔各类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并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于水利改革发展第一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推广各种先进适用的农村水利科技成果,尽快改变传统落后的农村水利技术和方法。针对农村水利的技术难点,研究开发合适、质优价廉的农村水利设备,建立农村水利技术开发、推广和服务体系。
      结语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毛泽东同志说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的一项伟大举措。通过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将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从而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随着农田水利事业不断加快改革发展,现代农田水利体系一定能早日建成,农田水利发展新机制一定能加快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一定能改善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推荐访问:水利建设 农田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