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会工作 > 正文

    朱仙镇木版年画8米价格_闽台木版年画艺术风格探析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0 04:38:11 点击:

      [摘 要]闽台木版年画起源于中原,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文化交流的扩大传播到闽南、再由闽南传播到台湾。在题材与形式上,泉、漳两地的木版年画与其民俗文化联系紧密且种类繁多,以表现民俗活动、历史传说、戏曲故事等为主;台湾木版年画与闽南木版年画类似而略有创新。就艺术特色与风格而言,闽南木版年画注重凸显以大红、朱红为底套印的形式美,采用水印为主的多版套色技法,版线粗犷,富有装饰性;而台湾木版年画既有泉、漳两地木版年画的元素,又有其海洋文化张扬个性和多元融合的特点,皆以水印多版套色为主,线条圆转多姿、曲动柔和。传统传承方式的落后和西方印刷技术的传入,导致了闽台木版年画在近代的衰落,以新的传承模式来对闽台木版年画进行保护和开发,是其再现活力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闽台木版年画;中原文化;民俗文化;海洋文化
      [中图分类号]J2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2.05.016
      
      明末清初,闽台民俗文化交流活跃,大批闽南人移居台湾,闽南民间木版年画作为与民俗生活、宗教信仰紧密相联的物品也随之大量传入台湾,与台湾民众的生活、文化和情感融为一体。闽台木版年画以其突出的地域色彩和独特的民间艺术特色而备受人们喜爱,其形式丰富多彩,风格别具特色,是我国民间年画艺术宝库中一份珍贵的文化财富。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民间艺术交流频繁,闽台民间美术的研究与传承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对闽台民间美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传承与保护上,对其艺术风格的分析多侧重于表面特征的描述,而对其风格形成之历史文化背景的考察则较少。本文试从清代闽台民间木版年画的历史源流、文化渊源、传承关系等历史文化背景角度入手,分析探讨闽台木版年画风格的形成及流变。
      一、闽台木版年画的起源
      福建泉州、漳州民间木版年画业始于宋代,兴于明代永乐年间,其鼎盛期贯穿整个清代。据史料记载,北宋灭亡后,大量年画艺人随宋室南迁,逐渐形成年画两大发展区域,南方以浙江为中心,逐渐向福建、广东、江苏沿海一带发展,北方则以河南、山东、天津等地最为兴盛。随着闽南地区于唐代之后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与中原腹地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由中原地区传入的木版年画艺术很快扎根于闽南民众生活的沃土中并得到了发展。而且,宋代福建的刻版印刷作坊已比较发达,同时期民间雕版印刷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民间木版年画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闽南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独立的民间艺术形式,闽南木版年画以描写和反映世俗民风为显著特征。清代是我国木版年画的鼎盛时期,各地木版年画创作,风格迥异,千姿百态。福建泉州、漳州以其年画作坊多、规模大、销量大、样式多而著称。至清末民初时期,泉州年画作坊仍达20家之多,有三兴、重美、道兴、福记等,大多集中于道口街一带;漳州年画作坊亦有12家之多,分布在旧桥、台湾路、香港路、联仔街等街区,其中以历史悠久的“颜锦堂”年画作坊最为出名。闽南木版年画不仅畅销于福建、广东两地,而且还大量销往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据资料考证,每次台商来泉、漳购买年画,都以数百“刀”成交,若是门画则以“对”计算,成交额都在数千对以上。[1]木版年画市场的繁荣可见一斑。清代的闽南木版年画艺术日臻成熟,年画业日益繁盛:一是题材与形式逐渐丰富,印刷技艺不断提高,年画风格逐渐定型;二是年画需求量大增,年画作坊增多,年画商品畅销海内外。闽南木版年画业的兴盛,一方面是因为它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具有深厚的人文气息;另一方面还与闽南所处的优越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关——唐宋之后的泉州港、明代中叶的漳州月港和清代的厦门港相继兴起,客观上推动了闽南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包括木版年画在内的民间美术的发展。
      在移民时期,两岸文化关系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主要表现为大陆文化向台湾的单向传播。清代以后,大量闽南人迁入台湾,造成了台湾与闽南在方言、民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相似。相通的语言、相似的民俗习惯和相同的宗教信仰,使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的闽南木版年画一经传入台湾便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并得到广泛传播。清代台湾年画作坊大多在台南市,集中于赤莰楼附近的新美街(古称“米”街),年画商品自制自售。其赖以生存并迅速发展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闽、台文化存在着共同的审美情趣,这种情趣是海峡两岸民众审美心理的历史积淀和相互融合的结果;二是民间木版年画作为一种与习俗形式相依存的商品,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是台湾民众对乡土故国的一种情感寄托;而清代闽南木版年画的繁荣及在台湾的广泛传播,又为清末台湾木版年画的发展与风格形成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二、闽台木版年画的题材与形式
      泉州、漳州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著名文化古城,也是同时期全国民间木版年画最多的产地之一。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创造和各种民俗活动的熏染,闽台木版年画的内容和题材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泉州是对外航运的大港口,民俗活动相当丰富,据《闽书》记载:“泉中上元后数日,大赛神像,装扮故事,盛饰珠宝,钟鼓震鸣,一同若狂。”[2](P208)足见当时民俗活动的盛景。另外,泉、漳民间几乎月月有挂灯笼的风俗,尤以年画装饰的纸灯最多,百姓按月份时节张挂,以显民俗时节的气氛,故其木版年画创作十分注重表现具有文化内涵的各种民俗活动。漳州年画业在清代形成兴旺局面,以颜氏家族为代表的漳州木版年画在清末时画样达150多种,成为点缀节日、祈福消灾、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
      泉州、漳州木版年画从其功能、题材及形式来看,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一是以门神为主的神灵佛道题材,包括武神、文神、福神、幼神等;二是以表现民俗风情为主的中堂画年画题材,包括戏曲人物、神话传说、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等;三是以喜庆吉祥为主的年画装饰题材,包括以福寿平安、保生大帝、添丁进财为主的年画,也包括用于装饰花灯的图样以及过节张贴窗门的福禄寿喜、春牛图等;四是以祭祀为主的宗教活动题材,包括专门用于敬天、驱灾、保平安的纸马图样和专供寺庙贴的门画以及冥纸、签诗等。从现有画册和资料看,漳州木版年画的题材和品种要比泉州木版年画丰富,除了与泉州相同的门神、中堂画、年画、灯画、连环画、纸马、门画外,漳州年画还有门顶画、装饰画、装饰花样、刻纸、挂钱等,另有一种表现飞禽走兽、麒麟献瑞、博古图案等的门画专供寺庙贴用。就形式而言,闽南木版年画多根据适用的地方、场所、尺寸等条件来制作和张贴,如大门贴门神、门顶画,大厅贴中堂画,屋宇贴连环画、装饰画、年画,米缸、箱柜上贴斗方画等,显示了民间艺人在地方民俗文化中创造出的形式美。   与泉州、漳州年画相比,台湾的年画题材种类并不多,大致可分为门神、年画、功德纸、挂钱、刻纸马等几种,其中门神有神荼、秦琼、敬德及加冠进禄的内容等;年画有鸿门宴、徐母骂曹、八仙庆寿、天官赐福等;功德纸有七娘夫人、云龙等;刻纸有状元游街、乘马而来等。纸马则是适应闽台民俗刻印的内容,如有妈祖、保生大帝、太极图等,都是泉州和漳州商人贩卖过去的。[3](P367)还有一些表现吉祥内容的镂空雕刻小画,专供装饰神坛或糊灯之用。由于闽台各地在祖先祭祀、民间信仰、婚丧礼仪、节日风俗上十分接近,使得闽、台木版年画的实用功能、审美趣味和艺术特点有许多相似之处。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发生了变化,台湾木版年画虽然还保留着闽南年画表现的题材和形式,但已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水仙、牡丹衬托的“福”字年画等,显示出与闽南年画题材不同的内容和新意。
      三、闽台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明清时期各地区相对封闭,技艺上缺少交流,因此形成了区域内年画造型、色彩的程式化。各地民间木版年画在题材取舍上大体相同。但由于各地民俗文化的差异,人们的审美观与性格气质不同,加之制作程序有别,故各地木版年画风格迥异。如河北武强、河南朱仙镇、陕西凤翔等地的木版年画都属于豪放古朴的北方风格,苏州桃花坞的木版年画则是以表现细微、优美和精巧见长的江南风格,四川绵竹的木版年画是以用色浓烈、造型华丽表现出其天真、质扑的西南风格,山东潍坊的木版年画属于造型夸张又不失稳重与大方粗犷的风格,天津杨柳青年画则属于以线条秀丽、色彩鲜艳且刻印精致取胜的秀美风格。泉州、漳州地处福建南部,背山面海,历史上中原百姓因战乱多次南迁,伴随着移民和军队入闽,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风俗习惯也随之传入,由中原传入的民间木版年画在闽南地区得到迅速传播。历代闽南民间艺人们在学习、临摹由中原传入的民间木版年画过程中,运用独特的审美眼光和精湛的工艺技术,逐渐形成了既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粗犷雄厚和江南木版年画的秀美雅丽,又兼有闽南本土古朴神秘特点的东南沿海木版年画风格。
      泉州、漳州木版年画的印刷均靠艺人的印制经验完成。泉州年画制作基本上是采用水印及多版套色技法,漳州木版年画则是采用水印、粉印相结合的多版套色技法。泉州、漳州木版年画的一大特点是注重突出在红色纸上套印的形式美,印制时先在朱红、大红色纸上套印黄、绿二色,或加粉红作脸,或加粉蓝染衣,而后印制墨线。所以,年画的墨线特别清晰分明,且有底色和木味,给人一种舒适和富丽堂皇、韵味十足的感觉(见图1)。这种表现手法是民间艺人的审美习惯和地方民俗文化生活影响的结果。与泉州木版年画相比,漳州木版年画在有色底版上套印的形式更多,除了大红、朱红外,还用淡红或黑色为底色的样纸来印制套色木版年画[1],大红纸用来印文神画及一般门画和门顶画,朱红纸用来印武神画,以本色纸印幼神画(见图2),黑色纸多用来印制冥事活动所需的各种画。闽南地区还常用水性和半粉质相结合的颜料印在有底色的闽西纸上,使画面苍厚中含清润,淋漓间现遒劲。另外,福建闽南因产银硃,故泉州、漳州的木版年画常用银硃做底色,使画面更显辉煌灿烂。[4]在同时期木版年画中,这种工艺制法在全国绝无仅有。
      泉州、漳州木版年画根植于中原传统,在闽南文化环境的演变过程中,以其独特工艺逐渐确立了其艺术特色和年画风格:构图饱满,完整富丽,装饰性强,造型夸张,讲究拙趣、古朴,追求平面的美感及装饰效果;线条曲中求畅、圆转多姿、互相贯气,粗细变化较大,具有较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色彩鲜艳厚重、绚丽丰富,画面肌理苍劲斑驳。
      台湾木版年画与闽南年画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考,台湾最初的年画是以泉州人王墙从福建泉州带
      入台湾的门神画和其他年画作为画样加以刻印的。[2](P209)台湾木版年画在保留闽南年画风格的同时,红色纸上套印的年画已不多见,表现出台湾木版年画自身的特点。台湾木版年画套色皆以水印多版套色为主,也揉进了漳州年画的画样、风格和技法。虽然有些画样是闽南木版年画的重刻本,如神荼郁垒(见图3)、鸿门宴、徐母骂曹、保生大帝、狮头等,但在翻版刻制、套印的同时,年画的造型、图案和色彩均有所变化。此外,尽管台湾木版年画作品的花样不多,但有些题材内容在其他年画产地中却很少见。[3](P208)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闽南木版年画特有的在红底套印风格的画面在台湾木版年画中也鲜有看到,而中黄底套印的“七娘夫人”、纸本色套印的“保生大帝”等样式的年画较多。由此可见,台湾木版年画的花样、形式、套印技法已逐渐表现出其自身的艺术特点,台湾木版年画的创作是以替代的方式完成的,在风格演变形式方面极善“拿来”和改造;而闽南木版年画的风格演变则为扩展型,其样式一旦创造出来,就作为一种固定的蓝本世代相传并不断丰富其种类。总之,台湾木版年画既有泉、漳木版年画元素,又有海洋文化张扬性较强和多元文化的特点,年画套色皆以水印多版套色为主,线条圆转多姿、曲动柔和。
      四、闽台木版年画的衰落与前景
      闽台木版年画与全国各地年画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也经历了发展、兴盛与衰落的过程。闽南木版年画在发展历程中沿袭了一套约定俗成的传统经营模式,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技艺与年画风格。台湾木版年画在其从闽南传入到发展、兴盛的200多年间,传承闽南年画制作技艺,融入多元文化及地方审美情趣,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师徒传授、父子传承的民间传承模式,决定了闽台木版年画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民间审美心理的影响,从而产生风格流变,这也是以中原文化为依托的闽南民间木版年画艺术的典型特征。民国初年,闽台木版年画在维持了一段短暂的繁荣后,由于清末民初彩色月份牌年画、民国时郑曼陀擦笔水彩月份牌年画的出现,以及西方各种制版技术的普及和印刷技术的传入,闽南木版年画开始走向衰落,其大多数木版年画作坊在抗日战争期间先后破产。之后,由于时代变迁,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现代经济和多元文化对民俗活动的冲击后,传统的闽南木版年画制作至今已是凤毛麟角,面临断代失传的危险。漳州木版年画在颜氏家族后人的悉心保护下,至今仍存有数百块明清年代的年画雕版和数千块字版,泉州木版年画的雕版在内地已失传和灭迹,在台湾还幸存少数传统木版年画工艺的传人,保存着许多在泉州、漳州已经失传的珍贵的年画与刻版文物,这为两岸民间美术包括木版年画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参照。   随着国家经济的腾飞及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闽台木版年画珍贵的文化价值已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政府文化部门的关注,建立民间木版年画的保护机制,对传承、研究和开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重要。许多国内研究机构以及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的艺术博物馆、书画出版商曾多次来漳要求购买民间木版年画。作为优秀的传统民间绘画艺术,漳州木版年画文化内涵丰富,其产业性发展前景还是可观的。我们应该利用现代影像、录音和数字化手段将漳州木版年画传承人的工艺印制过程、泉州木版年画资料,以及台湾现有的木版年画工艺和民俗活动等资源,编辑成影视类闽台木版年画史,或制作成音像制品、多媒体制品,结合实物展示,以促进这一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这样,既可供公众欣赏珍贵的年画作品、了解两岸民间年画渊源及艺术特色与风格,又可为专家学者研究民俗学、闽南风情、戏曲等提供珍贵资料。以新的传承模式来对闽台木版年画进行保护和开发,应是闽台民间木版年画再现活力的努力方向。
      五、结语
      闽台木版年画起源于中原,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扩大,传播到闽南地区、再由闽南传播到台湾。闽南木版年画在传承深厚的中原文化底蕴的同时,也不断从闽南民间艺术中吸取养分,逐渐具有了较强的程式化特征。而作为闽南文化延伸的台湾木版年画,在逐渐本土化的衍变过程中融入了更多的市俗气息和多元文化元素,这种特征是台湾木版年画“拿来”与“改造”艺术之根本,也是台湾历史文化环境因素所致。总体上,闽台木版年画艺术发展的特点是以泉州、漳州向台湾外输为主,而以相互交流与融合为基础。闽台木版年画根植于传统的艺术沃土,并与闽南的经济文化、民风民俗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传统木版年画的艺术宝库,它所表现出的闽台民俗风情、文化内涵与艺术风格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民俗文化价值。我们应高度重视闽台木版年画艺术的保护和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林育培.漳州民间木版年画初探[J].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3(2):50.
      [2] 薄松年.中国年画艺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3] 王树村.中国年画发展史[M].天津:天津美术出版社,2005.
      [4] 中国美术全集编委.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篇)[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28.

    推荐访问:木版 探析 年画 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