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学五年 > 正文

    【问题性系列报道魅力何在】 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5 04:53:42 点击:

      问题性系列报道是系列报道中细化出来的一个分支,一般用于对社会热点、难点或重大题材的报道,通过对发展过程中事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的趋势、解决的方式方法及建议进行连续关注,达到解疑释惑、指引方向的目的。问题性系列报道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关注,其魅力在哪里呢?
      问题性系列报道产生的动因
      1.当今形势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贸易的全球化,特别是近年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东局势的动荡,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一体化,“亚马逊河一只蝴蝶一振翅,两周后就会引发德克萨斯州一场龙卷风”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在这个时代转型、矛盾巨变时期,受众越来越需要了解更多更详细的信息,越来越青睐有见识、敢担当、分析透彻到位的报道,对只讲现象不讲本质的报道,越来越不感兴趣。问题性系列报道力求透过现象看本质,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找出问题的症结,指出解决的办法或建议,更多地满足受众的求知欲望。
      新媒体的崛起,对传统的平面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在2010年举办的广州亚运会上,参与报道的全球媒体共计862家、9049人,其中平面媒体3185人,仅占三分之一强,可见平面媒体的压力有多大。新闻报道要求迅速、及时,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更是如此。
      所有媒体的着眼点无一不是打在追求时效上,无一不是努力在第一时间把最新的新闻信息特别是重要的新闻信息传递给受众。新,是新闻永恒的主旨;快,是新闻永远的追求。求新求快是新闻的属性要求。
      从根本上讲,媒体是一种文化产品,其向消费者销售的是丰富的内容,以使更多的人去关注它,这是媒体价值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向广告投放商销售媒体的影响力,使其投放更多的广告。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课题,就是要解决当受众因为网络的诱惑而与传统媒体渐行渐远的时候,如何以新的方式加紧保持住同他们的亲密接触。
      报纸和电视、网站比起来,传播速度永远赶不上它们。在“快”上处于劣势,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要在“深”上下工夫,以“深”求“新”。问题性系列报道不失为一种求“深”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老牌的平面媒体,多年来积聚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在做“深”新闻上有独到的人才优势和经验,这是新兴媒体所不能比拟的。综观新兴媒体,也正在“深”上做文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2.事物发展的内在需求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各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当人们已经认识了这种共同的本质以后,就会以这种共同的认识为指导,继续地向着尚未研究过的或者尚未深入地研究过的各种具体的事物进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质,这样才可以补充、丰富和发展对这种共同本质的认识,使这种共同本质的认识不致变成枯槁的和僵死的东西。
      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及为此根本矛盾所规定的过程的本质,非到过程完结之日,是不会消灭的;但是事物发展的漫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的阶段,情形又往往互相区别,这是因为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的性质和过程的本质虽然没有变化,但是根本矛盾在漫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采取了逐渐激化的形式。并且,被根本矛盾所规定或影响的许多大小矛盾中,有些是激化了,有些是暂时地或局部地解决了,或者缓和了,又有些是发生了,因此,过程就显出阶段性来。如果人们不去注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就不能适当地处理事物的矛盾。
      记录社会进程、探索事物真相的新闻记者,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认识各种事物的共同本质,继而以这种共同的认识为指导,推进事物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和担当。回避这一点,就会减弱新闻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指导性。
      3.系统论、信息论等科学理论发展的必然选择
      系统论的出现,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往研究问题,一般是把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抽象出最简单的因素来,然后再以部分的性质去说明复杂事物。这种方法的着眼点在局部或要素,遵循的是单项因果决定论,虽然这是几百年来在特定范围内行之有效、人们最熟悉的思维方法,但是它不能如实地说明事物的整体性,不能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它只适应认识较为简单的事物,而不能胜任于对复杂问题的研究。正当传统分析方法束手无策的时候,系统分析方法却能站在时代前列,高屋建瓴、综观全局、别开生面地为现代复杂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式。
      事物是分系统的,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正像人手在人体中它是劳动的器官,一旦将手从人体中砍下来,那时它将不再是劳动的器官了一样。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成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粒种子、一群蜜蜂、一台机器、一个工厂、一个学会团体都是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
      新闻传播也自有系统。随着信息的日益社会化和受众认识手段与能力的发展变化,人们日趋注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愿意从多角度、多层次、多变量出发,把事物看成一个有结构、有层次的整体性的系统,注重对事物作多项因果分析的认识,而不满足于过去那种对事物作单项因果分析的“一次性报道”,更不满足于非对即错、“高大全”式的直线思维型报道。   问题性系列报道的特点
      1.注重优化组合新闻要素
      系统论的特点就是在对要素的组合上选择最佳结构,发挥最好的整体功能。系统不等于各部分之和,系统获得新质和新功能的要点在于结构的有机性,在于它把各要素有机地组成一个系统整体,各要素受系统整体的规定,各自不具有独立性。
      信息论告诉我们,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的性质是:客观性、广泛性、完整性、专一性。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它不是由意志所决定的,但它与人类思想有着必然联系。
      同时,信息又是广泛存在的,四维空间(长、宽、高和时间)被大量信息子所充斥。信息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完整性,每个信息子不能决定任何事件,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子规则排布为完整的信息,其释放的能量才足以使确定事件发生。信息还有专一性,每个信息决定一个确定事件。
      从系统论、信息论的角度看,新闻要素可以说无处不在,但只有将其有机地组成一个系统整体,不再独立存在着,才能显示出它的新闻性。新闻要素往往呈现分散、无序、无形状态,只有通过科学的采集手段,选择一个科学的切入点,通过科学的点面调查分析,将新闻要素从分散、无序、无形状态转变为集中、有序、有形状态,进行一场要素“碎片”的优化组合,才能展示出它的新闻性。
      问题性系列报道,其优势就在于它的“整体性”,各要素受系统整体的规定,发挥出它独有的新闻价值。
      《大众日报》2011年2月10日至19日刊登的问题性系列报道“看看农民的小账本”,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该系列报道在“阅读提示”中写道:“去年12月21日至22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强农惠农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减弱、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如何正确理解这一政策信号?如何在粮食喜获‘七连增’,农民增收‘七连快’,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的基础上,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难题和日益凸显的矛盾如何解决?‘小账本’折射大变化,看看农民的‘收入账’,或许看出破解之道。请看本报记者来自粮农、菜农、养殖户、农民工等不同行业的样本调查。”
      系列报道“看看农民的小账本”先后刊登了4篇通讯:《粮农逯金亮:规模化带来好“钱”景》、《菜农邢文秀:产销接力跑得欢》、《养猪大户张高丞:急盼科技扶持》、《张家三兄弟:从打工仔到“小老板”》。这4篇通讯如果分别发表,其新闻性就会大大降低,显示不出他们在“强农惠农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减弱、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如何正确理解这一政策信号”中的重大意义和指向。通过“看看农民的小账本”这个“系统”把分散存在的4户农民的新闻要素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显示出巨大的“聚合”效应。
      2.注意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系统思维是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能极大地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给受众带来整体观。传统思维多是以平面性、单向性、静态性的方法进行思维,而系统思维是记者运用思维立体化、多向性、动态化进行思维,使报道对象作为完整、清晰的模型呈现在受众面前。记者在思维过程中,要把事物的各组成部分(或者说各个新闻要素)有机地统一起来,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多变量的调查研究,梳理出一个“整体”的架构,然后进行详尽的系列报道。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推荐访问:何在 系列报道 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