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说/有 > 正文

    南宁市产业集聚现状与形成机制实证研究_腹水形成机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03 04:44:07 点击:

      摘要:产业集聚是形成产业集群必然要经历的产业组织过程,加强对南宁市产业集聚现状的研究,从内外环境机制上综合分析南宁市产业集聚的形成因素,深入探讨当前影响产业集聚的各种存在问题,提出完善产业集聚形成机制的有效措施,对于促进南宁市的产业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产业集聚;形成机制;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11-0067-04
      产业集聚的不断发展将会促使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其他机构之间的联系和互补,推动在某一特定领域内基于分工基础的互相联系和集合,产生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产业集群是产业集聚可能和理想的发展前景,产业集聚是形成产业集群必然要经历的产业组织过程。[1]
      一、南宁市产业集聚发展现状
      在工业化进程中,主导产业主要由第二产业中的工业来牵头,第一和第三产业主要体现为对工业上游的材料供应和外围的服务支持,产业集群主要由工业产业为核心组成。[2]
      (一)南宁市产业集聚的发展格局
      “十一五”时期,南宁市的工业支柱地位得到提升。2010年,南宁市全部工业总产值为1502.68亿元,比上年增长28.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88.69亿元,增长 31.32%;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484.81亿元,增长15.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6个行业中,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铝加工、生物工程与制药、电子信息、化工、建材、造纸八个重点行业共完成产值1144.5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8.81%,比上年增长34.87%,完成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的73.36%,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3]
      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增长、竞争优势和工业化快速完成的重要途径和支撑,而以专业镇、开发区、特色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为主要形式的园区经济则是产业集聚的有效载体。南宁市有工业园区19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2家,自治区级开发区5家,享受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政策的1家,县(区)工业集中区11家。2010年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5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13.28亿元。[4]各工业园区都明确了2至3个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紧紧围绕龙头企业吸引培育上下游产业链, 产业特色初步显现。
      (二)南宁市产业集聚的特点
      第一,铝加工、制糖、化工、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造纸六个产业具备产业集聚特征。南宁市的八个重点行业从产品、产值、企业数量和人数上看,符合产业集聚条件的产业是:铝加工、农产品加工中的制糖、化工、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造纸产业,这六个产业具备产业集聚特征。而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和建材由于是工业行业大类,包括的产品较多,不属于同一个产业链条,虽然产值、企业数量和从业人数较多,但并不是同一产业的产业集聚;在这三个产业的细目中,除了制糖外,其他的产品生产还未能具备产业集聚的条件。
      第二,产业集聚程度不同,布局较分散。具备产业集聚特征的铝加工、制糖、化工、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造纸这六个产业的产业集聚程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层,产业集聚程度较高,企业规模较大或数量较多,产品竞争力较强,其产量和价格在市场上有一定影响。这个层次的产业是铝加工和制糖,也是南宁市的特色优势产业,代表企业是南南铝业、广西南南铝箔和南宁糖业、永凯糖业。二层,产业集聚程度中等,企业数量较多,产品具有一定竞争力。这个层次的产业是化工、生物工程与制药和造纸,是南宁市资源加技术的产业,代表企业有南化、圣保堂、桂西、博科、培力、华劲、凤凰纸业等。三层,产业集聚程度较低,企业较小数量不多,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比较弱。这个层次的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还比较弱,影响较小,代表企业是亚奥数码、世纪宏宇等。
      六个产业的空间集聚能力除了铝加工和化工比较集中外,其他产业的分布都比较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见表1。由于各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的产业发展雷同现象还存在,同一产业分散分布在各工业园区和开发区之中。
      第三,以资源优势带动产业集聚,以原生型集聚为主。南宁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有利于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而且有色金属资源比较丰富,从而形成了铝材、造纸、制糖等工业优势产业,属于本地资源带动形成的传统产业集聚模式。在铝加工、制糖、化工、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造纸六个产业中,除了电子信息外,其他五个产业都是原生型的产业集聚,都是依托南宁市的资源禀赋和原有工业基础发展起来的。
      第四,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偏小,集聚产业的科技含量较低。目前南宁市还缺乏产业集中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303家,全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只有299家。而且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质量性能低、附加值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以电子信息产品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南宁市产业集聚形成机制的存在问题
      (一)启动资金不足,外来资本推动力量较弱
      一直以来,南宁缺少国家级的战略重点投资产业和项目,也没有获得国内外资本的追捧,在多年的自我积累过程中,目前产值过百亿的产业只有3个。由于重工业很少,南宁的大中型企业数量少,产业带领能力差,扩大再投资困难;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缺乏融资渠道,非国有经济遭受资金瓶颈制约。虽然近年南宁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投资发展机会,外来资金增多,但与产业发展的巨大需求相比,还是杯水车薪。
      (二)原有产业水平较低,地方中小企业发育不良
      “工业短腿”一直是困扰南宁市经济发展的问题。2010年,南宁市的第二产业占全广西的14.47%,其中工业占广西的12.56%,低于行业总体水平。2010年南宁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6.9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27个省会城市中也只位居第19位。[5]南宁的中小企业数量偏少,民营企业的成长较慢,尤其是能与龙头企业分工与协作的地方中小企业发育不良,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突出,使得产业集聚的产生、发展比较缓慢。   (三)科技力量薄弱,资源综合开发能力低
      在六个具备产业集聚特征的行业中,大多还以初级产品、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以先进科技对产业资源进行综合深度开发的能力还比较低。产业的开发,关键是人才。根据国家的要求,到“十一五”期末,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5%以上。南宁市2009年的技能人才总量为32.5万人,其中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以上的高技能人才仅2.3万人,只占技能人才总量的7.08%。[6]
      (四)专业化市场发育缓慢,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到2010年,南宁市各类市场有600多个,超亿元的市场有31个,规模较大的有南宁商品交易所、广西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等,数量较少成交额低,且市场建设和经营还停留在传统方式和水平上,主要是农贸市场和商贸批零,专门针对本区域生产的产品实行产供销紧密合作的专业化市场还没有。此外,南宁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技术交易、信息咨询、科技协作、担保拍卖等发展不足,还没有一个能为产业提供完整服务的社会服务网络体系。
      (五)产业分布结构不合理,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问题
      由于行政区划和历史原因,南宁市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产业建设在现实中还没能完全实现统一规划和科学导向,在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中存在盲目竞争,没有形成产业优势,却浪费了土地资源。这两年由于国土、环保、规划、建设等职能部门相继将审批权限上收,造成开发区“一站式”审批在相关环节出现脱节,出现供地和节能环保审批时间过长,要求不合理等问题,对各园区投资项目的推进造成较大影响。与全国其他的开发区相比,南宁市的开发区存在行政级别设置过低,调动资源和人事任用上的能力不足,社会事务管理任务越来越重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产业园区的运行效率和产业开发建设功能。
      三、完善南宁市产业集聚形成机制的措施研究
      [BT)]
      (一)构筑产业融资平台,拓宽筹资渠道
      一是积极拓宽项目融资渠道。用足用活国家、自治区项目融资政策,积极引入社会多元化资金,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南宁市的重大项目。突出抓好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投资合作,探索多样化的企业融资模式,在设立南宁市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基础上,采用“以项目为中心”的传统融资模式和新型融资模式相结合,建立多样化的资金合作发展机制。
      二是创新金融融资方式。积极争取在广西设立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实验区,引导商业银行创新培育产业集群的信贷品种和服务手段,联手国内和东盟的金融机构,多方开展银团贷款、融资租赁、担保贷款等多种业务方式。建立“政企银”沟通合作机制,由相关政府部门推荐申请贷款的企业或是提供一定程度的担保,与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合作,探索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风险投资机制。
      (二)夯实产业基础,建立产业协作配套体系
      首先,关联企业要紧密开展产业协作。不断完善支柱产业的分工协作体系,鼓励企业将部分业务外包,如产品设计、半成品生产、产品销售等相关业务,外包给相关专业企业来完成,引导专业化分工。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外包服务,扶持和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培育和完善地方产业配套体系。
      其次,政府构建“中心——外围”的产业协作配套体系。政府将需要发展的配套产业纳入招商计划和项目库,重点招商。采取专项贴息贷款、优惠地价或缓交用地费用、减免收费等措施,吸引关联产业集聚;对为主导产业配套的工业企业的新建项目和更新改造项目,按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将地方受益部分的一定比例奖励给企业。建立健全主要产业及其关联产业的信息沟通网络,尤其是还没有建立商会的行业,政府更要搭建有关信息渠道,畅通行业信息。
      (三)加快专业化市场发展,注重中介服务支持体系培育
      积极建设和发展专业化市场。南宁市要加快专业化市场的成长步伐,积极吸引境内外企业到专业市场来设立总经销和总代理点,扩大专业化市场和本地主导产业的业务联系,延伸和外地产业集群的触角范围,可以和外省的一些著名商品交易所建立战略同盟,吸引其到南宁扩大市场建设。此外要与各国商社、各类市场建立广泛联系,建立国际尤其是面对东盟的销售渠道和网络,大力引进国际中间商、专业采购商,实现市场经营商品和主体的国际化。
      建立完整的中介服务支持体系。要善于借助外力发展新型流通组织与现代物流业,发展会计、法律、咨询、信息、保险等配套行业,提供产业发展动态、趋势和信息,促进质量检测、技术培训、外贸服务、商旅导购等在内的生产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提高为产业集聚的大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的能力。
      (四)整合优化产业分区,理顺产业园区的运行机制
      一要加快推进产业的集中发展。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产业园区建设贴息和扶持产业集聚发展;在规划及建设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时,充分考虑产业的专业化和集群性,大力推进适合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性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三项费用优先用于促进产业集聚的共性技术,产学研资金重点安排在产业集群内的项目开发。
      二要改革完善产业园区的运行管理体制。将重点园区的管委会升级,继续给予土地出让收益全留政策,并适当地将一些地方税种纳入园区财政收入范围,完善考核评价方式,引入科技评价和产业集中度指标。强化园区的激励机制,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大胆创新,扩大管委会的任用权限。科学谋划园区长远发展的空间问题,解决行政区划障碍,采用托管或其他方式拓展园区范围,破解土地对产业发展需求的制约难题。
      (五)搭建科技支撑平台,健全产业人才保障体系
      提高产业的科技研发水平。首先要认清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攻克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战略性、关键性核心技术。加速高新技术向污染大、能耗高、产品质量低的传统产业的辐射、改造和渗透,积极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集成度高、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大型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催生、培育一批高成长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其次,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发动科技服务机构,创办针对特定产业的科技孵化器。
      建立健全产业人才体系。从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通过“项目+事业平台”的人才开发模式,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等领域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造就一支掌握产业发展规律、具有战略管理能力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拥有一批站在产业科技前沿、能够组织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科技管理专家;形成一个具有精准操作水平、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能人才群体。
      (六)加强产业规划和引导,发挥政府对产业集聚的形成促进作用
      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清理乱收费力度,推行导办服务、限时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特色服务,开展集群式服务,主动为投资者着想,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吸引更多的产业投资到南宁发展。实施制度和政策创新。结合南宁市的实际情况,建议出台加快产业集聚的相关文件,编制《南宁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建立地方产业集群发展专项基金和激励政策,从资金、税收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形成区域性产业集聚的良好政策环境,引导集群内企业竖立共同的行为规范,从单纯的优惠扶持逐步向建立综合价值链服务支撑体系过渡,形成良好的产业制度环境。
      [参考文献]
      [1]马中东.分工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马建会.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3]南宁市发改委.南宁市“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及重点内容研究[R].2010,(3).
      [4]南宁市统计局.2010年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11,(4).
      [5]南宁市统计局.2011南宁市情统计手册[R].2011,(5).
      [6]南宁市统计局.南宁年鉴2011 [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黎 玫〕
      

    推荐访问:南宁市 现状 机制 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