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会工作 > 正文

    英国政府秘密监控多丽丝莱辛二十年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1-07-02 07:07:18 点击:

     读书报特稿 英国政府秘密监控多丽丝·莱辛二十年

     读书报记者康慨 《 中华读书报 》( 2015 年 08 月 26 日

      04 版)

     1961 年 9 月 17 日,众多英国文艺界名流在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参加反核武器大游行。右起:小说家多丽丝·莱辛、剧作家约翰·奥斯本、演员瓦妮莎·雷德格雷夫和剧作家希拉·德莱尼。

      读书报记者康慨报道 基尤英国国家档案馆 8 月 21 日解密的反特文件显示,别称军情五处的英国安全局曾长期秘密监控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窃听她的电话,偷看她的信件,尾随她的旅行,调查她的朋友,以防止她从左翼分子发展成投共叛国的苏联特务。

     1 1

      多丽丝·莱辛娘家姓泰勒,在南罗德西亚(今津巴布韦)长大,年轻时便参加了非洲的马克思主义小组,也是左翼书友会的活跃成员,并因此引起了军情五处的注意。遇到德裔犹太难民和马克思主义者戈特弗利

     德·莱辛(后任民主德国驻乌干达大使)后,她感到二婚嫁给此人是“革命义务”。

      这一次的婚姻只持续了四年。1949 年单身迁居英国时,她仍然并将终生使用二任前夫的姓氏。

      1952 年,多丽丝·莱辛加入英国共产党,据她自己说,只开过八到十次的支部会议。

      伦敦科文特加登国王街的英共总部受到军情五处不间断的窃听。莱辛的名字很快进入了监控名单。

      《卫报》看到,1952 年,别称军情六处的英国秘密情报局将一份《人物速写》移交军情五处,其中对多丽丝·莱辛有如下描述:“她对共产党的同情业已极度接近盲信点,概因在罗德西亚的成长经历,已使她生出对种族隔离的深刻仇恨……声称一切黑色的东西都妙不可言,而所有男人和所有白色的东西都是邪恶的。”

      两年后,军情五处确认莱辛是英共“作家小组的领导人”。1956 年,负责蹲守的伦敦警察局特勤处向军情五处报告,“身材丰满的”的莱辛已搬家到了沃里克路,“她的公寓经常有各个国家的人造访,包括美国人、印度人、中国人和黑人……此宅可能被用于不道德的目的。”

      但是,在发现莱辛实为“和平与幸福女青年欧洲大会”的支持者之后,特勤处更正了自己的报告。

     2 2

     1956 年,因为莱辛的共产党员身份和反种族主义活动,南罗德西亚和南非当局宣布她“不得入境”。同年,“匈牙利事件”将西方各国的共产党组织逼入困境。军情五处窃听了英共总部气氛压抑的大会,莱辛在会上同意在一封谴责苏共的公开信上签名,信中涉及到“苏联的严重犯罪和暴行,以及近期工人和知识分子针对伪共产党官僚机构和警察制度的反抗”。

      军情五处在报告中指出,英共机关报《工人日报》拒绝刊登此信后,莱辛宣布退党,并拒绝了英共干部要她回心转意的规劝。

      然而,即使莱辛退了党,即使反特机关也知道她退了党,但他们还是不相信她已经和共产党“一刀两断”(broken completely)。军情五处、六处和特勤处不肯对她收手。他们继续密切监视莱辛的活动,搜集她的演讲和文章,并热切地向南非警察传递小道消息。很快,莱辛与反战和反核武器运动的接触在特务机关内部激发了新的兴趣。

      1962 年,军情五处对莱辛的结论仍然没有改变:“她以坚持极左观点而闻名,作为种族歧视的公开反对者,她对非洲事务也感兴趣。最近几年,她又与废除核武器运动建立了联系。”

      这是上周五解密档案中的最后一份。政府内部负责从档案中剔除敏感信息的官员已经对这批档案做了处理,也许是出于保护线人的目的,整段甚至整页的内容拿掉了。这些内容将留待未来公布。

     3 3

     莱辛回忆当时的社会空气时说过,冷战的气氛“深入一切”,那是一种“非常有毒”的、“非常像多疑妄想狂”的气氛,“它意味着每个人的反应都是极端的,要么拥护,要么反对。”

      1997 年,她对《沙龙》解释自己的政治取向:“资本主义死了。它已经完结了。而未来是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在短时间内,我们将拥有公义和平等,以及妇女、残疾人、黑人——一切人等的同工同酬。这种空谈为最聪慧的人所信,也让我产生了兴趣。”

      新中国文学界很快认可了莱辛“西方进步作家”的身份。早在 1956年,她的小说《野草在歌唱》便被译成了中文。从此,中国读者知道了两个莱辛,一是十八世纪的德国戏剧家和批评家莱辛(1729-1781),《拉奥孔》和《汉堡剧评》的作者,另一个是年轻的英国女作家,控诉着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施于非洲人民的罪恶。

      2007 年,八十八岁的莱辛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创下了该奖历史上最高龄得主的纪录。

      《卫报》曾说她是“一位十分多产,争议不断,以描写月事、政治和女性神经官能症闻名的文坛著名老太太”,诺贝尔奖的授奖辞则形容她为“女性经验的叙事诗人,一直以怀疑精神,似火热情,以及幻想的力量,详细描写一个分裂的文明”。

      多丽丝·莱辛于 2013 年 11 月 17 日在伦敦家中平静过世,享年九十四岁。

    推荐访问:英国政府 莱辛 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