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会工作 > 正文

    仁情【从“仁”到“人情社会”】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5 04:44:56 点击: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关于“仁”的含义,阐释颇多,孔子本人也有多种表述,但将其解释成“人际关系”,大致是不错的。正所谓“仁者,人也”——“仁”只有在“人”与“他人”的对应关系中才能予以定义。
      那么,人与人之间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换言之,人与人之间如何关系才能成就“仁”呢?答案即是孔子毕其一生所倡导的“克己复礼为仁”——恢复“周礼”,遵从“周礼”。而“周礼”所界定的正是不同阶层人之间的等级关系,最基本的等级自然是天子、卿、大夫、士、平民和奴隶。孔子将这一层层的关系统摄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汉代儒生又将其细分为“三纲六纪”等加以制度化。从此,“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族人有序,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就成为专制宗法社会的铁律。只是这“铁律”与法治无关,仅仅限定在伦理“人情”的层面上。
      按说,一个充满了“人情味”的“人情社会”,比六亲不认的法治社会应该美好得多。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因为在这个所谓的“人情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是绝无平等可言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决定了“纲”者的统领地位。历代皇权统治者还将这一纲常伦理政治化,成为皇权专制社会一统天下的意识形态。一旦有所违背或拂逆,权力随时都可以以暴力的形式表现出来。国有刑家有法,而执法者只能是君王、父亲和丈夫。一般来说,父子夫妻属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有血缘和亲情维系,还比较好处理,“六纪”就复杂得多。尤其到了当今社会,还多出了一个“同事”——似乎可以归列到“师长”和“朋友”这两“纪”当中去,上司相当于“师长”,平级则姑且当做“朋友”吧!
      笔者已年过古稀,回顾一生感觉最头疼的就是处理这些林林总总的人际关系。落进这个无所不在的网里,人的安全指数有多高可想而知。由于不得不拿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干正事?人尚未踏入社会就不得不首先学会“做人”,中庸、世故、圆滑、识相,不得罪任何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国人“做人”的基本原则。试想一下,一个国家的国民穷其一生的多半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处理人际关系上,还会有多少快乐幸福?国家又如何充满生机繁荣昌盛?
      日常生活中,为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还必须强调“礼尚往来”,“礼”是不可或缺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人情”词条的解释有多个义项,其中有两个义项意味格外深长:一是“情面”,二是“礼物”。在人情社会中,要想处理好人际关系,要想在社会生存,就不能不懂得这两点。假如能将这两点运用自如,甚至玩儿得出神入化,那就会在人情社会里如鱼得水,活得特别滋润。其实,“礼物”与“情面”往往是不可分割的,送礼乃是中国国情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学问。“人情”既然可以释为“礼物”,送礼就往往被说成“打点人情”;那么收了他人的礼,便也就欠了他人的情。欠了情就得还——回礼是还情,给对方办事也是还情,而后一种方式往往更为重要。于是,权钱交易就应运而生,从“感情投资”转换到“明码交换”。事实证明,无论裙带关系还是权钱关系实在是太有用了,要不前些年怎会冒出个“关系也是生产力”的说法呢!近20年来,在种种“关系”的腐蚀下,我们的社会肌体遭到多大的侵害和损伤,怕是有目共睹——那些通过“关系”而立项和中标的工程,有几个不是腐败工程和豆腐渣工程?那些通过“关系”而得到许可或认证的药品食品,有多少不是假冒伪劣?那些通过“关系”而贷到的巨额款项,又有多少不成为银行的坏账?真不知诸如此类的种种关系,究竟“也是生产力”呢,还是在破坏生产力?
      仁者,二人也。孔子的“仁”指的就是人际关系,但强调遵行等级分明的“周礼”去求仁,再经“三纲六纪”的系统化和神学化,却成为控制人身禁锢思想的藩篱和枷锁。现代社会进步使人脱离了禁锢人身的封建藩篱和枷锁,但是否陷入了另一种的藩篱和枷锁而使人不得自由?仁者,仍是我们需要长期探索的一个命题。

    推荐访问:人情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