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学五年 > 正文

    【元好问在鹿泉】元好问与鹿泉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05 04:39:05 点击:

      蒙古宪宗七年(公元1257年)的9月4日,一颗巨大的“文曲星”在他的“获鹿寓所”殒没了,但他的余光却散向四方,一直光耀至今!他就是金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元好问曾在获鹿(今鹿泉市)建立“新居”,寓居达八年之久,直到逝世。在获鹿(今鹿泉市)和附近的真定(今正定)、元氏等地留下了稠密的足迹和大批作品。
      元好问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即公元1190年,到2010年正好诞生820周年。元好问的远祖是从河南迁到山西平定的,后又从平定迁到忻州秀容。元好问一生正处在金元争战、蒙古代金的乱世,过着朝晋暮鲁颠沛流离的生活,居无定所。除了他的故乡山西省忻州秀容外,获鹿是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之一。元好问算得上是石家庄市的老乡亲了。
      元好问(1190-1257)本为北魏拓跋氏的后裔,后来拓跋氏实行汉化改为元姓,成为中原著姓。元好问在功名上并不顺利,32岁才中了进士,快40岁才做了几任县令。42岁调进京城任左司都等职,前后总共只有一年多!而且在他调京不久,金哀宗就在蒙古军压迫下逃往蔡州,次年,蒙宁联军破蔡州,哀宗传位末帝,自缢,末帝被杀,金朝灭亡。元好问和留京官员,在皇帝逃走后,一起陷入蒙古军包围之中,后和大批俘虏一起被押到山东聊城看管,从此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活。那时他才44岁!元好问的晚年以金代贵民自居,誓不仕元,悉心致力于诗文、历史著作。由于他在诗文上的成就,声望越来越高,常能得到官僚士大夫的尊养资助。五十岁回到忻州秀容老家,也并没有真正隐居下来,而是不断奔走于晋、魏、燕、赵、齐、鲁之间,遍游名山水胜迹,为写一部《金史》而辛勤搜集资料,并在故乡韩沿村建起“野史亭”,接待来访提供资料的文人墨客。61岁时在鹿泉买园建房寓居到逝世。
      元好问是散文家,有文集;是诗人,有诗集;是词人,有词集;有散曲,后人评价说他对元曲有创建之功;还有笔记小说《续夷坚志》。特别应该指出的,他还是诗歌评论家和历史家。他著名的《论诗三十首》和《壬辰杂编》就是这两方面的代表作。他的《唐诗鼓吹》则是他以选诗体现诗评的很有特色的唐诗选本。《中州集》是他流行最广的以诗见史、以诗传人、为修史服务的编著,收250余人的诗和词,各系以小传。从其留下的著作看,元好问在文化史和文学史上作出了不凡的贡献。另外,元好问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收藏家。
      元好问不论在他在世时还是在逝世后,从金元到近代,人们的评价一直很高。《金史•文艺传》说他“为文有绳尺,备众体;其诗奇绝而绝雕刿,巧缛而谢绮丽。”元好问的高足郝经在《遗山先生墓志铭》中说他的诗“上薄风雅,中规李杜,萃然一出于正”,“歌谣跌宕,挟幽并之气”。徐世隆在《遗山先生集序》中说他“诗祖李杜,律切精深而有豪放迈往之气;文宗韩欧,正大明达而无奇纤晦涩之语;乐府清雄顿挫,闲婉浏亮,体制最备,又能用俗为雅,变故作新,得前辈不传之妙。”南宋张炎在其《词源》中评论元好问的词时说:“遗山(元好问的字)深于用事,精于炼句,风流蕴藉处不减周秦。”清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一书中指出:“金元遗山诗兼杜、韩、苏、黄之胜,俨然有集大成之意。以词而论,疏快之中,自饶深婉,亦可谓集两宋之大成者矣。”对元好问推崇备至。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在我们的鹿泉寓居达八年之久,还在鹿泉留下了光辉的诗词文等著名篇秩,真使石家庄“蓬荜生辉”了。
      元好问于61岁时,即海迷失后二年(1250年)“七月,往顺天路万户张柔处观《金实录》。在鹿泉(今河北获鹿县。印按:现已改为鹿泉市)营新居”。自其61岁开始寓居鹿泉至逝世的68岁之间,著作就有诗64首、词1阙、文36篇。可谓洋洋大观!
      《鹿泉新居二十四韵》作于开始营建新居的1250年至1253年间。全文如下:
      土门西边井陉渡,野日荒荒汀下树。榆关石岭都几程,客梦往往迷归路。尘埃风寸半生过,�著筋骸支世故。宁州假馆又两年,未保东来不西去。山城百家家有山,觌面呈山谁一顾。卖书买得吕氏园,不谓全山举相付。北崖老作土灰色,拥肿形模一夸父。娟娟正有小峨嵋,却立不容亲杖履。就中抱犊尤峭拔,望见韩山即攀附。韩王砦头四望阔,全赵米如才(�)数聚,眼中麾盖天上来,�水鼓旗纷偃仆。汉家威灵万万古,石子连冈犹虎距。夏秋众壑会鹿泉,浩浩湍声写余怒。西南诸峰不知数,荡海鲲鲸宄背露。霏烟空翠有无中,百态阴晴变朝暮。灵�(岩)龙泉曾一到,独欠封龙展衰步。学仙不爱徐童花,李相书龛心所慕。生平怀抱向山尽,老气崔嵬如有助。岩居枯寂朝市喧,喧寂两间差有趣。得行固愿留不恶,流坎且当随所遇。何曾万钱何用许,方丈有山容下箸。管城初无食肉相,黄帽非供折腰具。明年高筑野史亭,天已安排看山处。多惭不及谢宣城,标出获亭天一柱。
      从“卖书买得吕氏园,不谓全山举相付”的诗句来看,可知元氏新居并非独家小院,却是包括抱犊寨(“就中抱犊犹峭拔”)在内的一大山林庄园。可惜这样一座宏大庄园已经毫无踪迹可寻!另外也可看出,作为收藏家的元好问,“卖书”能够买得这样一座山林庄园,元之藏书是何等珍贵无价!“明年高筑野史亭,天已安排看山处”,告诉我们,“野史亭”的兴建是在营建新居的“明年”,即1251年,野史亭就很有可能是首建于鹿泉新居内的,而不可能家在鹿泉寓居,却到故乡无人居住的秀容去建野史亭。而如今秀容重建有野史亭,而且是全国一级文物。到底野史亭原建于何处,值得细考。
      除《鹿泉新居二十四韵》外,与鹿泉相关的诗作还有《甲寅九日同临漳提领王明之、鹿泉令张奉先、贾千户令春、李进之、冀衡甫游龙泉寺,僧颢求诗二首》《丙辰九月二十六日挈家游龙泉》等,均为研究元好问在鹿泉活动及创作的重要参考资料。
      元好问结交十分广泛。他曾师事金朝礼部尚书赵秉文,对赵尊崇备至,达到“言必称闲闲”的程度,写到赵秉文的诗文甚多。
      赵秉文(1159-1232),金朝著名学者,字周卧,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金宣宗时累官礼部尚书,他“历五朝,官六卿”,朝中的诏书、册文、表以及与宋、夏两国的国书等多出其手。他所草拟的《开兴改元诏》,当时闾巷间皆有传诵。他学识广博,著作等身,且兼善诗文书画,前后主文坛四十年之久,成为金朝末期“文士领袖”。金宣宗兴定元年(公元1217年),元好问于28岁时赴汴京,以诗文见礼部尚书赵秉文,极受赏识,名震京师,人称“元才子”。赵秉文对元好问影响极深。
      元好问在鹿泉与张德辉、李冶过从甚密,经常来往于封龙山中,相互吟诗对答,被称为“龙山三老”或“封龙山三老”。
      张德辉(1195-1275),字耀卿,号颐斋,交城人。金贞佑间,供职御史台衙门。金亡,投蒙古大将史天泽,为经历官。蒙古太宗七年(1235年),受忽必烈召见。忽必烈登基后,授河南北路宣抚使。下车伊始,惩办豪强恶吏,深得民心。至元二年(1265年)考绩为十路第一。至元三年,参议中书省事。五年春,抉侍御史,辞不拜。张德辉“天资刚直,博学有经济嚣。”晚年寓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得与元好问、李治同游封龙山,成为“龙山三老”之一。
      李治,后改为李冶(1192-1279),自仁卿,号静斋,祖籍真定栾城县(今河北栾城县)。李冶被史家称为“十三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他集宋金元时代的“天元术”之大成,他所发明的半符号式代数比欧洲早了三百多年!他的诗词创作也是非凡的,早年师事赵秉文后,便诗文之名大振。李屏山曾选誉他:“仁卿不是人间物,太白精神李义骨。”元好问也曾感叹“老我惭无敬斋笔”。他与元好问相和的《迈陂塘》至今犹存,成为“连理之作”,记载着他们深厚的友谊和同情民众疾苦的高尚情操。
    [ 2 ]   元好问和“四大元曲家”之一的白朴,关系更非同一般。白朴是元好问的养子。元白两家原为世交。金亡后,七岁的白朴与其父白华失散,元好问就收养了白朴和他的姐姐。先后流寓聊城、冠氏。白朴聪明颖悟,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其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元好问曾经赞赏他:“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蒙古太宗元年(1237年),白朴12岁时,他父亲经历了投宋、降元的曲折途径,来到了真定,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将领史天泽门下。元好问得知白华的下落后,同年秋,遂将白朴姊弟送归真定白华处,使其父子团聚。从此,白朴父子一家就在真定定居了。
      史天泽(1202-1275)字润甫,永清(原属河北,现属天津市人)。他是元朝开国元勋之一,曾从其兄史天倪帅真定,为帐前军总领。太宗时命为真定、河间、大名、东平、济南五路万户。他是元代著名将领、曾为辅国上将军,后改中书左丞相,出将入相近50年。他同时也是著名的元散曲家,《录鬼簿》将其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之列。可惜其散曲作品今已不存。
      元好问对金末元初著名文艺理论家王若虚非常敬重。太宗五年(公元1240年)十月,元好问51岁时,曾经于赴东平路上经过藁城(今河北藁城市),亲自到王家会见了王若虚。王若虚逝世后,乃马真后二年(公元1243年)九月,元好问游华山北归路过藁城,还亲自拜扫了王若虚墓。王若虚,字从之,号慵夫,有号《滹南遗老集》存世。其中《滹南诗话》是重要文学理论著作,流传甚广。
      元好问虽自称“金朝遗民,誓不仕元”,但对蒙古上层人物有着不同一般的交往。天兴二年(公元1233年)元好问44岁时,就向蒙古中书令耶律楚材上书,推荐了文士54名,请求保护、任用。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夏,与张德辉北上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一带)觐见忽必烈,请忽必烈为儒教大宗师,并免儒户兵赋。忽必烈“悦而准之”。这件事对开创和巩固蒙元政权、促进蒙汉融合起了决定性作用。元好问是向蒙古投降,还是向占领者展开有力文化攻势?笔者将另文论述。
      元好问还经常深入民间,与广大鹿泉农民打成一片。鹿泉一带,《元好问捉贼》《元好问给铁匠和木匠写春联》《元好问宴请乞丐和贫民》《元好问为白秀才题扇》《元好问买雁》等民间故事传说,至今还活在人们的口头上,成了元好问的“口碑”。
      (作者为原河北省民俗学会会长)(责编:宁人)

    [ 1 ]

    推荐访问:鹿泉 元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