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学五年 > 正文

    【张家界民俗主要看点】张家界森林公园2天攻略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6 04:46:17 点击:

      阳戏      在张家界境内为地方戏之首,尤以桑植、永定为主。桑植戏源于湘西北花鼓,以唱腔婉转悠扬、音乐气氛热烈见长。永定阳戏亦深受本地人及省内外戏剧观众的欢迎。唱腔基调源于四川“梁山调”,演唱内容和形式,具有“巴渝歌舞”的特色。“大庸阳戏”原称“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剧情俚俗,曲牌单调,仅一把大筒(胡琴)伴奏。后经杜从善、度松侠等几代艺人吸收汉戏打击乐器。融合花灯调子,民歌调子,从脸谱化妆到服装,都形成了独具风采的土家族剧种。
      
      傩戏
      
      傩戏称戏剧“活化石”,起源于原始巫术祭祀活动,桑植傩戏有“高傩”、“低傩”两个流派。分别流行于汉族区和土家、白族、苗族聚居区。低傩多奉信“三元”教。装束、唱腔、程式及剧基本相同。以驱鬼逐邪还愿解厄为主要目的,称为“还傩愿”。演唱时,傩戏艺人化妆扮神。是各族民众喜爱的世俗戏剧。傩堂戏曲调朴素、开朗,行当分明。演唱时,仅用锣鼓伴奏和人声帮腔。表演上既运用花灯的套子、圈子,又借用弹腔剧种的表演程式。
      
      土地戏
      
      有单人、双人或三人土地戏。一旦一丑,丑为土地公,戴木雕假面具;旦为土地婆,多为男扮女装。土地戏有固定曲调,你问我答,一唱一和,还做些生活动作,常令观众捧腹。旧时多唱劝人为善、戒烟、戒赌和孟姜女等内容。乡间还傩愿,也唱土地戏。解放后,民间艺人用土地戏宣传国内时事、计划生育、党的政策,颇受群众欢迎。
      
      茅古斯
      
      是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土家原始剧种。演时全身缠茅草,头着5根棕叶长辫。除女茅古斯(祖婆)外,每人拦腰扎一根草绳,前头一端染成红色,或缠上红布,模拟“粗鲁棒”(男性生殖器)。演唱“砍畲”、“筛灰”、“挖土”、“撒种”、“打猎”、“接媳妇”(土语:洛卡妮)等生产生活内容,插以吆喝、对话和鲁莽动作。似歌似舞又似戏。存活于湘西境内的摆手活动(土家族谓之“社巴日”)中,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永定、桑植以及湘西等地至今仍保留着这种仪式剧。演员结草为服,有不少地方至今仍用土家语吟唱或对白。演员10-20人,角色不分行当,必有拔普(祖公)、拔帕(祖婆),沃必爹(儿孙)、牛、兽等。从有的地方保留的五部剧目:《种阳春》、《狩猎》、《捕鱼》、《抢亲》、《教读书》等来看,分别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前三部表演的是原始农耕与渔猎生活.第四部状写原始抢婚与群婚的古风,第五部则演绎清代“改土归流”后的兴教办学。它具备了以下四种戏剧品格:①通过形体、动作、语言的模拟。创造出毛人的形象,探索出写意的原则;②凭借运用、道具、音响的语言虚拟出种种规定情境;③在歌、摆、念、做中杂糅出综合性能;④利用摆台时空构建了假定性。茅谷斯从原始巫舞脱胎,在渔猎环境中发育,梯玛(土老司)祭仪提供了表演手段与基本模式)。它属于原生形态的戏剧,是中国戏曲最远源头上遗存至今的活化石。
      
      花灯
      
      据传起源于唐代京都民间“灯儿戏”。后来经过不断加工,逐渐演化成一种格调新颖,舞姿活泼,妙趣横生,具有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的民间戏剧。土家花灯音乐。讲究字正腔圆,曲式一般是两个或四个乐句的单句段,分正调、杂调。正调多唱传统词。杂调可即兴新编,灵活多变。土家花灯唱词颇具文采,五、七字句居多,灯词轻快活泼。以四季、十二月、数十的数字为逻辑顺序组织特色。土家族花灯舞蹈。分“单花灯”、“双花灯”、“花灯”三种。一般情况下只跳单花灯,就是“一旦一丑”两人跳,俗称“二人转”。其他人和声伴唱。旦角叫“幺妹”。也叫“花妹”,多是男扮女装。丑角叫“赖子”。也叫“花子”。伴奏有竹笛、二胡、大筒和打击乐器等。表演分“启灯”、“散灯”五个步骤。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一到傍晚花灯队就打起灯笼.敲响锣鼓。走村串寨或登门到户进行拜年活动。花灯队每到一处,首唱《观灯》,祝愿人们新年吉祥、万事如意。继唱《道贺词》,向主人道贺新喜,祝愿主人家的老人健康长寿,儿孙团圆。离开时,主人家会高兴地给唱花灯的人打发赏钱或赠以香烟水果。于是,又有了《谢主》一节。正月十五晚上还要举行送灯烧灯仪式,至此,一年一度的新春花灯活动才告结束。
      
      三棒鼓
      
      由三人合作表演,一人掌鼓,一人抛刀带玩棍,一人打小锣。技艺高超者,能抛四、五把短刀,还能表演纺棉花、河鹰展翅、美女梳头、白蛇吐箭、双龙出洞、跑马射箭、懒婆娘裹脚等技艺。二人伴唱,多是固定本头,也有即兴创作。
      
      土地柱光棍
      
      土家族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之一。相传土地神是一个善良可敬的公公,经常拄着拐棍四处保佑敬奉他的人。土家人根据土地公公的形象和土地庙的情况编成一套划拳似的活动游戏。划拳时可以任意出示一根手指。视其所出手指的相克关系来判定谁胜谁负。大拇指代表土地公公,食指代表鸡,中指代表光棍,无名指代表野猫。小指代表虫虫。五指相克的关系是:①土地拄光棍,杀鸡敬土地;②光棍打鸡,光棍打野猫;③鸡啄虫虫;④野猫咬鸡,野猫钻土地;⑤虫虫蛀土地,虫虫蛀光棍。即大拇指胜食指、中指,食指胜中指、无名指,中指胜小指,无名指胜中指、大拇指。小指胜大拇指、食指。这种划拳活动开始时,两人齐呼:“拉、捏、梭!”(土家语,即汉语一、二、三)同时各人任意出一指,然后视其相克关系判定胜负。若两人出示的手指相同则判平,重新再划。
      
      仗鼓
      
      又名胀鼓,张家界市桑植县白族人民喜爱的一项独特的传统体育活动。据传,桑植县白族是从云南大理迁来的,迁来后常受当地土司的欺侮。一次白族兄弟3人在家里用杵捶打糍粑,土司的一伙打手来索取财物。3兄弟便以杵捶自卫,一举击败了打手们。他们高兴得手拿杵捶跳起舞来。为了纪念胜利,这种手拿杵捶3人围跳的活动逐渐演变为白族仗鼓。白族仗鼓长1.2米,两头有碗口大。用牛皮绷衬,中间一细扣。缠以红绫。打仗鼓时至少3人,多者不拘。人们头扎白汗巾,身穿白边对襟衣,腿上打绑带,脚穿麻草鞋,手拿着仗鼓中间细扣处。表演者时而将鼓周身转绕。时而用手拍打鼓面,发出“乒乒乓乓”的声音,周围的观众也跟着边跳边唱,热烈而欢快,活动量很大。仗鼓除3人同打。还有单人打、双人打、对打、集体多人打等,配以锣鼓唢呐助威。其内容有“闹春耕”“庆丰收”等套路。动作有“懒龙缠身”“雪花盖顶”“野火烧天”“满天花雨”以及劳动生产中的挑担、挖地等形象动作。
      
      洒水筒
      
      又叫洒水枪,是土家族少年儿童 民间嬉戏的一种工具。由一节(一般用棉竹)约0.5米长、直径约3至4厘米的竹筒制成。在竹筒底部钻一小孔,另一端去掉竹节,再用一根0.6米左右长的竹条,在竹条一端缠上布条后插入竹筒内,洒水筒即做成功。在使用吃水枪喷水时,先将吃水枪钻有小孔的一端插入水中,再将水枪条来回抽动几次使吃水筒内吸满清水.然后将水枪条用力向前推。水便从小孔内向前喷出,可达数丈远。平时嬉戏时,可以比赛谁喷得远,射得高,也可以用来打水仗。在牵火烟的民俗中用吃水枪灭火苗而向神台喷清水。白天遇上马蜂窝,可用吃水枪射马蜂窝,致使马蜂翅湿而不能飞,所以吃水枪深受土家族少年儿童喜爱。
      
      肉莲花
      
      又叫莲花十八响。肉莲花是不受人数和场地限制,到处都可以进行表演
      的自娱自乐的体育活动。表演者不管是春夏秋冬,均是打着赤膊,伸开五指,用力拍打自己身上的每块肌肉和关节,表现其健壮的体格,并抒发心中的情感,特别是在丰收的季节,则更为多见。肉莲花的拍打节奏一般是四四拍或四二拍,基本动作为“上九响”“下九响”“上动下不动”“下动上不动”等。“九响”是拍头、拍双肩、拍双肘、拍双腕、拧指、击掌。“下九响”是拍左腕、右胸、腹、双腿、双膝、脚背。“上动下不动”是以腰为界,晃肩扭臀、摇头。“下动上不动”是扭臀部、晃小腹。同时也吸收了一些地方花灯身段作为舞蹈的基本造型。如“水牛闪杆”“嫩狗嵬扒灰”等等。跳的步伐是以“慢大步”、“外八字脚”、“穿花步”、“线扒子”等为主。表演肉莲花时一般只要求节奏统一,动作则可以即兴发挥,整个表演粗犷、刚健。强有力的打击声给人以振奋、愉快的感觉。
      
      争江山
      
      分水中和陆土地两种争斗。水中争斗时,两组人同时下水游向河中暗礁,在暗礁旁相互间泼水搏击、按肩拖脚,一时呼喝四起,浪花飞溅。胜者登上暗礁,算是“江山”初定。败者退上河岸。稍作休息,便齐心协力来攻“江山”。如此反复争斗,直至疲顿。陆上争江山是在草坪中选一块石头作为“江山”,争斗方式与水中相似。这一活动。既可锻炼身体,又可培养团结互助、协同作战的集体主义精神。
      
      
       抢花炮
      
      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之。据考证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花炮为一铁环。直径约5厘米,外缠红绸布,用冲天铁炮将铁环送上高空,花炮下落时,抢花炮者蜂涌而上,拼命抢夺铁环。传统的抢花炮不分队。人数多少不限,场地大小不拘,任何人均可争抢,但只燃放三炮。抢得头炮者象征人财兴旺,抢得二炮者象征五谷丰登,抢得三炮者万事吉祥如意,这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现在的抢花炮,赛场长60米,宽50米,两端各放一花篮。比赛时间为40分钟,分上下两个半场,中间10名运动员。比赛时,架一铁炮于场中央。内装火药,铁环置于炮筒之上。燃点铁炮;铁环被冲至空中,待坠落时双方运动员蜂拥抢夺、突破、堵截。将铁环送至对方花篮次数多者为胜。争抢时可挤、钻、护、传、抢以及做各种假动作。但不准踢、扭关节,更不能用利器伤人。
      
      补碗
      
      土家族少年儿童的体育游戏之一。游戏的方法是取“观音土”或黄泥,和上适当的水做成“橡皮泥”,然后用手将橡皮泥团捏成吃饭的碗状,手拿碗翻转向地上猛摔。泥碗着地后,碗内的空气爆发冲向碗底,致使碗底被冲开,冲开的缺口有大有小。两人作此游戏时,一方碗底破多大,另一方则须用“橡皮泥”补上。
      
      穿针赛跑
      
      土家族、苗族女青年素有绣花做鞋的技巧,穿针赛跑便是她们平常的一种体育游戏。这种比赛的方法有两种形式。第一种:裁判员根据参加人数的多少分组进行比赛或不分组比赛。参赛运动员站在起跑线后,裁判员发给每位运动员一张白纸,在白纸上放3根针和棉纱线,当裁判员发出“跑”声后,参赛运动员必须穿完3根针线并跑完比赛全程,以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排定名次。在穿针赛跑中,运动员可以先穿完针线再跑,也可以边跑边穿针.还可以跑到终点再穿针,按其先后顺序排定名次。第二种:其他均同第一种,只是穿针时必须一次到位,先将三颗针的针眼对齐,然后用棉线一下穿进三颗针眼并跑向终点。以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排定名次。该游戏不但要有沉着、冷静、快速、准确的穿针技巧,而且还要有快速地奔跑的能力。
      
      偷营
      
      又叫“摸营”,是土家族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之一。多是两队人数基本相等。各自人安营扎寨后互相偷袭对方指挥部。活动开始前,两队各选出一人作指挥官,并选定某棵树或某根高木桩作为指挥部。由指挥官统一布置守营和偷营的人员,并在指挥部一侧3―5米的地方划一个1米宽2米长的长方形俘虏所。最后将指挥官、指挥部和俘虏所都告诉对方。并由对方指挥官在两个指挥所中央划一条分界线,“偷营”活动就可以开始了。偷营规则及胜负的判定:1.指挥部被对方偷营人员用手触及者为输。2.指挥官在敌区(分界线的敌侧)被对方任何一人用手触及,视为指挥官被俘,判对方获胜。3.偷营人员在敌区被对方任何一人用手触及视为被俘,被俘者必须立即站进对方俘虏所内受罚,不准自动跑回“家”。4.偷营人员在敌方俘虏所内用手触及己方被俘人员为营救成功,被俘人员必须先跑回家摸到自己的指挥部后才能继续参加偷营。5.不管被俘人员有多少,只要偷营成功(含指挥官参加偷营)即为胜利。此时被俘人员自动返回指挥部,重新开始比赛。偷营活动一开始,指挥官命令守营人员严守指挥部,同时命令偷营人员东西南北四面围攻敌营指挥部,如果本方有人被俘时,还要设法营救本方被俘人员出狱。活动自始至终紧张激烈。指挥官一般是不轻易出去偷营的。如果双方都有被俘人员。还可以对等交换出狱。被俘人员要有人看守,否则只要跑过分界线而未被发现触及时就算越狱成功。如被发现触及则仍须返回俘虏所受罚。这项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和增强少年儿童的奔跑、闪躲能力,培养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团结战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高脚马
      
      又称“骑竹马”,民间传充体育活动之一。分两种,一种是自生竹马,另一种是再制竹马。所谓自生竹马就是竹马踏蹬,是自生的,即砍两根杂木条,留其14厘米长的丫叉做踏蹬,截下1.2-1.5米长,一般供初学业者或儿童骑。所谓再制竹马,就是竹马踏蹬是自制的。这种竹马有两类:一类是用杂木条或杉木条,在木条上绑上踏蹬。取下斑竹或小楠竹1.2-1.5米,留下相邻的竹杆。再用绳索上下牵绑而成大竹马踏蹬囊,以供脚踏人。骑竹马的方法是双手各持一只竹马,左或右脚先踏在竹马踏蹬上,然后另一脚再上马,左(右)手上提竹马与左(右)脚顺势上提协调配合。以脚不离竹马踏蹬为准。这样左、右脚交替前进,并保持身体平衡。骑竹马的方式很多。一般有下列数种:1.一双内:竹马踏蹬均向内。2.一双外:竹马踏蹬均向外。3.一只外:竹马踏蹬一只向外一只向内。4.犟骡子:竹马踏蹬均向后。5.夹夹脚:竹马踏蹬均向外,竹马在身体前交叉。6.观音坐莲:身后夹夹脚。骑竹马比赛归纳起来有3类:竞速、对抗和花样骑竹马。竞速:比跑得快、跳得高(从高处往下跳)。竞速可以在田径场上进行,也可以在山坡上进行。在田径场上进行的竞速比赛.除了50米与100米外,还有接力比赛。在山坡上进行的比赛可以过河溪、沼泽可以跳坎,类似越野赛跑。对抗:骑在竹马上在直径为8米的圆圈内互相冲撞,将对方撞下马者为胜利。一般采用二胜制。可以进行对抗赛,也可进行擂台赛。花样骑竹马:也叫骑竹马竞艺。即骑在竹马上表演各种花样动作,如鲤鱼跳龙门、观音坐莲、乌龙绞柱、大小岩鹰展翅等。
      (摘自《张家界市情大辞典》)

    推荐访问:张家界 看点 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