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会工作 > 正文

    【初中语文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心理健康知识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4 04:28:54 点击:

      摘 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
      关键词:心理健康;语文课堂;渗透
      
      初中阶段,正值花季。花季是美丽的,但美丽的花季里除了有灿烂的阳光,纯真的笑脸,也会有迷离的细雨,成长的困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广泛的关注。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与新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突出地强调了在学科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科教学活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因此,在语文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一、利用语文教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只要真正树立了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就会发现语文课本处处皆暗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
      语文教材本身有许多具有良好教育意义的佳作,只要教学处理得当就能起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中学语文教材具有了多样性、人文性、时代性,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精选的很多文章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不仅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而且弘扬很多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体验。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美的、善的、健康的因素,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去影响学生,使之自觉摒弃心理上不健康的因素,逐渐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结构。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可以说是俯拾皆是。如了解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责任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徜徉在诸子百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独特魅力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会得到充分的激发。许多名言佳句气壮山河,熠熠生辉,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高尚的思想境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魄,“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吁,都震撼着学生的心弦,影响着学生道德观的形成,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他们不断磨砺自己,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二、坚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因材施教,老调复弹,但在心理教育领域,还是不得不强调的一个基本法则。面对一个个存在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学生,搞一刀切和平均教育是不可取的。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下,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爱护和发展个性。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找到他们在生活和职业上最合适的位置,让他们将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发挥到极致,获得生命的乐趣。尊重个性,在教学中主要是尊重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创新精神。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实行三个鼓励: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鼓励学生相互争辩;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见解。
      中学生这个年龄段都有强烈的好胜心、创造性和表现欲。教师应当结合这一特点,创造各种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近年来,笔者结合语文课的特点,坚持课前安排三分钟请学生上台讲演的做法,看起来老师讲课的时间相对减少了,却收到了可喜的成效。
      请学生上台“三分钟讲话”,首先要教学生做到:神情自若,字正腔圆,内容表达言简意赅,观点鲜明,条理清楚,流畅生动。演讲的内容一般涉及课文赏析评价、班级工作、校园新风、当前形势、模拟名家风范谈人生等,演讲内容不拘一格,目的是开启学生的思路。每次演讲完毕,老师都要请几位同学讲评,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学生相互讲评、相互讨论,让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
      学生在演讲时,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演讲的闪光点。学生的演讲虽然是做过思考和准备的,但毕竟阅历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或偏激、或说不到位,这些都是难免的,为此,老师应给予及时的正面引导,多褒、少贬,多做鼓励;同时也要委婉地提出演讲中的不足,教给学生正确判断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样做学生不仅体会深刻,还会鼓励他们课后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另外,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的机会,我按照值日表轮流让学生讲演,无论效果如何,都给予鼓励。一段时间后,学生们上台演讲不再胆怯了,很多孩子还能即兴演讲,表达能力也大大提高,理解问题的能力也与日俱增。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途径
      在语文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上心理健康课。培养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仍是语文课的主要内容。那么何时巧妙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如朱自清的《背影》这是一篇可以帮助学生排解青春期逆反心理,培养感恩意识的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文中有不少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语句。“我心里暗笑他的迂““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这些句子恰恰能折射出“我”因年少轻狂,不仅没有体会出父亲的一片爱心,反而自以为是,看不起父亲的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则是成年后的自责悔恨。于是上课时,适当把渗透契机设在品析这部分语句中进行。笔者认为把握好渗透契机,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勇于探索,刻苦钻研。摆正语文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语文课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不能脱离语文课的,找准心理健康渗透契机是突破口。
      1、深入学生,发现问题
      语文教学是面向全体的。因此,语文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也是面向全体,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心理保健等。其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注重学习青少年心理学;二是深入学生收集案例。如:心理学提到:青少年追逐流行的心理特别强。深入学生,你会了解到:他们津津乐道的是明星的小道消息,笔记本上满是明星贴纸,模仿明星的服饰发型,甚至为看明星演出而旷课。如何引导他们正确“追星”就是中学生中急待解决的心理健康问题。当现实生活中发现了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又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心理学知识做支撑。这时就可视为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点。
      2、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常识
      在语文课中,阅读是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是学生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地位举足轻重。作为语文教师,则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心理知识的相关资料,让其亲自阅读,然后自我消化,并吸收资料中的有益知识。
      3、结合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
      初中学生,他们对写作的技巧基本已掌握,基本有能力凭所积累的经验来自由写作,因此我们在注重组织文章结构、运用修辞,练习描写方法的同时,把眼光集中在表达自我上。结合这一教学重点,我们可以在引导学生激扬文字、针砭时弊的同时,也引导他们对自身作一些必要的剖析。这样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还能让他们更了解自己。而对于老师,则可从作文中更深入地了解到各个学生,从而更有侧重点地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
      4、组织语文实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的发展,很多时候不是明白了道理就能解决的,更多的时候需要在生活实践中锻炼并逐步提高。新课程要求我们,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因此,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应丝丝相连,交相辉映,相得益障。只有让生活的灵魂进入学校,进入课堂,不断完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外在内化与内在外化的过程,才能真正贯通阻隔语文学与用之间的壁垒。 故初中语文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
      欧文勇 (1977.4),男,汉族。中学一级教师,现任中学副校长职务。从事初中语文教学10年, 关注教育前沿,致力于班级管理研究、学生积极心理学研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研究等。

    推荐访问:势在必行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