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学生会工 > 正文

    浅析嘉莉妹妹中新女性大纲 [浅析《嘉莉妹妹》中德莱塞矛盾的消费文化观]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8 04:58:26 点击:

      摘 要:德莱塞的小说《嘉莉妹妹》生动地展示了在美国社会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的历史时期,新兴消费意识形态如何影响人的思想意识。通过《嘉莉妹妹》读者不难发现作者的消费文化观是矛盾的,其原因是由于作者亲身经历和当时整个社会氛围以及政治气候所造成的。
      关键词:德莱塞 《嘉莉妹妹》 消费文化
      一、消费型社会的文化特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逐渐摆脱了勤俭节约的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变。法国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在其著作《物的体系》中给消费下了一个全新的定义:消费既不是一种物质实践,也不是一种富裕现象学,它既不是依据我们的食物服饰及驾驶的汽车来界定,也不是依据形象与信息的视觉与声音实体来界定的,是通过把所有这些东西组成意义实体来界定的。在他看来,消费是一种主动的欲求模式,人们消费的对象是其所代表的符号意义。在极大繁荣的丰盛社会,消费成为人类活动的主宰,它构成一个欲望满足的对象系统,人们从消费中得到物质精神满足,消费成为自我实现的全部过程。在消费型社会里,消费行为被强化成一种符号:人们购买商品是把它当作显示其身份地位的符号来看待,即消费的商品越高档,花的钱越多,他的社会地位就越高。这种消费品不仅指真实的物品,还包括艺术品,甚至女人等。生活于逐渐走上消费时代的德莱塞在其小说《嘉莉妹妹》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敢于越界清教勤劳、节俭、责任、克己等传统观念, 而勇于顺从新的消费享乐意识的叛逆女性嘉莉妹妹的形象。
      二、小说中德莱塞矛盾的消费文化观
      世纪之交的美国,资本主义已经向垄断阶段过渡,以生产为主的意识形态开始让位于消费意识形态。这种消费享乐主义崇尚生活中的满足和享乐。小说《嘉莉妹妹》中嘉莉在前往芝加哥的火车上,在和周围人的对比中, 嘉莉深深感到自己的贫穷和寒酸,脑子里满是对物的梦想,而不是做苦工。推销员德鲁挨扮演了勾引人的角色。他把芝加哥描述成玲琅满目的大商场。他的外表则成为很好的广告:时髦的西装、钱包、发光的棕色皮鞋、风度翩翩,使嘉莉模糊地感觉到他就是财富世界的中心。而嘉莉在见到来车站接她的姐姐之后她的幻想破灭了,因为在姐姐身上她看到的是“生活的艰辛劳苦”。德莱塞虽然对他们的处境表示同情,但并没有赞同这种“勤俭”的生活方式。相反,他对于嘉莉搬出去租房与德鲁挨同居表示某种认同。因为嘉莉在与德鲁挨同居的那段时间确实快乐地生活过:她不必担忧工作,拥有舒适的房子和时髦的服装。同嘉莉想象的那样,为了逃避姐姐家和工厂里单调生活,她惟有出卖身体以换取德鲁挨那两张绿色的10美元钞票。赫斯特伍德更是这个时代的标志。他衣着时髦,生活奢侈,竭力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他抛弃妻子,而钟情于貌美年轻的嘉莉。德莱塞对他的塑造紧紧围绕消费主题,而且不时透露出对消费文化的某种认同。当然德莱塞对消费文化的态度是矛盾的,表现在后来赫斯特伍德的命运逆转,最后沦为乞丐,绝望而自尽;嘉莉虽然发迹,确再次陷入迷茫。
      三、德莱塞矛盾的消费文化观的原因:
      作者对消费文化持矛盾态度是有原因的:一方面他是对于代表新的消费意识形态的诸多越轨行为表示赞同。这与作者亲身经历和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德莱塞早年受机械论和达尔文适者生存进化论的影响,同时自己苦难的家庭生活向他表明,有一种残酷的命运主宰着人们,强者总是向前,弱者总是落后或者成为强者的奴隶。人随时都会遭到障碍,或者被它们消灭,或者侥幸碰上好运,得以实现自己的目的。他在印第安纳大学读了达尔文,斯宾塞和赫胥黎等人的著作,这些思想使他和当时的社会传统道德格格不入,他所塑造的人物也基本上有颠覆社会传统的倾向,不论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人物总是被一种难以控制的欲望左右着,而这种欲望又无法得到满足。对于这种欲望,今天的文化研究把它看成是消费文化的产物,例如,“嘉莉的注意力不是在道德上,而是被百老汇商店里玲琅满目的商品所吸引”。这里表现了人物对新兴的消费文化的认同,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反叛。对于当时的社会,卡津有一段评论:“它已变得毫无生机,僵化保守,整日希望固守传统,不思任何变革和创新。这里的空气凝固,不利于学术精神出现”。像德莱塞如此敏锐的作家对新思想采取拥护的态度,对落后的压抑人性的传统思想有摒弃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作者又害怕这些行为会破坏社会的稳定,所以倡导对他们进行抵制。德莱塞的写作或多或少地受到当时整个社会氛围以及政治气候的约束和影响。要以文谋生,在写作时作者就必须考虑到特定阶层的读者和出版效益。虽然德莱塞有敏锐的预见性,但他毕竟是从“旧”的时代过来的,带有很深的旧时代的印记。他不可能完全放弃传统的道德标准,去完全拥护新的以消费为主的道德标准。从这样的角度理解德莱塞这部作品,就能理解他的矛盾心态了:从个性和个人主义的角度讲,德莱塞同情和理解嘉莉等人的追求和理想,向往新的消费意识形态;但同时他也害怕这些越轨行为破坏传统社会的稳定,所以又在不同程度上加以抑制。
      通过以上分析,德莱塞在小说《嘉莉妹妹》中塑造了一个敢于越界清教勤劳、节俭、责任、克己等传统观念, 而勇于顺从新的消费享乐意识的叛逆女性形象。小说主人公身上深深地打上了消费文化的烙印,豪宅、服装等象征身份和地位的符号成为她追逐的对象,也成为改变她命运的决定性因素。德莱塞通过对世纪之交充满欲望的消费社会的详细描述,反映出他本人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消费社会的深刻思考。小说字里行间也表露出作者矛盾的消费文化观,这是由于其亲身经历和当时整个社会氛围以及政治气候所造成的。
      参考文献:
      [1] 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蒋道超,《德莱塞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金桂霞(1984-),女,内蒙古通辽市人,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推荐访问:莱塞 浅析 中德 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