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学生会工 > 正文

    《白云千里万里》的“路标”:白云千里万里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8 04:42:30 点击:

      中国人对“天”与“道”的认识和概念的建立大概始于周代,到先秦时期逐步完成,此后,这天与道所构成的世界虽然有所动荡,但基本上是稳固的,历时数千年,真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但是进入20世纪以来(严格说来从晚清就开始了),中国社会再也没有那么安耽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震荡一直伴随着中国人。这不只是就社会历史事件上来说的,灵魂的焦虑、凄惶、孤苦无依才是更加深刻内在的变故。
      因此,我们的整个近现代历史变得那么迷人,这种迷人的吸引力深深地根植于我们自我的迷失于寻找当中。是的,我们不断地对这段历史进行着书写,同时又总是对这种书写不断地表达着不满。人们有理由对过去那种意识形态化的叙事表示不满,因为在观念对历史的裁剪之中人们感受不到生命存在的真实,然而,那种被人们称之为新历史小说的书写,却过多地以一种反题的方式出现,这种以拆解为主要手段的叙事足以表达长期以来积累的不满,对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我们自身也就显得无能为力;归结为历史中的偶然:归结为人的本能性的欲望,这除了让我们产生对历史不可把握的无力感之外,让我们体会自己当下存在的生物脉搏之外还能有什么呢?
      这种情况下,我们有理由为张生近期的长篇小说《白云千里万里》感到高兴,这种高兴主要是因为作品在上述意义下的突破性的进展,也许,过些时候人们回过头来看不得不承认《白云》在此一地界的”路标”意义。
      这样,我们首先看到《白云》这部作品不再是写某一村落,某一家族,或某一人物的历史变迁,当然,它也写了一批人物,但它给我们的直接的外观是一条河流,和这条河流沿岸的四座主要城市,那就是长江,上海、南京、武汉和重庆。这种外观的选择对《白云》这部作品来说决不是无关紧要的外在行为,似乎只要作者愿意就可以选择的背景,这种外观的改变基于一个十分内在的理解:这本身已然包含着对上述纷乱历史的整体性的综合与意义的叩问。”逝者如斯”的河流对于中国人来说向来承载着历史与人生的感叹,城市又不能不说是现代文明的主要载体;正是这时空的交错伎作者在最基本的意义上把握了自己的“世界”,从而为自己的主人公演历自身的人生提供了可能。尽管这种时空的外观与我们现当代史的某些部分又是重叠的,这种重叠使得事情变得很有意思,读者凭着通常的对于现当代历史的知识和经验可以顺利地进入到《白云》这部作品中,进来之后却是进入到作者对这一历史的解说之中。简单说来,作者提供的这种时空外观,从一开始就包含着自己独到的感知与理解,因此,它不是一个容器,而用来盛放他的故事和人物。他的故事人物和这时空外观是融为一体的。可以说表现的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此人此事”。那么,作品表现的又是什么样的人物,什么样的故事呢?是纷乱时世、硝烟弥漫、滚滚红尘中几个乱世男女之间的感情纠葛)如果我们这样来看,那么我们仍然是把作品中的时空外观当作了某种容器,而把作品中故事人物当作可以任意编撰的内容了。作品在展现几对男女的情感世界的时候不是几个男性和几个女性之间的感情纠缠,而主要是以作品的主人公伯乐的感情世界为中心的,其他的青年男女是在这样的线索上生发开来的。这一点很重要,它并不表现为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简洁,更加易于集中,而在于它使作品表现的爱情世界始终处在回味与反省的状态之中,正是在这儿,《白云》这部作品所表现的爱情的质地,也可以说是这部作品的内在品格与通常的此类作品产生了本质的分野,是的,作品中的伯乐不仅是行为的主体,他还是反省着的主体,他总是不断地体味和意味着自身,不断地咂摸着自身的滋味。人当然不会无缘无故咂摸自身,那总是在无可穿透的寂寞与孤独,在热切渴望的失落,在无处入手无可把握的困惑之后。人的感情何以会一见钟情而生死不渝,男女之间的两厢守望却又始终不能结合,爱情上的包容与给予,短暂的两性结合这一切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些在作品中以伯乐的行为的方式展开,也以伯乐的灵魂的方式展开。正是在这里,我说《白云》的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是一体的。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反过来说《白云》对现当代历史演进的表现是内在的表现,用作品中的话说是一种“在场”的表达。也就是说现当代社会历史的动荡和价值的困惑是和作品中伯乐具体的心灵方式吻合的。作品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在伯乐的人生经历中对于人的“天命”的困惑,对于价值溃散的状况的体昧也可谓深了,伯乐也看到了价值的星空逐渐暗淡,也感到了虚无的空气正趋于凛冽(这也正是我们时代的症候啊),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伯乐的世界并没有瓦解,他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价值上的答案,但他以困惑与意味自身的方式阻滞着这种价值的彻底破灭,同时保持着独特的追寻的姿态。
      这部小说还可能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印象,作品中的巧合是不是太多了,比如说,伯乐在法国留学时住在杜布瓦家,回国后又遇到杜布瓦的养女无怨,而无怨又可能是谭天琴遗弃的女儿。还有伯乐和小新,娜塔莎的几次不期而遇。作品也一再地说生活的真实大于艺术的真实,仿佛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巧合更多地是由于生活本身,而不是由于艺术的虚构。我以为这不是结构的原因,而是观念的原因。作品中曾经表达了一个这样的重要的思想。伯乐开始总以为自己缺乏哥哥伯年的干练缺乏谭天琴的果决,而后来发现自己不同程度地具有他们的品质。当他觉得自己仅仅就是自己的时候他还处在孤绝的状态之中,还不是真正地在困惑中意味自身的状态当他发现自己与他人处在彼此共在的关系中的时候,他才更准确地体会了自身,把握了自身,这使得“人”在这部作品中呈现出多层次的概念,这不是说人物内心或性格上的差异性与丰富性,而是说人的内在规定不是僵硬的规定,人包含着无限丰富的与他人交流的可能。这使我们看到伯乐与娜塔莎重新相见的一幕,伯乐为了让娜塔莎留住一些美好的回忆,否认此伯乐就是彼伯乐。是的,在虚伪与温情,残酷与真实,悲悯与无情之间往往也就相隔了一层纸。发现人的内在丰富性其实也就是对人的存在意义的寻找与拓展。因此,作品中的这些巧合我把它看作人的可能状态而已,当它没有对作品的主体构架产生动摇的时候,它恰恰是作品的这种关于人的观念的合理表达。

    推荐访问:路标 千里 万里 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