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学五年 > 正文

    丝弦宗师:“正定红”刘魁显 刘魁显丝弦视频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05 04:36:59 点击:

      在石家庄一提起丝弦戏,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该剧种的一代宗师、表演艺术家刘魁显。   刘魁显(1892年~1953年),乳名秋来,石家庄市白佛村人。他出身贫苦,九岁就进旧戏班学徒,拜丝弦老艺人老邱(艺名对眼红)为师,专攻武生兼架子花脸。由于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因而演技日增,青年时期就在广大观众中享有一定的声望。在《西岐州》一剧中扮演韩昌时,只凭勾画的脸谱,即获得观众的满堂喝彩,有“活韩昌”之美称。
      三十多岁时改演文武老生,“撩帘即响,誉满河北”。他造诣深,戏路宽,生净兼能,文武双全,俊丑不挡,唱做俱佳。拿手戏有《打棍出箱》《张良辞朝》《调寇夜审》《智收岑彭》《逼反徐州》等,这些戏深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因为他原籍旧属正定县,所以观众又称他为“正定红”。
      刘魁显身材魁伟,身段潇洒,演技娴熟,嗓音洪亮、吐字有力,行腔如钟,亮相如塑,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粗犷中见细腻,规范中显灵活,善于从人物出发,巧妙地运用技艺,来表现人物的气质、风度和性格,塑造不同类型的艺术形象。比如:他在《打棍出箱》一剧中扮演范仲禹,在“闹府”一场戏里他的甩发功极为精湛,“左甩右转”“前后兼顾”“十字发”“滚堂发”“跪步带耍发”等,神形兼备,入情合理,不温不火,恰到好处。1948年戏剧评论家马彦祥先生在石家庄看了此戏后,非常高兴地称赞说:“刘魁显同志演的《打棍出箱》可以与京剧一代宗师谭鑫培先生媲美!”
      他串演的丑角戏《打铁》《石三管锄地》更是妙趣横生,幽默逗人,其中的“磨刀”“锄地”等特技,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假中见真,精彩至极,真是令人拍手叫绝。他在唱腔上的成就和贡献更为突出。他的唱功过硬,以声带情,丹田气足,字清味浓,行腔圆润,真假贯通,刚柔相济,洪亮如钟,可以说达到了得心应手、炉火纯青的境界。
      他为了丰富和发展丝弦戏的唱腔和唱法,特意把东路丝弦的曲牌、西河大鼓的腔韵、木板快书的板式与石家庄一带的中路丝弦巧妙地熔为一炉,唱出来更是腔调清新,悦耳动听,使人听后回味无穷。
      他有一条天赋的好嗓子,能强能弱、高低自如。过去丝弦剧团经常在石家庄市西花园和平戏院席棚演出。当时根本没有扩音设备,可是当刘魁显晚上演出时,由于观众非常拥挤,有些买不上戏票的“丝弦迷”,坐在北后街房项上喝着茶水听戏,(相隔二、三华里)照样清清楚楚、丝丝人耳。因此广大观众称赞他是“钢嗓金喉”“丝弦大王”。
      石家庄市丝弦剧团的最早前身叫玉顺班。它是1938年以刘魁显为首和几位丝弦老艺人王振全(获鹿红)、奚德义(琴师)、卢保群(司鼓)等人创办的,从此揭开了丝弦剧种由农村转入城市的序幕。刘魁显为了这个“班社”和丝弦剧种的生存与发展,含辛茹苦,历尽了艰难。日本侵略者占领时期,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粮价物价一日三涨,穷苦的丝弦艺人更是光景难熬,有时唱一天戏连锅都揭不开,这个唯一的丝弦玉顺班时时有散伙的可能。为了保留住古老的丝弦剧种和解决穷弟兄们的吃饭问题,他含着眼泪,咬着牙把自己仅有的一亩半坟地当卖掉。
      为了保护和发展丝弦剧种,他还主动团结其他名演员同台演出,互相取长补短。从此,石家庄市和平戏院的老丝弦声望大振,盛兴一时,不论任何剧种和名角来石家庄,都影响不了老丝弦的上座率。南至邯郸,北至保定,在冀中一带,石家庄刘魁显的老丝弦,是响当当的。
      刘魁显为丝弦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是把丝弦戏由农村发展到城市,进而在石家庄长期占住了脚,一直活跃在石家庄市的戏曲舞台上。二是在他主持下派专人到“怀调”“西调”(又名大梆子)晋剧中请教师说戏,移植了200多个剧目,经过不断地加工修改,有的戏,如《铡徐梦》《赶女婿》《白玉杯》《八郎刺银宗》《审老虎》等,一度曾成了剧团的“看家戏”。三是为丝弦剧种培养了一批接班人。像刘砚芳、王永春、张永甲、徐英芳、聂占元、李兰英、石连秀等人,不同程度地都受过他的提携和教诲。四是石家庄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与领导下,于1948年创建了集体所有制的隆顺合丝弦剧社,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加强了阵容,充实了力量,为后来改建为石家庄市丝弦剧团,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前后,刘魁显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带头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受到戏剧专家马彦祥、崔嵬、张梦庚、任桂林、薛恩厚、赵奎英、杨成祥等人的一致好评。1950年,他当选为石家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到北京参加了全国首届文代会,曾任石家庄市丝弦剧团团长。在抗美援朝中,他除了积极排演歌颂朝鲜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李舜臣的剧本以外,还慷慨地出钱捐献支援前线。在慰问志愿军时,他特别严肃认真地参加演出,当时的军区司令员孙毅同志特别爱看他的戏,曾亲赠锦旗一面,上书“谁看谁迷”四个大字,对刘魁显的表演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

      (责缩:孙达)

    推荐访问:正定 丝弦 宗师 刘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