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会工作 > 正文

    当教师放下教鞭【教师要放下的……】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2 04:47:48 点击: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地理教师  ●教师可以不是智慧的化身,但一定要认识通往智慧之门的路。  ●从某种意义上讲,被学生问倒、难倒,也是教师的成功。  ●对于任何新的理念,都不要去迷信,重要的是自己的实践。要把外来的精华与自身实际相结合,但这确实很难。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感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之乐,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任何教学活动,学生如果没有真正参与进来,他就永远不会真正理解。
      岁月磨砺了曾经的年少轻狂,年华淬火后印证了百炼成钢。这是我对邵树宝老师成长历程的总结。他用努力奋斗刻写的人生轨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初登讲台的他意气风发,激情而又幽默的课堂是学生的最爱;如今的他授课如涓涓细流,润物细无声。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出色的教学能力折服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开启了学生的求知大门,激发了学生好学上进的欲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成绩自然水到渠成。
      身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他更是年轻教师的引路人。他用智慧、创新诠释的地理教学新理念引领一批又一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五中的年轻教师是幸运的。因为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
      如今的邵老师已成长为滨海新区教育教学名家,而在大家眼里,他处事沉稳低调。摒弃功利,潜心学问,依然保有教育工作者的烙印是极难得的。
      “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是享受;不是重复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教育事业的天空广阔无垠,只有艰辛的付出、永无止境的探索和无怨无悔的追求才能成就智慧人生!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五中学校长 王克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何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这三点,是一个需要狠下一番工夫去进行研究的课题。我觉得:要想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从理论上讲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具体操作来讲就是要全面依靠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教育要遵从人的认知、成长的规律。一个真正理解教育内涵的教师,应该懂得放下一些东西……
      一、放下学识
      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这所谓的“一桶水”并不应该是教师每每拿出来在学生面前展示的。而实际情况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放下自己多年的知识积累,特别是有着丰富传统经验的教师,更加热衷于在课堂上显示自己的深厚知识底蕴。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师——他们学富五车,课堂上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在学生们面前俨然是权威、是真理化身。学生在权威和真理面前通常是仰视的,除了敬佩以外,只有听命的资格,根本不敢去挑战。而一个不敢挑战的学生往往容易盲从,恐怕很难真的成功。
      还有很多教师喜欢把自己渊博的学识在各种教学情景中进行展示,当学生面对各种探究的“原材料”一时无从下手时,便急于拿出自己预设好的“精彩”的“成品”一显为师者的高明。究其原因,只不过是为了能及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不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探究,去享受通过努力而收获成功的快乐。因此当教师走进课堂时需要注重的不是“我今天教什么”,而应该是“学生今天要获得什么”。
      教师的“无所不知”是一柄双刃剑,它极有可能把本应充满活力的课堂切割得支离破碎,将本应是课堂“主料”的学生自主探究变成教师控制下的“佐料”。这种走过场式的探究很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久而久之,只能造成学生耐挫力的下降和依赖性的增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对学生束手无策时的求助说“不”,多加鼓励,缓施援手,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战胜挫折的欲望。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能释放出更大的潜能,探索出各种各样的创新方法。
      教师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放下自己的学识,不把知识传授当作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这样能拉近师生距离。教师以“不知”的姿态来参与研究,和学生保持一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自己的“不知”激发学生的“真知”,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充分体验成功。
      二、放下自我
      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学习的主权者。因此教师的教学不应该以自我为中心,而应时时以学生为中心。要想真正地放下自我,教师就要做一个真正的“思者之师”,敢于“压缩”自己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要舍得俯下身来,向学生学习。只要有勇气向学生学习,教师收获的就会是学生的学习主动,岂不快哉?还要敢于放下虚荣,有困难不耻于问学生。当教师请教学生的时候,他或许会给你一个奇迹般的答案——它可能比任何一个高明的教育家告诉你的答案要精彩得多。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之一。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自我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要求,他们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争取自立和日益自立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也相应地是一个不断缩小自我乃至放下自我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脱离沉闷的、毫无主见的“教堂”,转而在活跃的、充满自信的“天堂”里学习。
      教师不是知识的克隆者,要参与知识的生成。学生的脑袋不是容器,应该是未点燃的火把,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做好“火种”。在课堂上看似不经意地展示自我是很多教师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但作为和学生相处时的平等的个体,教师关注的对象应该是学生,而不是自己。作为教师,不能只在乎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不能把“我跳了一支美丽的舞蹈”作为追求的目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的目光应该集中在学生身上,他们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麻木,是乐在其中还是愁眉苦脸,是积极合作还是消极倦怠……这一切不仅必须为教师所关注,还应成为教师及时调整自己教学的指挥棒。
      教育的核心理念应该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第一位的。教师在课堂上将自己该传授的基本知识传授到位之后,就应该适当地放下自我,让学生去体会、去创造。教师在课堂上要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去为学生拓展一个尽可能大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真理。只有教师放下自我,学生才能看到自我,逐渐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三、放下作为
      学生的主动性是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保护甚至捍卫的。建立了保护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信念后,教师就应该适时放下一些自己的作为,特别是那些看似用心良苦实则事倍功半的作为,这才是教育的大智慧。但是我们平时经常会患得患失,越俎代庖,后果是学生对教师不仅不感激,反而觉得太多地干涉了他们。
      放下作为不是无所作为,教师追求的最终效果一定要是大作为。但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到底想要什么,我们可能就会用自己暂时的“不作为”来换取学生的“有作为”。行无为之治、不言之教,关键在于尊重教育的规律,尊重学习者个体的价值。
      每个人都有提问、思考、想象和创造的权利。教师要尊重这些权利,不擅自干涉事物自身的发展过程,在必要的时候“悠兮贵其言”,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身体力行,力促学生体察、自悟。因为,知识如果轻易地出自教师之口,看似教给了学生,实际上它仍然只是教师的,学生不可能真正体味其真谛,也就不可能真正为己所用。所以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
      传道士似的“说教”是教师必须摒弃的。在事关“大道”的问题上,为师者应该现身说法,亲身示范——教师应该倾注学科之情来感染学生,以刻苦学习之风来激励学生。教育者真正的作为应该是一种不言而教,为学习者树立起的一个活生生的“师范”的样板。很多教育者坚持自然人本主义教育主张,遵规律而行,所以能成就“天下希及之”的不言之教,推崇自然而然,因学施教,其教育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教师一方面须明确教育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实现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并给他们以切实的帮助;另一方面要注重每一个学生自主而和谐的发展,因势利导。教师的作为,是在激发活力、认识事物、分析规律、创造发展转化的条件等方面充分作为。教师的不作为,是在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事物上不勉强为之,戒揠苗助长,多循序渐进,学生的发展不是勉为其难而是水到渠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多思多问,心领神会,最终获得终身发展。
      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教师在教学中从尽情展现到与学生同行,再到默默旁观,经历了这三种境界,教师便能特立而不独断,明亮而不耀眼,饱满而不沉重。
      我推荐的书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美】Ralph W.Tyler著,罗康、张阅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跟孔子学当老师》,周勇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是没有用的》,林格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民主主义与教育》,【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推荐访问:放下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