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学生会工 > 正文

    如何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对话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10 07:45:07 点击:

    摘要:近年来,问题学生教育已成为社会一大难题,长期困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老师不愿面对,家长头痛,学校无奈。针对这一问题,本人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积极探索问题学生教育的新路子,找到了几点可行的方法,解决了教师与学生对话难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学生;有效对话

    中图分类号:TB2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于此相反,生活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下的部分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学业状况及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素质却在不同程度的下降,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形成反差,甚至在某些学校形成了“教师阵营”与“学生阵营”对垒的局面。一方面,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普遍较高的教师面对学业基础差、行为失范、厌学情绪严重的学生,产生强烈不满,不愿接近,不愿与其交流沟通,一味地想永远抛弃或“踢开”;另一方面,这些学生面对老师的威严、高深和冷漠傲慢,产生强烈反感,再加之上课听讲如听天书,无聊乏味,“望书兴叹”,他们惧怕与老师交流,甚至千方百计逃避老师。这种现状在不少学校都存在,教师头痛,领导无奈,学生茫然。如何实现“一流教师”与“末流学生”进行有效对话,促使教与学紧密结合,形成有效合力,取得教育实效,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的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可以缩短距离,进行有效对话。

    1. 从最低要求做起,强化养成教育

    面对问题学生层出不穷且呈蔓延之势的现实,老师们往往一片叹息,“怨声载道”,苦闷彷徨。但仔细一想,教育本身就是纠错行为,就是培养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1] ,为何而惧怕问题学生呢?“痛定思痛”,认真分析研究,所谓问题学生不就是思想、行为、态度有问题的学生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刨根问底,我们总可以找到原因。如果能找出病根,我们很快就会拿出疗治的办法。首先要从养成教育抓起,从最低要求做起,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树立做人首先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合格公民的人生理念。要教人做人,首先就得立规矩、树标准。教育机构或学校应根据时代要求,不断修订和完善《中学生行为规范》和《中学生礼仪常规》等日常行为准则,并采用“文明礼仪演讲赛”、“行为规范知识抢答赛”、“养成教育小论文比赛”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熟悉并牢记这些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要求全体教师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当作学校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全校上下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齐抓共管,造成声势,形成合力。要从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等日常行为规范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要不怕麻烦,不怕事小,常抓不懈,使学生感受到教育无处不在,做人要从小事做起[2]。

    2. 降低标准,增强自信心

    针对问题学生学业基础差、对学习不感兴趣、自信心不强的现状,每个教育者都要适时调整教法与学法,降低课程标准,使每个学生在学业方面有盼头、有希望,增强自信,产生兴趣。由于这些学生基础薄弱,对过去所学知识知之甚少,学习的难度大,困难多,对目前学习已很不感兴趣,无论老师怎样启发诱导,讲解得如何详尽、透彻、生动,但对他们而言都是对牛弹琴,无所触动。因为这种现象问题的病根不在老师讲得精彩与否,而是学生的学业已经欠账较大,知识结构已经断层。一旦课堂对他们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吸引力,再任凭老师怎样严抓严管,即使使他们勉强坐在教室里,也如同一尊塑像,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心思很难用到学习上。针对这种现状,我们也要快速作出决策,对这类学生的学业要降低标准,即在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的前提下,制定出一整套符合这类学生实际的课程学习标准,那个阶段的知识欠缺就补那个阶段的知识,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给他们“吃偏心饭”,加强“补课”,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学有进步,学有收获,学有希望,进而增强自信,从此拓展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看法,充满自信,充满阳光[3]。

    3. 蹲下身子,贴近学生的心灵

    问题学生以往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声和训斥声中度日如年,由自卑变而为自暴自弃。在他们的心灵里老觉得老师是高深莫测的“圣人”,不能企及,因而产生惧怕、厌烦感,甚至产生消极抵抗情绪与老师形成“对峙”。针对这种现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甘当“孺子牛”的精神,对这些学生,我们不但不能嗤之以鼻,反而要蹲下身子,低下头,与学生心贴心地进行平等对话,做学生的贴心人,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是他们最可亲近、最可信赖的人,最知心的朋友。有了这样的基础,消除了师生之间的心灵戒备,师生亲密无间,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言”,对老师才会敞开心扉,真诚交流。老师才能更真切的了解学生,才能在教育教学当中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更有效的疗治学生思想中的痼疾,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使其在相互信任、友好和谐的环境中不断健康成长,不断进步,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

    4.提高认识,注重实效

    教育是培养优秀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目标不能改变,要注重过程,取得实效。根据成长、成人、成才的渐进原则,教育者必须采用因人因事因时而宜的灵活的教育方法,且不可“一刀齐”,尤其对问题学生更不能歧视或抛弃,不能把他们当作包袱,而要变“包袱”为责任,要从国家和民族全局利益的大局出发,把教育好问题学生看成对祖国和对人民最大的爱来承担教育重任。由于孩子在家庭、性格、智力、体格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每个教育者必须真心了解孩子,要学会用多种方法与孩子沟通,并用适合于孩子的最有利的方法和手段来教育孩子,按照实效性原则,使每一个孩子通过教育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健康快乐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两极”对话,使教育成为一种伟大的育人工程,只有这样,我们的未来才有希望,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1. 斯霞.我的教育生涯[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5.56-89

    2.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6. 45-48

    3. 肖川.教育理念与信念[M].岳麓出版社,2002.10.123-129

    推荐访问:如何实现 对话 教师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