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学一年 > 正文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体会2021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1-05-12 10:05:43 点击:

    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小编为您整理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体会5篇》,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学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信仰的味道”为何甘甜无比

     

              开篇的话:      在五千年的风云变幻中,长江,不断在涤荡着历史的尘埃。     长江的洪流传递了中华民族觉醒的先声。五位湖北籍中共“一大”代表与南湖红船一道,“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中国共产党人从长江边出发,开辟了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新天地。
              长江的浪花涌动着现代中国浩浩荡荡的革命潮流。日出江花红胜火。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点燃的工农运动风起云涌,“唤醒工农千百万,齐心干!”“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南昌的枪声宣告了中国人民自己的军队诞生了!“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国工农红军以长江为轴,穿越川藏无人绝境,胜利完成了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长江两岸吹响了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号角。“神兵到来谁敢阻,饮马长江浒。”早在1949年,在解放战争的渡江战役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用坚定的意志炮击无视警告擅自闯入长江下游水域前线地区的英国皇家海军紫石英号军舰,终止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肆意干涉……从嘉兴南湖的最初出发,到“铜锣一响四十八万”血与火的抗争;
    从千里挺进大别山的逐鹿中原,到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百舸争流。长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追求独立当之无愧的起点,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扬帆起航处!
         
         这是一个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的信仰故事:
         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正在翻译《共产党宣言》这本书。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101年前,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场景,展现在故居内。 钱江晚报记者 王湛 摄
         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品味信仰之甘、真理之甜,才会为追寻真理、践行信仰吃百般苦、受千般困、担万般难。
         1920年农历春节前,陈望道回到分水塘村。5月将《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稿带至上海,交由陈独秀和李汉俊校阅,8月在上海印刷出版,到1926年5月已刊印17版。
         
              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是由共产党人张静泉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下来。中国军网记者 洪文军 摄
         分水塘村内有一口水塘,一半流向义乌,一半汇入浦江。小小村落在历史潮流裹挟中奔向大江,革命者高擎信仰旗帜,汇入真理大潮,《共产党宣言》成为共产党人创造信仰故事的起点。
         
              这是2018年2月12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拍摄的《共产党宣言》现存于世的唯一一页手稿。新华社记者 叶平凡 摄
         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的窑洞里对美国记者斯诺说,正是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后,开始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自1920年夏天起,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此后“一直没有动摇过”。
         
              1920年春陈望道在义乌山村首译《共产党宣言》中文全本场景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内还原。     新华社记者 刘颖      2016年6月22日 摄
         许多共产党人是《共产党宣言》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毛泽东说他读《共产党宣言》不下一百遍,朱德临终前仍在交流学习《共产党宣言》新译本心得,邓小平说《共产党宣言》是自己的入门老师。彭湃21岁出国留学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读到《共产党宣言》,认为找到救国良方,从此荣华富贵、高官厚禄,被他弃如敝屣。1927年春,绞架下的李大钊目光坦荡:“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1927年至1937年间,在龙华监狱殉难的革命者难以计数,包括彭湃、罗亦农和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柔石、殷夫、冯铿等左联作家。面对敌人威逼利诱,他们毅然用生命捍卫信仰。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革命者为什么能视死如归?共产党人“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持之以恒笃定信仰,前仆后继践行信仰。
         
              习近平等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时情景。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习近平坚信,马克思主义仍“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是一座令人仰止的人类智慧高峰,宣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为真理而献身,应是每一名中国共产党人一生不变的信仰。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长江,百年

     

    学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腐历史与回顾

     

    作者: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后 姚文胜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是一部党带领中国人民逐步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也是一部党为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腐化、被瓦解危险的反腐倡廉史。党的百年反腐历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腐败的萌芽与探索
        我们党成立之初,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绝大多数党员是忠诚、廉洁的,但也有一些“投机腐败的坏分子”跑到革命队伍中来。尚且年幼的中国共产党清醒认识到腐败的危害性,及时开启反腐败探索之旅。1926年,针对大革命高潮中出现的一些贪污现象,中共中央发出了第一个反贪污腐化的文件——《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这是党内第一个腐败治理的专门文件,拉开了我们党反腐败斗争的序幕。1927年,党的五大选举产生了党史上第一个中央监察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反腐败斗争开始在体制上有所依托。1932年,处决了贪污财物的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打响“反腐第一枪”。1949年,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这一时期,我们党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包括建设廉洁政府、依法惩治贪污腐败、发挥人民群众的检举和监督作用、加强廉政教育等,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反腐倡廉建设积累了经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反腐败的开创与挫折
        新中国成立以后,大多数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胜利考验,但也有一些人受到不良思想影响,新的腐败现象随之发生。为巩固人民政权,党继续把拒腐防变摆在重要位置。《共同纲领》规定“国家机关必须厉行廉洁的、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工作作风”。1949年,政务院设立人民监察委员会。同年,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1950年开始,党中央接连开展整风运动、“三反”“五反”“新三反”和整党运动,刘青山、张子善两位高级领导干部,因严重贪污等被公审处决,新中国砍出反腐“第一刀”。依靠群众运动力量和开展整党整风运动是该时期的主要举措,有效净化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党风政风社风,但也存在一些目标理想化、反腐运动化等问题。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反腐败的重启与完善
        改革开放后,一些腐朽思潮随之滋生并在一定范围蔓延,给反腐败带来新的挑战,党因时制宜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理论探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纪委。1986年,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恢复重建国家行政监察体制。1987年,全国恢复该体制后组建的首个地方监察机关——深圳市监察局成立。1993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自上而下实行合署办公。同年,十四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首次作出“反腐败斗争形势是严峻的”重大判断,将廉洁自律、办案和纠风确立为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司其责,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2002年,党的十六大在纪委的三项主要任务中增加“组织协调腐败工作”的内容。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反腐倡廉建设列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时期重点查办了一批党员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腐化堕落的案件,胡长清、成克杰、陈良宇等落马表明了党反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强决心,但腐败问题多发依然突出,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始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力挽狂澜,重拳出击,惩贪去恶,坚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新时代反腐败斗争提供了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从抓“八项规定”及其精神入手,深入开展纠“四风”树新风和深化党的作风建设,以党风带动政风民风好转。这个时期,反腐败呈阶梯交替状立体化推进,精准有序惩治腐败,依次打击贪腐的领导干部、基层公职人员,特别是联结体制内外腐败的黑恶“保护伞”,雷霆万钧,势如破竹,查处贪官之多、涉及领域之广、行动密度之大、问责力度之强前所未有。这一时期反腐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不仅得到全国人民的高度肯定,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其与腐败天生水火不容。反对腐败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党必须长抓不懈的重大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
        我们党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9100多万名,从“星火燎原”“进京赶考”到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党始终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努力建设廉洁政治、清廉中国。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腐历史,探寻党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基本经验,对于新起点上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反腐败斗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党的纪律,1950年,廉洁政治

     

     

     

     

    学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百年历史演变

     


        作者: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唐任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探索,100年奋斗,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成立和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现代化中国,殚精竭虑,戮力前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中华民族也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国家治理水平越高、治理能力越强,经济社会发展就越健康繁荣;
    国家治理不善、治理不力,经济社会发展就丧失了基本前提和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所有国家的共同追求,但是不同国家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形态、路径选择、方式方法却截然不同。中国共产党既不能在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找到现成答案,也不能从其他国家的政治实践中借鉴既定模式,只能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变化,采取顶层设计与渐进调适相结合的曲折前行方式,走出一条中国式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
        1840年以来,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政治讹诈、欺骗诱骗等战争和非战争的手段,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腐朽的清政府签订了多个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外国帝国主义的原料产地和商品推销地,国家主权丧失,广大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无数志士仁人,为了挽民族于危难,救人民出苦海,奋起抗争,孜孜求索。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利益群体和大大小小数百个政党组织,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救国“主张”,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未能引领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中国仍然处于“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的悲惨境地。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启了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追求和实践。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并登上政治舞台,开始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第一阶段的追求和探索,即用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
    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就是要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由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沿着党的《纲领》制定的目标,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实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第一步:建立起了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也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
        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的中国共产党,需要谋划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模式,使中国这样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国家保持繁荣昌盛、长治久安。尽管空想社会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和列宁主义者一直在探索,并且通过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等进行了实践,但在中国这样一个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历史发展阶段的落后的农业国中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还没有先例,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国家治理成为中国共产党建设新中国最为重大的实践课题。
        新中国成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第二阶段,即运动式治理阶段
        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烂摊子上开始现代化之路的,再加上当时中国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和围堵,缺乏现代化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为了实现现代化,必须要自力更生。因此,在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以后,除了苏联提供的有限援助以外,国家治理现代化只有通过各种运动,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依靠中央权威,先后开展了“扫盲运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两弹一星”等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运动,凝聚人心,激发活力,一方面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迅速促进了经济文化科技的恢复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党的十八大召开,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第三阶段,即改革式治理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题是“改革、发展、稳定”。改革首先是从最薄弱的环节,即农村开始的,采取的方式是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代替传统的“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的集体组织形式,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种先试点、再推开、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从农村推广到城市,改革浪潮方兴未艾,一浪高过一浪。在经济领域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又不失时机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监察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内生动力,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迅速改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巡讲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加凸显。2001年,中国加入WTO,从规则上与世界接轨,全面融入世界。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同时,“四项基本原则”成为国家稳定发展的“定海神针”,国家治理进入一个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入第四阶段,即综合式治理阶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命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综合型“五治”模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实践结晶,也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式。
        “政治引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体现中国道路的特色标志。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具有先导性、决定性、根本性作用,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风险挑战尖锐激烈的时刻,“政治引领”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是凝聚人心、加快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磅礴伟力和根本保证。
        “法治保障”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体现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法律是治国重器,良法是善治前提,法治是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有效方式和有力保障。只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能推动新时代国家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德治教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标志。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各种冲击而坚守根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平、求大同,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传统文化基因,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铸就了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义深远的“中国精神”,这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自治强基”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标志。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各种力量、共画国家治理现代化同心圆的中国方案。
        “智治支撑”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新科技革命的重要体现。“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科技革命成果,引入新范式、创造新工具,构建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于一体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智治”新模式,是持续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国家治理,实践结晶,中国共产党建设,国家主权,治理模式

     

    学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绩溪 美在山水 魂在人文

     

           行走在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但见村落街巷古风浓郁,雕梁画窗意蕴无穷,青山绿水如影随形。静谧的古祠里,睹一眼楼阁屋檐,便觅得百载的家族史话;
    潺潺的溪流中,掬一捧清水,便触碰到千年的诗情画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新时代的乡村不但要有“青山郭外斜”的底色,更要有“人文古厝韵纯香”的精气。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之际,求是杂志社调研组一行来到绩溪县,就全面小康与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物保护进行深入调研。
           绩溪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当地人告诉记者,一个“徽”字巧妙表达了绩溪自古以来对“天人合一”的不懈追求。徽字左边是“人”,右边是“文”,中间上部为“山”,下部为“溪”,人文与山水巧妙融合在一起。
           走进绩溪,就走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
           美在山水
           绩溪山连皖浙、水分南北,黄山山脉与天目山山脉牵手于此,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由此而分,新安江、青弋江、水阳江的源头皆在这里。高达78.3%的森林覆盖率,让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与庄园的绩溪处处似画,步步皆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等多项荣誉称号,让它更因生态文明美名远扬。
           水是绩溪的血脉。绩溪县是新安江和千岛湖的重要源头,其最特殊的河流地貌就是“居徽之巅”,没有入境水,县域源头生态保护任务异常艰巨。
           来到绩溪扬之河城区段,可以看到河道宽阔,河水清澈,水面微波荡漾,波光粼粼。“几年前河水可没有这么清澈。那时候总有人偷着打鱼,往河里扔垃圾”,当地群众向记者诉说。为了守护好生命线,绩溪县积极探索“河长制+村民自治”河道管理新模式,把深化河长制改革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创新资源利用转化方式,推动河道长效管护与实现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宣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绩溪县委书记黄德泉告诉记者,保护水生态,只是绩溪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了擦亮绿水青山这块金字招牌,绩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出台一系列措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做足生态环境保护“增量”文章。在“增绿”方面,大力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2017年以来,绩溪县新造林7100亩,如今,大大小小的村落都掩映在苍松翠柏、绿水青山之间。
           做好生态环境整治“减量”文章。围绕打好水、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开展了非煤矿山、采砂制砂、畜禽养殖、农村小水电等环保“五大”整治行动,在宣城市先行开展“生态美超市”建设试点,并在全县11个乡镇81个村全面推行。
           做精产业绿色化“质量”文章。突出发展壮大新能源、食品药品精深加工、电工电气、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先后否决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的项目20余个,涉及投资金额近30亿元,关停落后产能企业38户。
           做活生态空间布局“变量”文章。绩溪县成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后,及时编制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明确了禁止类、限制类产业,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差异化绩效考核评价办法。通过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生态空间布局得到全面优化。
           如今,优良的生态已成为绩溪发展最动人的色彩,更融入了绩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和全过程。
           魂在人文
           在绩溪的绿水青山间,散落着一个个或依山傍水、或枕溪而居的古村落,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黛瓦门楼,山水与人文交相辉映,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至。
           作为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绩溪孕育了一批中国传统古村落,也传承了制墨、木雕、砖雕、石雕等传统技艺,还是徽剧发源地之一,博大精深的徽州传统文化在此一览无余,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徽墨之乡,2019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首批7个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历史文化名城。宣城市委书记陶方启表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之路,理应是一条让乡村留住“形”、守住“魂”、吸引“人”的文化发展之路、生态文明之路、美丽宜居之路。唯有把古村落保护好、建设好、开发好,才能持续放大这一不可再生的资源优势,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安徽省宣城市多措并举推动古民居抢救保护工作,良性推动古村落旅游发展,实现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多赢。
           “大江之东,以郡名者十,而士之慕学,新安为最;
    新安以县名者六,而邑小士多,绩溪为最。”历史上的绩溪文风昌盛,家塾、书屋星布四乡,人才辈出,在各行各业作出显著贡献。
           今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绩溪干部群众拼搏奋斗、无私奉献,涌现出新时代的杰出人物群像,李夏就是其中一员。
           李夏生前是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县监委派出荆州乡监察专员。2019年8月10日,在抗击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中,突遇山体塌方,李夏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英勇牺牲,年仅33岁。2019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李夏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2020年12月,中共中央追授李夏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李夏工作的荆州乡位于皖浙交界,崇山峻岭环抱,是绩溪最偏远的乡镇。放弃留在县城的选择,面对家人的关切和担心,他只轻轻说了句:“工作总得有人去干,咱不能辜负了组织培养!”8年时光,李夏“一头扎进山里”,在“工作日志”的扉页上,他写下这样的座右铭:“极耐得苦,故能艰难驰驱”。“驰驱”在路上的他,高扬理想信念之旗,以青春践初心,用生命铸忠魂。
           李夏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格,激励着宣城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拼搏奋斗。在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今天,宣城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9.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0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地区生产总值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年均增长7.4%,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这里吟颂出千古名句。宣城,这座清新明丽的山水之城和文化富饶的历史名城,只要坚定不移做好山水人文这篇大文章,必将在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上唱出更加嘹亮的赞歌。
           

    关键词:绩溪

     

    学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与中国现代化

     

        核心阅读
        一百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不懈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丰富和拓展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深深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的光辉史册中。在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推进中国现代化事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深刻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深深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的光辉史册中。
        为中国现代化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鸦片战争之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艰难探索,为民族振兴不懈奋斗、为国家现代化奔走呐喊。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征程。1954年9月,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同志提出“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的奋斗目标。我们党清醒认识到,“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实现国家现代化,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也成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重要任务。1964年12月,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成为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党的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就指明了实现现代化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目标。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邓小平同志提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我们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是在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初步目标,这就是达到小康的水平。”“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中国现代化的内涵,生动概括了中国现代化的特征,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现代化建设理论和实践认识的升华。“中国式的现代化”与“小康社会”建设有机统一、相互促进,深化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规划、发展步骤和阶段目标,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思想境界。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党提出经济建设“三步走”战略,规划了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再到“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步骤。这成为我国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成为接续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的路标。在“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基本实现时,党的十五大对“三步走”战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21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并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中国式的现代化”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结合的宏伟蓝图,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认识的深化。立足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战略步骤,体现了坚持远大目标与实事求是的统一,体现了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统一、相对应,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基本路线的目标内涵。
        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邓小平同志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完整勾画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不仅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15年,而且提升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和要求,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了更加振奋人心的发展目标。
        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我们集中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能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创造现代化建设的新奇迹。
        (执笔:顾海良)

    关键词: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现代化强国

     



    快捷搜索:中国共产党  100周年大会  讲话精神心得  

    推荐访问:大会上 讲话精神 庆祝 体会 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