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说/有 > 正文

    打开一扇门,发现一片天 一片天歌曲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8 04:54:21 点击:

      天气格外的冷,教室的门窗关得严严实实,学生们还是蜷缩着身子。我用冰冷的手在黑板上写下了生硬的“雪”字,让他们回忆学过的描写雪景的诗句,以此导入所要学习的鲁迅作品《雪》。这时,窗外居然飘起雪花,学生们的目光全被吸引过去了,没有一个人举手。我有点恼火,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天赐的教学资源吗?于是我说:“老师往常上《雪》这篇课文时都是春暖花开的日子,你们是最幸运的,下雪天上《雪》这一课,既然大家想看雪,就给大家二十分钟时间,不过回到教室之后要谈谈赏雪的感受。”在赏雪之后的半节课里,学生们描绘了看到的雪景,背诵了很多有关雪的诗句,还联系课文中塑雪罗汉的情节畅谈了自己以前在雪地上做过的一些趣事,整个教室变得气氛热烈。虽然没有完成既定的授课目标,但这节课的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
      教室是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场所。长期以来,有的教师往往把“主要”当成了“唯一”,不敢越雷池一步,其中不乏教了一辈子语文,却从来没有一次在教室之外进行语文教学的经历。如此一来,自然而然造成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脱节,语文学习时空的封闭,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个性得不到张扬,更谈不上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笔者在语文教学一线从教二十余年,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道理,力求在“轻负高效”的前提下,适时利用课本剧、相声、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元素,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和嘴巴,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通过以上的尝试,学生对语文学习逐渐产生了兴趣,但笔者总感觉教学空间受限,犹如“戴着镣铐跳舞”(钱梦龙语)。在我尝试把部分语文课从教室里搬到室外之后,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了。在这些课上,学生更真切地体验了生活、自然和文学作品的魅力。
      一、语文室外体验课的理论支撑
      1 开展语文室外体验型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强调:“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所以,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尽量利用身边的资源来为教学服务。
      2 开展语文室外体验型教学,符合中外教育家的教育观点。为了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陶行知提出了“六个解放”,其中有一个“解放”就是解放儿童的空间,不要把儿童关在笼中,使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扩大认识的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著名语文教育家顾黄初也有一句名言:“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语文教学方法论的基本点: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语文教学一经联系现实生活,就能使远的变近,空的变实,死的变活,还能使教学过程由沉闷变得流畅,由冷漠变得热烈,由苦事变成乐事。将室外体验型学习作为语文室内教学活动的补充,把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学生感受生活的问题情境,丰富他们的人生阅历,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认识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倡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多元复杂的生活,从而迷恋大自然这所学校:“我们坐在山冈上,感受七彩的晚霞、夏天的黄昏、星星的闪光、蝈蝈儿的齐鸣……空气中弥漫着草原野草的芬芳。”这位伟大的教育家让学生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去听、去看,去细细品味“天人合一”的意境,认真体会人的心灵广阔,领略大自然的独特造化,达到封闭式课堂无法达到的教育境界。
      3 开展语文室外体验型教学具备建构主义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聆听别人关于这种体验的介绍和讲解。因此,室外的空间才是学生生活的真正空间,教学中有必要带学生到自然中和生活中去观察、去学习、去体验。
      二、语文室外体验课的组织类型
      1 说明文室外体验课。初中教材中有很多说明文,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如《看云识天气》一文,在室外组织教学就能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为了上好这一课,我选了一个晴朗的日子,领着学生在操场上席地而坐,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阳光,大家的心情都特别开朗。在我的引领下,他们一边观察云彩,一边思索问题、交流体会,学生与作品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文本在这节课中被实践、理解并得到了很好的延伸。
      2 综合实践活动室外体验课。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让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孩子走出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创造。例如“寻觅春天的踪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带学生深入大自然中观察、感悟,然后写成诗歌、散文、随笔等,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又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3 写作类室外体验课。许多语文教师认为,作文课是最难上的语文课。其实,只要我们大胆改变那些传统的、古板的书本教学、理论教学、室内教学,把作文课上成写生课、活动课,还会担心学生不喜欢吗?走出教室,学生就会处在一种新鲜、亢奋的状态之中。一旦学生有了切身体验,文章便如行云流水般真情流露,他们也就体会到写作文并不难,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罢了。
      由于室外语文课的侧重点不同,除了以上三种类型,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机应变,灵活运用。
      三、语文室外体验课的组织策略
      一般来说,语文室外体验课的实施都需要三个过程:课前的准备,课中引导观察、讨论记录和课后的总结点评、深化提高。
      1 课前准备。首先,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的需要和资源条件选择室外授课的地点,学校操场、花坛、图书馆、公园、田野都可以成为语文室外体验课的教学场所。其次,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或活动安排,向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分好学习小组,指定组长负责教学活动过程的监督和落实。
      2 课中引导观察、讨论记录。到了指定地点后,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转化为文字材料。在室外,学生的思维往往比室内活跃,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给学生增添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了保证安全,要尽量让学生在教师的视野范围内活动,教师也要特别关注活泼好动学生的去向。
      3 课后总结点评、深化提高。在回到教室后,教师要及时进行点评,要求学生对文字材料进行整理,根据各自的特长与同学合作,或写成文章,或编写小报,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对整个学习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应予以表扬。
      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城镇和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可以发挥各自的课程资源优势。作为农村教师,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教室外,寻找课本与农村生活的结合点,以增加学生的体验、拓展学生的感悟、丰富学生的经验,或者组织一些采访、宣传、搜集民谣、民俗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室外语文体验型教学打破了语文课堂时空和内容的封闭,解放了学生的手脚,让学生的思维和个性不再受到禁锢,使得语文教学真正融入生活之中,是充满激情、充满诗意、让师生充满想象力的教学形式。我们相信,打开了教室这扇大门,就会发现语文教学另一片广阔的蓝天。

    推荐访问:扇门 打开 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