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学生会工 > 正文

    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分析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4 09:25:19 点击:

    摘要:文章通过对于当代教育环境的分析,教师及学生的定位,表明了教育心理学对于当代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教育心理学实际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和教学质量,更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自我信心、自我独立能力。因此教育心理学是当代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教师们要重视的一部分课题。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学生教育;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51-02

    改革开放后,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勇于接受新事物,开放思维和观念,大胆创新质疑,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心理。教育工作也随着这些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因此当代的教育工作者们除了要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外,更要重视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与运用。只有深入的了解教育心理学,才能够全面认识学生的心理问题与需求,才能够根据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与性格特点来做出相应的调整方案,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战胜各种障碍,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1.教育与教育心理学

    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因为不同的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解内容、教书风格的不同,作为接受群体的学生们就会对不同的教师收到不同的信息,产生不同的反应。同时,也因为学生的个性、成长环境、社会认知等区别,所以不同的学生对于教师的传授也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会面对教育方式上的选择,是"严师出高徒"还是"因材施教"。在这点上,教育心理学就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合理的运用教育心理学,即使是不同风格的教师,也都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的。

    2.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心理学家。从事学生教育的教育工作者都会接触并应用到部分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在现代教育模式下,许多教师不重视教育心理学这方面,其中也包括部分教育能力十分突出的教师。真正能够付出业余时间与精力去投入研究这一方面,并将教育心理学去投入到教学实践运用中的教师少之又少。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大部分的教师醉心于各自专业领域范围的思考或深入探究,希望伴随着自己的专业能力的提高,来对学生更好地传授与施教,这虽然值得鼓励,但只有深入地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够清晰认知到学生们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的心理问题和学生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应对对策,调整自身教育方式,才能收到教育成效,达到教学目标。

    2.1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通过教育心理学内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我们可以把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分为两大类:有意识与无意识。从而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比起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更应该注重的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与发展完善。在中学教育阶段,中学生们的生理已经渐渐发育成熟,心理则趋向稳定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正在迈向定型中。该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强烈的自我认知需求,因此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学角度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性格特点、年龄特征等,从而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思想去认知学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以达到疏导和引导的作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2帮助教师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教育心理学同时也证明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量,被教师肯定的学生在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期望与赞许之时,自信心就会受到极大地鼓舞。也正由于教师正面积极的态度对这些学生产生的鼓励效果,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极大地提升。因此,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赞许与鼓励是教育工作者们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提升学生对于自身的信心,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们完成学习任务的大前提,而教师们的赞许和鼓励则是增加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果的重要教育方式。

    2.3帮助教师如何正确修正学生行为。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后果会对人的行为发生作用,而通过影响行为后果来修正或改变行为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正强化或负强化[1]。假如教师对一个学生的积极正确行为表示赞许与鼓励,那么该学生再次进行此种正确行为的几率便大为增加了。如此这般,通过不停地强调使该种行为成为该学生的固定行为之一,这就是正强化。假如教师对于学生已发生或未发生的消极负面行为进行处罚或告诫,提醒其严重后果,学生就会在学习生活中尽量避免该种行为的发生,从而达到负强化的目的。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与修正的正确方法。

    2.4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与素质的提升。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的过程,教师们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教育方式与手段,既可以保证顺利达成理想教学目标,又使教师们对自身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提高,扩展了对教育事业的理解与教学视野。同时,教师们也可以根据教育心理学和个人自身情况,确定自身教育风格与特色,发挥特长优势,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及教学目标,促进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

    3.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启示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之一,主要是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的基本规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大致分为三类:学生心理研究、教师教学心理研究、教育理论研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教及教学活动三者会组成一个特殊的循环系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无时无刻不受教育活动的影响,同时,教与学的成效,又反作用于教育活动,教、学、教育活动三者,构成了一个互动系统教育系统[2]。研究表明系统中师生互动时的心理变化规律,能够使系统运作高效化、系统结构完善化、系统关系和谐化。我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内容的体系是以基本理论为前提,学习理论为主干,兼顾不同教育情境下的其他问题[3]。而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

    3.1行为主义。俄国生理学家巴普洛夫通过摇铃刺激与狗的进食连接在一起,使摇铃之后,狗就留下口水的实验,奠定了行为主义的基础。经过后人的反复操作及验证后,华生提出了进一步的发展与认知:人类的学习过程与动物是类似的,人类的行为习惯都建立在人类对少数先天刺激做出的反应的连接上,通过再建连接或者消除连接可以改变或矫正人类的一些行为。再后来,斯金纳通过"猫笼"实验,发现了另一种建立连接的方法。即通过对人的某一种反应行为给出及时的不同的反馈信息,可以增加或减少人今后出现该种行为的概率,也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指导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有效合理的进行学习。

    斯金纳在其著作《沃尔登第二》中提到两种教学方法:程序教学及"机器学习"。程序教学通常是由机器按一定逻辑顺序来设计数个小单元,让学生对于这些小单元的各种问题做出反应,回答正确后给予强化并进入下一单元。在教学过程中需遵循五大原则:按部就班、反应迅速、反馈及时、低容错、态度积极。行为主义对于心理学领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包括教育心理学。但行为主义在行为过程中略微忽视了人类意识改变的研究,无法完整的理解人。

    3.2认知主义。认知主义学派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学习并非被动、机械如一的外部刺激与人的反应间的连接是其核心观点,认知主义认为,学习主要通过学习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是主体在转变为客体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结构性动作和活动[3]。取得认知主体对周边环境的适应,从而达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是认知活动的目的,认知主体以自身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来推动认知发展,强调的是认知过程中认知的主体的能动作用以及新部分的认知与本身固有的已形成的认真两相联系。表明只有将外部刺激归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并同化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3.3人本主义。人的需要按照可以分为五个层次,按照能量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这五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决定了人的接下来的行为,其思想认为,人性本善,人类最崇高的使命就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的最高需要就是自我实现,所以实现并超越自己,达到目标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人本主义认为,在教育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针对每个不同的个体应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每个不同的个体挖掘出

    最大的潜能。弘扬人性的善处,推动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就是教育的最终使命。

    人本主义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要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即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加与进步,而是一种价值观、人生态度、个人性格、理念的整体变化。学习应当是学生主动,自发,投入的学习,应当全面发展,结果由学生自我进行评价,形成自由学习的风格。但是人本主义思想太过笼统,许多理念都只存于书本,无法形成体系,不足以支撑教育活动改革。

    4.当代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当代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在这个飞速发展的21世纪中,在社会的大染缸中,学生们对各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思维紧随时代潮流,观念相对新颖出格,敢于挑战旧观念,对自身现状产生不满。同时也伴随着攀比、崇尚名牌、崇洋媚外、自卑等思想问题,随着新一代学生的成长及教育环境的改变,教育工作也就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学生工作难做是大部分教师的共同难题,因为在中学教育阶段,中学生们的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都处在一个不稳定阶段,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定型,因此,如何正确的引导中学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是一个难题。

    5.关于当代学生教育问题的措施

    5.1充分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又称"教师期望效应",是一种强大的教育教学力量[4]。如果一个教师对于学生并不欣赏,那么经过一段时间,学生会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这一点,并且会产生负面心理及抵触心理,学习热情降低,以消极的态度面对教师及学习过程。那么如果相反,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的期望与关怀之时,会更加自信、自强、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态度至关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

    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充分利用这种期望力量,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寄有一定的期望与要求,给予学生公平公正的支持与鼓励。对于环境特殊或者个体比较特殊的学生更要积极支持,让学生感受到你身为教师的关爱,从而肯定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长处,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5.2关爱心理效应的应用。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提出过,驱使学生去努力学习的动机分为社会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两种[5]。前者表现为学生们愿意为受之爱戴的教师而勤奋学习,从而或者教师的赞许。后者表现为希望在社会上得到一定地位和待遇的愿望,如他人的认可、肯定、赞许之类。无论是哪种动机,都是学生自主学习性和学习心态积极性的心理基础。

    因此,中学生面对着中考高考两大关隘,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较重,竞争激烈,学习氛围紧张。因此,针对这些问题,作为教师就应当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从生活入手,帮助并照顾学生。使他们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学习,来给予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最大的回报。

    5.3善于运用鼓励的语言。教育工作者要不吝言辞,多多给予学生赞美之词,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让学生从心理上体会到教师的关心,从而引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要盲目地批评学生,保护学生的上进心。改变工作方式,用鼓励去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来达成更好地学习效果。

    5.4对情感教育的有效和合理的应用。情感教育的基本定义,是指人们对与客观事物产生的反应。总结说来,在教育学中,情感教育就是指使学生可以接受到轻松、开心、愉快、自在的教育。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合理的运用情感教育对于提高学习效率至关重要。

    在教育工作中,情感教育就是一种思想转化,学生只有在真正完全信任自己的教师的时候,才会对教师向自己提出的建议和要求认可进而接受。相反,如果学生并不认为教师的行为与建议是正确的,学生就会在行为上接受,心理上抗拒。因此,只有教师对学生由衷的去关爱,尤其是对学习上稍微落后的学生,等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时,就会逐渐消除抵触,这时再帮助这部分学生进步就更容易了。

    6.结论

    综述以上,可以看出将心理学运用于教学工作,对于教师来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指导教师更好地运用教育心理学所学的理论与方法,可以有效改编自身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学习的效率。因此,当代教育的科学化,与教育心理学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王琼.论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版,2012,5:2

    [2]李海燕,马超.教育心理学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4):66-68

    [3]王燕.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高教研究,2011,(381):197-198

    [4]白音.爱的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1,177(12):35-36

    [5]曹嘉芮.浅析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3,(8):218

    推荐访问:教育心理学 教育教学工作 分析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