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学生会工 > 正文

    【回声】 什么是回声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6 04:46:24 点击:

      我是去年9月份参加鲁迅文学院第四期高研班(少数民族作家班),才第一次读到《民族文学》的,同时,也认识了很投缘的彭学明副主编。这种机会来得有点晚,但是,也不算太迟。   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一直利用业余时间,隔三差五地为军内刊物写一些作品,我们部队里有许多不同梯次和影响力的文学杂志,如《解放军文艺》、《西北军事文学》、《西南军事文学》和我们武警部队的《橄榄绿》等,抽时间完成一些约稿,能这样断断续续的写作,已经相当不错了,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和实力,给地方刊物写稿,而且,部队订阅报刊的时候,也不可能毫无根据地订一些地方文学刊物。所以,我过去不认识《民族文学》,应该是情有可原的。
      也许,是为了表示一种歉意和内疚,我在11月上旬,订阅报刊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的时候,从北京专门打电话回去,让楚雄、怒江、思茅、迪庆等支队订阅了5份2005年度的《民族文学》。数量虽少,却是一个少数民族作家对《民族文学》的支持和爱戴。
      尽力了,我也就感到惬意和欣慰。
      有人老是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上,长吁短叹,喋喋不休,我在心里想呀,争论那么多干吗,只要我们平心静气地创作,不仅为《民族文学》提供优质作品,也为《民族文学》的宣传及订阅工作,尽一份心血,那我们《民族文学》的生存和发展,不就有了理由和根据了吗?!
      在离开鲁迅文学院之前,我由衷地写下这些感言。表明自己对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和《民族文学》杂志的态度。
      武警云南总队政治部
      赵振王
      进入新年不几天,我们就收到了今年特别订阅的《民族文学》,这是我们总队文工团赵振王政委,去年底从鲁迅文学院打电话回来让增订的,说部队不是文学院,但部队应该有文学啊!我作为支队政治处主任,我觉得赵政委说得很在理,当时。在报刊征订工作已经结束的情况下,我毫不犹豫地就补订了2005年度的《民族文学》。
      读过第一期《民族文学》杂志的时候,觉得犹如我们彝州的兄弟姐妹一般,清新、自然、热情、淳朴。文学方面我也提不出更多的什么建议和意见,却对一个崭新的专栏《民族人文地理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文学杂志里开设这么一个专栏,不能不说是一个创举,在《编后记》中得知,这确实是《民族文学》的首创,我想,这是一种改革的成果,这是一种求发展、求突破的最好起点。
      一个相对完整的美丽神奇的湘西,由大大小小的彩色照片和精彩的文学作品呈现给我们,《扯姜糖》、《苗老司手诀》这样的绝技绝活,真是让人赞叹不止啊。在这里,我以及更多的部队官兵开始认识湘西的风土人情。这个栏目的特色就是融直观性、区域性、文学性和民族性为一体,赏心悦目,很吸引人的阅读欲望,不出门的旅游从《民族人文地理志》专栏开始了……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警支队政治处
      角东利
      北京今冬的第三场雪在1月5日下午悄然而至,一会儿工夫,窗外的世界便白茫茫一片了。
      我最喜欢雪,因为雪展示给我们的是一派大美。而让我感到更美的是今年第一期的《民族文学》。只第一眼,它就吸引了我的目光,因为它是那么的清新、朴实。迅速翻开,从中看出,它有一番新的动作,如果这些动作可以比作舞蹈姿式,那无疑它是优美而雅致的,是吸引我的。一本刊物,为什么不能在发展中不断地改变一下自己的方式和内容呢?只要它的方向和宗旨没有变。开篇的“文学讲述”,我细细地读完了.这么好的内容,它肯定会抓住一大群读者。而“民族人文地理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我的面前时,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其鲜艳夺目的彩色图片配上精美的文学作品,不能不让人既有一种强烈的视觉美感,又有一种美好的心灵享受。民族地区的人文地理,是人们心向往之地,用这样一种方式表现出来,这更能让刊物“活”起来,更能让刊物抓住人心。我还要为“校园文学风景线”叫好,作为一个文学刊物,培养新苗是一种责任,而广大的高校更是刊物发展的一个大空间。
      读过刊物,向窗外看去,银白一片,我手击桌面,大叫一声:“好啊!”而至于怎么个好,言语又岂能形容?
      四川省会理县文联 霁虹

    推荐访问: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