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说/有 > 正文

    面对契丹的军事理论家宋太宗 契丹军事打法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10 04:31:20 点击:

      契丹:北方草原上的第一个文明帝国   蒙古草原是世界上最适宜游牧民族生长的地方,历史上的游牧部落匈奴、鲜卑、突厥都在此建立过强大的骑兵,一直是中原王朝最头疼的边患。然而这些民族一直停留在部落时代,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国家体系,既没有完善的组织结构,也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匈奴、突厥都是昙花一现,一旦遭到汉唐帝国的强势打击就再难恢复元气,只能逃亡欧洲。然而,随着历史的持续发展,情况开始出现了变化。晚唐衰世和五代乱世让中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并且在血雨腥风中看不到出路,而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却即将迎来一位伟大的领袖,他将为这片草原带来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时代,他就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汉名耶律亿)。
      传说契丹是东胡的后裔鲜卑柔然部的一支,隋唐时期曾是突厥汗国的臣属,生活在今辽宁省阜新市一带。唐末,阿保机任契丹迭剌部首领,他首先统一了契丹八部,继而击败了草原上的奚、室韦等部落和渤海、高句丽等国,将整个蒙古草原都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同年,阿保机统一蒙古草原,建立契丹汗国。并于公元916年即皇帝位,建立契丹帝国。辽太祖没有遵照草原上传统的部落分封制度,而是刻意学习汉族的单一式帝国体制。他任用韩延徽等汉臣,逐步废除部落体制,设置省、部、院等构成的府台官僚体制和州、郡、县等行政单位,建立起一套类似于汉唐帝国的国家系统,并大力招纳汉民,鼓励农耕和工商,引进汉文明,兴建孔庙。又设立枢密院总揽军权,在取缔了游牧民族传统的军事化部落体制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上,组建集团军,由皇帝直接控制的枢密院统一签发军事调令,废除了部族首领私有军队,实现了军队国有化,其强大的御帐亲军多达50万骑。
      更重要的是,契丹帝国不再从汉区劫掠人口充当奴隶,而是给予了各个民族基本平等的人身地位,走出了匈奴、突厥的奴隶制部落模式。北宋是人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组织结构学开始成型的时代,契丹帝国努力吸收宋帝国的先进文明,不断引入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使自身的经济基础和组织结构愈发完善。这使得契丹帝国拥有了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性,可以多次承受宋帝国的强势打击而屹立不倒,通过自身的组织结构补充能量、修复损失,而不会像匈奴、突厥那样遭到一次沉重打击后就一蹶不振。事实上,这正是契丹、西夏、女真等强大帝国在日后能够超越前代游牧部族,成为宋人最强对手的最关键因素。
      辽太宗(耶律德光)曾接受石敬瑭的投降,一度君临中原。虽然很快又被中原人民赶走,但他身穿汉服在开封即中国皇帝位,将契丹帝国改制为大辽帝国,向天下昭示了要继承汉唐正统的决心。之后辽国又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总的趋势是更加接近于一个规范的帝国。他已经废除了部落制和封建领主制,基本消除内部民族压迫,是一个中央集权制、军队国有化、公民化的规范帝国。他的政治文明不亚于伟大的汉、唐帝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堪比宋、明,更不用说南面那些已经完全丧失了伦常,被打得头破血流的诸多小国了。
      而直至公元960年,这个堪称伟大的帝国建国44年,正值极盛之时,宋帝国才刚刚建立。一山不容二虎,天下虽大,却容不下一个雄心勃勃欲引领天下正统的辽帝国和率领宋人欲重光汉唐天威的宋帝国并行于世。而以双方的实力对比而言,没有谁能毕其功于一役,像汉帝国驱逐匈奴、唐帝国驱逐突厥那样将对方直接赶走,数十年的惨烈战争即将上演。

      宋太宗:伟大的理论家,蹩脚的指挥官

      开宝九年(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宋太祖驾崩,享年49岁,在位17年。宋太祖生在五代乱世之中,出身于行伍之列,凭借其卓越的战功掌握了军权,虽然他像五代的很多篡臣一样篡夺了后周的皇位,但是由于他和他弟弟的很多重要改革措施,终于结束了五代乱世,把中华民族从血海深渊中解救出来,并开创了320年大宋王朝,迈出了人类文明从中古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伟大步伐。而且他勒石为信,要求子孙绝对不能以言论杀人,开言论自由之先河,所以有宋一代,思想活跃,文史和科技方面的成就为历朝之最。宋太祖无愧为一代不朽明君!
      宋太祖的驾崩很突然,《续资治通鉴长编》(后文简称为《长编》)记载:太祖驾崩时已经深夜,孝章皇后宋氏本让宦官王继恩去召太祖第四子、贵州防御使赵德芳前来继位。但是王公公却跑出去把晋王赵光义叫来了(这个太监是不是吃了华南虎的胆?),宋皇后只好哭着说:“我们孤儿寡母都托付给官家(皇上)您啦!”于是太祖的弟弟赵光义就继承了皇位,即为宋太宗。后世很多人认为太宗伙同赵普编造了一些杜太后和太祖约定要传位给他的谎话,甚至还有人夸张地说是太宗动手把太祖给杀掉的,也就是所谓的“烛影斧声”。
      不过对于后人来说,这些八卦传闻其实都不很重要,重要的是继位的这位宋太宗对历史有什么影响。由于历史上宋太宗亲自指挥了好几次大败仗,所以后世对他的评价很低,但是他在军事理论上的贡献却往往被忽视了。正如前文所说,他在军事理论上的三大贡献:参谋本部制度、阵图制度和军事学院体系,是现代化军队的渊源。同时也是他确立了文官掌兵的军队国有化体制,宋朝开始逐渐形成现代化集团军编制,也和宋太宗有重大干系。但他确实只能作为一位理论家,他用现代的军事思想指挥出不少可笑的败仗沦为后人笑柄,甚至有人说他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败千里之外”。此说虽然刻薄,但确也不失理。其实宋太宗很像普鲁士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不同的是克劳塞维茨最大军衔只到少将,没有机会决败千里之外。而宋太宗,作为宋帝国的皇帝,却要面对
      一个宋人从未遇到过的强大对手。

       宋辽争雄,力拔头筹

      宋辽双方的最初交锋发生在宋太祖伐北汉时与契丹援军之间,双方互有胜负。但由于宋太祖攻克北汉的意图不够坚决,所以遇到契丹援军后就较快撤军,没有发生大规模会战,双方真正较量还是发生在宋太宗攻灭北汉的大战中。
      太平兴国四年(辽景宗乾亨元年,公元979年),太宗召开廷议,商定讨伐北汉的大计。虽然有不少人反对兴兵,但在主帅曹彬的支持下宋廷通过了进伐北汉的决议。
      辽景宗(耶律贤)紧急召见宋帝国驻辽大使,质问为何要无故侵略他的小弟弟北汉。宋使回答得非常争气:“河东逆命,所当问罪,若北朝不援,则和约如故;不然,惟有战耳!(河东地区的北汉国不顺应天命,应该讨伐,如果北方的辽帝国不支援他,则宋辽之间的和平协议依旧有效;不然,只有开战!)”
      最后一个分裂势力即将重新纳入帝国的版图,而更加强大的契丹帝国只能焦急地筹措援军,希望能够尽力阻挠中原王朝的重新统一。
      二月,宋军快速集结完毕,太宗御驾亲征北汉。不到一个月,宋军扫平周边州县,包围北汉国都太原城。契丹帝国援军也如同预料之中出现了,辽帝国南府宰相耶律沙率6万大军来援,并以冀王耶律敌烈为监军,南院大王耶律斜轸、枢密副使耶律抹只分率前后军开进。
      按照宋太宗在战前预定的作战方案,宋军主力部队围住太原城,遣云州观察使郭进为石岭关都部署,率万余精兵在白马岭大涧列阵阻击援军,属于典型的围城打援战术。耶律沙率领前军在涧北遥望郭进军整装以待,便停止行军,准备等后军到达后列阵出战。但敌烈见郭进兵少,认为应该以前军发起急攻,压倒宋军,再待后军压到,形成优势梯队攻击,便可对宋军实施毁灭性打击。耶律抹只也附和敌烈的方案,耶律沙并不同意这样冒险的作战方案,但他虽为主将,却拗不过监军和副将两人,苦劝不听,只好令前军渡河先攻。好大喜功的敌烈率军冲锋在前,快速渡过大涧与郭进交锋。
    [ 2 ] [ 3 ] [ 4 ]   按理说敌烈的作战方案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如果实施顺利可以使宋军受到最大强度的打击,然而这位契丹大王的方案却有一个重要缺陷:他低估了宋军的刚猛程度。
      骑兵对战宋军重步兵方阵,最忌正面冲击,而应设法从侧翼包抄,但敌烈显然是求胜心切,以己之短击彼之长。对方是严阵以待,预先占据了险要地势,他的骑兵先锋渡过大涧之后来不及包抄对方的侧后翼就会先被对方包抄,一上岸就只能从正面冲击郭进的步兵方阵,战胜了还好说,战败了就没有后退的空间,极易被全歼。而郭进不愧为太祖朝名将,按照兵法“半渡而击之”的原理,只待敌烈的前锋甫一上岸,立刻指挥重步兵方阵上前抵住去路,使辽骑兵失去了冲突的空间,并亲率精锐骑兵从侧翼猛攻辽军。辽军陷入、进退不得,敌烈和他的儿子蛙哥(好名字!)、耶律沙的儿子德里、吐吕不部节度使都敏、黄皮室详稳唐�等大将均死于宋军刀兵之下!
      郭进以雷霆之势打掉了辽军前锋,而耶律抹只的中军和耶律沙的后卫正在渡涧,收不住队形,全部上岸后被宋军包围!所幸耶律沙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将领,他很快在战场上就地收拢败军,重新整队抵住郭进的猛攻,拖延了一下时间。此时,耶律斜轸听说前军大败被围,火速强行军赶到。
      斜轸的头脑很清醒,他没有盲目渡河去急救耶律沙,而是令部下隔着河列开箭阵对宋军进行猛烈地射击,耶律沙则在阵中配合斜轸军的火力开始突围。斜轸不愧为一代名将,他这个作战方案无疑是辽军处于败势时最合理的方案,辽军在涧北列箭阵,宋军绝不可能分兵渡河来袭,而箭阵的火力可以支援被困的辽军突围。宋军经过激战,已经比较疲劳,辽军虽败,但兵力毕竟占优。郭进见耶律沙、斜轸都体现出极高的战术指挥水平,而且已经取得极大的战果,更重要的是监军田钦祚此刻没有及时率预备队上前继续打击辽军,失去了扩大战果的机会,耶律沙和耶律抹只狼狈逃回北岸。郭进又趁势攻破西龙门砦,契丹全军败退。
      宋辽两大帝国第一次大规模正面交锋,以宋帝国的胜利而结束。宋军阵斩辽帝国冀王敌烈等多名高级将领,将数万辽军精锐一战击溃。郭进将军作为此役的胜者,无疑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划时代名将。而在此之前,契丹帝国横扫大漠南北,所向披靡,无论是对草原游牧部族还是中原五代政权,几无败绩,此役遭到宋军的惨痛打击,也深刻认识到宋帝国的实力。经历此战,辽帝国一定会适当调整很多基本国策。此役中几位契丹将军耶律沙、斜轸和抹只虽然大败亏输,但辽景宗赏罚分明,并未盲目责罚,而是嘉奖了他们在败军中体现出的优良素质,并逐步委以大任,日后均成长为宋辽战争中的中坚力量。

       剑舞!攻克太原!

      对于宋太宗来说,他成功打掉了契丹帝国的援军,切断了北汉最可以期待的援助,也是唯一的指望,周世宗和宋太祖没能完成的功业即将在他的手中完成了!宋太宗以宣徽南院使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河阳三城节度使崔彦进、彰德军节度使李汉琼、彰信军节度使刘遇、桂州观察使曹翰,分别领军围攻四门。侍卫马军都虞候米信、步军都虞候田重进为行营指挥使,西上�门使郭守文、顺州团练使梁迥为监军,在外围辅战。面对强敌,北汉军骑帅郭万超当即请降。
      然而在战火中千锤百炼过的北汉也绝非软蛋,尽管面临绝境,依然奋死抵抗,尤其是名将杨业据城死守,“杀伤宋师无算”。主攻北门的刘遇将军是位五代遗留下来的传奇猛将,史载曾脚底生疮,医生觉得疮深入肉,很难根治,说是治好了疮治不好肉,治不好肉疮就要复发,正唧唧歪歪间刘遇大喊一声:“哎呀!哪来那么麻烦!”取出利刃,直接将脓疮连同烂肉一并剜去,说:“这不就行了吗?”把医生吓得半死,自己却谈笑风生,泰然自若,这很可能就是《三国演义》中关公刮骨疗毒桥段的原型。但就连这样一位猛人竟然也觉得北门太难攻,坚决要和曹翰交换主攻方向,最后被太宗说服,也足可见北汉军的困守之顽强。
      北汉的困兽之斗也激发了宋军的血性,太宗身披甲胄,亲冒矢石指挥作战,诸军跪求太宗以龙体为重,个个奋勇争先。太宗暂退一线,但是遣出近卫军为前锋登城,内殿直都知王汉忠奋勇登先,被流矢射中眼睛,却更加勇猛。天武军校荆嗣,身先士卒,史载“手刃数人,足贯双箭,手中�,折碎二齿”。
      若说荆嗣还只是个军校,那么李汉琼就是节度使了,史载“汉琼先登,矢集其脑,并中指,伤甚,犹力疾战。”矢集其脑!头上插满了箭还在勇猛血战!这一方面刻画了宋军的勇猛绝伦,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北汉防守确实很坚决,战斗异常激烈。这时,宋太宗终于祭出了自己发明的杀招:剑舞。
      宋太宗在军事理论上有不少发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代军事建设理论的发展方向,堪称大家,但是“剑舞”这个小发明就显得他幼稚得有点可爱的一面了。他从诸军中精选出数百精壮成年男子,精练剑法。精到什么程度呢?其武艺可以在战斗中凌空腾起,将宝剑左右互抛数次,再挽出无数剑花后优雅落地,简直是仙剑奇侠和刀锋战士的完美结合。对方身上还没挨剑,眼睛已经被剑舞眩晕。而这样数百人整装列阵,齐舞青锋,剑气弥漫,自然将对方吓得半死。此时此刻,北汉军失去辽援,已经是困兽之斗,强弩之末,只需最后一根稻草即可压垮,再突然撞上“无敌”的“剑舞”阵,心理防线陡然崩溃,纷纷请降。最后,北汉国中资格最老的老臣,已经退休的平章左仆射马峰拖着病体夜谒北汉国主刘继元,力劝其顺应天命。第二天刘继元身穿白衣纱帽,出城请降。宋太宗当场封刘继元为检校太师、右卫上将军、彭城郡公。
      杨业作为北汉最优秀的将领,面对宋军的强大攻势,只有他表现不俗,杀伤不少宋军。杨业也是最忠诚的将领,宋军压境时文武大臣都不断劝刘继元投降,只有杨业一人拼死抵抗。刘继元纳表之时,群臣皆对宋太宗奴颜婢膝、竭力讨好,唯独杨业当面痛哭。其优秀将才和不屈的忠贞被太宗看在眼里,录为大将。当时杨业被北汉国主赐姓刘,名业,太宗诏令其复原名杨业,作为潘美的副将,指挥山后军继续驻防太原。
      宋太宗也深刻认识到太原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城,再加上多有人进言道大唐王朝发迹于此,五代中的好几位开国皇帝都是从太原起家,是占据了华夏龙脉的王者之都。于是太宗迁走城内居民,焚毁太原城,改名平晋县,另将并州州府迁往榆次县,以消灭太原的“王气”。至此,中唐以来四分五裂的中原再一次重新统一在同一个帝国的旗下,而传统的汉民族聚居区也只剩下幽云十六州中的十三州尚在契丹帝国的控制内了。

       幽云十六州:宋辽必争的死穴

      说到宋朝,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幽云十六州。
      正如前文所说,臭名昭著的“儿皇帝”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帝国,即使中原失去了重要的北方屏障,不能修复长城,也使契丹帝国多了一个绝佳的战略切入点,成为经略中原的桥头堡。通过幽云,辽帝国既可以随时兵临南国,又可以吸收中原文明先进成果,继续着一日千里的文明步伐。宋太祖固然伟大,却不是万能之神,享年49岁的他未能彻底完成统一,留下了北汉、吴越、幽云等几个地区,尤其是将幽云留给了强大的契丹帝国。
      宋帝经略中原继承国祚后当然将传统的汉民族聚居区幽云十六州视为己土,而辽帝国则在宋帝国建立之前就已经据有这块土地,双方对这块国土都能提供具有说服力的依据,而谁失去了这块战略要地,谁就会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中处于下风。宋帝国如果失去这块要地,将无法修复长城,国都汴京将直接暴露在游牧骑兵的兵锋之下,日后面对草原的军事作业都只能在没有防护的危险情况下进行(靖康之难在很大程度上确是因为缺少长城所造成的)。而契丹帝国如果失去这块国土,经略中原的难度就会加大,不但吸收中原文明的进程会严重迟滞,更可怕的是如果坐等宋帝国修复了长城,那么最终的结果必将如汉唐旧事:宋帝国大军挥至草原,将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契丹民族打至残废,甚至又像匈奴、突厥一样被赶到欧洲去。所以,当宋辽两国之间的战略缓冲――北汉消失以后,幽云十六州就成为了双方战略争夺的最前线,围绕着这块争议国土,宋辽双方都铆足了劲儿,血腥战争即将上演!
    [ 1 ] [ 3 ] [ 4 ]   进入宋代,人类的战争艺术也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强大帝国之间的正规军作战,士兵不再靠单纯的武勇和影响士气的心理因素作战,而是靠平时的战术训练和武器兵种的阵法配合作战。将领也不再如汉唐时代靠个人的果敢天赋和战场感觉作战,而是靠规范的参谋本部制定完善的作战方案,指挥全军付诸实施。更由于宋帝国面对的是文明而强大的契丹帝国,而不是落后的匈奴、突厥部落,所以在这个新的时代,涌现出大批新的“技术流”名将。他们的风云际会将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其中尤以宋辽、宋夏、宋金之间几对伟大的战场指挥大师之间的激情碰撞最为炫目。宋太宗本人虽然作为许多现代军事理论的发明人,为人类军事科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但在实战方面,却在激烈的竞争中落得下风。也难怪,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宋太宗,当你的发明传遍四海之时,你自己却注定只能淹没在无数天才将领的洪流之中。

      一鼓作气向幽云

      据说宋太宗最崇拜的人就是唐太宗,并立志要做出一番媲美偶像的大事业,用唐太宗一般的盖世功勋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使后人只记得他的文治武功而不再热衷于议论“斧声烛影”的八卦故事。
      攻灭北汉后,宋太宗信心爆涨,单方面决定不等诸军休整,立即向契丹帝国的领土――幽云十六州发起进攻。宋军挟灭北汉之余威,一鼓作气,攻克幽云算是有一定道理,也体现了宋太宗这位青年皇帝的蓬勃朝气和进取雄心。另一方面辽军大力援助北汉却惨败,眼见北汉灭亡,士气大挫,也认识到宋朝并不是继五代之后的第六代,面对宋军爆发出的汉唐天威,其发自内心的恐惧可想而知。事实上,在宋军围攻幽州,辽军多次救援均以失败告终时,辽帝国决策层的绝大多数人都已经丧失信心,准备放弃幽云十六州这块传统汉区,退守草原。形势一片大好,最后却以宋军的惨败告终,一方面是由于宋太宗自身在战场指挥上的一些具体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常人实在无法预料,宋太宗乃至整体宋朝人民即将面对的这个辽国到底有多么可怕!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五月,承攻克北汉之余威,宋太宗任命曹彬为主帅,调集天下兵马,会战幽燕。曹彬劝太宗先把灭北汉的项目款项结算了再启动下一个项目,但是太宗决定将灭北汉和收复幽云合并为一个项目,待收复了幽云再一并决算。冒着群臣的反对,在曹彬的支持下,宋太宗力排众议,决定攻辽。
      立功――领赏――再立功――再领赏,这是人类社会的潜规则,没有任何人可以违背。如果有人要违背,就只能走另外一条路线:立功――没有领赏――不想再立功了。由于攻灭北汉诸军都付出了极大的辛劳,却又没有领到赏赐,诸军心怀不满。再加上攻克太原的战斗异常激烈,诸军确实非常辛劳,太宗又没有给大家休整的时间,全军都是身心俱疲又带着满腹牢骚的重披战甲,甚至有一些部队故意拖拉,不按时赶赴指定地点集结。宋太宗龙颜大怒,意欲处罚这些部队的主将,却被最会做人的儒将曹彬所劝阻。六月底,宋太宗亲率精锐禁军从镇州出发,抵达易州前线,开进了辽帝国的领土。
      辽帝国方面并非没有准备,当时留守南京(宋方称之为幽州燕山府,辽方称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的主将为权知南京留守事韩德让,城内屯有御林、神武、控鹤等精锐汉军部队近两万骑以及契丹、奚、渤海等各族军队数万人,粮草足够支持数年。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乙室王耶律撒合、统军使萧讨古等部已经提前进驻南京防区,随时可以救援。老将耶律沙镇守西京大同府(宋称云州,今山西大同),本职工作是防御潘美和杨业的山后军,必要时救援南京。另一方面辽军主力在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周围皆屯有大量部队,随时可以集结南下支援南京。只要南京城坚守不失,诸路军就可以形成源源不断的增援态势。
      面对这样的战略态势,很显然,宋军应该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围城打援”是宋太宗的偶像唐太宗首创的著名经典战术,当年秦王李世民围定洛阳,派兵控制住周边关隘,亲自在虎牢关打掉窦建德的援军,导致洛阳守军士气崩溃,被轻松攻克。宋太宗在攻克北汉的战役中正是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战术,打掉了契丹援军攻克北汉孤城。
      如果使用这个成熟的经典战术围攻幽州,宋军取胜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然而作为宋军的最高统帅,宋太宗本人却另有打算。宋军在太原只休整了不到一个月就开始向幽州全速推进,其兵锋之强大,易州、涿州守将几乎都是第一时间投降。宋太宗受降后也不作任何停留,径直向幽州挺进。30万宋军自六月十三日从太原出发,六月二十三日就已经在幽州城下集结完毕,中途还攻占了两个大城!其推进速度在前机械化时代可谓骇人听闻。而到达幽州后宋军立即开始齐集攻城,既没有留下战略预备队,也没有派出打援部队在外围战备。我们再联系到此前宋太宗故意扣压诸军攻克太原的赏金,此时他的战略意图和心情就非常明显了:他不打算采用耗时较长的围城打援战术,而是准备集中手中的全部兵力,赶在契丹诸路援军到达之前,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直接攻克幽州!
      唐太宗攻克洛阳的战役耗时近两年,而且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唐军围住城和守城的郑军干瞪眼儿,等着城里面的粮食和士气耗光。这可能是宋太宗放弃此战术的最主要原因,他已经急不可耐地想要取得这场伟大的胜利了。客观地讲,如果宋太宗的战略意图得以实现,宋军第一时间攻克幽州,接下来辽军战略防御被迫全线后撤,收复幽云已非难事,宋太宗将因此壮举和功勋成为不亚于唐宗宋祖的盖世伟人。然而更客观地讲,幽州,也就是辽帝国南京,真能在增援不断的情况下被攻克吗?宋太宗作为一名堪称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又手握数十年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宋军勇士,显然有些头脑发热,再加上其蹩脚的实战能力,所以作出了这样激情飞扬却又不切实际的战略部署。

       围城

      30万宋军很快抵达幽州城下,幽州守军严阵以待,太宗御营驻于城南宝光寺,将全部兵力都投入了围城作战。辽军的前三支援军北院大王耶律奚底、乙室王耶律撒合、统军使萧讨古已快速增援幽州。宋军左右先锋傅潜、孔守正往城北方向巡视,在沙河遇上辽援军前哨,双方立即交火,随后各自主力部队迅速赶赴战场会战。奚底等辽军主将皆认为宋军势大,诸路大军应齐集沙河力敌。而宋军远道而来,求战心切,锐气正盛,诸路军听闻前哨在沙河方向觅得辽军主力,蜂拥而至,宋太宗本人也亲率御前殿直军赶赴沙河战场。
      辽军至多不超过10万兵力,怎敌这30万虎狼之师?战不多时,开始败退,太宗大喜,挥军追击。奚底等部纵横大漠数十载,从未见识过如此猛烈的攻势,纷纷向北狂奔,被宋军斩获甚多。眼见幽州的前三支援军就要败去之际,第四支援军赶到了,又是耶律斜轸!和白马岭战役中成功救出耶律沙一样,斜轸非常冷静,他首先避开宋军的锋锐,没有立即派兵出战,而是驻守得胜口(今北京昌平)。见奚底等部败退而来,也没有慌乱,而是树立青帜,做出收容败兵的姿态。太宗见状更加兴奋,向青帜方向猛攻。而斜轸突出奇兵,袭击宋军后方。宋军正在猛追逃兵,未料会遭此突袭,被吓了一大跳,阵型发生混乱。斜轸趁机重新集结奚底等部的败军发起反击,将战线逼退至幽州城北仅20里的清河沿线,并沿河布防与宋军对峙。城内守军见援军并没有败走,而后续援军也已经开始赶到,军心稍定,韩德让趁机鼓动士气,鼓励诸军继续据城固守。
      宋军虽初战告捷,却未能一战成擒,大批辽军依然驻守在幽州城不远处,而且已经出现了四支援军,可以想象后续援军还在陆续赶来。事实上宋军的战略形势并不乐观,但太宗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然坚持速战速决的理念,仍用30万大军将幽州团团围住,只派少量部队和城外援军对峙,而没有像唐太宗攻打洛阳那样派出部队驻守重要关隘,阻止契丹后续援军。这30万宋军在幽州围城,给了宋太宗这个理论家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只见他不辞辛劳,亲自为30万大军制定详细的设营布防和攻城作战方案,给每支营连级部队都配发了详细的“阵图”,诸部主将已经无需动脑,只需按照皇上配发的阵图调配本部人马,再等参谋本部发出指令,依令执行即可。
    [ 1 ] [ 2 ] [ 4 ]   击败前四支援军后,太宗留少量部队与他们对峙,围城部队的阵图也布置妥当,宋军开始攻城作战。定国军节度使宋�主攻南门,河阳三城节度使崔彦进主攻北门,彰信军节度使刘遇主攻东门,定武军节度使孟玄�主攻西门,并提前任命潘美为知幽州府,其必夺之心,昭然若揭!这四支主攻部队各带万余兵力攻打城门,加起来最多也就只需要四五万兵力,那剩下二十多万人怎么办呢?有的用�石攻城,有的用重弩向城内射击,更多的只能遥望友军作战,呐喊助威。毕竟,小小的一个幽州城,排不下30万宋军同时作战,宋太宗带齐这么多部队同时围城主要还是一个排场心理在作怪。
      宋太宗为了模仿他偶像的功绩,显示自己是此战的实际指挥者,多次亲临前线,视察攻城工作。宋军有些将领也深谙机关工作之道,纷纷给皇帝打表演战。剑舞营自不必说,多次在城下汇报表演大型军体操《剑神》,慰问了昼夜奋战在一线的双方将士。弓弩部队为了向太宗展示武器装备建设取得的新成就,把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床子弩、诸葛弩等自动武器统统抬出来,对着幽州城头就是一阵狂喷,一个时辰就喷了300万支弩箭,受到最高领导的高度评价。当然,杀伤辽军数量史书上没有显示,估计是都藏好了,所以没有人受伤。其实这个时候最能出彩的当属�兵部队,宋初还没有火药驱动的火炮,火�炮是南宋才发明的,当时的“�”应该是指投石机。这可不是现代的自行火炮,不能预先制造,必须在城下现场打造。太宗下令当场赶制800台大�,半个月完工!当然,作秀归作秀,仗还是要打,30万宋军就算有二十多万都在作秀,有那几万精锐宋军来攻城也够韩德让忙了。宋军的大兵团集团作战水平确实很高,攻城战也很专业,使出各种攻城战术,登云梯、擂城门、垒土山、挖地道,无所不用其极。韩德让也是深通兵法,绞尽脑汁,百般设计,将攻势一一化解。
      城内的辽军奋死抵抗,城外的援军被宋军层层阻隔,无法靠近城郭。逐渐,守军和寸步难移的援军都开始丧失信心,甚至开始出现投降。首先是援军方面斜轸部下的渤海军主帅大鸾河率领渤海军降宋。渤海军算是辽帝国的少数民族部队,战斗意志和忠诚度都不是很可靠,所以率先投降。但第二个投降的人竟然是辽帝国铁林军都指挥使李扎卢存!铁林军是辽帝国最精锐的部队,与后来西夏帝国的“铁鹞子”、金国的“铁浮屠”并称为宋代三大经典重甲骑兵团,在辽军体系中所占的地位也不言而喻。这支部队中竟然有高级指挥官率部投降,可想而知对辽军的心理打击有多么严重!他的投降给辽军的士气带来了毁灭性打击,辽顺州守将建雄军节度使刘廷素、蓟州守将刘守恩相继举城纳降,南京正式成为一座孤城,形势岌岌可危。
      就在此时,第五支援军御盏郎君耶律学古率部赶到。史载此人为契丹第一博学之士,精通辽、汉两种语言,对诸子百家均有涉猎,尤其精通奇门遁甲之术。他赶到清河见耶律斜轸等部驻守清河,遥望南京,却不近城救援,忙问何故。斜轸等人均表示宋军规模庞大,又依照宋太宗阵法布置,层层阻隔,变化无穷,无论如何也冲不破屏障,只能被挡在阵外。学古登高俯瞰宋军阵型,果然高妙无穷,但他也没有灰心,而是仔细观察宋军阵型变化的规律,画成图形刻苦研究。经过几昼夜的钻研,学古终于研究出了宋军大阵中的可乘之机,率领本部精骑快速穿过宋军几个薄弱环节,在宋军的一片叫骂声中被目送入城。(有些史书上说是挖地道进城,似乎不太现实。)
      这是开战以来第一支进入南京城内的援军!已经快要被压垮的韩德让激动得声泪俱下,城内守军更是一片欢声雷动!太宗勃然大怒,向清河的援军和城内的守军发起猛攻。此时此刻,即便是耶律斜轸也抵挡不住,激战一整天,辽军大败,伤亡惨重,退却数十里,不过依然没有逃散,而是继续坚守在南京城的视野范围内,声援城内守军。事实上,这也就是他们能够做的全部事情了。
      之后,太宗又回到城下,亲自督战猛攻城门。韩德让和耶律学古齐心协力,化解了宋军一次又一次的攻势。其中尤为惊险的一次,宋军有300人的前锋部队登上城头,耶律学古亲率部众前往力战,先抵住这帮人的第一波攻势,再切断他们的后援,最终以数倍伤亡将这300人擒下。还有一次宋军掘地道入城,韩德让却已经考虑到宋军有可能来这一手,在城内建立了监听系统,及时发现了宋军的掘进,引水淹掉了宋军地道。
      这时第六支援军又已经赶到,驻守西京大同府的南府宰相耶律沙已经放弃山后防线(其实宋军都集中在幽州,山后本来就不需要防守),率领数万大军前来营救南京,太宗亲自率军前往高梁河迎战。耶律沙虽在白马岭战役中见识过宋军步兵方阵的厉害,但此刻急于救援,无奈硬着头皮冲阵。结果自不必多说,辽军骑兵冲锋过程中先被宋军弩箭射倒一大片,好不容易冲到阵前又被重步兵抵住动弹不得,然后宋军从侧翼上来一阵狂砍,再然后耶律沙率领没死的人开始跑路。但耶律沙逃离战场后,宋军的追击却并不猛烈,其实这是一个暗藏的危险信号:宋军从围攻北汉开始,连续激战又连续强行军,已经有好几个月,中途没有任何休整和轮换,纵是铁人,也该感到疲惫了。这一次,宋军最精锐的御前殿直军竟然用了整整一下午,只追击了耶律沙10里路。而且没有追到,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又开始拖拖拉拉地往回走。双方的实力差距再大,宋军也不能这样不在乎自己正处于危险的战场上。
      在打得幽州城内守军伸不出头来,援军也纷纷败退之时,辽军的士气已经濒临崩溃,甚至辽帝国的高层也开始丧失信心,准备放弃南京,退守关外了。宋太宗的宏伟蓝图即将完成,他距离他的偶像唐太宗只有一字之差了!然而,就在这一夜,一颗璀璨夺目的将星突然之间划破长空,在幽州城上升起,将高梁河照得透亮。出乎宋太宗,乃至整个宋朝人民的意料,一个中原人民从未遇到过的可怕对手已在赶赴幽州的路上,他的出现将会使这一字之差变成新千年人类文明走势的重要转折点。
    [ 1 ] [ 2 ] [ 3 ]

    推荐访问:契丹 理论家 太宗 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