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学生会工 > 正文

    [一字传神寓褒贬] 一字寓褒贬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8 04:33:55 点击:

      关键词:儒林人物 “痰” 意蕴 奥文化病态   摘 要: 《儒林外史》是一部儒林“丑史”、“痛史”。作者叙写儒林人物的悲喜剧时,用春秋笔法以平常令人恶心的“痰”,去透视儒林人物的病态,并由此揭示社会和文化病态。这种一字传神寓褒贬的描写,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充分体现了作为讽刺喜剧“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艺术风格。
      
      《儒林外史》是一部儒林“丑史”、“痛史”,作者“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描写了一幅儒林百丑图,反映了科举制度给儒林带来的厄运,揭露了功名富贵败坏世风和对人性的异化。阅读此书,笔者注意到,作者叙写儒林病态人物的悲喜剧,常以春秋笔法写其“痰”,展示其病态或丑态。本来,“痰”为呼吸道的分泌物,或黑或黄,或稠或稀,总使人觉得恶心,毫无美感可言。但细加探究,作者如此描写,已将“痰”作为一种意象物,寄寓着作者的文心哲思,有着丰富的思想意蕴。
      
      一、《儒林外史》中病态人物描写
      
      《儒林外史》描写儒林人物的痰,主要体现在周进、范进、严监生、鲁编修、牛布衣、王太太等人的悲喜剧中。
      周进是继楔子后的第一个重要人物。他出场时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童生,黑瘦面皮,花白胡子。他曾在县衙“户总科提控顾老相公”家任西席,因所教的“顾小舍人”成了秀才而失业,沦落到薛家集观音庵私塾中做塾师。在申祥甫为他接风的宴席上,遭到了新进学的秀才梅玖奚落挖苦、刻毒讥讽。在陪侍新举人王惠时,又受到王惠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的屈辱。之后因王举人说到与集上七岁学生荀玫同榜进士的梦被传为笑话,导致集上人以“安身不牢”而把他辞去。丢掉塾师饭碗后,周进跟随姐丈金有余到省城买货记账。一日闲着无事,周进随杂货行主人和姐丈金有余等一伙客人去看贡院。当进入号房门,他“见两块号板摆得齐齐整整,不觉眼睛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杂货行主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
      范进出场,是在否极泰来已为广东学道的周进主持南海院试的堂上,“落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因得周学道垂怜,范进在“考过二十余次”后终“侥幸”进了学,得以参加乡试,想不到竟中了举人。出榜那日,范进正抱鸡在集上寻人卖,邻居飞跑到来告知喜讯。他以为邻居又在哄他,等到被邻居拉回家中看到升挂起来的报帖,才知道自己真的中了。此时,“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手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和邻居一时慌了。报录的一人说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中。’他吃了这一吓,把痰吐出来,就明白了。”果然,“胡屠户凶神恶煞似的走到他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什么?’一个嘴巴打将去。”“范进因这一个嘴巴,却也打晕了,昏倒于地。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锤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之后,“吐出了几口痰来,好了”。
      严监生是胆小有钱吝啬的财主,他于乃兄严贡生因官司逃避省城时出场(第五回)。为了结乃兄官司纠纷花去了他一笔钱,为扶正小妾赵氏,他屈从满足王德、王仁两位舅爷要求,“用了四五千两银子”;后见赵氏为讨好巴结二王大笔送钱送物,他懊丧心痛得“精神颠倒,恍惚不宁”而病倒,自此“病一日重似一日”。临终前,“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鲁编修出身于世家旧族,是个科场出身的穷翰林。鲁编修在小说中未见其名其字,作者仅以官衔称之。他供职翰林,年近五十,穷且老,“肥美差事”轮不到他,只得告假返乡,“料理些家务”。归乡后,经二娄公子撮合,他为女择婿,招赘“少年名士”蘧公孙入府。可是蘧公孙不肯做举业,既使鲁小姐伤心,也使鲁编修“心里着气,商量着要娶一个如君(妾),早养出一个儿子来叫他读书,接进士的书香”。夫人说他年纪大了,劝他不必,他就“着了重气”,“跌了一跤,本身麻木,口眼有些歪斜”。郎中陈和甫切脉,说:“老先生这脉息,右寸略见弦滑,肺为气之主,滑乃痰之征。”(第十一回)
      牛布衣也算是衣冠人物,他欲以诗结交公卿求名,但因不善揣摩逢迎,且为人本分,故一生郁郁不得志,终生潦倒。他流浪寄居芜湖甘露庵后,“日间出去寻访朋友”,却未见有人回拜;晚间独自“吟哦些什么诗词之类”,只有老和尚“陪着说话”,不久便病倒。他临终前“痰响一阵,喘息一回,呜呼哀哉,断气身亡”。(第二十回)
      王太太原姓胡,是布政使司的“衙门”胡偏头之女。她生性泼辣,被人称作“胡七喇子”。因她“有几分颜色”,十七岁时被乃兄卖给北门桥来家做小。但她“不安本分”,不满人家叫她“新娘”,而要人称她做“太太”,为此不能见容于正室,被赶了出来。其后,她嫁给候选州同王三胖为妻,得以太太身份与门当户对的士绅相往来。可不到一年,王三胖亡过,在与前妻的儿子媳妇争夺遗产的官司中,虽争得一份“产业”,却被判处另行居住。后受媒婆沈大脚所骗,嫁给号称举人实为戏子的领班鲍廷玺。起初她以为鲍廷玺是个举人,但几天见鲍总是戴瓦楞帽子,并无纱帽,便“心里疑惑他不像举人”,而后当得知鲍真实身份,自己所嫁非人,使她一向企盼凤冠霞帔做太太的理想终成泡影,就一时“怒气攻心”,“大叫一声,望后便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气成个“失心疯”。医生说她“是一肚子痰”。
      上述人物,他们或出身世家贵为翰林,或否极泰来终得功名,或有钱吝啬因钱财亏空而懊丧成病,或郁郁不得志,终生潦倒,或企盼做个太太而终成泡影,尽管他们的身份、境遇不同,但都因痰而中风、发疯或丧命,从而演出了一出出儒林悲喜剧。
      
      二、“痰”的病理分析
      
      上述人物因痰而中风、发疯或丧命的悲喜剧,从医理上看,是非常符合生活现实的描写,并非作者杜撰之笔。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痰是呼吸道的分泌物,其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当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则伤脾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而凝结成痰。再者,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七情乖僻,可致人疾。“怒之太过,肝伤则心亦伤。忧之太过,肺伤则心亦伤。思之太过,脾伤则心亦伤”{1},“过喜则心气大开,阳浮于外”{2},“喜太过则喜气有余而心火炽”{3}。心火炽,阳气泄,则迷乱本性,神志不清,哭笑无常。由此,联系“二进”的生活境遇和对功名富贵的执著,他们执迷科场数十年,在未得功名前,穷愁潦倒,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又长期经受讽刺、奚落、嘲笑的屈辱,一次次的希望又一次次的失望,使他们的神经变得极其脆弱。这样,执著功名的劳倦和失望的思虑过度,自然伤及脾脏的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一旦遇到刺激就会“痰涌上来,迷了心窍”,造成昏厥或精神失常。如周进游贡院看到考场那块号板时,便一头撞过去,“直僵僵不省人事”。这并非杂货主人所说的“想是这贡院久没人到,阴气重了”,而是周进长期为功名的忧思过度,加之那块号板触及他多年的辛酸和屈辱,使其蓄积已久悲伤酸楚顿时暴发,就有头撞号板“满地打滚”痛哭以致吐血的疯态。范进也如同周进一样久困场屋,穷愁潦倒,甚至比周进有着更多的受人冷遇、人穷志卑的痛苦体验。周进尚且能得到金有余等人的资助,而范进即使考中了秀才,曾为此向岳丈胡屠户寻求资助参加乡试,不但未得分文,反被“一顿夹七夹八”的臭骂,骂得“摸门不着”,丈人尚且如此,何况他人?当范进瞒着岳丈去省城参加乡试回来,家中已是“饿了两三天”。因此,在长期饱受屈辱且深知“一登龙门,便身价百倍”的范进一旦得到中举喜报,精神便会受到极大的刺激,其心理承受能力就超过限度喜极而疯,正如报录人所说“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这就是“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4}。所不同的是,周进只需灌水入喉,借水导痰,“喉咙里咯咯的一声响,吐出一口稠涎”,即时便醒;而范进则要采用传统中医“情志相胜”的心理“恐疗”之法,借他平日最怕的岳丈胡屠户打一巴掌惊吓,辅之以乡邻的“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使其“吐出了几口痰来”,才渐渐喘息过来。
      至于鲁编修、牛布衣、王太太的痰症病因,也符合上述“七情乖僻,可致人疾”的病理。鲁编修跌跤中风,原因是女婿蘧公孙不肯做举业,“心里着气”,且欲纳妾生子接进士的书香之念受阻,又“着了重气”而中风。其中风之因,用郎中陈和甫的话说,就是“老先生身在江湖,心悬魏阙,故尔忧愁抑郁,现出此症”。鲁编修“心悬魏阙”,却不能望子(婿)成龙,望女成凤又不现实,而纳妾“早养出一个儿子来叫他读书,接进士的书香”的愿望又落空,所以“忧愁抑郁”而着气中风。由此看出,穷翰林的“痰”症,也并非杜撰。
      王太太的“失心疯”病因是她的“怒气”。在此之前,她先就有了“两气”:一是她初嫁到鲍家,“五更鼓出来拜堂,听见说有婆婆,就惹了一肚气”;二是入洞房后听丫头说起鲍老太不允许在这“叫甚么太太,连奶奶也叫不的”,她“就气了个发昏”。婚后第四天,当听到丈夫说其是戏班子里管班的,觉得受了媒婆的骗,随即“怒气攻心,大叫一声,望后便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看来,作为一婚再婚的普通女子,虽然其所企盼的是做凤冠霞帔的太太,但因这样的理想破灭而致其“七情乖僻”,怒火攻心,致疯致呆。医生说她那“一肚子痰”,正说明功名富贵之念使她“痰迷心窍”。
      至于牛布衣,其痰症病因虽与鲁编修的“着重气”和王太太的“怒气”有所不同,但从其热衷于以诗结交公卿的行为看,也合“七情乖僻”之理。按理,仕进无路,又无家财可赖,他应谋求糊口生计,如效冯谖寄食公门,或学陶渊明归乡种田,可他偏执于以诗求名。这从其“呈相国某大人”、“怀督学周大人”、“与鲁太史话别”、“寄怀王观察”等诗题可看到,他并非看轻功名,而是艳羡功名;而且在弥留之际,并没忘记交代甘露僧把自己的两本诗集交给读书人,为自己传名。由此看来,那“痰响一阵,喘息一回”的病态,也是因孜孜以求功名所致。
      
      三、作者笔下“痰”的社会讽刺意义
      
      据上述病理分析,作者笔下的“痰”,已成为寄寓作者文心哲思的意象物。从这意象物可透视出儒林人物为功名富贵而痰迷心窍的病态,并通过儒林人物病态揭示科举制度下的社会和文化病态。这表现在:
      一是科举与功名富贵挂钩,使八股取士制度成为一代文人无形的牢笼,文人一旦身陷其中,就难以自拔,既消磨掉自己的青春年华和身体健康,也扭曲了自己的灵魂,丧失了人格自尊。如上述“二进”出场时那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容貌和遭受讥刺、奚落、辱骂时的猥琐自卑,痛极而疯或喜极而疯时的一哭一笑,以及牛布衣以诗求名病卧甘露庵的孤独凄凉,既表现了他们在科举功名的重压下可悲可怜又可卑的命运,也展示了他们卑微的灵魂,在他们身上已丧失了读书人应有的人格和自尊。因而,作者在楔子“借名流隐括全文”,用王冕一句“一代文人有厄”则道出科举制度的危害。
      二是八股取士制度造成社会价值观的变异。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登龙门,便身价百倍”这样的价值观影响下,功名富贵便成为社会的重要尺度,极大地助长了趋炎附势的世风,毒化了世俗人情。如周进中举前受尽了欺凌和屈辱,可中举后,“汶上县的人,不是亲的也来认亲,不相与的也来相与”;就连当初曾以“老友是从来不与小友序齿的”讥刺周进的梅玖,此时也竟冒称为周进的学生,亲自裱周进当年在村塾中写的对联,从此薛家集供奉起周进的长生禄位。范进中举前受尽了至亲岳丈胡屠户咒骂、奚落的屈辱;家中无米下锅,也不曾见他予以些小施舍接济,可在中举后,就是这位岳丈,态度却来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不但送肉、送钱,且口里声声“贤婿”、“老爷”。那些乡邻、乡绅也忙着前来奉承,送钱、送米、送田产、送房产,甚至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同来投身为仆图阴庇。真可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落魄时小人见欺,荣华日侪辈献媚。
      综上所述,作者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用锐利冷峻的现实主义的眼光,选择平常令人恶心的“痰”,去透视儒林人物的病态,并由此揭示了社会和文化病态,这种一字传神寓褒贬的描写,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充分体现了作为讽刺喜剧“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艺术风格。
      
      作者简介:胡 强,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小说与传统文化。
      
      {1}{2} [清]费伯雄.医醇剩义卷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3} [清]唐笠山.吴医汇讲卷七[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4} 谢 华.黄帝内经白话译释・灵枢[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省略

    推荐访问:褒贬 传神 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