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说/有 > 正文

    多元文化课程_论多元文化条件下人的精神生活发展的时代性课题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3-31 04:50:22 点击:

      摘要:建设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需要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当今多元文化时代,积极推进人的精神生活发展,既是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而要推进人的精神生活发展,需要对一些事关精神生活发展的时代性课题有清醒的认识,这主要是:文化多元发展与思想文化导向的问题,文化多元多样与个体文化选择的问题,价值观与精神家园建设的问题。只有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正确导向下,引导个体善于在多种可能的发展中正确进行文化选择,增强价值观发展的自觉性,更好地丰富精神世界,才能真正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关键词:多元文化;精神生活;发展;时代性;课题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2)04—0112—04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整个国家成为一个“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又指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们要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党的要求即是时代要求。它表明,在当今多元文化时代,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发展和可以发展,这不仅仅是由生活自身决定的,更是由时代大环境和社会发展现实的突出矛盾所引发的。而要推进人的精神生活发展,需要对一些事关精神生活发展的时代性课题,也即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从而明确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文化多元发展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导向
      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都以开放的态势与异域和异质文化积极对话,在相互交流中补益和发展自身,文化全球化和文化的多元发展成为一种客观现实。
      从开放和全球化视角看,当今文化的多元既有来自空间地域的多元,如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也有来自时代变迁的多元,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并存;还有来自文化地位差异的多元多样,如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共处等。由于各种文化都是在不同的环境和土壤中孕育生长的,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质和精神内核,也就是有自己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因而文化的多元发展实质上是以异质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交流互动发展。在多元文化的频繁互动中,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相互撞击,必然会使一些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身原有的僵化和封闭性质,实现开放式和现代性发展,比如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借鉴、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同时,一些文化也会合理调整自身的价值取向,适当改变生存和发展方式,如精英文化的大众化实践等。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根本上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深刻变动的反映,而所有这些都必然最终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引起人的思想和心灵的变化,使社会主体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性和差异性,人的精神生活多样化日趋明显。
      社会文化发展的多元多样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多样化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它使社会生活充满了生机,使人的心灵世界极大地挣脱了神圣时代理想主义的束缚,重新获得了鲜活个性,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民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宽松开放的文化环境同时也给人的精神生活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文化全球化中,作为民族精神之根基和源泉的民族文化正受到强大的西方文化霸权的威胁。“在当今世界文化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不平等现象。在全球信息流动中,90%以上的媒体资讯是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的。在全球互联网服务器的存储中,美国提供的一般信息占80%,服务信息占95%。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思想文化借助经济、科技和传播上的优势迅速扩张。”文化霸权势力的不断扩张,严重挤压和消解着各民族文化,威胁着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与此同时,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也严重影响着我国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如今西方的一些文化价值观念、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等,已经成为我国一些年轻人追逐和效仿的对象。在西方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部分青年已经出现不同程度民族认同的弱化和文化意识的西化。
      精神文化的本质与核心是价值观。在多元复杂的文化格局中,新的与旧的、土的与洋的、传统的与现代的,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其中,既有进步的,也有落后的;既有发展着的,也有衰亡着的。我们必须正确辨别不同思想文化的性质,用正确的价值取向选择思想文化,以发展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
      在当代中国,能够引领人们正确选择思想文化,发展健康向上的精神生活的思想文化,只能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它主要包括引领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价值目标、道德规范、民族精神等内容。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政党的精神文化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代表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和政党共同的价值追求。它决定着社会对一些根本性问题的立场,比如价值判断,让人们明确善恶美丑、真假好坏、真理谬误、应该不应该的界限。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对整个社会文化具有支配作用,制约着文化诸形态的发展,规范着不同文化的内容。人的精神生活的本质是自由,但是滋养精神生活的文化和承担精神生活的个体却不能不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浸染和制约。正如阿尔都塞所说的,意识形态并不是供社会成员自由选择的,不管人们是否愿意,他们都得接受。谁不与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认同,谁就不可能进入这个社会。任何一个社会的文化都只有在意识形态所限定的“问题框架”内去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才是可能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扩散与影响,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引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文化多元多样与个体文化选择
      文化的多元多样是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不同的文化以其不同的形式、内容和价值取向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不同的营养。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我国古代传统文化、西方社会传人文化、精英文化、民众催生的大众文化等多种文化样态,以不同话语从不同价值视角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当代中国,作为思想文化的主体和主流,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具有其他思想文化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即科学性、人民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科学性是指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大众提供了新的世界观、新的理想、新的道德和新的精神;人民性是指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坚持为最广大人民服务;时代性指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放性指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坚持继承与创新统一,注重吸收和借鉴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这种先进性,能够把共同利益群体的精神取向整合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进步力量,形成一个“文化磁场”,增强整个社会的文化凝聚力。同时,它也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方向和路标,确保人的精神生活能够在正确轨道上健康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是在历史演进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的文化。传统文化是孕育厚重的民族精神之根基,它在凝聚人心,增进民族情感,营造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提供个人精神生活归属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传统文化作为历史的产物,它不可避免地混杂着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一些糟粕成分。比如,官僚主义、等级观念、特权思想、家长制作风、迷信活动等。在当今社会,这些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依然存在。它腐蚀人的心灵、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和阻碍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提升。
      西方社会传人的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主客观原因促成,已经取得在我国文化体系中的一席之地,形成了与我国主导文化相对理性与平和交流,并呈现与中国本土文化会通、融合的状态。这使得西方文化的先进成分更好地发挥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发提升作用。同时,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了中华文化,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但是,西方文化毕竟与我国文化有着意识形态的本质区别。如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技术和信息制造与传播的优势,对我国进行显性与隐性的文化传播与文化渗透,已经在制度文化、思想观念、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形成了对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强大影响,这是我们必须高度警惕的。
      精英文化以表达知识分子主体的理性思考和理想追求为宗旨,在价值取向上总是不满足于眼前的世俗生活,有现实主义的批判态度和历史觉悟,体现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关注人的生存意义与价值。作为知识分子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精英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它承担着社会教化的使命,发挥着价值规范导向的功能。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精英文化也正陷入空前的危机。一些精英文化开始走商品化、平面化的运作路线,出现了思想贫血、精神萎缩、淡化人文关怀的不良倾向。当前精英文化必须走出社会转型这个特殊时期的困境,才能真正起到提升民族精神境界、引领中国文化价值的文化使命。
      民众催生的大众文化在我国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而迅速壮大起来的,如今已成为我国文化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形态。大众文化以其平民化、参与化、通俗化和共享化的特点满足了各阶层各年龄群体各文化层次的人的不同文化需要,因而赢得了大众的接纳和喜爱,尤其极大地丰富了普通百姓的精神生活。也正因为此,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正在对我国社会风尚的培育、人们价值观念的树立和行为模式的养成产生着日益深广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的构造者和主要承担者,可以对民众起到一定的价值引领和价值塑造的功能。但是,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快乐价值取向又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传统的价值观念、文化立场与文化消费习惯,容易滋生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生活方式。丹尼尔·贝尔曾借用麦克唐纳的话说:“大众文化的花招很简单——就是尽一切办法让大伙儿高兴。”因此,作为“文化快餐”,大众文化显然在承载文化内涵和价值营养方面有明显不足,其正面功能需要积极引导。
      文化的多元多样发展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它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文化和思想的蓬勃发展与良性互动,使人的精神生活充满了活力,为人的发展创造了多种可能的空间。每一个社会个体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文化,只要他的选择无碍他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发展,任何人都无权加以干涉。然而,文化的多元多样化并不掩盖各种文化自身的优劣,也不等于文化之间地位分殊和价值好坏之别的消除。多元文化碰撞的背后,实质和核心问题还是价值观的博弈。因此,表面看来,在多元文化的境遇下,个人选择什么文化,归属于什么文化,似乎完全是个人趣味和意志自由的结果,但实际上是个人自我理解能力和自我价值观念与价值取向的展示。从个体文化选择与价值取向上看,低俗与高雅的文化选择差别,便直接决定其精神生活的高度和深度。倾向于低俗文化选择与取向,主要是寻求感观刺激、庸俗取乐,满足于一般性浏览,忽视理性思维,冷淡理论学习与运用等,这必然意味着他的精神生活是庸俗的、浅表的和漂泊的。
      因此,我们必须在多种可能的空间中善于文化选择。对人的精神生活发展来说,文化越是多样,就意味着精神生活资源越是丰富。但是,文化选择并不等于个人精神生活的文化资源选择。因为所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资源并非对每个人的发展都能发挥益处,或者说,并非每个人都能够真正利用全部的社会文化资源来发展自己。对个人来说,无论文化怎样多样,个人都只是根据自己的精神需要进行取舍。但精神需要还有健康的、高尚的与奢靡的、腐朽的之分的问题。因此,文化选择并非易事。它不但要挑战个人的价值体系和信仰体系,而且要求发展个人健康的和高尚的、高级的精神需要。但是,社会文化的多样化,于人的精神生活而言,其重要性恰恰在于,它为人的精神生活发展铺垫着种种可能性的道路。因此,善于文化选择,在世界日益全球化信息化、社会生活瞬息万变的今天,无疑是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
      三、价值观自觉与精神家园建设
      文化的深层蕴涵是价值观。在多元文化环境下,一个人追求或不追求什么样态的文化,选择或不选择什么样态的文化,根本上是由他所确立的价值观尤其是核心价值观决定的。任何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就是该国家民族共同拥有和追求的价值观。正是这种共同拥有和追求的价值观,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同样,任何个人也有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但决定人之为人的精神存在以及人的发展深度的,仍是个人的核心价值观。因此,多元文化下人的精神生活发展,无疑离不开个人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和自觉。只有对价值观的高度自觉,才能建设好维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但是,随着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我们却看到了一些个人价值观发展中令人忧虑的现象:一是价值观的相对化。在形形色色的思想文化冲击和价值取向诱惑下,一些人先是陷入价值迷茫和精神困惑,最后在反复的权衡比较中,那些被人们认同为“永恒”或“绝对”的价值终于不敌所谓的“独立性”和“个性”实在与彰显,结果就是认为“想怎么都对、做什么都行”,个人完全根据自己的价值旨趣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把持这种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的人,虽然一定程度上的确挺立了自身的独立性和个性,但是并没有使这种独立性和个性有效转化和生成为真正“有个性的个人”,实际是片面地实现了原子化的个人、“偶然的个人”、狭隘的利己主义的个人。这种“原子化的个人在精神上既失去了与历史传统的联系,也失去了与他人的联系,人的精神的根基由于失去了稳定和可靠的支撑而成为碎片”。二是价值观的功利化。功利主义价值观以实现快乐和幸福的最大值为行为目的。这种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的特点,就是明显的眼前性与现实利益性,表现出来就是行事追求急功近利,忽视可持续与全面发展;注重感性思维与感官满足,忽视理性思考;注重文化的实用价值和工具价值,疏远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等精神蕴涵。哲学家鲁道夫‘奥伊肯告诫人们:“倘若人不能依靠一种比人更高的力量努力追求某个崇高的目标,并在向目标前进时做到比在感觉经验条件下更充分地实现他自己的话,生活必将丧失一切意义与价值。”因此,从功利主义价值观出发的人必然出现精神懈怠,动力不足,陷入挥之不去的急躁、浮躁、焦躁、烦躁频发的自发发展状态。三是价值观的物化。这是一种“见物不见人”的价值观,它看不到精神生活的巨大价值,总是“用对钱袋的影响来衡量每一种活动的意义”。这种人“总以为,没有财产的支柱自己便寸步难行和遭受毁灭,阻碍他们前进的正是这种错觉”。马克斯·韦伯曾经说过:“谋利、获取、赚钱、尽可能地赚钱……这种冲动,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见之于侍者、医生、车夫、艺术家、娼妓、不正派的官吏、士兵、贵族、十字军骑士、赌徒和乞丐。可以说,凡是具备了或者曾经具备客观机会的地方,这种冲动对一切时代,地球上一切国家的一切人都普遍存在。”人是物质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统一与一体的存在物,因此,对物质的需要,赚钱的欲望人皆有之,也无可厚非,但是这种需要和欲望必须有精神的引导和提升,并且与精神协调发展。
      上述三种价值倾向,共同的本质都是利益自发。所谓“‘利益自发’,就是只顾追求眼前的、个人的、狭隘的利益,缺乏全局的、长远的目标追求。”这种利益自发的价值观,必然导致文化的功利性、工具性价值被过度强化,文化于人的意义和价值只是沦为物的代表和身份的符号,而其导向性价值却严重萎缩,甚至被消解。而正如云杉所言:“文化之于人类,应当是一种精神上的内在需求、普遍需求,也是终生相伴的需求”,“人们需要通过文化来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也需要通过文化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依归。如果没有精神文化上的充实和丰盈,就不能说有真正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人生。”
      文化是建设人的精神世界的主要方式。在多元文化条件下,价值观念的多元和分化无疑使“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精神抚慰的任务更加繁重。必须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同时,更好地用文化温润心灵、舒缓压力、涵养人生,更好地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因此,我们必须提倡价值观自觉。因为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和方向。只有价值观自觉尤其是核心价值观自觉,文化才能在人面前呈现出真正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才能展示人的本质力量,为人提供精神归宿,使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责任编辑:梁习琴

    推荐访问:时代性 精神生活 下人 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