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会工作 > 正文

    【语词笔记(18则)】语词笔记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4 04:24:29 点击:

      给孩子讲讲很久很久以前的事      下面,也是2006年我收藏的一则“高短”。   尽管这则高短有无数版本,但“歌词大意”都差不多。   不需要解释,不需要阐述读它时我心里是多么负数,多么零度……一切如你所知。全文是:
      给孩子讲讲很久很久以前的事。
      那时候天空是蓝色的,
      庄稼是长在地里的,
      猪肉是可以放心吃的,
      耗子是怕猫的,
      坏人是怕好人的,
      法庭是讲道理的,
      结婚是要先谈恋爱的,
      理发店是只管理头发的,
      药是可以治病的,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
      拍电影是无须和导演睡觉的,
      照相是要穿衣服的,
      欠别人钱是要还的,
      孩子的爸爸是明确的,
      学校是不图挣钱的,
      庸人是不能当领导的,
      白痴是不能当教授的,
      卖狗肉的是不能挂羊头的……
      
      我觉得我活得像一句废话
      
      上面这句话是一个网友凶巴巴地“喷”出来的。
      从语文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比喻句反常规:它不是“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那种用具象比抽象,而是反着来,用抽象的“废话”比喻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一应俱全具象到家的“我”,好比钱钟书在《围城》里说:唐晓芙的眼睛大而有神,反衬得有些美女的眼睛大得像政治家的空话。
      废话不如空话,空话毕竟还有些许乌托邦的倒影;同样,废话也不如瞎话,如果是,毕竟还有一点自欺欺人画饼充饥的慰藉……它甚至不如真实含义中的“wastepapel”(废纸),而是一种活生生的无能,活生生的被抛状态。
      被抛状态就是“我在且不得不在”,乃至“我在且不得不能在”……缠绕到最后,海德格尔说:“无家可归是在世的基本方式。”(《存在与时间》)
      
      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本短语出自某网友使用过的一个签名档。短短十来个字,每每读到,眼里都会出现一幅声光电集合联动画面,只是画面里的内容并不十分确定。
      有时那条暴土扬尘的“街”是那部沸沸扬扬的大片首映礼的现场;有时那条欲望横流的“街”是那个“PK”叫嚣一浪高过一浪的直播间……更多时候,那条百思难解纷扰不已的“街”,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横着,迷乱不堪。
      没有兵,确实没有;没有马,确实没有――可确实兵荒马乱。在那兵荒马乱中,人性浑浊不堪的底色裸露而出,不堪一击。
      
      活得那么辛苦,拉她干什么?
      
      语出2006年4月28日央视2套“第一时间・马斌读报”。
      内容大致是,7岁的哥哥带着5岁的妹妹划水捞鱼,妹妹不慎落水,哥哥坐等不动,妹妹淹死。
      闻知此讯,父母责问。哥哥说:活得那么辛苦,拉她干什么?
      这句话是寻常口语,可那寻寻常常里的每个字都刺人。大家怎么了?人性怎么了?
      原来语文也可以制冷――制造疯狂冷漠,冰天雪地。
      我们应该责怪7岁的哥哥?
      
      送到火葬场,全都烧成灰
      
      2006年,老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中有几句歌词被改写。原歌词中“再过20年,我们来相会,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被改写成“再过几十年,我们来相会,送到火葬场,全部烧成灰,你一堆,我一堆,谁也不认识谁,全部送到农村做化肥……”
      这谁改的啊?是男是女?多大岁数?没人知道。不过看这改法,还蛮有生活阅历。
      人生当然终于只能成灰,想或不想,都是这样。算是绝对真理吧。
      可如果非要天天这样想,日子又该怎么过?人生不能想,一想就要流泪……前面这句话我其实不该说。我都说了好多遍了。它的作者是20世纪很有名的一位英语老师,对,申葆青。
      我常常有意不去想将来的事。我想,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吧。时间一长,我养成了不想未来、随遇而安的好习惯。
      
      我的钱正在来我家的路上
      
      上面搜集到的作家巫昂的一句妙语……她说得太好了。虽然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我”,可当我利用很多传播手段不断推销这旬欢乐妙语后,它的主语变成了“你”和“你们”。“他”和“他们”。你的钱正在来你家的路上。你们的钱正在来你们家的路上。他的钱正在来他家的路上。他们的钱正在来他们家的路上……欧耶。
      
      衣,失,地,上,爽
      
      经常有人号称自创的短信是年度经典,这事当不得真。不过,说这话的,人家也没当真,大家一起乐呵乐呵而已。
      2006年,我典藏自称经典的短信很多,如:床,钱,明,月,光,衣,失,地,上,爽。完毕。它说的什么意思,从哪首名诗套用而来,你都知道。这样的短信是写实,是纪实,是人心。是世道。再过20年看,也许更有意思。
      我念书时,听过一个笑话,说某大学一干人马去工厂实习,师傅分配机床使用:“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尽量保证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一张床。”闻此,男生爆笑,女生脸红。
      实习期间,小明为了照顾小红,把所有要用车床的活都代理了。最后考虑到假使小红什么都不会做的话。张师傅验收时很难堪,小明就劝小红也练练手。
      没想到,小红说:我已经习惯让你干了。
      这个老笑话隐含情色元素,但仔细看,里面的青年男女一定生活在上个世纪。言及情色,他们的爆笑都那么纯真。
      
      做人不必厚道,但要地道
      
      2006年新东方老师罗永浩开设一家新网站,取名“牛博网”。用他自己的话说,“牛博网”就是要网罗那些最牛的博客:“不能容忍那些优秀的博客被埋没在几乎全是文字垃圾的大型博客网站里。”
      为此,罗老师专门开列了若干类似于“择偶条件”之类的“牛之标准”,总计7条,在下面。(为便于记忆和传播,我将这个“牛博标准”正式命名为“罗7条”。)我甚至觉得,它其实也是对牛博客的精确概括。
      1首先要会自己写字,不能像李宇春;
      2要言之有物,不能像徐静蕾;
      3不能剽窃,万一不小心剽窃了,要懂得道歉,不能像郭敬明;
      4,可以是有钱人,但不能像潘石屹那么讨厌;
      5可以幽默,但不要滑稽,可以搞笑,但不要可笑,可以假装热爱人民群众,但不要同时说什么“几十亿愚众”,简单地说,不能像孔庆东;
      6长得难看也没关系,做人不必厚道,但要地道,比如说,不要在前夫正倒霉的时候落井下石。最好不要像洪晃;
      7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文章一定要写得牛。
      在这个“罗7条”里,罗老师一如既往爱憎鲜明。在商业社会里,“爱憎鲜明”早已成为一种稀有人品。在2006年这个掐架成风、舌战如云的年份里,罗老师本人就是那 种“名言辈出”的人。其实早在几年前,网友已将罗老师开列为“网络十大猛人”,且位居第一。在网上,罗老师是有“语录”的人啊。
      那句“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即“老罗语录”中流传最广的一句。而位居“榜眼”位置的,是下面这句:“像我这种牛人,想找个人佩服一下的时候我就去照镜子。”牛啊!
      
      物以类聚,人以粉分
      
      编辑蒋明语,他在《南都周刊》推出的一个关于“粉丝”的专题里说到上面这句话。在一个“粉丝疯狂”的年代里,诸如“物以类聚,人以粉分”这样的声音果然就是时代最强音?
      我知道,你不是玉米,不是凉粉,不是盒饭,不是“加油!好男儿”的追捧者,也不是“雪碧我型我秀”的发烧者,可20年前你没欢喜过陈冲或者更早,30年前,你没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旋律响起来时,眼前浮现出古兰丹姆那忧郁明亮的大眼睛?我不信。别掖着,别藏着了,我都知道。
      恭喜你,其实,你也是一粉丝。
      你不能因为自己退役了就忘了本,不能因为今天的流行偶像不是谢芳、不是于洋、不是白杨、不是赵丹、不是张瑞芳、杨丽坤、孙道临、王丹凤、王心刚,就对今日正蔚为壮观的“粉丝阵线”乃至“粉丝文化”横挑鼻子竖挑眼。那是不对的。
      不过,我还是觉得,这个丰富、绚丽的“粉丝时代”的内核依旧贫瘠。这个“粉丝时代”是件漂亮的花衣裳不错,但在花衣裳里面的心情怎样?心绪如何?我吃不准。
      在电视台,“真人秀”节目越来越多,但从骨子里说,它们其实都差不多啊!说得难听点,它们最大的贡献无非在于继承了“一窝蜂”的光荣传统,成功地将“晚会模型”升级为“真人秀模型”而已,
      它们主题不一样,评委不一样,赞助商不一样,可说到底,终究还是差不多……我一直觉得,一个只有一个梦想的时代,很难说好。同理,只生产一种美好的青春也不怎么地――它不是青春,是流水线。
      
      问候语
      
      2006年的短信一则,标题是:新狗年时髦问候语。总共6句:
      手机没变吧?老公没换吧?照样能干吧?说话还算吧?玩的还转吧?晚上常练吧?泡费不欠吧?……
      这则短信简明扼要,只是其中有些“问候”有意含混。
      对于它,我想每个人都懂,可也需要想想,忽然更懂。
      
      正常人欣赏正常人,正常
      
      大家喜欢看超级女声,看完一届再看一届,没完没了。有人有意见。
      作家王佩在他的博客里发表意见,十分有趣。原文如下:
      “给你们亚姐超模还不满足?为什么要看超级女声?单从审美的角度讲,亚洲小姐、超级模特儿,不是中国女人的常态,而是变态。因为国人的平均身高、比例在那儿,你非找一群长着仙鹤一样的腿、蜜蜂一样的腰、长颈鹿一样脖子的女人来,谁会喜欢看呢?欧美模特儿哪怕身高一米八,看上去也很协调,因为她们本来就人高马大。中国姑娘超过1.75就基本上不能看了。而超女都是正常人,正常人欣赏正常人,正常。”
      王佩的最后一句话让我哑然失笑。
      “正常人欣赏正常人,正常。”
      它让我想起,其实很多人都很喜欢这样很矫情、很有缭绕之美的句子,比如,有一阵儿我张嘴“拜托”、闭嘴“拜托”,一个朋友声色俱厉,忽然说:拜托你能不能少点拜托。
      王佩尤其喜欢这种句式。证据是,好几年前,他的博客名称,选择的也是这种修辞,叫“禁止说禁止”。
      
      醇厚的薄酒
      
      胡连荣先生在他的短文《悖文不悖》专门探讨“悖文现象”。比如,在“文革”时,苍白的文化中曾经流行过很多小儿科式的幽默,如:
      “一个黄昏的午后,有个年轻的老人,拿着一把崭新的旧刀,杀害死去的活人”……
      人们用这种明明白白的糊涂概念,变幻出可笑又可怜的笑料。
      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前后矛盾的概念,而表达起来并非毫无道理,悖文不悖。从下面这些句子里,不难从矛盾与歧异中发现乐趣与诙谐之美。
      最年少的老师不服老的少将亮度高的矮星植株矮的高粱算错的对数绝对的错案室内的外宾意外的内伤眼前的后果今后的前途仿真的假发打假的真相偏薄的厚度醇厚的薄酒操场大的小学胆子小的大娘表面上的下跌阳光下的上扬……
      从修辞的角度看,它们大致属于“矛盾修辞”范畴,不同的是,矛盾修辞多是有意为之,而上面这些,要么巧合,要么描述的刚好是一个看似悖实则不悖的物理事实。
      
      一个屁还分上下集
      
      一天,浏览作家公路博客,时间大概是2006年夏天。
      日记大意说,导演小于告诉公路,说她在博客日记里埋汰公路,
      公路回答:“谢谢啊!”小于回
      他今天学的第一个词是“咯咯”
      复:“不客气。”
      接下来,公路觉得小于的埋汰得过于敷衍:“有本事你等着,过两天我除了工作就在博客上埋汰你。不过得等两天,这两天没时间更博。”
      小于:“一个屁还分上下集,哼。”
      上面的语文很私人,可异常精彩……其中当然有好友间知己知彼、熟稔到家的缘故,可更有对于口语灵动婉转形象生动的自觉。
      我吃午饭时看见这句,笑晕。立刻想到的,是那本分两个年度出版的长篇小说,忽觉不恭。顺手断掉胡思乱想的电源,放下碗筷,出去遛弯儿去了。
      
      经典短信
      
      流行文化、流行语文中。也有经典。其大致标准,一是看它不断被文摘、被传送、被发送的频率,一是看当你再次与之相遇时,想什么?“扑哧”一声又笑了出来,愣神愣大半天,这样的流行,有可能慢慢变成经典。
      如:夫妻闹离婚争孩子,老婆说孩子从我肚子里出来,当然要归我!老公说你这是不懂常识胡说八道,取款机出来的钱能归取款机吗?只能归插卡人!
      如:一老翁回家,漂亮女贼正在行窃,欲报警。女贼央求:只要不报警,怎么都行。老翁命其上床,费半天工夫,怎么都不行。起身说:唉,我还是报警吧!
      如:一天你正走在大街上,一条狗扑向你从你的脚上咬了一块肉,迅速吞下去。你伸脚正要踢它的时候,狗含着泪说:你打吧,反正我肚里已经有了你的骨肉!
      如:现代女人的现代行为:对你好不一定是喜欢你。喜欢你不一定要爱你。爱你不一定想嫁给你。嫁给你不一定会给你生孩子。生了孩子,孩子的父亲不一定是你。
      上述4则短信我在2006年每条都不止收到一次,每次读,都读出不一样的意思,在2007年,它们将纷纷变成经典?拭目以待。
      
      生下来就跑了
      
      中国田联要求:刘翔和王军霞生个孩子看能跑多快。9个月后,王军霞生产。刘翔问护士,是男孩还是女孩,护士惊慌地说:没看清,生 下来就跑了。
      这则笑话出自2006年很流行的一则短信,它采用“实名制”虚构修辞,拿体坛两位红人开玩笑,不红不黑不黄不白,精妙传神,生机盎然。
      截至2006年底,我没看见笑话中的两位红人为此寻死觅活打官司,这很好。
      当名人,被各种各样的“实名制”玩笑开涮,是买一赠一的副产品,照单全收,是常识,也是聪明……加10分。
      
      妈,不要死
      
      李碧华在她的随笔集《真假美人汤》里介绍“角川MINI文库”。其中一本叫《给母亲的短柬》,它被李碧华视为谜中之谜。
      这本小书从3万多封征集而来的写给母亲的短柬中精选而成,虽短,但其中故事、心情跃然欲出。下面是我抄出的几封:
      妈,不要死。直至我觉得是时候了。不要死,要等我完全报答你,你不要死……
      妈,我今天在巴士站见到一个女人很像你,我帮她提袋子了。
      妈,你快乐吗?满足吗?――你猝然去世后4年,我才有力气问你这个问题。
      妈,你别遮瞒自己穿几号衣服好不好?我很难给你选购外套的。
      妈,转眼间我已古稀之年了,请千万仍然活着。我渴望有机会与你见面――我此生仍继续尽力寻找你。
      从李碧华如此温柔短柬的喜爱中。我看见其心肠柔若无骨的一面。从前,李文字的妖媚刚烈看得开放得下的我见得多,而柔情似水的那一面很难看到。
      上面这些短柬其实尽为自欺欺人幽淡渺茫的梦,但无人忍心戳破。
      相似的话李碧华这样说:“请让我继续自欺,虽然只差一线,虽然蝴蝶不愿意,但永不识破的假也就等于真了。”
      
      娘啊,我给你交学费吧!
      
      上面是学者崔卫平博客日记中的一句话。它寻常,普通,可却令人过目难忘。
      原文大意是,重阳节那天,打电话给父母。崔妈妈说,正在上老年大学,学二胡。
      “我问母亲:‘你上大学要多少钱?’她说:‘160块。’我也没有问是一个月这么多还是一个学期这么多,就说:‘娘啊,我给你交学费吧。’”
      “母亲痛快地答应了,并且回忆起我上大学的时候,都是她给我寄生活费。”
      “我与亲娘说好:她上老年大学学二胡的学费全由我承担,她保管好学费发票,等我回去给她报销。”
      “啊,没有比父母双全最最幸福的了。”
      看到这样亲情洋溢朴素文字的机会有,但在一个学者身上看见,高兴而温暖。赞同崔的感慨。我的亲人都不在了。除了给儿子交学费,不能为去世的亲人做什么了啊。
      我把崔的话在心里说了又说,唯愿爹娘听见。
      
      我的心软成驴打滚儿
       
      我从来没听过黑人灵歌,也不懂。可读本书第一段,我脑子里忽然就蹦出这个词儿,为什么?
      “我居住的村庄,一片土梁上凌乱的房屋,所有窗户向南,烟囱口朝天。麦子熟了头向西,葵花老了头朝东,人死了埋在南梁,脚朝北,远远伸向自家的房门,伸到烧热的火炕上,伸进家人焐热的被窝。”
      这是长篇小说《虚土》的第一段,作者刘亮程。
      “被窝”那句让我的心软成驴打滚儿。陌生的“灵歌”一词伴随那柔软的幻觉蹦蹦跳跳的。怎么啦?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小规模荡气回肠》)

    推荐访问:语词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