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学五年 > 正文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5-28 18:50:21 点击:

    摘 要:当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存在着课外阅读数量相对较少和阅读质量难以保证两大问题。构建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提出相关衔接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4-0030-02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1]。”这为我们在实际语文课堂中指导学生加强阅读、探讨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策略提供了学理依据。

    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现状简述

    结合日常教学实践、相关资料的分析和实际调查可以发现当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主要存在着两大问题。

    一是学生课外阅读数量相对较少。语文新课标中对于小学每个学段学生课内外的阅读量做了明确的规定:第一、二、三学校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字、40万字、100万字[2]。随着网络科技的发达和自媒体平台的流行,不少学生缺乏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沉迷于网络、游戏。

    二是学生课外阅读质量难以保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部分学生家长忙于工作,没有多少对孩子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的时间和精力,忽视了监管责任,而不少学生又热衷于玄幻小说、漫画、言情小说等休闲阅读,阅读质量低下。

    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的意义

    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有利于学生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顺利完成课内阅读知识、技能向课外的转移和学以致用,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体验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做到“立足于课内,经营于课外”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未知知识领域的探究欲望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以及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外阅读—生活实际—课堂阅读”过程中完成课内外阅读的“内引外联”,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语文素养[3]。

    三、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教学策略探讨

    笔者认为一节完整的语文课学习是由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外复习三大环节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

    (一)课前预习,多方式收集信息以补充阅读

    预习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进行预先了解、思考的一个主动求知过程,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在预习中进行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和运用,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觉思考能力。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合适的阅读材料。

    1.质疑式探究阅读

    课前预习可让学生通过对作者生平资料的收集、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的查找,更深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和主题。这一阅读过程,即为一种有效的阅读。加上教师在课内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和探究学习,从根本上促进了课内阅读的有效进行。在进行《赵州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文的教学中,由于赵州桥建于隋朝时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且大部分学生并未实地参观过,学生在预习中会有古人是如何建造赵州桥、赵州桥千年不倒有何秘密等问题[4]。预习是引导学生通过带着疑问阅读相关书籍、上网找寻资料等的方法,让学生在质疑中完成延伸阅读,释疑解难。

    2.赏析式探究閱读

    教材选篇特别是写景状物的篇章,大多文笔优美,用语准确凝练。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对文中精彩词句进行品析。如在《火烧云》(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学习中,让学生在预习中学会想象和体会文中用词准确、描写生动形象的关于火烧云色彩、形状极多、变化极快的语句。并于课后鼓励学生多阅读有关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加强体会。

    3.生活式探究阅读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教材可以说是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因此教师在遵循用好、用活和用足例子的原则的基础上,可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点拨学生进行无限的学习,让语文课堂教学伸向生活、贴近生活。笔者在《各具特色的民居》(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授课前,考虑学生对客家民居和傣族竹楼相对比较陌生,因而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观察和留意身边的民居建筑,在网上了解福建省内其他地区的如闽南民居、闽东民居等的不同特点,并将其画下来。

    (二)课中学习,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扩展阅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以课堂内所教学的内容为基础,适当地链接符合学生接受能力、优秀的、篇章不太长的与课内教材同类型的作品或课外材料,在课堂上穿插阅读,既能让学生深刻体会课内文章所蕴含的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让其将阅读能力从课内向课外迁移,培养其实际运用能力。

    1.同一体裁作品的延伸

    同一体裁的作品往往因写作手法、表达习惯、作者视角等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思想、主旨和别样的精彩。《大禹治水》(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讲述了鲧和禹治水的故事,赞扬了大禹,大禹成为人们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的原因在于其奉献精神。古今中外神话留存丰富,课上笔者选取了《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传世经典神话故事让学生进行穿插阅读,感受文本表达的不同主旨[5]。教学《普罗米修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时,将西方“火神”与中国火神“祝融”的故事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本和思想差异。

    2.同一内容作品的延伸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临死前的严监生》(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通过其临死前两根手指头这一细节描写和三次摇头、一次点头的人物动作、神态描写以及其从失望—焦急、生气、愤怒—绝望—如释重负的心理变化过程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一个“吝啬鬼”形象。授课过程中,笔者挑选《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葛朗台临死前长时间盯着让女儿铺在床上的金币等细节的段落,让学生在不同的文本中体会作者对“吝啬鬼”人物刻画的异曲同工之妙。

    3.同一主题作品的延伸

    语文教材在不少单元中的课文选择和编排大多是同一主题的作品,相通性强。教师在充分发掘教材的内在关联性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与同一主题的作品不断对话,从而获得整体的情感体验和阅读经验,进而将所学的阅读知识向课外阅读进行迁移。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白鹅》《白公鹅》《猫》和《母鸡》等四篇课文皆以描写动物为主题,笔者选取其他描写动物的文本让学生在课堂上穿插阅读,点拨学生对文本写作结构、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等异同点进行比较,达到促进课内外阅读的统一。教学《七律长征》(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时,挑选以“长征的故事”为主题的文本《金色的鱼钩》;教学《最后一头战象》(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时挑选《西顿动物故事》;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时挑选与其主题相似的游子思乡的古诗《春望》等,让学生立足于课内,经营于课外,提升阅读有效性。

    4.同一写法作品的延伸

    在阅读过程中了解作者使用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穿插与课文相同写作手法的文章,让学生展开拓展阅读。课文《白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通过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描写来赞扬边疆建设者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为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这一写作手法,笔者选取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和杨朔先生的《荔枝蜜》为阅读材料。教学《秦兵马俑》(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一文时,为体现对对象描述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直观性,作者使用了“列数字”这一说明方法,挑选《秦将军俑》穿插课内,提高学生对这一方法的感受力。

    5.同一作者作品的延伸

    这一类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为中外名家名著的节选片段,教师须提倡学生根据课文选段去读整本的书。如根据《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辣妹子”初见林黛玉》(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等课文分别去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全书或少儿本。二是阅读同一作者的其他文本。如学习了古诗《池上》(新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笔者由易而难推荐《草》《大林寺桃花》《暮江吟》;学习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笔者推荐《凉州詞·黄河远上白云间》;学习了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笔者推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其他作品[6]。

    (三)课后复习,开放化学习途径以多向阅读

    课后复习和延伸阅读作为语文阅读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因此,在课外,必须做到以下要求。首先,教师做好阅读书目的推荐和班级图书角的完善;其次,做到“高效于读,内化于写”,积极引导学生在课文的精彩处、典型处和空白处进行延伸写作,加强读写结合;再次,举办课外阅读实践活动,通过读书交流会、朗诵会、阅读摘录卡等形式促进学生多多参与课外阅读;最后,举办“阅读之星”“书香家庭”等活动促进亲子阅读。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教学需要一线语文教师“立足于课内,经营于课外”,做到“得法于课内,收益与课外”和“提效于阅读,内化于写作”,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刘振平.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机衔接[J].甘肃教育,2019(8):51.

    [4] 李晶莹.寻课内外阅读契合点,搭儿童有效阅读天梯——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J].华夏教师,2019(8):32-33.

    [5]杨 晶.学海无涯“读”做舟——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与整合[J].当代教研论丛,2017(2):55-56.

    [6]费 斯.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J].当代教研论丛,2016(12):59.

    推荐访问:语文课 衔接 教学策略 小学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