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学五年 > 正文

    运用典型课例巧妙渗透写作方法指导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1-07-05 07:12:12 点击:

     运用典型课例巧妙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学习语文不但要使学生从课文中感受文本的内容,更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文本的表达方法,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遣词造句,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应该巧妙地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达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目标。

     一、抓住重点词句,突显写作特点。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四年级学生接触的篇幅较长的课文,要是老师想在课堂上面面俱到的话,必将是学生陷入什么都获得不了的地步。教研中我们选取了能够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重点词句,而这些词句也是能够突出写人记叙文的特点。针对本文我们认为重点词语可以分为三大类:文首的总结概括词语、描写古寺环境的语句、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具体如下:

     1、

     文中的总结概括词语 本文的第一段中有这样两个词语“饥餐渴饮”和“晓行夜宿”,它们可以说是对李时珍修订好《本草纲目》二十多年察访药材的概括,而夜宿古寺只是李时珍这无数个日日夜夜中的一个典型事例。如果以这一点来展开教学的话无疑是对教材深入挖掘的一个突破口,在课堂教学中马老师就做了这样的尝试。后来马老师针对这一点的教学反思中写到:将“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两个词语作为重点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古寺的破败,师徒谈话,月夜辨药三个细节描写的句段,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吃的是千辛万苦,但他毫无怨言,以苦为乐,甘于奉献。这样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教师对习作方法也有渗透。写人的文章要有一个核心,而这个核心的所在就是要表现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明确了想要表达的精神品质之后,再去文中体会具体的词语时就有所指向了。

     再有一点要说的是,在文章中也会有一些具有概括性的词语,抓住这写词语进行教学设计往往会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比如曹老师在针对文中“长年累月”一词进行设计时是这样做的:

     3、“长年累月” 什么是“长年累月”?你们知道李时珍吃苦的“长年累月”有多长吗?整整 27 年。

     引述:

     李时珍长年累月地奔波,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是为了——修订《本草纲目》,为民造福。

     李时珍长年累月地跋山涉水,渴了喝些泉水,饿了啃些干粮,是为了——修订《本草纲目》,为民造福。

     李时珍长年累月地……,是为了……。

     师深情讲述:有一次,他遇到坏人,为了保护药材,被推下山崖,幸好被树枝挡了一下,才没被摔死。过了好久,他才苏醒过来,第一句就问庞宪:“药材还在不在?”这样的苦数不胜数,李时珍却称:吃点苦,为什么? 齐读,李时珍的话。

     词语的理解可以引申出来与人物相关的资料,通过资料我们可以加深对于人物的理解,这样相互促进的结果是深化了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更加清晰的定位了写人记叙文的特征。

     2、描写古寺环境的语句 环境描写在写人记叙文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我们备课的时候对于描写古寺环境的语句从来就没有放过。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作为重点来进行阅读教学,通过环境描写可以衬托出来人物品质是大家共同的观点。到底如何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将这种衬托表现出来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通过朱老师、马老师以及李老师的课堂教学我们反思到:在处理第一段时,从古寺的描写着手,学生基本上都能抓住第 4 自然段中有关描写词句并说清自己的理由。抓住“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网”体会出这是一座荒废多时、十分破败的古寺,而且古寺的条件十分差,很久没有人来了,从而了解到李时珍住得苦。这

     样设计可以调用学生以往的知识储备,丰富了文本。学生也有这样描述:我看到古寺的屋顶破了个大洞,风呼呼地吹进寺内;地上很潮湿长了许多青苔,他们只好在上面铺了些稻草作床。寺内到处事蜘蛛网,神像也倒塌了,可见从来没人住的。……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古寺破败不堪他们已实实在在地看到,李时珍师徒俩住得苦也便从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再进一步处理课文结尾不写寺内的人,而写寺外的景色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使学生们了解到通过环境的描写可以衬托出人物的高尚品质。

     但是总觉得还欠缺些能够从学生内心生发出来的比较真实的情感体验,大家就将这个问题作为了重点进行探讨,后来曹筠老师做了这样一个设计:

     (一)住的苦 1、先让我们走进李时珍夜宿的古寺,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描写古寺的句子。

     2、这样的古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里看出来的? 3、这样的古寺你愿意住吗?为什么?但为什么李时珍住呢?(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什么是“一心赶路”?心里只想着什么?(修订《本草纲目》为民造福。)所以,当李时珍师徒看到古寺时,李时珍是怎样说的?指导朗读,用坚定的语气读李时珍的话。

     师: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渲染了古寺恶劣的环境,使一个不怕吃苦的李时珍清晰地浮现在了我们每个人的眼前,这就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曹老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读来感悟,从感悟中联系自身的经历谈,同时让学生以自己的身份在想象中走进文本,这样的体味使得课堂之上充满了一种真实而具有活力的氛围。

     3、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 写人记叙文中对于人物神态的描写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了,但是针对本篇课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不多的特点,教学设计中更应该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环节,拓展开来让学生去想,由浅显处而入逐渐加深理解,将形象思维转化为情感渗透。

     例如用文中的一个字让学生理解字义,从第二段中的“啃”字,“笑”字引导学生体会感受李时珍的精神,就像剥笋一样,一层一层直至显露出最本质的内容。还有课文第 12 自然段中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这一连串的动词来体会李时珍工作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态度。而“端详”体现在“扯一点嚼嚼”,这是有着极大风险的,这时再进行补白:尝草药中毒的事情,使学生加深对“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一中心的理解。抓住了这些关键性的词语,学生几乎都能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师总结:这些个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词语就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品质,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用词是多么贴切而又准确啊!板书:用词准确

      突出人物 二、补充文本空白,丰富人物形象。

     写人记叙文中选取的都只是人物的一件典型事例,这些事例之外就成了空白。如果说我们语文课的学习仅仅了解了这些就会变得没有活力,给人一种凭空而来的感觉。这就需要在课堂上根据文本空白恰当地设计说话练习,这样做既可以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指导学生遣词造句的准确,又可以使人物形象丰富起来。

     教学片断:(一)

     师:你想想李时珍长年累月的干什么? 生:长年累月的收集资料。

     生:长年累月的放弃荣华富贵,带病收集草药。

     生:长年累月的赶山路。

     …… 师:李时珍有一次落下悬崖,后被一个农夫救起,经过很长时间才醒来,但他醒来时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徒弟庞宪:草药还在吗?吃了那么大的苦,可他为什么只认为是一点苦呢?

     生:与病人相比,吃的苦不算什么? 生:他吃的苦能换来更多人的幸福,值得。

     …… 片段(二)

     师:亲自品尝草药会带来什么后果? 生:会中毒。

     生:会有生命危险。

     师:他还尝过什么? 生:他还尝过“蔓陀罗花”,李时珍在做蔓陀罗花毒性试验时,自己亲身也进行了多次试验。

     师:他明知有毒还要尝?他能不能不尝? 生:不能,那样分辨不清,不了解药效,给病人治病时,会治死人的。

     反思:

     通过对于教材的分析使得我们明白,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的赞颂李时珍高贵品质的精神不是一般孩子所能很快就能体悟到的,第一个片段中适时的补充资料,犹如响鼓重槌敲击,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震撼。第二段中教师巧妙的引导学生补充资料,不仅拓展学生了学习空间,也使李时珍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更加高大。课堂教学中,资料性课程资源的精当运用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学习的大门,仿佛是落花悄无声息地飘落,却又是那么及时,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生心中激起了圈圈涟漪。

     三、训练语言表达,带动写作指导。

     学生有自己的语言积累,语文课堂上对于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应该是贯穿始终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学生的积累为基础所进行的语言表达训练,也是老师带动学生写作的方法。新理念下的新课堂应让“积累”走进我们的课堂,让学生们在积累中学习,在积累中运用,在积累中发展语言。《语文课程标准》也把积累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如:

     师:李时珍是怎样尝草药的?课文中有几个描写李时珍动作的词语,请同学们边读书边画出来。

     生自读课文。

     生:描写动作的词语有端详、扯、嚼嚼,这些词语写出了李时珍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李时珍在品尝草药时,其实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但他还是亲自去尝,是想更准确地了解每一种药材的药性。

     师:他都冒着怎样的危险呢? 生:生命危险。

     生:可能会中毒,在我的课外阅读中知道他曾经亲自尝曼陀罗花,差点就没命了。

     师:想象你仿佛看到李时珍在做什么? 生:在认真比对两种药材。

     生:在认真记录。

     …… 厚积才能薄发。语文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向内积累、向外表达的过程。在这节课里,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随处渗透语言的积累。让学生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并通过课外阅读促进理解,使得动词在表现人物品质方面的作用显现出来,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进一步理解并运用描写动作的词语。在学生越来越好的想象表达中,我们不难发现,老师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在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积累,更培养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

     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

     积累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对语言的创造性运用,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都多一些这样的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会越来越好,对于学生来说写作也会来得更加快捷方便。

     四、巧用教师语言,深化学法指导。

     教师的语言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巧妙的,能够将将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便捷的桥梁,使学生从课堂之初就明确这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在课堂的学习中渐渐地掌握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每一阶段的学习结束之时,老师及时总结所得与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发。现从一下三个小方面来谈:

     (1)从导入开始明确目标,关注学法。

     导入的重要作用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望,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入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下面是我们所有教学设计中的导入部分:

     (一)

     一、导入 1、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中国古代的一位名人,他叫李时珍。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 3、从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同样是一个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手中的鲜花是——板书:《本草纲目》。这是一部怎样的医学巨著? 4、是的,这要付出多少汗水,这又要耗去李时珍多少心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的一个镜头。补充板书:夜宿古寺。

     (二)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

     3、今天我们就要阅读一则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4、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李时珍晚上寄宿在古寺中)

     李时珍为什么要寄宿于古寺之中? (三)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从这件事中我们我们已经知道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篇课文是典型的通过具体事例写人的文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文章怎样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李时珍的不怕吃苦、严谨认真。

     (四)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引读)《李时珍夜宿古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2、这节课我们就从作者的字里行间进一步感受李时珍令人敬佩的品质。

     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一系列教学设计中对于导入的思考在逐步加深,从平淡到华丽,再从华丽回归到平淡,这样的思考之中融入了我们对于课堂学习目标的定位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的关注。

     (2)适时引导提问,画龙点睛。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的引导使得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的学生有了进一步思维的空间,适时的引导提问往往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到李时珍的那种为了编好《本草纲目》让万民得福的不怕吃苦的、严谨认真的可贵精神。本学期,我们校本教研的主题就是以写人的记叙文为例,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师:笑是对什么的描写? 生:对人物神态的描写, 师:李时珍为什么能笑得出来,如果是你,你能笑得出来吗? 生:他并不怕吃苦。如果是我一定笑不出来。

     师:他是一种什么笑? 生:苦笑。

     师:为什么? 生:他明知这样的生活苦,但他想到只要能修好《本草纲目》,让万民得福是值得的。他这样是以苦为乐。

     生:他是幸福的笑。只要万民得福,值。

     师:一个小小的神态描写:笑,画龙点睛地写出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以苦为乐的品质。

     在教学中,老师能抓住学生的发言,以一个“笑”字来提...

    推荐访问:巧妙 渗透 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