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会工作 > 正文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000【浅析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4 04:55:20 点击:

      摘要:在五四这个中国文化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李大钊深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的优长和不足,总结出自己独特的“第三文明”观,为中国新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李大钊 中国传统文化 近代西方文化 第三文明
      五四前夕,中西、新旧文化间的碰撞与交融如火如荼,导致中国此时面临的最严峻问题就是文化选择的问题:中国文化将向何处去?它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二是如何对待近代西方文化。李大钊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在这场文化选择中作出了自己深入地探索与回答。
      一、在批判中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在李大钊看来,中国千年来处于封闭状态的传统文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因此他深刻反思,揭示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八大弊端:厌世的人生观,不适于宇宙进化之理法;惰性太重;不尊重个性之权威与势力;阶级的精神视个人仅为一较大单位中不完全之部分,部分之生存价值全为单位所吞没;对于妇人之轻侮;同情心之缺乏;神权之偏重;专制主义之盛行,而造成这些弊端的罪魁祸首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伦理纲常,所以封建专制制度定要全力清除。李大钊直批孔子和封建伦理道德,说道:“在我国,自我之解放,乃在破孔子之束制”。这种批判直击孔子儒学为主体的封建思想,反映出李大钊反对封建专制的坚定信念。
      李大钊对待传统,有批判,也有肯定。华夏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必有其存在的合理因素,乃至今日,仍“有其真价,吾人不敢蔑视”。虽然中国文化目前已达垂死之期,但“吾人深信吾民族可以复活”,甚至“可以于世界文明为第二次之大贡献”。他认为传统文化中的积极、进步的内容,可为此时的中国社会所传承。“孔子之道有几分合于真理者,我则取之;否者,斥之。”可见,李大钊主张剔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然后对其进行新的诠释,挖掘其中合理,有利于今天社会发展的精华成分,以彰显其现代价值。
      二、在吸取中反思近代西方文化
      李大钊非常欣赏并欢迎源自科学的西方文化,并把西方文化归结为“动”,动的精神即进步的精神。他认为中国文明已病入膏骨,需要注射新血液以改变其“静”的状态,所以紧随时代潮流,主张“去其从来一切静的文明,迎彼西洋之一切动的文明”。在李大钊看来近代西方文化比起中国传统文化,其优越之处在于其民主、自由和科学精神,他期望用西方的民主来批判中国的专制。李大钊主张向西方学习,但他并非一味醉心于欧化,而是从中国实情出发,有选择地撷取“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
      李大钊吸取西方文化的同时,也给予了深刻的反思。一战以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给自然带来的破坏使得西洋文明的弊端渐渐展露,这时中西学者纷纷抱希望于中国文明,开始重新审视西方文化的不足。此时李大钊客观冷静地看到其消极方面,他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发现进化论在追求进步的同时,产生的严重后果。他认为西方文化并非十全十美,那就是“西洋文明疲命于物质之下”,并指出:“彼西洋之动的文明,物质的生活,就其自身之重累而言,不无趋于自杀之倾向。”他认识到西方文化所倡的平等、自由、博爱观只是资产阶级本身谋私、夺权的手段,当他们建立起自己的秩序后,逐渐失去了进步意义而成为虚伪的面具,当初的一切只属空谈。这就使得李大钊不得不对西方文化进行反思,并继续探寻适合中国发展的先进文化。
      三、在中西文化的基础上综合创新出“第三文明”
      李大钊对中西方文化采取了科学的分析,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对比,明确得出“东西文明,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随着时间的验证,事实证明东方文明已“衰颓于静止之中”,要“竭力打破其静的世界观,以容纳西洋之动的世界观”,而西洋文明却“疲命于物质之下”,需“斟酌抑止其物质的生活,以容纳东洋之精神的生活”。既然两种文化都并非完美,都需要有一种新的文化来接替,而中西文明又恰能相互取长补短,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二者缺一不可。所以它们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这里的“新生命”,显然是指在两种文化调和的基础上,综合创造出的理想中世界新文明——“第三文明”。
      在李大钊看来,中国文明是第一文明,“偏于灵”。西方文明是第二文明,“偏于肉”。而他日夜盼望的第三文明,“乃灵肉一致之文明,理想之文明,向上之文明也”。李大钊认为欲挽救世界危机,实现真正的进步,“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并认为“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 “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可见,李大钊将第三文明的愿望全然寄托于了俄国。李大钊用自己独特的“第三文明”观深入地回答了中国文化路向选择的问题,即以摒弃中西文化的糟粕为前提,综合融会中西思想文化的优长,让两种文化存同并进、相互调和,以辩证的方法来创造新的文化形态。李大钊对先进文化的选择,直接导致了他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关注,对社会主义文明的向往。社会主义文明既高于中国传统文化,又高于近代西方文化,乃可充当中西文化综合创新、扬弃的产物,符合其第三文明观。正是因为李大钊独到的中西文化观,促使其高喊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也注定了李大钊成为在中国大地竖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第一人!
      参考文献:
      [1]李大钊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 1,4(247);3,6(230-231);8(245);11(173).
      [2]李大钊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们出版社,2006.3. 2,5,7,10,12(213-218);9(97);13(228);14(263).
      作者简介:费腾,男,1988年2月20,汉族,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推荐访问:中西文化 浅析 李大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