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说/有 > 正文

    [“三创三先”的“创”与“先”]三创是指哪三创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5 04:44:17 点击:

      作者简介:叶凌(1973- ),女,安徽绩溪人,哲学博士,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德育。  摘 要:“三创三先”是新江苏精神,是江苏发展之魂,是江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实践。“三创三先”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创”与“先”,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创”与“先”,是提升地方精神的“创”与“先”,是引导公民道德、价值观建设的“创”与“先”。正确认知“三创三先”的丰富内涵,可以为更好地践行“三创三先”、发挥“三创三先”引领作用做准备工作。
      关键词:三创三先;新江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11-0061-05
      2011年4-10月,江苏举办了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拓展提炼新时期江苏精神表述活动。最终,在“三创”精神基础上,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委会确定了新时期的江苏精神:“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三创三先”精神是江苏发展之魂,是从“第一个率先”向“第二个率先”迈进的引领旗帜,是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动力。所以,对于“三创三先”精神的认知,尤为重要,它是践行“新江苏精神”的基础和发挥“新江苏精神”引领作用的前提。
      一、“三创三先”是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创”与“先”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国情密切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一系列硕果。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江苏作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省份和经济、文化、教育发达地区,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践行中,始终占据重要位置,发挥重要作用。
      早在1919年,张闻天同志就在南京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1]1920年起,《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哥达纲领批判》、《历史唯物主义观》等文章开始在江苏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少年世界》、《少年社会》、《五七月刊》、《双周评论》、《赤潮旬刊》等杂志也先后创办。[2]这是马克思主义进入江苏的开端——也是江苏在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索问题、探讨问题中的“创”与“先”。
      历经岁月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在江苏大地上日渐生根、发芽,累结硕果。尤值一提的,便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全国人民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最终发展成为一场继五四运动、延安整风运动之后的又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众所周知,这次大讨论的核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来自江苏。这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江苏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深刻学习、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结果,是江苏在理论层面思索问题、探讨问题的又一次意义深远、影响深刻的“创”与“先”。 接下来的三十多年,江苏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与时俱进、奋勇向前,创下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江苏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以“发展”为核心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践行了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同时,用成绩诠释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纵观省情:经济总量居全国十分之一;人均GDP居全国各省区之首;七个县(市)居全国百强县前十强、科技创新能力连续两年保持全国第一、人民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全国最高等……。[3]——这是实践层面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江苏的今天与明天打下基础的“创”与“先”。
      以上这些立足于理论和实践基础上的“创”与“先”,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江苏已取得的各项伟大成就,同时还产生了带动周边、辐射全国的影响力。正如专家所说:“江苏各项工作的‘创’和‘先’历经10多年的传诵,已经在全国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口碑。”[4]基于江苏“创”和“先”的特色,“两个率先”自然重任在肩。“三创三先”新江苏精神得以脱颖而出——既是总结以往,也是面对未来。其中,创业是基础、创新是灵魂、创优是追求。争先是前提,领先是责任,率先是目标。“三创三先”是江苏以“创”与“先”为特色的、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践行。
      二、“三创三先”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创”与“先”
      长江流域是中国远古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江苏作为长江流域的一个省份,很早就有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历史上相关的记载,最早的就是“禹袒入裸国”[5]——即夏禹来吴地(今无锡、苏州一带)。接下来有记载的,就是“泰伯奔吴”的历史故事。而泰伯奔吴,本身就是开天辟地、意义深远的壮举——他另辟疆土,是创业;他启吴文化之端,是创新;吴文化之后的辉煌灿烂,成就的是“创优”;他三让天下,是争先;他至德无名,是领先;这片土地之后随中国社会经济中心之南移而呈现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崛起和巅峰,则成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率先”。
      中华传统文化,在江苏大地上枝繁叶茂,繁衍生息。无论是道德文章、还是戏曲菜肴,一应俱全。同时,因地理环境上的差异,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又形成了相对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如江南吴地吴侬软语,纤细而绵密;北方徐州是楚汉雄风,粗犷而豪爽;维扬则兼综南北,柔中带刚,温和有礼。[6]所以,细数起来,江苏的传统文化,有以苏、锡、常为中心的吴文化,以宁、镇为中心的金陵文化,以扬州为中心的维扬文化和以徐、淮为中心的楚汉文化等。然若深究这片土地上文化的共性、特性,则以“水文化”见长——江苏省是当前全国唯一一个江、河、湖、海俱全的省份:横贯东西的北有淮河、南有长江,纵穿南北的有大运河;由北向南有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太湖等众多的湖泊;东面则临大海。水之随方就圆、能屈能伸;屈高就下、似柔却刚;避实就虚、见缝就钻;有容乃大、吐故纳新的各色特性,便都蕴含在文化之中。所以,对江苏文化,有以“多样、包容、创新”[7]的提炼;也有以“儒、韧、精、智”[8]的总结。
      而今,江苏仍旧是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达地区——中国传统文化在这片水域纵横的土地上得到了很好的、面向未来的承继:“十一五”期间,江苏文化事业的成绩展示了“七大亮点”,如财政投入年均增长25%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2011年,江苏文化产值占GDP比重3.7%,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教育发达推动文化的薪火相传,全省有高校120所,在校生150万人。其他方面,如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继和维护,皆是硕果累累——其实,发展包含承继在内,同时,发展本身就是一种承继。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十二五”期间,江苏还将构筑起现代化的文化大厦且已定下“六大愿景”——“古代文明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为目标之一,赫然位列其中。   为什么会有这样炫目的文化发展成绩?回顾发展、整理脉络可以发现,江苏省委、省政府立足现实而领导的文化建设,早已运筹帷幄、未雨绸缪:1996年,江苏第一次全省文化工作会议,提出“文化建设”的目标;2001年,全省第二次文化工作会议,将“文化改革”提上日程,《江苏文化纲要》、《加快文化大省建设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出台;2006年,江苏又提出“从文化大省发展为文化强省”的要求。而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较可以发现,江苏的文化建设步伐,明显比他省快、甚至快得多。所以,文化发展举措上的“创”与“先”,其实不过是表象;表象背后实际显示的,是执政者执政意识上的“创”与“先”;究其根源,更是省委、省政府在文化发展之继承与创新问题理论认识上的“创”与“先”——正如有学者所总结的,江苏当代的文化发展,“根源在于江苏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智者文化,其率先精神以独特的历史眼光与深厚的文化储备,每在历史发展的关节点上都能获得先机,在创业过程中落脚在创优的制高点上,从而对一个时代产生巨大的历史意义”。
      江苏建设文化强省,既有需要也有基础,既有目标也有政策——实现“两个率先”,是需要;良好的经济文化发展底蕴,是基础;建设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是目标;各项政策,则是在省委、省政府“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真正把文化建设摆上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位置上”[9]制订的。2011年,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实现‘两个率先’,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导向,文化是灵魂,改革创新是动力。”会议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江苏文化建设方面要做的(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内)、应该做的四方面工作。
      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省十二次党代会,这些具有纲领性意义的会议,使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热词。“文化的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人们纷纷用‘又一个春天’和‘黄金发展期’来形容即将到来的文化热潮。”[10]所以,“三创三先”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俗而雅正、美而平实”[11]的特点,传达出江苏“敢为天下先、能为天下先,故领天下先的”的传统精神[12]。“三创三先”是江苏立足现实基础之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式承继。
      三、“三创三先”是提升地方精神的“创”与“先”
      何谓“创”?——即首次去做。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江苏以发展事实写就江苏人民秉承先志、以实际行动投身改革创新的时代潮流、成就“改革创新”弄潮儿的壮丽诗篇。张家港经验、华西奇迹、苏南模式、昆山之路等,尽显江苏经济发展中的“创”与“先”。经济是强大基础,文化的发展也因此蓬勃而富有朝气。
      文化孕育精神,精神靠文化彰显。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一些城市和地区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城市精神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总结、归纳、提炼、培育城市精神之风日盛。这些年来,江苏省各地,在把握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进行特色发展,凝练出各有特色的地方精神:南京是“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镇江是“创业创新、开放文明、务实诚信”;苏州是“刚柔相济、包容开放、崇文重教、精细雅致”;常州是“勤学习、重诚信、敢拼搏、勇创业”;无锡为“尚德务实、和谐奋进”;江阴是“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南通为“包容会通,敢为人先”;泰州为“团结、自强、务实、创新”;宿迁为“团结奋进,敢试敢闯,务实苦干,自立自强”;淮安为“团结、创新、实干、自强”;盐城是“艰苦奋斗、创新创业、团结拼搏、进位争先”;徐州是“有情有义、诚实诚信、开放开明、创业创新”;连云港是“勤奋敬业、拼搏进取、自强不息、创新创业”;还有张家港在“四千四万”(走尽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做事千方百计)精神、“杨舍精神”基础上,提炼出的名闻全国的“张家港精神”(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更有昆山精神随时代变迁与时俱进,从“唯实、扬长、奋斗”至“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再发展为“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等。成批地方精神的提炼,既彰显了地方的特色和活力,又反映了各地在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中的共同特点。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各地顺势而上、百舸争流,不同地方精神的提出,均反映了对“创”与“先”的意识和认识。
      新世纪新形势下,全国都面临全局性“四个深刻变化、两个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矛盾”的社会大背景,江苏以“两个率先”为共同理想,坚持“全省共同发展”的理念,整合各地的资源,把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列为江苏发展的五大主战略之一,并对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实行分类指导,提出对苏南“锦上添花”、对苏中“釜底加薪”、为苏北“雪中送炭”。与此相呼应,“四项转移”(南北产业转移与合作、科技成果、苏北劳动力、财政转移支付)成为扶持苏北发展的着力点。以此为基,江苏继续挖掘区域经济增长潜力,探索苏南苏北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以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为突破口,全面展开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沿海的“四沿战略”。“四项转移”和“四沿战略”,旨在进一步促进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实现全省的共同发展。如今,这个目标已一定程度地实现并正在向着更高水平迈进。
      整体中彰显个体特色,个性齐聚升华为共同意识。“三创三先”是江苏地域精神“升级版”。江苏通过“三创三先”,率先完成地域精神的提升,这是江苏又一次的“创”与“先”。[13]
      四、“三创三先”是引导公民道德塑造、价值观建设的“创”与“先”
      江苏的发展,离不开江苏人民。江苏人民是“三创三先”的主体,他们的身上必然体现“三创三先”——在道德层面、在价值观领域。
      江苏历来重视公民的道德教育。从省里到各地,一直积极探索公民道德建设的各种途径和方式,创举多多:2004年,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公安厅、交通厅、建设厅等部门联合建设“交通文明工程”;省文明委先后在全省部署开展了“诚信建设看窗口”和“共铸诚信”活动,还开展了江苏好青年百人榜、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新人新事评选活动。地方上,有经历二十多年,涌现401个典型、“以典型示范普及核心价值理念,以群体效应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南通现象;有“市县学昆山,乡村学华西”、“三创之星”系列典型选评;有如皋凝聚爱心的“爱心超市∕基金∕大使∕红领巾∕导乘∕车队”活动;有盐城的“三百三树”工程;有东台市村村设立的道德评议会和为应急事件所设置的1条热线+37各部门=一条全方位的便民网等道德评议活动;有曹建苏和朋友自发成立的张家港百姓公益网等。各行各业层出不穷地涌现出张云泉、吴仁宝、邓建军、周光裕、陈光标等一个个榜样。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显示了创业和坚守、仁爱和责任、勇敢和正义、创新和创造。这些成绩,为江苏今后的公民道德塑造及其价值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起点,是公民道德和价值观建设中的“创”与“先”。   在良好的基础之上,如何继续做好引导公民道德塑造和价值观建设的工作?分析社会现状,需要先具备一些认识:
      首先,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化大生产要有社会化的经济运行模式,因此,无论个体是否认识到,但在客观上,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专门提到要关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社会氛围的形成。当然,党和政府真正的意旨,就是希望我们社会已经客观存在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社会氛围,不应仅停留于生存意义层面和社会运转方式意义之上,而应驻足于人伦美好情感层面和社会文明发展目标定位之上。总之,现代社会的文明发展,对公民道德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建设,也尤为迫切——十七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一直是我国正在进行的重要理论建设任务。
      其次,结合地域特色,认识今天江苏公民道德建设和价值观建设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9月,中国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正式发布,蓝皮书列出了当前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的五大挑战,而第一个挑战就是外来人口流入易与融入难并存。江苏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在城市化、城镇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其省内的人员构成方面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更严峻的难题。因为,今天的江苏,外来人口占三分之一,苏州已经成为继深圳之后的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所以,其公民道德塑造和价值观建设,因今日江苏人口组成的新特征而有了新的内涵和要求,公民的道德塑造、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对江苏而言显然更加迫切。因此,“三创三先”成为江苏公民道德塑造、价值观建设的新起点、新平台。
      公民道德塑造及其价值观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引导。2011年9月28日,罗志军在《人民日报》撰文,首次提出把“推进江苏人的精神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文化任务。这是江苏省对公民道德塑造及其价值观建设的深刻认识——“用江苏精神推动‘精神民生’的发展”。2011年10月28日,《中共江苏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引导人民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要求全省积极行动、集思广益,采取各种办法、措施,塑造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道德品质,建设其价值观,培养重德、有识的新江苏人,体现“创”和“先”的特色。于是,我们看到,一年来,江苏各地、各部门的积极行动、大胆实践:江苏省文明办在《新华日报》、《扬子晚报》、中国江苏网等省内主要媒体每月发布“江苏好人榜”;南京市委第十三届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讨论《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率先基本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意见》,更明确提出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从人的角度研究谋划一个地区和城市的科学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率先走出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人的现代化”之路。[14]
      这些政府决策和活动,不仅反映了江苏省各级党委、各级政府对江苏公民个体道德素质培养、正确价值观建设的重视,更是各级党委、各级政府对江苏省公民道德塑造、价值观建设的最有力引导。正如《光明日报》文章所指出的:江苏省的价值追求,是“让道德自觉构筑精神高地;用善恶文化取代数字英雄”[15]。这种认识,毫无疑问,又一次在引导公民道德塑造和价值观建设领域,展示了江苏的“创”与“先”。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实践是理论的来源。任何一种理论,必有丰富的内涵,需要人们涵泳其间、悉心揣摩。“三创三先”是江苏人民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总结。全面、深刻地认知“三创三先”的丰富内涵,才能领略其中的精髓,才能更好地践行它、发展它。
      参考文献:
      [1]陈中原.一个年轻的播火者——介绍“五四”时期张闻天在南京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83(1).
      [2]江苏社会科学院《江苏史纲》课题组.江苏史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343-347.
      [3]罗志军.推进“两个率先”,共创美好生活[EB/OL].中国江苏网,2011-05-05.
      [4]叶南客.江苏精神的“中国纬度”[N].新华日报,2011-11-03.
      [5]孙树平.江苏史话之沧海桑田话江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1.
      [6]杨明,郭广银,李克海.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09(3).
      [7]梁勇.江苏是水文化多样包容创新[EB/OL].人民网,2010-10-27.
      [8]顾坤华.“苏商精神”与“三创”精神[J].企业管理,2010(7).
      [9]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梁勇谈江苏文化建设[EB/OL].人民网,2010-10-27.
      [10]江苏文化强省建设迎来“黄金发展期”[N].新华日报,2011-12-22.
      [11]贺云翱.俗而雅正 美而平实[N].新华日报,2011-11-01.
      [12]郦波.江苏“为天下先”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展[N].新华日报,2012-01-11.
      [13]林培.江苏精神“三创三先”的中国纬度[EB/OL].人民网,2011-11-03.
      [14]仇惠栋.南京,率先打造南京特色的“人的现代化道路”[N].扬子晚报,2012-07-20.
      [15]郑晋鸣,夏逢松.精神的力量——探寻江苏“两个率先”的价值追求[N].光明日报,2011-11-07.
      责任编辑:彭安玉

    推荐访问:三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