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说/有 > 正文

    “莫言效应”未达预期高度:莫言经济效应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3 04:39:10 点击:

      2012年10月12日,就像“蝴蝶效应”一样,从遥远的斯德哥尔摩传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立即在中国大江南北掀起一场风暴。  在全国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中,很难让人不产生这样的幻觉——莫言要被疯狂消费了。然而,人们吃惊地发现,“莫言效应”并没有持续发酵。在短短10天的时间里,“莫言热”就迅速消退了。这次风暴,仅仅是清理了市面上8万册左右的莫言库存图书而已。
      事实上,中国人具有很强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这项世界顶级的奖项每年开奖之前,都会引发一轮热潮,而只要出现一丝交集,人们都会兴奋不已。当莫言真的把它带回中国后,现在只能用“冷遇”形容它。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下的局面?
      没有运作能力的代理书商
      莫言获奖早有先兆。2012年5月,北京一家书商精典博维突然买断了莫言在中国内地所有作品,包含新作品及延伸品的出版权。
      但是,这家公司显然对“大事件营销”缺乏经验,或是做事不够投入。在半年时间里,没有做本该有的前期策划和包装,当莫言风暴掀起之后,也没有后期铺货和宣传。最终,造成了市场断层,读者消费莫言无从着手。错过了最好的营销时机,“莫言效应”已经很难产生新的高度。
      至今,人们只看到这家公司放了一颗“卫星”——精典博维声称,将尽全力推出莫言全集,一共20本书,平均价格在30元左右,平均起印数在30万本左右。以此计算,莫言全集总的起印数将高达600万本,总的理论销售额在1.8亿元左右。
      殊不知,莫言作品中销量最好的是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蛙》,只有20万册。在中国图书市场普遍不景气的局面下,这已堪称“天量”。以当前莫言的号召力,他的图书平均每年的销量大致可维持在20万?30万册。简而言之,精典博维要卖出600万本莫言图书,可能要耗费20年以上的时间。
      这也是我们已经在媒体上看到的一个“逻辑笑话”:刚刚才说莫言的版税收入买不起一套房子,转眼间他又成了千万富翁——因为参照国内一线作家可拿到10%以上的版税收入,精典博维把未来的理论加印量也算上,莫言终于可以拿到将近3000万元的版税收入了。
      然而,这些算的都是“纸上财富”,当不得真,不靠谱。对此,莫言最为清醒。刚刚获奖时,莫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这次获奖促成的人们重新回归阅读的风气估计一个月就会过去,甚至更短,然后一切又都回归到正常。
      莫言与读者缺乏互动
      在莫言营销中,最大的硬伤是与读者缺乏互动。
      莫言获奖后,只发了一条微博,没有回复。10月12日之后,莫言的新浪微博增加了60万粉丝。相比之下,同样获得世界级荣誉,运动员孙杨在拿到奥运金牌之后,他的新浪微博增加了600万粉丝,是莫言的10倍。
      目前,莫言的粉丝为188万,孙杨的粉丝为1200万,中国作家首富郭敬明的粉丝为1589万。
      莫言微博上的身份认证,除了原有的“作家莫言”,最近新加了一行字:“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还是新浪网的工作人员主动帮莫言加上去的。
      身为作家,文字见长,最能引发共鸣。莫言营销中,这些优势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自然,网络上也没有引发“莫言体”热。假如莫言能够与《红高粱》导演张艺谋、女主角巩俐等进行微博互动,引发的“莫言热”可能会是另外一个级别,参与的网友将是几何式增长。
      同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其正式授权的《百年孤独》中文版,自去年在中国上市以来,一年内已卖出220万本,版税收入为1100万元。相比之下,莫言的作品还不足以冠为“世界名著”,销量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一个佐证,盗版书商并未在这场盛宴中闻风而动,市场反应之冷淡,可以说完全与莫言的诺奖称号不相匹配。
      莫言身上少了娱乐元素
      当文学作品被拍成影片,常常被认为可提升文学作品15%至30%的销量。
      此前,莫言也有多个作品被拍成电影。1987年,张艺谋的《红高粱》。2000年,张艺谋相中了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将其改编成电影《幸福时光》;同年,李幼乔将中篇小说《白棉花》拍成同名电影。2004年,霍建起把《白狗秋千架》改编成电影《暖》。
      不难预料,未来影视界将较难掀起莫言小说的改编浪潮。首先,莫言的作品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加上偏向魔幻的叙事风格,并非商业大片喜欢的类型。其次,莫言的作品未改编的只有《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檀香刑》等,数量少。这对“莫言效应”的扩散未能形成助力。
      莫言拿诺奖后出镜率偏低,在电视界的流行说法是莫言缺乏娱乐元素,会影响收视效果。不妨做个大胆假设,如果此次诺奖光环加冕在韩寒头上,产生的效应会是如何?以这位媒体宠儿的过往经历看,韩寒获关注程度或将超过莫言10倍以上。
      客观而言,莫言的作品缺乏争议性,莫言本人也缺乏争议性,势必大大影响传播价值,使得“莫言效应”不能得到持续攀升,不能得到持续保温。
      总体来看,莫言获奖后的风向标是“成就高,效应低”。莫言其他产品的价值,比如手稿、书法等方面的收益和影响,也无法获得高分。即使如此,莫言未来每年获取150万~200万元收入仍可期望。这在中国,也能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
      或者说,诺奖来得不是时候,在我们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时,它就一阵风掠过。就像王老吉作为中华老字号存在百年历史,只有等到加多宝的出现,才引爆了巨大的市场效应。如今,中国人又在引颈期盼下一位诺奖得主了。(作者为中国品牌研究院副院长、首席研究员)
      编辑:王玉spellingqiu@163.com

    推荐访问:预期 效应 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