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会工作 > 正文

    [文化资源争夺战是建设还是毁坏文化]资源争夺战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5 04:25:05 点击:

      今年端午节,湖北秭归和江苏苏州再起争执。他们对这个节日的起源各执一词,秭归认为端午源起屈原投江,苏州则断定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延伸出来的争议还有,荆州一直以屈原故里自居,这与宣称是屈原祖籍地的秭归结下宿怨。最近又出现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的新事例,福建和江西的四个城市都声称是理学大师朱熹的故乡,各自以宗谱、辞海定义乃至传说作为凭据。
      对节日和人物的争夺不止于上述事例。这些年来此种类型的文化争夺战所在多有,并且不限于确实存在的历史名人,还扩展到潘金莲、赵云、西门庆等文学人物,甚至还包括诸如观音、炎帝这些带有神话色彩的形象。曹操、老子、诸葛亮、李白、曹雪芹……但凡有名人物的出生地、成长地或居住地,都成为地方政府间抢夺的目标。因为归属无法解决,争夺行为激烈持久。
      地方政府在争夺战中起着推动和主导作用。如果将被争夺对象笼统地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能察见潜藏的利益诉求非常强烈。据称为奠定朱熹故里的地位,闽赣两省准备了40亿元的文化项目,竞相打造朱子文化与生态休闲旅游胜地。河北临城与正定县都认为是赵云故里,临城拿出1亿元建造赵云主题公园。以诸葛亮为招牌。河南南阳预计文化旅游收入将超过14亿元。
      每一个历史文化名人背后,都是一本稳赚不赔的经济账。每一个名人都被以文化的名义,成为政府盈利计划的一部分。只要能让财政预期有所依托,无论历史文化人物评价如何、是否存在,都没有分别。重要的是,地方政府要能成为独一无二的拥有者,成为“历史文化名人”的业主。如此,争夺就有了持续的动力,有时不惜达到撕破脸皮的地步。不难看出,抢文化是表,实质上是为了拼经济。
      把文化变成旅游景点,把名人操作成经济项目,这在一些地方政府那里是常规的思路,非常自然。所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一直是政府和官员的政绩逻辑。不同的文化名人则为这类戏码提供剧本,并且因历史因素被寄望于达成经济愿景。对朱熹的功利式投资史无前例,不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朱夫子作何感想?可地方政府不会在乎这些荒诞的反差,文化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
      经济一旦变成文化的支配力量,文化就很容易成为受害者。在仿造的杜甫草堂或诸葛亮躬耕地,在潘金莲家的窗下或被指认的曹操墓里,该怎么想象诗圣的篇章?又该怎么解读《三国》《水浒》?造成文化资源争夺战的罪魁祸首是利益,由此带来的危机不仅仅体现在审美观感上,也有大量事实可证,如打着提升旧城外观的文化口号,有多少古城墙、四合院和名人旧居被倾覆?
      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白热化争夺,正与热爱文化、保护历史失去联系。争夺行为本身以消费的方式证明了文化的枯竭。在一个排斥文化内涵的经济模式中,每一项文化资源都会引起利益角逐,从而不断地降低文化的品质,使文化流于肤浅和庸俗。在旅游经济蓝图展开的名人文化之争中,传统文化的魅力被削弱,文化萎缩的现状及重建文化尊严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
      我们虽然拥有2000多个历史文化名城,但扪心自问历史文化的承续是变好还是变坏了?在号称40亿元的文化堆建上,有谁真的关心朱熹会被塑造成何种形象?以文化的名义失去文化演进的清晰前景,这一现实和趋势变得严重起来。文化争夺,预示着毁坏还是建设,真的很成问题。
      
      (摘自《南方都市报》)

    推荐访问:文化 争夺战 毁坏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