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说/有 > 正文

    一曲盛唐悲歌:盛唐悲歌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2 04:51:43 点击:

      摘 要:在盛唐高度发达的经济政治等基础上,盛唐气象应运而生,大唐盛世也正是无数文人政客歌功颂德的时代,无数作品被打上了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安居乐业的烙印。而李白的《忆秦娥》一词直指表面上歌舞升平而内部危机重重的盛唐之衰。李白伤离念远,吊古伤今,对国家与历史的感怀悲叹也寄寓其中。本文主要从《忆秦娥》盛唐悲歌及其价值与意义两个大方向,仕途、意境、情感、“百代词曲之祖”、李白本词的预见性五个方面进行探究,展现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的《忆秦娥》至今不朽的魅力。
      关键词:李白 《忆秦娥》 盛唐悲歌 价值与意义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
      相传李白留下了《菩萨蛮》《忆秦娥》《桂殿秋》《连理枝》《清平乐》等十余首词。虽然这些词不同程度受到后人非李白所作的质疑,但是其中《菩萨蛮》与《忆秦娥》两首(尤其是后者)却得到较多论者的确认并给予极高的评价,如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云:“《菩萨蛮》《忆奏娥》二首,为百代词曲之祖。”顾起纶《花庵词选跋》亦认为:“李太白首倡《忆秦娥》,凄婉流丽,颇臻其妙,为千古词家之祖。”吴梅在《词学通论·唐人词略》中更明确强调:“太白此词(指《忆秦娥》),实冠今古,决非后人可以伪托。”它只是一曲四十六字的小令,通篇亦无幽岩跨豹的奇情、碧海制鲸的壮采,只见太白寥寥数笔,微吟唱叹,而历经千载,它竟发生这般大的艺术力量!究其妙,笔者认为在于其是盛唐下难得的一曲悲歌及其所含的特殊价值与意义。
      一、盛唐悲歌
      在盛唐高度发达的经济政治等基础上,盛唐气象应运而生,大唐盛世也正是无数文人政客歌功颂德的时代,无数作品被打上了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安居乐业的烙印。李白上承庄、骚的浪漫主义精神,诗歌也多豪放飘逸,自信洒脱,而《忆秦娥》却一反太白风格,蕴含无限悲凉,其“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曰仕途悲。李白是诗国的天子,他在生前就诗名远播,被时人和后人所追捧,然而,李白的仕途并不如其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般精彩。盛唐年代,像许许多多的封建文人一样,李白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志向,以大鹏自喻,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他也有着绝世的才华和强烈的报国之心且欣逢盛世,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他走上了孜孜不倦的求仕之路。《忆秦娥》写作时间的推定也颇有争议,但不外乎两种观点:(1)李白出宫前四到六个月,即天宝二年(743)秋天。(2)天宝后期。无论持此二观点中哪一种,据李白年谱即可推定其翰林供奉之职已削,屡屡失意,仕途路已断。一心求仕,却被奸人所谗,赐金放还,仕途梦破,惆怅之感笼上心头。此时已然没有对人生与仕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更没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痛饮豁达,有的只有凝重的愁绪与落寞,悲凉之感溢于言表,实为盛世唐国下,词人的一曲仕途悲歌。
      二曰意境悲。“盛唐气象”见于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林庚先生也曾经做过精辟的阐释:“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思想所形成的时代性格”,“作为‘盛唐气象’内核的东西,是青春的光热、生命的歌颂、自然的美丽、祖国的庄严;是一种自尊自强、自由自在的人性自觉与人格独立,是一种青春浪漫、飘逸开朗、清丽率真、雄阔远大、浑厚和豪迈的气魄歌唱自己远大理想,追求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1}李白诗词也多豪放飘逸,兼具浪漫主义情怀,诗歌中的意象多开朗、飘逸、洒脱,甚至是狂傲的。而本词却一返太白行文风格,词的上阕有箫声、明月、秦楼、秦女、柳色等意象,其含义深刻。“李白笔下的月亮则开朗、飘逸、洒脱、甚至是狂傲的”{2},然而本词中的黑夜是孤寂的落幕,月光是凄冷的冰霜,洞箫是遣情的器具,柳枝是伤别离的载体,秦楼是思人的媒介,这些意象的组合就成了悲凉凄清的意境。下阕以“一地”写“遍地”,即以写游乐园来反映举国之情。昔日玉辇纵横,龙衔宝盖,如今冷清清、悲凉凉;咸阳古道音绝尘消,清冷无限,帝王都市的上空笼罩着清冷哀悼的寒雾。全词写于盛唐时期,却全无盛唐气象,反显无限悲境。
      三曰情感悲。汉魏六朝以来就有不少以长安洛阳一类名都为背景,蕴涵讽刺的作品。初唐卢照邻《长安古意》即用传统题材写当时长安现实生活中的形形色色,以四句对六十四句,有“秤锤虽小压千斤”之感,寄寓着对骄奢庸俗生活的批判,且带有不遇于时者的愤慨寂寥之感和自我宽解的意味。又如一生短暂哀苦,虽才高却终生郁郁不得志,被后人评价“词皆苦悲”的刘希夷,其代表作《代悲白头翁》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具体命运加以典型化,感慨人生易老、世事变迁、富贵无常,表现出这是一大群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运,因而提出应同病相怜。再如与李白同处盛唐时代王维的《洛阳女儿行》,全诗写豪家女子无比娇贵逸乐的生活状况,借贫时西施江头浣纱却无人理会之事,在强烈的反差中使前面的华丽描绘一下子变为对贵族生活的冷峻批判,并寄托了贫寒志士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正如清人沈德潜所说:“结意况君子不遇也。”(《唐诗别裁集》)这三首诗歌虽都以长安为背景,今昔对比,暗含讽刺,但不外乎都停留在对个人命运感慨,对唐朝腐朽、贵族生活骄奢的批判层面上。“李白诗歌情感的显示特征是真率明朗,酣畅淋漓。真率明朗就是毫不掩饰,立抒胸臆,给人真实率在的感觉。”{3}其性格也融入到他的多数词曲之中。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等诗句将李白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一向被冠以“乐观豁达、自信豪放”的李白却在《忆秦娥》中寓深刻的情感于含蓄的表达之中,昔日宣泄无余、自信乐观的豪放情感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反映了天宝后期表面上依然歌舞升平、内部危机重重的盛唐之衰,剩的只有吊古怀今、伤离念远的凝重悲情,更难能可贵的是词人以比拟的手法,托秦娥抒情怀,把直观的感情与意象浑融在一起,上片由个人的忧愁写开,下片过渡到历史忧愁,突破了个人的界限,上升到对国家与历史的感怀悲叹。可见,李词的情感悲得更为深刻、沉郁。   二、价值与意义
      其一曰“百代词曲之祖”。宋代的黄昇在他编选的《花庵词选》中,推崇《菩萨蛮》与《忆秦娥》两首词为“百代词曲之祖”,评价甚高。不论是从此词的内容、抒发的情感高度,还是从艺术上看,这两首词的确当得起这个称号,而且对于后世词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词通过写年轻女子秦娥凄凉痛苦的念夫思归之情,过渡到对国家与历史的感怀悲叹,主题清晰,内容与情感高度较之前代已有很大突破。且它与一般的词的写作手法也大不相同,李白《忆秦娥》主要采用倒叙和倒装的手法、跳跃式的情节、借古伤今的笔触来抒发情感,使词作具有波澜起伏、回环曲折、大开大合的艺术特点,若非仔细品味,是很难看到它可贵价值的。近代人王国维在他写的《人间词话》中,对《忆秦娥》是这样评价的:“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关尽千古登临之口。”的确,这八个字包含的往事、意境,会使读者勾起无穷的回忆、联想与感慨。“此词无论在艺术上还是意境上都是无可挑剔的,它是词在中国由萌芽到鼎盛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当之无愧的百代词曲之祖”。后有《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写道:“浮阳灭霁景,万物生秋容。登楼送远目,伏槛观群峰。原野旷超缅,关河纷错重。”显然与李白这首《忆秦娥》格调十分近似。杜甫天宝后期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也有相类似之处。可见,李白之《忆秦娥》的确对后词的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推动作用。
      其二曰李白之预见、盛世之警醒。有人说李白是位预言家,我看不无道理。李词《忆秦娥》主要表现的“是对于历史的凭吊,是对古代文明的追怀,是对统一帝国的留恋和对于前途的茫然。是即将覆灭分裂的唐王朝的哀歌”{4}。在歌舞升平的一派热闹景象下,在众多文人政客歌功颂德的年代,在满是盛唐气象的诗歌里,是李太白透过表面上的依然歌舞升平,直驱内部危机重重的盛唐之衰。他用一系列生动的寄寓着丰富的社会认识的意象来表达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我们仿佛看到了唐王朝行将分裂覆灭,最后湮之陵阙。最终李白的“预言”成了现实。其不朽的现实意义在于为我们今天的太平盛世敲响了警钟,盛世之下勿忘防微杜渐。
      (指导老师:申东城)
      {1} 葛晓音.唐诗宋词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8.
      {2} 赵长慧.李白诗歌的意象[N].菏泽学院学报,2009(7).
      {3} 何念农.刘正国.真率明朗,酣畅淋漓——李白诗歌的情感显示特征[N].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7(5).
      {4} 白嗣宏主编,唐宋词鉴赏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作 者:祝文情,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0级对外汉语2班本科生。
      编 辑:杜碧媛 E?鄄mail:dubiyuan@163.com

    推荐访问:盛唐 悲歌 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