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说/有 > 正文

    从《和汉朗咏集》看白居易诗歌在日本平安时代的受容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2-09-03 16:50:07 点击:

      摘要:《和汉朗咏集》共选取唐诗234首,内中白居易的作品多达139首,占压倒多数的优势。从《和汉朗咏集》对白居易作品的收录情况,可以看出,平安时代的日本人追求的不是中国文人所热衷的“文以载道”,钟情的是“风花雪月”的风雅之心。
      关键词:《和汉朗咏集》;白居易;平安时代
      《和汉朗咏集》是藤原公任于1001年编纂的,可以说它在培养日本人的诗情方面功不可没。日本文学的抒情性是一种自然和人情的交融,《和汉朗咏集》把和歌和汉诗相提并论后才形成的这种风格。《和汉朗咏集》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摘句”,即从汉诗中摘取对偶的一联,或从律诗的八行之中截取一联。通过这种方法,从汉诗中摘取适当的诗句,移植到自己的作品中。我们现在有必要考察一下,《和汉朗咏集》究竟是基于什么样的标准进行“摘句”的呢?《和汉朗咏集》共选取唐诗234首,内中“摘句”占39首。在入选的作品中,白居易的作品多达139首,占压倒多数的优势。但李白、杜甫的诗一首都没有收录,王维的诗仅有一首。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还要以具体的诗为例加以阐释。
      究其原因,不在白居易,而在于日本人对其诗接受的方法。首先让我们看一看日本人对白居易的绝句的处理方式。在此我们可以参照一下《和汉朗咏集》中的第四句和第五句诗,这两句诗本来是合二为一的絕句,但《和汉朗咏集》却故意把它分为两句,以独立的句子进行编辑。即第四句“柳无气力条先动,池有波纹冰尽开。”第五句“今日不知谁计会,春风春水一时来。”这两句合起来,就是这首七言绝句。
      这首绝句歌咏春天一下子来到人间的情境,但《和汉朗咏集》只摘取了前半部分,成为映衬风景之句。接下来又取后半句,组成别的诗句。换言之,就是把描写风景之句作为一个句子,使之独立存在,同时使长句化为短句,大句化为小句,我们从中能看到日本式的审美取向。省略主题的展开,把所有一切都浓缩成一个场面,这种倾向是显而易见的。
      《和汉朗咏集》的编者,为了便于日本人学习汉诗,故而有意缩短了原诗,有人曾有过这样的见解。但是笔者以为不止于此。无视绝句中重要的“起承转结”的原诗的结构,只想让风景描写独立成句,这应该才是编者的想法。那种绘画的、视觉的世界,比那种来自于知性的整体结构和时间的展开更受重视。
      第四句和第五句被收入“立春”这一章,同一章的第七句还收录了纪贯之的那首著名的立春之歌,这是耐人寻味的。《古今和歌集》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春之歌。“掬水水浸袖,湿袖已冻透。今日东风至,化我冻袖否。”《古今和歌集》中的和歌被收录进《和汉朗咏集》,和白居易的诗歌并列在一起,这是极其重要的一种信息。并列在一起,这是想把《古今和歌集》和白居易的诗歌置于同等地位的意识体现,《古今和歌集》代表的是日本和歌传统的出发点,因而也就意味着日本人把白居易的作品和日本和歌传统联系在一起。就是说,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白居易的诗歌对日本和歌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古今和歌集》中模仿白氏诗风的作品不在少数。绝句这种四行诗,与和歌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和汉朗咏集》的编者才取其半部为一联,与和歌在大小上形成对等。
      由此我们明白了这样一点:单纯地认定《和汉朗咏集》就是把和歌和汉诗并列在一起的一本诗集,实在有些不妥。在和歌的世界里,适当融入汉诗,这才是《和汉朗咏集》的真实面貌。这本诗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诗的日本化。
      《和汉朗咏集》中“藤”这一章中的第一、二、三句,这几句诗在日本不断被引用,可谓家喻户晓。
      “怅望慈恩三月尽,紫藤花落鸟关关。”
      看到《和汉朗咏集》中的这句诗句,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春已尽,藤花凋谢,鸟儿鸣叫。但白居易的原诗把这一联作为首句,主题歌颂的是友情,咏叹的是对朋友的殷殷之情。《和汉朗咏集》中咏叹的却是对季节更迭的悲伤之情,不是对人的情感流露。可以说两者存在着天壤之别。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发现,在白诗中并未出现紫色的“藤花”,而是紫色的“桐花”。由于两者字音相近,颜色相仿,日本人才在诗中对两者进行了置换。从桐到藤的转换,如果考虑《和汉朗咏集》和《源氏物语》是同一时期的作品,那就颇具意义了。《源氏物语》的主人公之一“桐壶”更衣早亡,光源氏为追求亡母的幻影,苦苦纠缠继母“藤壶”女御。从“桐壶”更衣到“藤壶”女御的转换,这是前述白诗中的“桐”向“藤”转换的一种重叠现象。
      从“桐”向“藤”的转换,这才是《和汉朗咏集》中白居易诗歌的存在意义。即日本人喜爱的不是白居易本人,而是感觉白诗容易脱胎换骨,以迎合和歌的文脉,这才是白诗在日本受容的本质。
      《和汉朗咏集》通过对中国诗文佳句、日本汉诗文佳句以及和歌的选择,体现了平安时代文学对中国文学、尤其是对白居易文学的接受态度。那就是,吸收白居易文学中对四季美景、闲适生活的描写方法,但不接受其忧国忧民、关心时政的积极入世的态度。

    推荐访问:平安 白居易 诗歌 时代 在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