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会工作 > 正文

    郁知非:不要叫我体育商人|商人说体育是什么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06 04:44:51 点击:

      以体育的名义,投他一票      这一次,郁知非又成了风云人物。2004年岁末,CCTV“200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提名名单上,郁知非榜上有名。   有央视的朋友告诉他,有人愿意花1000万来买这个提名,郁知非却着实看得很淡:“他们说我是年度最佳体育商人,我不这么想,我从来不是一个商人,我就是一个国家干部。”
      虽然在世人的评判标准中,这位来自上海的成功人士显然是一个标准的商人,但人们也不能否认他仍是位不折不扣的“体育人”。
      用郁知非的话来说:“我是一个体育运动的推广人,以前是足球运动推广人,而现在是F1赛车的推广人。”
      这位在体育两大门类中都取得辉煌战绩的上海名士,如今有了更大的梦想,那就是推动在中国尚属起步阶段的汽车、摩托车运动的快速发展并实现与国际水准的接轨。
      
      足球,有憾无悔
      
      郁知非离开申花之时,中国足协发表官方评价说:“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是中国足球职业化8年中最成功的俱乐部之一,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和国家队做出了巨大贡献。”
      接近郁知非的人士则评价说:“是郁知非创造了申花的一切。他是中国最早把足球当成一个产业来理解的人之一。”
      “8年的职业联赛也是我人生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有两个标志:一个是国家足球队进军世界杯,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的第一步目标已经实现,国家队的成功背靠着职业联赛。第二个标志就是申花改组和我的下台,职业联赛以来所有的首任总经理都下台了。8年的职业联赛日新月异,回头再看起步阶段的职业联赛,外部环境和球场表现都大相径庭。”遥想当年,郁知非仍有些许怔忡。
      郁知非当年介入足球的原因很简单。上海的市足球代表队当年叫上海足球队。1991年,广东顺德的神州热水器厂以20万人民币将球队冠名权买走后,有关领导找到当时任三灵电机厂(申花的前身)党支部书记兼总经理的郁知非说:“你看看,同样是做热水器的,人家有这种意识,你就没有?”
      1992年,郁知非以20万元的价格将球队冠名权购回。但在1993年,冠名权又被另外一家叫“爱可发”的胶卷厂买走。该年底,正在美国开会的郁知非被急召回国。其时全国正在搞足球改革,上海市领导希望上海能够先行一步,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有点经验的郁知非。
      郁知非对上海足球队进行了彻底改革:上海足球队重新被冠名为“上海申花”,同时球队与申花独立开来,实行自负盈亏的俱乐部制度。他个人也辞去申花董事长职务,改任俱乐部董事长兼总经理。
      1995年,全国足球联赛,申花一举夺冠。常年在国外考察的郁知非明白了两件事情:搞足球的根本目的是盈利;要盈利,就一定要扩大影响,提高竞技水平。
      在对俱乐部三年的职业化锻造后,1997年,郁知非开始聘请外籍教练来执教申花,以期融入国际。但从此,他便掉进了是非的漩涡。
      1997年7月,上海申花在引进外籍教练以后,1比9负于当时的北京国安队。而在连续引进多位教练之后,申花的成绩却似乎从未达到自身的预期。
      自认足球理念没问题的郁知非的算盘是:只要给时间,一定能扳回来。外籍教练虽然暂时表现不力,但从长远来看。对球队技能的提高有利无害;球技上去了,后备人才接上了,球队的发展不成问题;同时,再将文化的氛围导入进来,这样,不仅能够凝聚球队内部的人气,也能凝聚球迷的心。
      1998年,郁知非投入100万美金与世界足球王国巴西签订了少年足球队的培训协议。他还以股份制形式建设了中国足球界第一个虹口专业足球场,俱乐部占25%的股份。在2001年前后,他第一个在国内导入对俱乐部的整体形象设计和文化理念。“可惜晚了点。”郁知非说。
      “我带着企业背景进入中国足坛。1999年,俱乐部改组为中性的股份制公司,我也成为纯粹的足球人。我把自己的‘四十年代’——从41岁到49岁——都献给了足球。中国足球总有人要去探索、铺路。只要我认定做一件事情,就不会在乎任何方面的压力,足球的8年,有憾无悔。”
      成亦萧何,败亦萧何。“申花”易帜,郁知非不情愿地淡出足球圈。无奈也好,听命也罢,足球带给郁知非的收获,是以后人生的别样精彩。
      
      F1,风流上赛道
      
      “10年前,有谁会想到足球会在中国这么火?等再过10年,让我们一起回过头看嘛!”郁知非就用这样一句简单的话来描述他对F1运动在中国的理解,同时也用这句话回敬那些不理解他的人,“起码我让大家弄明白了F1和F4的区别。”
      2003年10月下旬,F1管理委员会主席伯尼·埃克莱斯通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宣布,上海获得7年F1分赛主办权的盛大仪式落幕后不过一个礼拜,郁知非空降,挂职为上海国际赛车场副总经理。
      经过了足球战场的小试牛刀,“开”上FI赛车的郁知非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浪尖上,握着船舵乘风破浪,还是那般优雅从容,还是那般激情自信。F1是一个梦想,F1是郁知非生命之车呼啸前行的又一赛道,迎接他的是比足球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如果说包卖掉15万张F1的上海站门票仅是郁知非的本职工作的话,那么,这两件事则可以体现其“名士”眼光:先是斥巨资买下F1赛事2003年的电视转播权,再免费赠予中央电视台,以培育尚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国F1市场;在看到威廉姆斯和乔丹两支F1车队的车身广告有空缺时,他便以“资源置换”方式将上海赛车场的LOGO打上去,没有花一分钱。
      事实上,郁知非试图玩转的,并非只是F1上海站,而是整个中国的汽车赛车运动。“我们不会只甘心于做F1的场地出租者。”郁知非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F1的赛事只有三天,其中的大部分收入都被伯尼给拿走了。单凭这三天,上海赛场的投资是永远也收不回来的。
      郁知非的筹码就是F1赛道,这对国内的赛车运动会构成部分吸引力。但是仅依靠赛道,还是一个场地出租者的角色,郁知非有了打造自己车队的想法:一方面,这个车队将是中国汽车运动冲击国际赛事的先行者;另一方面,也只有如此,才能构成对国内汽车运动的领导作用——这才是与F1的真正接轨。
      郁知非开始去企业界寻求资金赞助。2004年7月,佳通轮胎出资2500万人民币。首战告捷的郁知非接下来一口气买断了全国场地锦标赛5年的赛事经营权。据知情人士介绍,他原本想把锦标赛的经营权买断50年,但实际上当初中国汽联只答应给他两年。
      而郁知非在全国场地锦标赛的推广方面,似乎颇得伯尼的真髓。第一场比赛,郁知非把顶级的法拉利车队全部叫了过来,定位就是“最好的赛车场,最好的车队,最好的车手。”而第二场比赛,则是以成龙为首的明星车队。郁知非也因此招来喧宾夺主的批评。他的反击是:这是个新赛事,在全国无影响,老百姓不关注,惟有借明星的力量,注入娱乐的概念.以此带动赛事的推广。
      事实上收效确实不赖。“全国场地锦标赛,2004年就打平了。”郁知非说。 “一定要打平。”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说。
      郁知非很清楚这句话的意思。他在2001年的离职,在本质上与那些他聘请的外籍教练离开的原因一样——那也是这些教练离开的时候,对郁知非说过的——“中国的领导太在乎输赢了,中国的球迷也太在乎输赢了。”
      
      游戏,快意人生
      
      郁知非说自己是中国F1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推广F1的日子让人耗尽心力。半年内他的一只眼睛永远是红红的,“没睡好,没睡好。”郁知非总是这样说。虽然身体壮硕,但郁知非的健康很有问题,经常在他的办公室里看到郁知非抓一把药丸往嘴里一塞,喝点水,抚摸几下将军肚,不过就算身体情况再差,面对来宾他总是打起精神,与其滔滔不绝地神侃。
      不抽烟,不喝酒,也不运动,十年来郁知非发福了不少。家里人不让他吃高胆固醇、高脂肪的牛羊肉,但郁知非却偏好这口。去珠海赛车场,吃饭时他总是说:“来个东山羊,我吃这个就够了。”
      F1,相比足球更刺激、更高端、更商业化,郁知非的最终目标不是仅仅当一个赛车场的出租者,而是成立一支F1车队,他不但要与时间赛跑,更要拿自己的健康作赌注,谁都知道他的工作非常繁琐,每天需要见大量的人、说大量的话。
      “我这个年纪的人,吃过苦,受过难,但我很乐观,遇事总是往好的一面想。”年轻时他曾经当过红卫兵,和当时的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全国大串联”去北京瞻仰毛主席。“那时候挺有意思.坐火车、吃饭都不要钱,免费旅游,到北京还请吃粉丝肉丸汤呢!”过去的那段历史,对郁知非来说,一切皆付笑谈中。
      从足球到F1,都需要大量与外国人打交道,郁知非起了个外国名字Jeffery,与知非两字谐音。但是无论是老外还是中国人,几乎没人叫他这个好听的外国名字。法拉利车队在上海站前搞活动时,法拉利的新闻官竟然叫他Mr.Wu.弄得郁知非云里雾里。
      入选CCTV“2004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郁知非反应平淡。“名誉、金钱,其实都不重要,支持我一生的,是强大的意志。健康的心态。长久的梦想。”现在,郁知非的薪水,是当年在申花时候的一半。
      郁知非把自己事业归结为六个字。
      第一是“大”,无论是足球还是F1,都是中国的体育盛事,他没理由不把自己的事业做大。
      第二是“高”,高是一种尺度。“21世纪体育产业,起点高、地位高、要求效率高、人员素质高……”郁知非连说了几个高,他在创造着高,也在证明着高,同时还在享受着高。
      第三是“多”,忙完F1,郁知非还规划举办F-3000、房车赛、摩托车赛、直线竞速赛等更多赛事。
      第四是“快”,所有人都会把“快”与中国体育发展的速度联系起来,一切都是F1速度。
      第五是“红”,郁知非充满激情地说:“我不能确定红色是传统意义上的‘国色’,但红色的确是最具有标志性的色彩,我对事业的激情,红色能恰如其分地表现。”
      第六是“乐”,乐是一种情绪,也是一种结果,“大众享受着体育带来的无尽欢乐,我也品尝着梦想实现的巨大快乐。”
      时代造就了郁知非的机遇,展示了郁知非的智慧,白手起家更表现了他的魄力。郁知非赶上了中国足球和F1创业的好年华。郁知非,人生就是在游戏中成就辉煌。
      “除了阳光、空气、水和微笑,我们还需要些什么”苏格拉底如是说。那么,郁知非还需要些什么呢?
      
      责编/柏强

    推荐访问:叫我 商人 体育 郁知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