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说/有 > 正文

    真相:九一三事件考证_揭开“九一三事件”中机组人员的走留之谜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5 04:52:59 点击:

      1971年9月13日凌晨,林彪座机256号三叉戟在山海关机场载着林彪等人强行起飞时,机组9人中只有机长潘景寅与3个机械师在飞机上,机组其他5人都没有上飞机。40多年过去了,九一三事件给人们留下了种种谜团,也包括机组人员的走留问题。我作为机组副驾驶之一,亲身经历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多年来,人们围绕机组有走有留问题有各种议论。最普遍的说法是机组其他5人没有来得及上飞机;第二种说法是机长想让机组其他5人多休息一会儿,没有叫他们起床上飞机;第三种说法认为机长这样做是有意的,说明机长潘景寅知道叛逃内情。
      九一三事件之所以让人感到扑朔迷离,其原因之一就是如此重要的专机竟然只有一个飞行员就驾驶升空了。大家都知道,除小型商务机外,中型以上的运输飞机都是由机长和副驾驶两个人驾驶的。因此,在世界航空史上,还没有听说过有一个人驾驶的,更不要说一个人驾驶国家的重要专机飞行了。
      当时的基本情况是:9月12日夜,机组开完会,机长潘景寅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之后,机组其他8人都在自己的房间。机长一直待在调度室主任李海彬的房间,没有睡觉。9月13日0点5分,机长从保密电话旁接到一个电话后,就让李海彬安排给飞机加油。当李海彬通过机场内部电话要油车的时候,机长走出房间,将睡在另外同一房间的3个机械师叫起床。我和领航员老李就在机械师的隔壁,只要机长再往前迈两步敲敲门,睡在隔壁的副驾驶、通信员和我也都会一起起床,但是机长当时并没有这样做。
      机械师到机场停机坪(大约百十米的距离)后,去掉机身所有的堵塞、堵盖、插销、布套,拿掉所有活动舵面上的夹板及两台发动机上的蒙布。由于飞机大,机身高,有时需要一个人手扶梯子,另一个人爬上去才能将部分夹板取下来。出差在外时这些工作多数是机组全体人员一起干的,然后给油料留样,给飞机加油。
      0点22分,林彪、叶群、林立果等人匆忙登上飞机。此刻,特设师邰起良才发现机组还有一大半没有到机场,于是,就拿起放在停机坪边上的场内电话叫李海彬:“首长都到了,机组怎么还没来!”此时,李海彬才急忙跑出来敲我们的门。当我刚穿好一条裤腿的时候,就听到了飞机发动机启动的声音。等我跑步能看到飞机的时候,发现随着发动机的轰鸣,飞机快速滑了出去。飞机最后的起飞时间是1971年9月13日0点32分。这个时间是机组提供的,被载入了史册。
      从表面看,机组的4个男人是提着裤子奔向飞机的,还没有赶到停机坪,飞机就急忙滑向跑道。造成这种“来不及”的根本原因是机长潘景寅有意安排的。从各种迹象分析,潘景寅是按照林立果的授意,积极主动地导演了山海关机场这部历史的活剧。但有一点必须强调,潘景寅这样做并不能说明他是叛逃的知情者,很多细节证明,潘景寅同样是受害者。
      0点5分的那个电话,很可能就是林立果从北戴河打来的。因为此前林彪女儿林立衡已经把256号三又戟飞到山海关的消息报告给了周恩来。此刻的“林立果们”意识到按原计划飞往广州另立中央已不可能,于是就破釜沉舟改为北逃。
      对叶群、林立果来说,一旦决定北逃,他们最担心的就是飞机的准备情况及9个人的机组。林立果在空军多年,深知飞行员们应具备的严把空中防线的政治敏感性。平时靠近国境线飞行,宁可偏向国内方向50公里,也不能偏离国境线方向1公里。因此,256号三叉戟一旦升空,叛逃的航向就会一下子将他们的阴谋彻底暴露,到那时,面对9个人的机组,在空中他们是没有把握控制局面的。林立果经常坐飞机,曾学习驾驶直升机,同样熟悉专机组的业务分工及活动规律,所以,当他们下决心叛逃后,就会打电话告诉潘景寅:“准备起飞,机组人员越少越好”。
      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林彪作为写在党章上的接班人,头上的光环使虔诚的人们对他的信任达到了迷信的程度。儿子林立果作为林彪的代表,下达的指令,潘景寅不但坚决执行,而且要超水平发挥。
      给飞机加油、加多少油是飞行员的职业习惯,无须别人交代。但是,如何控制飞机机组上的人员最少,对机长来说并不容易。
      其一,机长利用主任打电话要油车的机会,把机械师叫起床。机长职位高,住在单独的高档房间,其他人员都是按照在单位的建制分配的。历年来,在外场执行任务都是机组一起到机场准备飞机。按照机组业务活动的规律推断,机长叫醒机械师时,会向他们交代:你们先到机场把飞机准备好、加油,我和机组其他人再研究一下航线。这样,机械师们当时就不会叫我们起床。
      其二,机械师走后,机长并没有跟随一起到机场,而是继续回到调度室。他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继续通过电话知道来自北戴河及北京的信息;另一方面如果机械师有情况来电话,他可以灵活处理。此外,还可以防止李海彬发现机组的反常情况,因为调度室人员同样熟悉机组外场活动的规律。
      潘景寅很可能是听到林彪座车的声音后离开调度室的,也可能林立果在电话中已经告诉他出发了。北戴河林彪住地联峰山距离机场约40公里,快速行驶需20分钟。所以,机长到机场的时间基本上也是0点20分。潘景寅离开调度室到停机坪直接登上飞机,没有在飞机旁边做任何停留。到此为止,机组走留的局面已基本形成。如果邰起良上飞机前没有打那个电话,直到飞机起飞,我们5人仍然在睡梦中。
      从潘景寅当晚活动的时间表可以看出,他接电话叫机械师起床到最后离开调度室到机场,至少有15分钟的时间,他完全有时间和机会把我们叫起床。但是他没有这样做,直到登上飞机之前,不叫我们起床的想法都没有动摇过。
      事后,我曾仔细地问过当时在场的山海关机场地面专机保障人员,机长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登上飞机的,回答是没注意或者没有印象了。说明潘景寅从接到电话到登机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内,各项活动的安排十分周密,衔接恰如其分,没有让调度室主任及机械师知道我们5个人仍在睡觉。
      当了解上述基本情况之后,关于机组走留的有关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既不是让机组其他人多休息一会儿,也不是不知道什么时间起飞,更不属于机组在执行任务时正常外场活动的结果。
      关于有人提出“机长带上副驾驶、领航员、通信员也比带上机械师有用”的问题,就更好解释了。因为准备飞机离不开机械师,没有机械师也不能给飞机加油,连飞机舱门上的钥匙都在机械师手里。
      机组按业务有飞行驾驶、领航、服务、机械等分工,在执行专机任务中他们就是一个完整的战斗集体,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允许把机组中的任何人丢下。然而,机长潘景寅设计并导演了1971年9月13日凌晨山海关机场这一幕历史的活剧,在共和国专机活动的历史上留下了令人难忘的一页。在机组人员有走有留的一场中,他扮演了主要角色。在“林副统帅重要专机任务”光环的笼罩下,潘景寅把自己送上了绝路,成了牺牲品。

    推荐访问:之谜 机组 揭开 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