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说/有 > 正文

    [对话胡德夫:蓝调背后,其实很有爱]胡德夫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04 04:50:36 点击:

      去年10月18日,61岁的胡德夫推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二张个人专辑《大武山蓝调》。在今年6月举办的第12届华语传媒音乐大奖颁奖礼上,这张专辑让胡德夫一举夺下了“最佳爵士/蓝调艺人”大奖。评委给这张专辑的评价是:“在胡德夫之前,我们或许听到了许多所谓的爵士或蓝调歌手,其实都只算是情调歌手,胡德夫才让我们见识到,什么是真正的蓝调歌手。”
      这张专辑也让我们认识到与上一张《匆匆》大不同的胡德夫。而近期,胡德夫携《大武山蓝调》来内地巡演,所到之处,朝“圣”者众。演出后,透过与胡德夫的交谈,我才意识到,胡德夫并不是我们通常眼中的那个胡德夫,譬如,一直被称为民歌之父的他,其实一直是以西洋音乐为基本素养的;又譬如,在原住民斗士的表象下,他还是一个甜蜜的爱人。
      让我们认识一个不太一样的胡德夫。
      我是以西洋音乐为基础的
      本刊记者:《大武山蓝调》去年一出就获得如潮的好评,我了解到,这张专辑不像2005年那张《匆匆》完全是自己在家里录的,而是整个拿到美国录音。
      胡德夫:是的,这一张我们是特地去到美国南方音乐之都纳什维尔,并邀请美国顶尖乐手所组成的乐团,以及黑人灵歌合唱班一起合作出来的。大家就是录音工程师介绍来的朋友,几乎你认识的很多美国有名的歌手,从以前到现在,都在那个城市。那是一个旅行,我们在以歌会友的同时,录下一些片段,带回来以后发现这些东西蛮可贵的,就把里面的歌筛选一些,做成了CD。
      本刊记者:标题叫《大武山蓝调》,大家都知道,大武山是您的一个标志性的形象,而这一张的重点显然更多在蓝调。做这一张其实带有某种实验性,是在台湾原住民的音乐与美国蓝调的音乐中,找到一个融合。
      胡德夫:对,我们是放在一起做的,结果最后那个应对是对的,整个曲式的进行合乎我们原住民的唱法,也合乎蓝调的唱法。大家在一起分享音乐感受时,谈到在我喜欢的英文歌的作家以外,我也想唱我们的歌——外祖父的歌,从妈妈那儿传下来的歌。他们发现那些歌完全可以用蓝调的曲式来唱,那我们就做做看,结果一次就完成了。这让我很惊讶,我说这个东西大家可能都是第一次听到,但他们好像骨子里面是熟悉这个东西的,特别融洽。
      本刊记者:大家称您是台湾民歌运动之父,或台湾原住民音乐之父,但给我的感觉是,从您最早为大家熟悉的那些歌,包括当时的台湾民歌运动,大家所采用的基本音乐形态,你们的唱法的底子,不是什么台湾本土的,而是西洋音乐的那些东西。您跟李双泽他们最初发动台湾校园民歌运动,倡导要唱自己的歌,但实际上唱出来的东西,虽然歌词是中文的,但唱法上还是西洋的底子。
      胡德夫:对,那时我跟李双泽杨弦聊天,说现在没什么歌可唱了,我们就自己来做歌吧。所以我就从自己的童年开始写,写《牛背上的摇篮》,但我们自小从音乐老师那里学到的西洋的东西,你长期在西方音乐教育过程里面学习到的都是这些,你就那样做。
      本刊记者:可能以前有西方的曲子,西方的方式,你们其实只是根据它填词来唱,其实还是西洋的那些东西,但是你们是把自己原来有的思想的东西挖掘出来了。
      胡德夫:对,听了洋的东西,觉得那好像就是用国语翻版的味道,当然我自己创作时,脑海里有一些英文曲式或是曲风,然后把它变成了自己的歌。我跟杨弦聊过,他说他最喜欢的就是《巴比伦》那个专辑。
      被商业机制“遗弃”的音乐教父
      本刊记者:您的第一张专辑《匆匆》是在2005年55岁时出的,而第二张专辑中间隔了七年。您通常会有一个音乐计划吗?可能多久再出一张专辑?我们听说您在准备第三张了。
      胡德夫:其实我第一张和这一张都是意外的,第一张唱片只是录了音,让一个我的歌的声音的作品记录,没想到要出版。第二张本来是一个旅行中碰巧弄的东西,看着像两回事一样,但回来以后就想,何不把它出版发行出来。所以,那不是很强的商业企图,也没有一个专辑系列的企划什么的。
      本刊记者:所以您出歌完全不是按照商业模式计划出来的。
      胡德夫:不是。所以没有那个一年出一张或者两年出一张的计划。第二,我是看到什么事,或者接触到什么人才会写歌的。所以,我不是坐在那里写歌的人,而是一个走动的人。还有,我写歌的方法和装备不是很好,我自己本身不是那种很会写谱,或者善于改进自己写谱方法的人。我是在生活中走着,然后慢慢酝酿出一个故事,我看到一个场景,把它变成一个图面,然后用原住民的咏叹去哼唱,慢慢从嘴里咏叹出来,这首歌才出来。
      本刊记者:您1973年就开始做演唱会了,55岁才出了第一张专辑,我们特别不理解,您之前从来没有想过出一张?
      胡德夫:没有,以前你看我们做合辑,之前就没有年轻人出过唱片,慢慢每个人都有唱片出来。但是我们老一代出专辑的人很少,吴楚楚也没有什么专辑,我们只有一个合辑。慢慢民歌,分割了流行歌市场,变成了流行歌和民歌没有什么分别的时候,就是大家认为的那个市场的样子,我们也没有进到那个里面去。那个商业机制也不再欣赏我们的东西,以前我的一些作品也给人看过,人家也来听过,但是没有人有兴趣要出这种东西。一方面不好听,一方面那么多想法在里面,那么复杂。但是,到我出唱片之前,罗大佑就开始不一样了,人家开始觉得音乐后面的故事,或者他写歌的原因变得很重要。所以,我的音乐是和故事一起走的。
      本刊记者:当年的这些战友们,吴楚楚,罗大佑,后来都进入了台湾流行的商业体制,您怎么有这么大定力,就不被他们收编?
      胡德夫:也不是收编的问题,我是疏于、也懒于跟他们打交道,他们也觉得我这些歌硬把它放在商业里面是很难去操作,很难去做的。应该是这样子。
      歌中无爱,身边有爱
      本刊记者:我们听到您的很多作品,基本上都是跟原住民斗争的历史,跟原住民的生活有关,或者是讲人性的,都比较沉重,但关于爱情的东西就特别少听到。我听说,生活中您是一个很重视爱情的人,听说您现在每天都对太太说“我爱你”,看您的心态还是年轻人。
      胡德夫:这位就是我的太太,姆娃。
      姆娃:每天起床、睡觉(都说“我爱你”),每天至少超过20次。
      本刊记者:太浪漫了。
      胡德夫:这难以报答她对我的恩情。
      本刊记者:你们两个是怎么认识的?
      胡德夫:我们第一次见面是2001年,是在台中一个朋友家,那时的我还未脱离流浪生涯,没想到我这副沧桑的面容和简陋的着装反而引起了她的注意。第二次见面隔了一年,在台中的一间酒吧,当时我正在做即兴表演,再次巧遇到她,我就想,哎,这个人我见过。我们两个在一起已经超过十年了,虽然年纪相差20岁,但互相很投缘,尤其是我们对族群和同胞的那份共同的情感。为了照顾我的饮食起居,她辞掉了工作,跟着我满世界跑。我们两个人都有光脚不穿鞋的习惯,所以经常就像两个小孩一样打着赤脚四处走。现在我无论走到哪里,姆娃总跟随左右,我烟瘾大,往往一下飞机就要抽烟,她就给我递过来。我在舞台上表演,她在舞台下给我录像,演出快结束时,她就匆匆赶到后台去给我准备擦汗的毛巾。
      本刊记者:你们俩的感情,从你们上次在湖南演出共同唱歌时就让人感受到了。不过,听说私下里,您还挺爱哭的?
      姆娃:是的。他在作怀念母亲的那首《脐带》那段期间,半夜做梦梦到被妈妈打屁股,就像小孩一样哭哭啼啼。
      胡德夫:然后她就会在一旁安慰我。
      本刊记者:他这么一个老小孩,有什么样的吸引力,促使你决定嫁给她的呢?
      姆娃:我倒没有觉得他有多大的吸引力,但他是我遇见过的男人中特别温柔体贴的一个。这不就是很多女性渴望的吗?所以当初嫁给他也没有特别下决心,就是这么自然地就跟了他。
      胡德夫:我们是在认识五年后结的婚。我们两个都是天蝎座,这个星座的人都是互相折磨又互相依赖的。而且天蝎座的特质是靠谈恋爱来认识人生的,别人看起来不怎样的人,偏偏是我的心头最爱。
      姆娃:在很多人眼里,他是很凶的那种人,以前只要他不高兴,马上就不说话了,脸色沉下来,很多人都害怕他,但其实他心很软的,“面恶心善”说的就是他这种人。我们有时也会争吵,但每次争吵之后,他都会主动跟我低头道歉的。

    推荐访问:很有 蓝调 对话 胡德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