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学五年 > 正文

    教师职业倦怠四个特征 [如何引导辅导员克服职业倦怠]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20 04:43:18 点击:

      [提要]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但是,近年来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社会性的问题。本文对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及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积极的应对方案。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倦怠;克服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9月11日
      职业倦怠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引入心理学领域的,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随后,美国学者马勒诗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一般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一支主要力量,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使得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不断凸显。
      一、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一)辅导员情绪衰竭。从事辅导员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多在22~35岁之间,可以说这个年龄段是一个人精力最为旺盛的时期,但是由于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巨大的压力下,因不能及时缓解工作中的压力或不能妥善处理工作中的挫折而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辅导员内心往往会有情绪资源被耗尽的感觉,缺乏工作热情,往往会产生焦虑、烦躁、抑郁和孤独的情绪。
      (二)辅导员在工作中迷失自我,逐渐变得迷茫。辅导员开始厌倦学生工作,对原有的工作由积极完成转换为敷衍了事,抱怨和逃避工作环境,工作投入逐渐减少,习惯于按部就班,工作中缺乏创新精神,不喜欢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生活和工作中喜欢得过且过,与此同时对同事持消极否定态度,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
      (三)成就感降低。尽管《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是,辅导员感到自己的工作只是重复的事务性劳动,缺乏职业自豪感;自我评价趋于负向消极,工作信心丧失,甚至出现离职行为。
      二、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
      (一)工作强度大。高校辅导员是一线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长期处于工作超负荷、时间超长度、情感高投入、角色多样化等工作要求过高和工作中所需资源(如工作自主性、工作控制感、晋升与发展可能性、绩效反馈等)欠缺的状态。工作要求与工作资源的严重不匹配,造成辅导员对所从事的工作价值产生怀疑,完成工作任务的信念或信心逐渐减弱,个人成就感水平随之下降。
      (二)高校辅导员对于自己身份的“怀疑”。尽管《意见》中提出,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和真正的授课教师的工作是大相径庭的,与真正的授课教师相比,辅导员的工作繁杂琐碎、又要消耗更大的精力和时间,心理上的落差使得辅导员感觉自身无成就感、自豪感,久而久之,对辅导员的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工作态度消极。高校辅导员在遭受经常性挫折之后,认为工作不顺利或事件处理的不完满是自己处事不够圆滑、工作能力不足、学历职称不够高等原因造成的,而且认为这些问题会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地困扰着自己,这种归因与积极心理的乐观归因风格完全背离,容易引起辅导员对工作、学生、同事的消极冷淡态度。辅导员在面对学生工作中的突发危机和困难情境时,能否不断适应这些变化,提升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断在工作中积累成长,保持良好的坚韧性,也是职业倦怠产生与否的重要因素。
      (四)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中存在的校园安全稳定、学风、学生心理危机、大学生就业率等问题,这些社会性的难题已经成为压在辅导员肩上的责任。现实状况迫使学校组织或辅导员个体为学生工作设置过高的目标,而事实上这些问题的解决或目标的实现并不是通过辅导员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的。因而在长期无法实现目标或遭遇经常性失败之后,辅导员学会了“习得无助”,不再为自己设定明确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积极的动机状态不复存在,得过且过的心态占据主导,对工作的希望导向也变成了悲观失望,焦虑、抑郁的情绪随之产生,情绪衰竭程度明显增高。
      三、高校辅导员克服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辅导员的社会地位。第一,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营造一种信任、支持的氛围,提升辅导员自身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第二,领导要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无论从制度的制定上还是从经济收入水平方面都要有适当的倾斜,使辅导员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从而大大提升自身的工作动力;第三,积极从人事管理上入手,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威望,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
      (二)辅导员应当走“专业化、专家化”的道路。2012年国家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一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高校可以以此为契机,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等活动,增强业务技能。按照“专业化、专家化”发展路径进行培养,高校可专门设立“辅导员科研基金”,提供“专家化”发展的研究经费等支持条件,用来鼓励辅导员不断加强学习和进修,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和个人修养。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单独表彰辅导员,以强化其职业成就感,达到提高他们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水平,提升适应环境、抵抗压力的能力,克服职业倦怠的目的。
      (三)结合自身情况,做好职业定位。辅导员要对自身的行业与工作做细致的研究,使自身从内心深处爱上辅导员工作。每个人都要做好定位,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以一颗平常心面对工作的得失,不能因为一时的失意而产生厌恶情绪,从而形成职业倦怠。辅导员应该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要弄清自己能做什么,想要什么,这对辅导员的职业生涯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四)关注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孕育出美丽的花朵”。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因此要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团队训练等方式,培养辅导员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摆脱心理上的“亚健康”状态,从而帮助辅导员树立正确的助人观,用一颗平常心看待工作中的得与失,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技能,提高个体的心理调适能力。对于那些由于职业倦怠产生心理疾病的辅导员要给予及时的心理干预,帮助他们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克服心理问题,去找寻新的工作乐趣。
      (五)辅导员要调整好自身工作心态。良好的工作心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辅导员在实际工作当中要清醒认识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增强自信心,树立“助人为我快乐之本”的观念,在工作中要以情感人、以情化人,用真情实感对待身边的每一名学生。学生身上每一个细小的变化和提高都会对辅导员有所触动,学生成长带来的成就感会使辅导员在工作中心情愉悦,这种积极的心态变化会转化成辅导员不竭的工作动力,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主要参考文献:
      [1]杨仲明,罗妍妍,路洋.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及克服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2.
      [2]李强,陈平原.大学改革,路在何方——“大学改革座谈会”发言整理[J].读书,2011.9.
      [3]张书祥.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医学教育探索,2011.3.
      [4]苏素美.美国教师的“职业倦怠”之探讨[J].教育资料文摘,2012.3.

    推荐访问:倦怠 辅导员 克服 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