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学生会工 > 正文

    灵与肉的异化—舍伍德·安德森对《小镇畸人》中清教思想的批判|舍伍德安德森 生态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8 04:49:52 点击:

      摘 要:《小镇畸人》是被誉为描写美国社会转型旗手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在小说中,舍伍德·安德森通过清教价值观的批判,表现了美国人民在社会转型期所遭遇的内心苦闷,有力的表现了社会转型对人的异化。
      关键词:《小镇畸人》 清教思想 人的异化
      舍伍德·安德森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享有特殊地位的作家,被福克纳称为“我们这一代作家的父亲”,马尔科姆·考利也称他是“他们那一代讲故事者中对后一代的风格和视野都造成了影响的唯一的一位”。他对后来海明威,福克纳,托马斯·沃尔夫等写作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1919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小镇畸人》是他的代表作,也奠定他在美国文学史上地位。《小镇畸人》用25个相互独立,但又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故事,创造出了一个个“畸人”形象,勾勒出一张透视美国中西部小城镇人群的群体内心X光照片,描绘出在美国从农业,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这一时代变革时期的个人的内心的孤独,社会群体的隔离的苦楚。
      作家麦肯曾评价《小镇畸人》“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写作秩序,舍伍德的写作不同于时下流行的模仿或陈词滥调的写作。” 然而,他究竟是如何描绘出社会转型时期人心孤寂凄苦的画面,创造出新的写作秩序,而成为描写美国社会转型期的旗手呢?《小镇畸人》中讽刺了清教思想存在的不合时宜,成为了人们的精神枷锁。清教倡导的虔诚,诚实,节俭,勤劳,节欲,自我完善等伦理价值,在美国社会转型中受到冲击。通过描写作为美国人民精神支柱的清教思想的崩塌,则更充分的表现出社会转型对人的异化。
      在《虔诚》四部曲中,耶西·本特利从清教主义角度看来,算是典型的自力的英雄,通过自己的苦心经营让自己的农场得到了发展,自己成为富甲一方的农场主。但舍伍德的描写,少了与传统的对清教思想下勤劳人们的肯定,多了几分戏谑,嘲弄了当时的美国清教思想,揭示了清教思想的狂热使得人的思想受到了禁锢,也加剧了“畸人”们人性的异化。在小说第一部分,对耶西·本特利父兄的介绍也没有逃脱这种嘲弄。“他们干起活来像牲口似的,他们生活中少有不粗鲁,不野蛮的东西,他们的外表也是粗鲁,野蛮的。他们说话困难,大部分时间保持沉默。周末赶集回家的路上,酒兴一来,他们劳动中被压抑的天生的强烈欲望边释放出来,相互长时间的打斗,有一次甚至鞭打了自己的父亲。”表面看起来他们是早期的拓荒者,是英勇的劳动者,然而在现实的生活状态里,虽然与家人簇拥在一起,他们是孤独的,由于不具有能力去表达自己内心,心灵的孤寂更无从诉说。被清教思想提倡和赞颂的勤奋劳动,在此处却成为压抑他们欲望并加剧他们内心苦楚的桎梏,劳动使他们变成像动物一样的人,失去了人性中温和,沟通的能力,成为扼杀他们精神生活的手段。
      耶西·本特利本区别于他的父兄,身体羸弱,想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投身于宗教,最后当一个长老会牧师,但由于兄长都在战争中丧生之后,就回到家中接下了家中的农场。瘦小的身体,在学校里时,一心想着上帝和《圣经》,回到家中之后,则每天筹划着如何扩大家庭农场的规模,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引起上帝的注意,成为上帝的仆人。“耶西想,作为上帝忠实的仆人,他走过的土地都应该归他所有,他想到死去的哥哥们,则埋怨他们没能付出更多的辛苦,没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在清教思想的影响下,耶西变得逐渐丧失了人性中温和和宽容,他不仅刻薄的对待他死去的兄长,而且对妻子也没有尽到应有的照顾。对即将降生的孩子,则更多的从他虔诚的宗教考虑,希望上帝能给他送来一个儿子,以实现他成为上帝“选民”的心愿。女儿的出生,打破了他的梦想,他冷淡地对待女儿,对女儿的成长,以及婚姻,他完全不在意。男丁外孙大卫的出现,耶西狂喜,觉得他能够培养大卫成为上帝的“选民”,使他的梦想得以延续。所有的一切就是为上帝尽忠,“让上帝来和他谈话”。对于身边家人的痛苦他却置若罔闻,完全丧失人性中最基本的爱的能力。耶西在丛林中祈祷,杀羊羔取血仪式,在表达对上帝的膜拜,并试图让上帝垂怜他的外孙大卫。然而外孙被吓得落荒而逃,使耶西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不久便撒手人寰。
      在传统被歌颂的劳动,这里成为了宗教狂热的外在表现。通过劳动表达对上帝的敬仰,则使耶西的人性受到了异化,他由于过度注重自我的意志而忽视了他者的存在,也泯灭了他爱的能力和表达爱的能力。耶西在被宗教毁灭自我的同时,也把对宗教的狂热变成一把利器,戳向了亲人的胸口。来着于希伯来语的名字“耶西”,原意是“上帝存在”,在安德森笔下却成了对清教思想狂热的有力批判。
      牧师是宗教的象征人物,是信众心中的精神导师,是上帝派往人间的使者,他们聆听人们的疾苦,努力搭建一座信众与上帝之间的桥梁。对清教思想代表人物牧师的反讽则更直接表达了那个时代价值观念的混乱。《上帝的力量》中的哈特曼牧师,性格孤僻,当众讲道对他来讲都是艰难的事情,艰难到以至于要祈祷上帝赐予能量才能完成。由于性格原因,他也不能深入到社区或街头传福音,这一切让他有别于传统小说中塑造的牧师形象。当他无意间看见了年轻女子凯特·斯威夫特裸露的双肩和白皙的颈脖时,他内心的欲望让他开始憎恨自己羞于激情的妻子。被点燃的性欲使瞬间还原成了一个本真的充满欲望的真实的男人,真正接近真实的自我。“本我”被唤醒,使他的意识与潜意识互相对抗,相互冲突,也带来了他的苦闷与焦虑。尽管有上帝的力量存在,他仍然被自己的肉欲所驱使,他一个月里每天坚持在刺骨的寒冷中偷窥,苦苦等待。但当一天,当他苦苦期盼的凯特·斯威夫特全身裸体的出现在他的视野里的时候,他却茫然了,认为这是上帝在通过这个赤身裸体的女人在对他进行真理的启示。与其说他是屈服在上帝的身下,还不如说是他的“本我”的性欲望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压制,使的他用宗教来对自己的举动披上神圣的外衣。这个人物刻画是带有喜剧色彩的,通过对传统牧师形象的颠覆,对哈特曼牧师之前人性中对肉欲的渴望,以及后来偷窥之后的错乱,这一起一落的分析,在读者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唤起了读者对牧师所代表的清教节欲思想的思考。节欲思想对人性的压抑,使有活生生的正常心理状态的人,在诱惑面前变得更加软弱。这种软弱更大程度上归结于宗教对人内心的束缚,人在内心的本真和外界的压力之下,变成了内心矛盾的怪人。耶西和哈特曼牧师的经历充分表现了他们所经历的肉体与精神的压制,表达了安德森对清教思想的批判。
      然而,安德森看似对清教的批判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动机。他企图通过描写对美国人民精神起过哺育作用的清教思想的坍塌的描述,来表达他对社会转型时人性异化的思考。在他的论文与信件中,安德森也不止一次的指出他的 “写作目的是为了把他创造的人物的内心深层次的思考和情感置于更易观察的表面,因为这些人物代表了他那个时代最普通的人性”。在小说的故事的背景的19世纪90年代,美国所经历的从农业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转型的强度是前所未有的。大批农民离开土地,涌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转型对人们的思想世界造成的冲击也是非常巨大的,现代化的运动几乎冲垮了他们的价值观念,社会问题异常严重,当旧的价值观念遭受重创,而新的价值观念还未普及之时,一时间人们的精神无处为家,成为精神世界的“畸人”。安德森对于美国的社会变革反应非常敏感,着眼于世事变迁,并关注到了传统价值的失却,通过写作给予人文关怀。在他看来,新型的工业秩序和对物质占有的过度迷恋是社会转型期人们内心焦灼的双重原因。安德森评论,“随着机器的大规模使用,人们失去了人类功能中最重要的那部分,孤零零的站在他们的工具和生产资料面前,他们内心对自我的追寻和对美的渴望则受到了扭曲”。通过对《小镇畸人》中宗教思想的解剖,我们能够更好的找回那些“畸人”孤独而沮丧的内心深处初始的那份真实,也可以更好的理解他们的异化是社会的产物,他们是时代牺牲品,是社会转型过程中被牺牲掉的“炮灰”。

    推荐访问:安德森 异化 批判 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