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学生会工 > 正文

    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产业整合模式分析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6 04:45:00 点击:

      摘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继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湖南省继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第二个纳入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本研究以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分析大湘南产业承接转移所面临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希望有助于中部地区成功地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关键词:大湘南;产业转移;产业整合
      一、引言
      对于一个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来说,如果能够成功合理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不仅能使当地的经济快速地走向繁荣发展之路,而且能使当地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从而使经济的发展走向良性循环发展之路。东部地区与落后的中部地区相比属于发达地区,它经过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走向了工业化后期阶段,如今为了实现自身产业结构进一步的优化,正面临着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压力。湘南地区要想实现自身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要在认清自身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了解自身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危机和机遇、掌握产业转移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便成功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国际间的产业转移是自 19 世纪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出现了众多较为著名的产业转移理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也越来越融入到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中,这就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根据所收集的资料来看,国内外的这些学者和专家从经济动因、客体深化、转移模式、转移效应、战略选择等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产业转移的问题。
      产业转移对促进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大湘南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区域产业合理分工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推动南部产业顺利、有序、合理、有效转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各地正在积极促进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但是产业转移过程面临了诸多问题,如何认识我国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由此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建议。结合当前我国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中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政府主要作用是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产业转移,虽然这些政策措施对促进我国产业转移和地区经济发展客观上起到一定作用,但目前这些政策还有很大漏洞,甚至出现了一些政策导向性失误,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研究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问题需要研究产业转移问题的主要方面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关键原因,由此提出合理有效的政策建议,以重新构建南部产业转移的政策新体系。
      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继安徽皖江城市带、广西桂东、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后第4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是湖南省继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第二个纳入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这是中央着眼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赋予湖南的一项光荣任务,也是湖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一个难得历史机遇,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建立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利于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承接产业转移新平台,为中西部地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探索新模式、提供新经验;有利于发挥示范区的比较优势,通过“两型”引领、绿色承接、创新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助推“四化两型”和“四个湖南”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湖南与珠三角等地区的分工合作,推动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促进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二、大湘南示范区建设基础与现状分析
      大湘南示范区位于湖南省南部,在行政区划上包括衡阳、郴州、永州3个地级市,土地面积5.71万平方公里,覆盖34个县(市、区)。2010年,大湘南示范区年末总人口179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269亿元,分别占湖南省的26%和21%。其建设示范区的基础与现状如下。
      表12010年大湘南区域与周边部分地区比较
      区域面积(万
      平方公里)GDP
      (亿元)人均GDP
      (元)大湘南示范区5.71326918191.43长株潭城市群2.8671648526.01武汉城市圈5.78963631865.08环鄱阳湖经济圈5.32555829114.721、区域经济发展迅速,但总体水平仍有待提升
      近年,大湘南示范区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但整体上的经济水平仍不高。2010年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仍略低于湖南省平均水平,与周边地区的长株潭、大武汉等城市群、城市圈相比,则无论在的经济总量上,还是人均水平上,发展差距都较明显(见表1)。在经济结构上,大湘南区属于传统的农业地区,受传统农业经济的影响,区域农业经济仍占有较大比重,仍处于“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层次,第一产业比重明显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工业化和城市化均欠账较多,服务业发展缓慢,高效益的特大型骨干企业不多,强有力的产业集群缺乏,工业产业链尚不完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仍不够合理,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趋势下,提升区域经济层次和产业结构,成为发展的必然。
      2、区域交通逐步完善,但仍不成体系
      近年,大湘南区域交通运输业发展很快,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武广高速铁路、107国道纵贯东部,207国遭纵贯西部,湘桂铁路、322国道横贯东西,交通条件得到明显优化,逐步改变了以往河湖阻隔、山路陡峭的落后格局,将在更大程度上推进大湘南区的区域交通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但整体上,大湘南区交通发展仍不成体系,尚缺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干线,衡阳、郴州、永州三个中心城市之间的快速交通系统尚未形成,周边不少县市也缺乏高速公路相连,尤其是郴州与永州之间联系不畅,既缺乏铁路相连,也缺乏高速公路直通,直接影响大湘南区域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有待抓紧提升。交通线网密度和等级也不高,与湖南省平均水平及长株潭城市群相比,高等级公路的路网密度和比重尤其需要提高(见表2)。   表22010年大湘南区域与长株潭、湖南省交通状况对比
      区域高速公路
      里程(公里)高速路占总
      里程的%高速公路密度
      (公里/万平方公里)公路里程总计
      (公里)路网密度
      (公里/万平方公里)大湘南区域610.231.03106.8758882.5710312.18长株潭城市群654.071.79233.6036473.2013026.14湖南省2386.261.05112.67227997.8310764.773、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水平和质量仍有待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大湘南区域的城市建设出现比较大的改观,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人口逐年增多,城市规模不壮大。据《湖南统计年鉴2011》统计(见表3),到2010年,城镇人口数达至693.02万人,是1978年的4.7倍;城市化率达40.94%,较1978年(11.22%)上升了29.72%,平均每年约上升1个百分点。然而,大湘南区整体上城市化水平仍不高,2010年城市化率不仅咯低于湖南省平均水平 (43.3%),更远远低于长株潭城市群的水平 (56.26%)。在城市化质量上,也有待提升,除三大中心城市外,大湘南区大多数建制镇缺乏高水平的规划,致使城市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粗放型发展特征突出。相当一部分属于内生型城市化,本地富裕的农村劳动力向当地城镇集聚,缺少项目拉动和投资带动,结果不仅降低了城市化的质量,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城市化的后劲。
      表3湖南省各州市2010年末常住人口
      市 州总户数(万户)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 乡村人口 城市化水平(%)全 省1926.98 6570.10 2845.01 3725.09 43.30长沙市222.69 704.07 476.58 227.49 67.69 株洲市108.86 385.71 213.99 171.72 55.48 湘潭市83.03 275.22 137.91 137.31 50.11 衡阳市198.36 714.84 318.10 396.74 44.50 邵阳市196.47 707.17 232.23 474.94 32.84 岳阳市152.99 547.61 251.96 295.65 46.01 常德市173.15 571.46 222.13 349.33 38.87 张家界市44.61 147.81 53.49 94.32 36.19 益阳市147.38 430.79 171.71 259.08 39.86 郴州市136.27 458.35 191.13 267.22 41.70 永州市148.12 519.48 183.79 335.69 35.38 怀化市137.93 474.17 171.13 303.04 36.09 娄底市110.60 378.46 132.34 246.12 34.97 湘西州66.52 254.96 88.52 166.44 34.72 三、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思路
      湘南地区各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双方按照互利原则,相互之间订立合同开发协议,由各级市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内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出口加工区、开发区、工业园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内,整体或部分划出一定面积的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工业园区。
      1、承接产业园区
      工业园区以各地区禀赋优势为基础,以已有的工业基础为依托,大力发展工业园区的建设,积极招商引资,吸引东部地区的产业企业落户本地。各产业园区厂房的建设以及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吸引承接方参与园区建设,各产业园根据自身特色吸引国内外一大批知名企业入驻。截止2011年湘南三市在行政范围内设立的大型的工业园区有:郴州11个(4个重点工业小区)、衡阳12个和永州13个(在筹建1个)。新上马重点工程项目有:富士康集团TMSBG首期项目、中建材衡阳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特变电工输变电产业园、衡阳华菱连轧管有限公司石油管生产线、亚新科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二期、玖龙纸业年产40万吨再生纸生产线等项目的建设,中国五矿40万吨金铜回收等重点项目落地等等。
      2、交通体系建设
      各级交通重点项目如期完成,在建公路工程如期推进,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公路项目的建设,路网的拓展是湘南各市承接整个产业转移大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预期工程如:交通项目建设将加快2个航电枢纽(土谷塘、湘祁)、2条铁路(湘桂、衡茶吉)、4条高速(衡桂、南岳、娄衡、潭衡西)、8个互通、7条干线公路建设,开工建设南岳机场、怀邵衡铁路。湘桂铁路、云快速干道、蒸阳北路(蒸水一北外环)、蒸水南路、船山东路、陵合路,重点做好衡大、衡云、衡西三条快速干道的规划和建设(衡阳)等等。
      3、基础服务设施
      工业园区实现社区化管理,产业园区生活服务设施配备齐全。包括水、电等生活基本物资供应,产业园内有学校、医院、酒店、休闲活动场所、集市等等社区所必备的一切生活设施。例如:郴州的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园区现有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水、电、路、通讯、电子监控、围网、标准厂房、仓库等配套基础设施完备。2011年,园区建成区面积将扩大到20平方公里,2012一2015年建成区面积将扩大到43平方公里。目前,园区正在掀起新一轮的大开发、大建设热潮,2010一2012年园区计划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3个,项目总投资41.9亿元,其中,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44个,总投资16.9亿元;标准厂房及配套宿舍建设项目9个,总投资11亿元;生态环境及城市配套项目10个,总投资14亿元。今年安排基础设施项目27个,项目总投资12.7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在建项目共14个,有7条道路和30万平方米厂房及员工公寓新开工。
      作为省域经济重要单位的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利用发达地区特别国内经济调整转型的大好契机发展壮大自身,是地方市(县)政府提高政策绩效的初衷;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发达、协调与否直接关系到区域发展是否协调、城乡差距是否缩小等重大命题。因此,对于市域、县域经济的研究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市(县)的研究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大的意义。   四、结论与建议
      建设大湘南示范区是大湘南区域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大湘南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大湘南示范区的建设,离不开全区域的共同努力与通力合作,为确保各建设的有效推进,在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市场经济一体化。比照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建设,在今后一段时期,大湘南区域要努力消除行政壁垒,打破不合理的条块分割,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市场流通一体化,积极参与更达范围的劳动地域分工,强化比较优势,形成规模效益,促使资源、资金、扶术、劳动力、产品、市场的合理配置,从而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二是建设资源网络平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诸如交通、物流、防洪、环卫、通信等方面,大湘南区域应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协调管理,避免重复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硬件文撑。对区域内的水资源、士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则耍着眼全局,因地制宜,强调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三是加强公共管理。积极协调衡阳、郴州、永州三市的发展关系,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招商引资策咯、生态环境整治、重点工程实施等方面统一步骤,统筹发展。在行政管理上,可建立统筹全区的管理机构,对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分工协作、产业配套、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交通水利等方面协商调整,以降低行政成木,提高管理效率,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谋求更佳的整体开发效益。
      四是促进区域间合作。在发展战咯方面,大湘南区域应积极参与区际合作,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对外经贸交流,建立外向型经济发展体制,广泛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扶术合作与竞争。积极融入长江产业带与华南经济圈,努力对接长三角与珠三角,不断扩大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合作交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展开区域内部协作,加快产业、交通、市场、服务基础设施、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对接,加速实施大湘南区域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胡黎明,刘友金,赵瑞霞.产业区域转移研究的源起、发展与趋势[J].湖湘论坛,2011.1:97-101
      [2]王莹.区域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J].特区经济,2008.2:283-285
      [3]李翠军,计薇.武汉承接产业转移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学习与实践,2009.4:159-163
      [4]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2011)[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基金课题:陈晓亮主持的2011年湖南工学院院级课题《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产业整合模式分析》(湖工[2011]3号)和陈国生主持的2012年中国民主同盟湖南省委员会参政议政招标课题《大湘南地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研究》(湘盟会[2012]号)
      (作者通讯地址:湖南工学院旅游规划与设计研究所,湖南 衡阳 421008)

    推荐访问:示范区 承接 产业转移 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