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说/有 > 正文

    【文学兄长李中义】兄兄兄长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08 04:32:43 点击:

      说来惭愧,由于工作环境、性格特点等原因,我极少参加当地的文学活动。直接的后果是,许多当地作家的名字,我大约能说出来,但却迟迟没有机会见到他们的庐山真面目。明明知道他们就生活在我的身边,但即使在去新华书店的路上或某个菜市场的拐弯处与他们撞个满怀也不敢贸然相认。我的固步自封让我尴尬已久。
      随着文学创作上的不断深入,我感到了自己的孤立无援,想交流,想倾吐,想近距离找一个相对稳定的朋友圈。这种状况的彻底改变是在2004年。李中义无疑是一个关键性人物。记得当时我正在外地开会,他忽然打电话说平度市作协早就注意到我的创作情况,希望找个机会,大家见见面,认识一下,顺便聊一聊。李中义的名声在我所在的青岛地区是响当当的,我时常在省内外报刊上读到他的散文,笔力老到,语调沉稳,风格雄健淳朴。尤擅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状貌言事,着墨省俭,韵足神备,在复活历史技艺、挖掘人性疼点、反思道德伦理、梳理社会秩序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才能。
      那顿饭吃的是啥我已无法记清, 只记得好像是在一个二层小楼上的“满庭芳酒家”,还记得好像喝了不少白酒。一落座,李中义就一一介绍,我一下子认识了那么多熟悉的名字、陌生的面孔,但每一张面孔上都有笑意和真诚。接下来又是几场“见面会”,又认识了当地更多的文学界名人。不到半年,以诗人姜言博主席为核心的平度市作协主要成员,我几乎认了个遍:诗人校长董福寿,全国第一个农民诗社的发起人之一――刘成爱,唯美派才子王忠友,散文作家陈瑞光、马晓峰,小说《一直往北》的作者王坚平等等。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能加入这个人际关系融洽、精诚团结的文学圈子是李中义带给我的造化。每一次酒至半酣,我总忍不住要端详这位实诚、热情的魁伟汉子:偏瘦的国字脸,鼻挺唇厚,双目黑亮,端起啤酒杯来从不犹豫,一仰脖即空空如也,再一杯,仍一滴不剩。其豪爽与直率令人啧啧称羡。他却常摸着厚墩墩的肚皮说,这些天肚子有点胀,少喝少喝。当你为他满上杯,他却用似醉非醉的眼光扫了扫墙角一大堆歪七斜八的啤酒瓶子,掷地有声地宣布:弟兄们凑一块,就是图个高兴,把余下的全干出来!就因为他“酒多情深”的谬论,一茬茬来访的外地作家,差不多都“记忆犹新”地大醉而归。有几次,主陪说吃鱼、开饭,坐在副陪位子上的他却唱反调:一人再来一瓶,手把一!如此反复数个回合,总收不了尾,结束不了酒席。也许,李中义是对的。他感情真,性格直,特别看重友谊,看重由“文学”二字拥抱在一起的众兄弟畅谈与豪饮的人生体验,他宁肯多喝酒,多延长时间,也不愿这美好的宴席就此散掉。但天底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宴席散掉之后的天空往往暗得正深,街道两旁摇曳的零星灯火照不亮每个人内心的孤独、压抑、憋屈与空茫。人世的冷暖变幻之中,市井的喧嚣纷扰之中,我们希望酒精能带来暂时的麻醉与晕眩,文学能带来永久的抚慰与安静。
      李中义在山东省平度国市税局工作,经常下乡、外出开会,空闲时间并不很多,但他热爱文学,甘愿无私地为之倾尽心血,且乐此不疲。他写作初期以新闻稿起家,前些年里,他每年在全国各地的报刊、电台都发表和播出不少文章,有些还获得了“好新闻奖”,他也连年被市委宣传部和有关报刊电台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他的报告文学写得不错,有多篇被收入文集,大大小小的奖项获了不少。他有很多朋友,这不仅仅是他的文章好,还因了他的人品。他的人品在圈里是很受称道的,几乎没有人能挑出“刺”来。写小说写散文是他近几年才开始的,有了一个好底子,他的文学创作表现出良好的势头。他写过《我是阿Q》。自从鲁迅先生的阿Q出生以来,许多人将阿Q当做另类甚至傻子,他在这篇文章里以自嘲的方式写了一个“真我”,几乎是一篇应该秘不示人的私房话。《借钱》、《田老师》等是他的真情之作,字里行间透着真,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他在《麦琪的礼物》、《小巷里的书屋》、《疯女人》等篇章中,更多地关注了社会而不仅仅是人物了。如今的李中义文字益加洗练,对社会的认知和关注也日益深刻,这从《称呼问题》、《朋友》、《小城感觉》等篇章中可以看出来。李中义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故乡的山水、人情世故流露在笔端,他的作品充满了浓浓的乡情、亲情,这从《父亲》、《母亲》、《上梁》、《放猪》等篇目中可窥一斑。我喜欢他的“乡村人物系列”,狗剩、号手、老张等人物具有鲜明的“乡村特色”。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自己是个不苟言笑被人误认为故作深沉的人。其实,他还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这就是幽默。他的不苟言笑其实仅仅是一个表象,在天真的孩子面前,他的天真也就会不自觉地喷发而出。在他的《儿子语录》和《朋友讲的故事》等篇章中,我见识了他诙谐和幽默的人性。
       我结识李中义仅有三年,有时却感觉好像不是三年,而是四年,五年,六年,八年。其间,通电话无数次,聚餐无数次,参加市里重要的文学活动多次,到外地采风多次,坐在植物园的石头上谈心一次,喝完酒又去吃烧烤一次,我推着自行车他步行下半夜结伴横穿整个平度市区一次,他陪着我去大泽山、天柱山游览一次,他向许多人举荐我无数次,督促我进步无数次,我在内心喊他兄长无数次,我在别人面前夸他是好人无数次,我因为能和这样的好兄长生活在同一个城市而深感荣幸无数次……李中义的热心肠是出了名的。人在社会中混,鸡事狗事猫事大事小事事事扰心,诸如分房、评职称、调工作、孩子上学等等,颇令人头疼。李中义心里好像装了望远镜和显微镜似的,朋友们的难处,他全了如指掌,不用你张口,他便私下帮你张罗起来。感动得当事人常常紧握他的大手直摇晃,并谢个不停。他却轻描淡写地笑笑:都是兄弟,别来这一套!我对李中义也是怀有感恩和敬意的。因为我不谙世事,恐于社交,懵懵懂懂一个穷教书匠。每每有机会,他都会开导我,告诫我,引领我,应该怎样,最好怎样,不应该怎样,更不能怎样。他寥寥几句提示语,常常让我有如饮醍醐之感,受益多多。
      近几年来,我约有百余篇(首)作品发表在《人民文学》《诗刊》《解放军文艺》《十月》《北京文学》《散文》等全国重要的文学期刊上。在平度,李中义是我文学创作历程的重要见证人之一。他苦恼着我的苦恼,喜悦着我的喜悦。懒散时,他激励过我,麻木时,他警醒过我,迷茫时,他指引过我。刚参加“青春诗会”和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那阵子,他着实流露出真兄弟才有的那种兴奋与激动。而这位关心我多年的好兄长哪里知道,一个迷恋文学近二十年的农家孩子,如今只专心于做好双胞胎女儿的父亲,早已熄灭了少年时代的狂热与梦幻。文学帮助我们度过了既往的浪漫岁月,它已没有力量再帮我们改善现实的生活环境和生存处境。若非要感谢文学,我感谢文学帮我结识的那些好朋友、好兄弟,尤其是李中义这样的好朋友、好兄长。

    推荐访问:兄长 文学 李中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