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学五年 > 正文

    论报业集中的形态_美的集中体现的形态是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5 04:52:24 点击:

      近年来,为了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实施战略转型,国内许多报业集团(以下简称报团)纷纷挂牌改名报业传媒集团,几乎蔚然成风。那么,报业集团改名报业传媒集团,是必然的吗?二者之间,是否根本不同;作为现代报业集中的组织形态,二者之间有无共存的可能呢?
      一、报业集团纷纷改名传媒集团
      以江苏本省为例。2008年,徐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改名为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此后,各家报社纷纷跟进,到2011年底,江苏13个地级市日报已有泰州、宿迁、镇江、苏州、淮安等日报都改名为报业传媒集团。2011年10月23日,江苏省的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也聚合旗下23家子媒体(17报6刊2网1手机报),正式更名“升格”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成为当年江苏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件大事。
      不惟如此,全国各省报业集团改传媒集团之风也是越来越盛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在2005年7月改名南方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应该是最早吃螃蟹的一家。此后各报纷纷仿效,截至2009年,5年内我国报业传媒集团已达44家。
      而此前中国报业的主要实体形式是报业集团。从1996年1月15日,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到2010年底,全国已形成的报业集团有49家。也就是说,中国报业传媒集团在5年期间,就走完了此前报业集团同样时间走完的路,步伐不可谓不快,气势不可谓不猛。
      作为一个业内带有明显倾向性的行为,报业集团通过改名升格为“报业传媒集团”,也有报社直接迈入传媒集团,某种程度上流露了一个厚此薄彼的行业态度:1.报业传媒集团肯定跟报业集团是有所不同的;2.报业传媒集团形态要比报业集团更加优越。果然是这样吗?
      二、报团与报业传媒集团,都是报业集中的业态
      从新闻事业史上看,报业集团(以下简称报团)与传媒集团,都是现代报业集中的组织形态。
      从时间上看,报团在前,早在1890—1920年的英国就大量出现,[1]典型如北岩报团;传媒集团在后,在二战后才大量出现这种“跨媒体和跨行业的垄断”。[2]二者确实有个时间传承关系。一般而言,所谓报团就是报刊媒体的集中;传媒集团就是报与“非报”(报刊媒体与其他媒体,如广播电视、娱乐公司、电影公司等)的集中;一般而言,报团与传媒集团的差别,就是专业的报刊集团、混合媒体集团的差别而已。
      在西方,报团与传媒集团之间,并没有刻意强调报业传媒集团。
      在我国,报业集团兴起之初,有两个特点,一是允许一定程度上的报刊集中,成立报团,如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对于省内17家子报刊的集中,包括跨地区的拥有宿迁日报、昆山、海门、靖江、东台等5家地市日报;二是放开报社多种经营,鼓励报团要发展多种企业实体作为副业,为报纸发展的主业服务。这两点的实质是承认和还原报纸在“事业性质”之外具有“企业经营”的属性和权利。
      报业传媒集团,则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媒体集团,不过要以报业为核心;方向在于发展新媒体,以此来整合传统媒体,打造一个报网融合、资源共享、全面互动、高效运转的全媒体信息平台。
      二者差别在于,前者肯定是报业的集中,允许经营媒体,同时鼓励媒体(报纸)经营非媒体(企业);后者则是强调媒体本身的集中,要求回归媒体属性,让媒体经营多种媒体。
      应该承认,报业传媒集团作为一种新型业态,一定程度上,是对于媒体特质自身的回归;反映了决策层和业界高层对于媒体自身属性的重视,媒体的长处还是经营媒体自身,而不是其他企业,这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报业集中的业态,除去这两种,还有垄断性报团(托拉斯)、联合企业(工业企业与媒体的复合实体),金融董事(金融资本与报业资本结合的实体),跨国公司等。
      三、报团与报业传媒集团的差异不大
      很多报团改名之后,从集团的产业结构来看:变化明显的不多,尤其是很多地市级报团,更是如此(见表一)。
      在江苏,除去镇江日报是在2010年改名“传媒集团”后开办的“1网(镇江报业网)+1手机报”,其它城市党报都在报团业态下就有了这样的“1+1的新媒体配置了。
      全国的情况也是如此。报业传媒集团发展的新媒体,往往走不出“1+1”的模式(见表二)。
      譬如合肥晚报社改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后,还是4报1网格局:(《合肥日报》、《合肥晚报》、《江淮晨报》、《今日生活报》、《合肥在线》),集团党报、都市报齐全,在网站等新媒体项目上也未见有很大动作;东莞日报社改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前后还是2报1刊1网1手机报的不变格局。而前后有变化的集团中,2006年辽宁日报传媒集团改名时有12报5刊1网,比当初辽宁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时,尽管多了一张网,却更多了4份报纸,从媒体结构和报纸所占份额来看,似乎更像一个报团,或者说区别也不大。
      所以,目前来看很多传媒集团显得名不副实,报业集团与传媒集团方针差异不大,绝大多数报业传媒集团在新媒体方面做的依然不够。报业传媒集团,面临一个实际定位的两难,1.希望的新媒体方向;2.实际的报业定位。最大的解决之道,就是在不降低报业主导作业的同时,加大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和比例,成为报业传媒集团新的增长点,新媒体最大的优势是其搜索引擎功能。传统媒体如果做得前卫、有特色,对新闻的分析很透彻,还是会吸引读者进而吸引广告。
      有一种观点认为,“目前所有的报业集团都可以称为传媒集团”,[3]理由是,“目前哪家报业集团旗下没有手机报,哪家没有网站?”而事实上,这点新媒体在集团中所占基数很小,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信息采编整合的平台,集团盈利依然要依赖传统纸质媒体的广告和发行。因此,手机报与报业网,本身不应该是报业集团与报业传媒集团的主要差别。
      当然,也有报业传媒集团改名后较为成功。如2005年7月成立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发展非常快,值得高度肯定。集团推出若干新媒体产品,多种手机报(包括《南方日报》和《南方都市报》,同时提供彩信、WAP两版本)、网络杂志(《WOW!ZINE?物志》,2005年),以及第二代门户网站(“奥一网”(www.oeeee.com),2006年)等。
      结论:报团与传媒集团应差别共存
      报团与报业传媒集团,作为两种报业的集中形态,将延续各自的特点,并行不悖,平行发展。这是因为:
      一方面,报业传媒集团,有可能更加偏重于不同媒体的整合,和对于纸媒的弱化,主要是新媒体、多媒体、全媒体的集中。对于新华日报社这样的省会城市的规模媒体,未来将会侧重打造实现区域“全媒体”,如报纸、杂志、报网一体、新闻网、手机报、多媒体数字报、iPad版面、公交移动视屏等的全方位覆盖与整合;而对于地市县报社或报团转向传媒集团,则更多倾向于“多媒体”;这些报社或报团,之所以转向传媒集团,有很多是盯着有可能获得新的传媒公共资源上,譬如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就通过竞拍将徐州市70%的公交站亭广告经营权收归旗下 。
      另一方面,报团则有可能延续对于报业(报业网)的集中,成为专业的报刊经营者。因为传统纸质媒体的转型过程并非简单,尤其是在目前网络报业尚处起步、盈利模式尚缺乏广泛推广模式的情况下。一些传统地市县级的城市报业将变得艰难,作为区域内容提供商,托庇于更大更强势的省会城市报团,是很有可能的事情。也就是说,对于很多省会报团而言,在本省区域内,未来的报业集中程度有可能更高。
      注释:
      [1]詹姆斯·卡瑞等:《英国新闻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新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陈国权:《贪大求全的全媒体集团》[J].《中国报业》2012年第1期
      (蒋尧: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吴观澜: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推荐访问:报业 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