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学五年 > 正文

    【阿恩海姆对现实主义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批评】什么是现实主义的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2 04:48:36 点击:

      摘 要:本文从阿恩海姆的认识论艺术观引出阿恩海姆对传统现实主义艺术的批评与对现代艺术的赞赏。阿恩海姆认为世界的本质是力。人类在运用知觉尤其是视知觉时,能够直接抽象出力的结构。由此,我们能够通过艺术来认识世界本质。所以,艺术的认知功能应该先于其审美功能。阿恩海姆认为,现实主义的缺点便在于过度讲究对象表面的精确和单一视角的聚焦透视而遮蔽了其本质和整体,因而是失真的。而现代派艺术则做到了对物质表象的超越,简化物象表面细节而显示出其本质的力的结构;打破传统透视法,力图将对象的各个面相呈现于一个平面之中而使鉴赏者全面观照到对象的整体。因而现代艺术要优于传统现实主义艺术。
      关键词:艺术;认知;现实主义;现代艺术
      一、阿恩海姆的认识论艺术观:艺术能够且应该反映世界的本质—“力”
      1.艺术的本质:在于反映对象的本质
      阿恩海姆借助现代心理学和物理学的知识,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力的作用。“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一切物质的开头不是别的,而是人类看到的力的一种方式。”,力“对于一般的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均具有意义。像上升和下降、统治和服从、软弱和坚强、和谐和混乱、前进和退让等等基调,实际上乃是存在物的基本形式。”所以,他把艺术的本质亦归纳为一种力的表现,而这种力本身又体现了外部世界的本质。
      阿恩海姆说,“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它是理念及理念物质显现的统一。”此处“理念”并非如柏拉图的存在现象之外的另一个世界的神一般的“理念”,而是指对于对象在知觉中整体把握的情感表现性和思想意义等。而“理念的物质显现”即指艺术家凭借某种物质媒介所选取的用以表现这一整体把握的形式结构。这种形式结构本身不应被现实的物质性所束缚,而应包含着足以表现知觉整体把握的力的式样。这就是两者的统一。如阿恩海姆所说,艺术“要求意义的结构与呈现这意义的式样结构之间达到一致。这种一致性,被格式塔心理学称为‘同形性’”。他举例说道,如果有一个画家要表现亚当的两个儿子该隐和阿拜尔之间的关系,因该隐是杀害其弟的凶手,所以这幅画的意义(理念)应为善与恶、凶杀者与被害者、背叛者和忠诚者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因而所选择的式样结构(借助于媒介的物质显现)也应与此相同,而不能画成样子相似、姿势相同、对称排列着面对面站在一起的人物。
      2.艺术思维的作用:艺术能够反映对象的本质
      艺术思维之所以历来被认为低级,原因是在于被认为它是以诉诸感知为主的,而感知是对个别、具体事物的表面、形象的反映,是生理、本能的,是肤浅没有理性思考的。但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一书中,不但反对对思维作出形象、抽象之分,而且认为,感知尤其是视知觉,具有思维的一切本领。这种本领不是指人们在观看高级的理性参与到了低级的感觉之中,而是说视知觉本身并非低级,它本身已经具备了思维一切的功能。阿恩海姆指出,所谓的认识,无非是指积极地探索、选择、对本质的把握等。而这一切又都涉及着对外物之形态的简化和组织(抽象、分析、综合、补足、纠正、比较、结合、分离、在背景中突出某物)。而认出某物,实际就等于一个问题的解决。这一切都是在视知觉中发生的。这就是说,视知觉能够抽象出事物的动力意象,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阿恩海姆以儿童绘画的例子来说明。以儿童的智力水平,并不具备复杂的理性层面的、有意识地归纳总结、推导能力。例如,儿童可以分辨出男人和女人,但却归纳不出他们的主要特征。问题在于,处在初级发育水平上、心灵对感性经验全面依赖的儿童,他们的绘画却具有抽象特征,如画人头都只像一个圆圈。这肯定不能用成人的理性推导思维来解释,也不能完全归因于儿童的绘画技巧不足。阿恩海姆认为,这种抽象性是一种特殊的知觉抽象,其本质是“每次具体的观看都包含着对物体的粗略特征的把握——也就是说,包括着概括活动。”这种对物体粗略特征的把握正是知觉特有的把握整体性的完形机能。它不是高级的抽象思维能力完成的,而是一种由一种比它低级的知觉能力完成的。知觉对于对象的这种整体把握,其结果是创造出一个与对象对应的一般形式的结构。他说:“这个一般的形式结构不仅能代表眼前个别事物,而且能代表与这个个别事物相类似的无限多个其它的个别事物。”完形心理学美学把这种具有普遍性、整体性的“一般结构”称为“知觉概念”。知觉概念同科学概念一样能够揭示对象的本质,但它又与科学概念不同。科学概念揭示的是对象的物理本质,而知觉概念却是揭示对象给予人的知觉本质。前者属于物理学的范围,表明了对象的科学含义,后者属于心理学范围,表明了对象情感表现性的美学含义。例如,同是“重量”的概念,作为科学的“重量”的就表明地球吸引物体的力,而作为知觉概念的“重量”则表明物体作用于人的力(即人对对象的动觉体验),这种力就是具有“倾向性的张力”。
      3.艺术的首要目的:认知功能
      在一般的美学或艺术理论中,虽不否定艺术的认知功能,但大都把审美功能放在第一位。阿恩海姆却一反常规,认为艺术的首要功能是认知功能,艺术的认知功能是其他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
      阿恩海姆认为,凭借视知觉抽象出知觉对象的形式动力,艺术得以具有认识的功能,而且认知功能是艺术的首要目的。他认为艺术让我们看见了世界。“只有在整个教育背景中,只有当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看见世界,美育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才有真实的意义。只要艺术还只是漂浮在黑暗大海之中的一个可见的岛屿,那它就决不是完美的。只有把艺术看成是一种尝试,一种通过人的视觉捕捉和传达出的形状、色彩和运动来理解我们存在的意义的最基本的尝试时,艺术才有意义。”因此,他认为艺术产生于人类理解自身和理解其生存的世界的需要,是人类取得活动定向的基本手段。所以阿恩海姆非常强调艺术的认知功能:“我认为,艺术的极高声誉,就在于它能够类去认识外部世界和自身,它在人类的眼睛面前呈现出来的,是它能够理解或相信是真实的东西。”、“艺术的首要目的是实现认知功能。”
      既然艺术的本质是以相应的同构形式反映力的结构,艺术亦因知觉本身所含有的抽象能力而能够反映力的结构,而且艺术的认知功能先于其审美功能,理所当然地,那么阿恩海姆对艺术的评价,应是以反映世界本质即力的结构与否为好坏标准。由此,便有了阿恩海姆为现代艺术的正名。   二、对传统现实主义艺术的批评与对现代派艺术的赞赏
      1.传统古典艺术虚假的真实:中心透视的局限、片面
      从古代起,人们一直把艺术品看成是现实事物的忠实复制品,在评判艺术品时,如果被认为同实物极其相似,甚至酷似到乱真的程度,就被认为达到极高水平。“翻开西方的绘画史我们看到,在印象主义之前,艺术家所留给我们不同时代的世界形象大都是与实际可视世界相似的形象。”这种对现实世界模仿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时代,而作为一种美学体系,则确立于文艺复兴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模仿论上千年来被艺术家们奉为创作的“圣经”。“在艺术史的不同阶段,曾经有过使艺术‘模仿化’的企图,不仅希腊罗马的艺术,就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艺术,也都处在艺术为一种要求再现世界‘真实面貌’的愿望所支配的时期。”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意大利画家为代表的创作群体完善了这种再现真实的艺术手法。这期间,艺术创作的手法大大丰富,精神内涵也大大加强,但有一个普遍而又必须遵守的法则就是必须对客观现实给予真实的再现,必须服从于模仿的原则。为了进一步证明再现真实的科学性,中心透视法诞生了。简单地说,在眼睛和物理世界之间垂直地竖立一块玻璃,然后将眼睛透过这块玻璃片看到的物体画到玻璃片上,就得到了用中心透视画法画出来的那种样式,将现实的立体空间在固定视点下作单一的平面显现。中心透视画法只不过是能够真实地对现实进行复制的一种技巧,等于为正确地模仿自然提供了一套合乎科学的标准,也就使得那些以这种方法完成的图画变对客观现实的准确复制。阿恩海姆认为:“这是西方思想发展史上一个危险的时刻!这一新发现无疑等于宣告,人类所进行的一切成功的创造,充其量也不过是对自然进行准确的机械复制罢了”。从理论上说,这是人类的理发和自由创造向机械复制的投降,这样做,表现上看是逼真的,但却只是从一个角度对事物一瞬间形态观察的结果,反映的是事物的一个侧面,并不能表现对于对象整体性反映的知觉概念。阿恩海姆在评论现实主义绘画的这种中心透视法写道:“如果我们从知觉和艺术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就必然会得出中心透视法比别的空间表现法更严重地损害了事物的基本视觉概念的结论。”
      2.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理论对现代抽象艺术的支持与赞赏。
      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理论成为抽象艺术的价值依据:抽象是抽象出力的式样,世界的本质。
      20世纪,“抽象”逐渐在艺术实践和美学、艺术理论中成了主导话语。“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和审美的一个主导趋势,就是走向‘抽象’(abstraction)”它构成了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和审美的根本特性,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抽象’是其艺术语言的根本‘语法’。”这一时期抽象艺术流派风起云涌,一般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期是1905到1915年,主要是借助后印象派和塞尚所初步发展出来的艺术语汇,完成了艺术形式对自然形式和物象的脱离,建立起抽象形式的艺术表达。这个期间所形成的“抽象”是未脱净物象痕迹的“具象抽象”,主要艺术流派有:野兽派、立体派、未来主义,早期表现主义和后来的超现实主义。第二期是1916年到50年代,此间艺术已彻底摆脱了自然形式和物象,建立了纯粹的抽象形式的艺术语言,形成了不指称任何外部事物和现实的、以纯粹的形式因素构成的艺术。此间所形成的‘抽象’是一种完全的“非具象抽象”。这个时期的艺术流派有:抽象表现主义、构成主义、极少主义、概念艺术等。50年代后的西方艺术,仍然在延续着已经作为现代之“传统”的抽象形式语言,如美国的新抽象主义、大色哉绘画等。尽管抽象运动产生了大批优秀艺术家与作品,其中不少画家亦为抽象运动著书立说书写其理论依据与价值,但是都不如阿恩海姆提出的抽象是抽象出视觉形式的力的式样深刻。具体已在前面“艺术思维作用”(视知觉的抽象能力)一节阐明,此处不再赘述。
      现代艺术的去芜存真:去物质与抽象化
      现代派画家完全摒弃了现实主义艺术的透视法。他们从创造知觉概念的同构等价物的艺术要求出发,将正面与侧面、远处与近处、过去与未来全都集中在一个平面上,给人一种强烈的整体的印象。例如,著名的世界立体派大师毕加索在其名画《格尔尼卡》中,将大火中挣扎或狂奔的妇女、怀抱惨死婴儿哭喊的母亲、惊恐万状的公牛、在长啸中被刺死的战马以及被炸得支离破碎的肢体,这许多发生在不同时间与不同空间的形象组合在一个平面上。但它们却被一个视觉概念所统帅:活着的与死去的都在怒吼,从而渗透了一个主题——对法西斯战争的控诉。因此,现代派艺术的主要特点就是对物质性和立体性的舍弃、对作为整体的知觉概念的表达。诚如阿恩海姆所说:“古代艺术大师们所希望的是能够把主体对物质的坚固性和清晰可辨性感受突出出来,而现代派艺术家却希望尽量减少事物的物质性和尽量把事物的立体性减少到最小限度。”这种对物质性与立体性的舍弃就是导致了现代派艺术的另一个特征——抽象性,甚至抽象到完全用线条和几何图形来构成图画。例如,鲍尔?克立所创作的作品就完全是按照欧几里德几何学原理推导出来的图形。他所创作的《哥哥和妹妹》中,两个头的有机分离被一个长方形所否定,这个长方形在融合这两个头的同时,又把哥哥的一张脸一分为二。右边的两条腿所支撑的身体既可与哥哥的头部连起来又可与妹妹的头部连起来。据说,这幅画表现了这样一个世界:事物的自然状态通过两极的对立变得更加稳定和可靠。在这幅画中还能看到某种现实的内容,而在抽象艺术发展到极端时就完全同现实脱离,成为“无标题艺术”,通过某种线条、图形所呈现的力表现出某种旋律和节奏。这就是所谓的对生活的“音乐式的探讨”,音乐和绘画合而为一了。阿恩海姆对于这种抽象艺术是十分欣赏的。他认为,现代派艺术最主要的优点在于更直接地表现自然结构的本质,而现实主义只能通过现实的形象间接地表现。他说:“科学的方法,就是从个别的和表面的现象后退,从而更直接地把握事物的本质的方法。这种对纯粹的本质的直接把握(叔本华就因此而高度地评价了音乐,认为音乐是最高级的艺术),是那些优秀的现代派绘画和雕塑企图通过抽象而要达到的目的。现代派艺术家运用精确的几何图形的目的就是在于更为直接地去表现那些隐藏着的自然结构的本质。而那些现实主义的艺术,则是通过对这种自然结构,在物质对象和发生在物质世界的各种事件中的表现形式进行再现,而把它的本质间接地揭示出来的。”显然,他这儿所说的“本质”即指对于事物整体性把握的“知觉概念”。由于现代派艺术具有非物质性、立体性和高度的抽象性,因而总是直接地创造出“知觉概念”的同构等价物,而现实主义艺术却须通过真实的形象间接地包含着这种同构等价物。   三、小结
      阿恩海姆对现代艺术的批评是中肯的,当然也因为其艺术观本身就是对现代艺术的概括。他将现代艺术的抽象视为把握现实的有效方式,但是艺术把握世界的方式有多种,阿恩海姆自己也未清楚艺术将来的走向,更明白抽象艺术并非艺术发展的顶峰。其对现实主义把握世界有效性的排除在外,这是他的失误。
      注 释: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37页.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24页.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89页.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36页.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22页.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3页.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走向艺术心理学》,丁宁等译,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74页.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631页.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心理学新论》,郭小平等译,北经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53页.
      赫伯特·里德:《现代绘画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第6页.
      赫伯特·里德:《现代绘画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第8页.
      【美】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398页.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96页.
      牛宏宝:《现代西方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49页.
      牛宏宝:《现代西方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49—350页.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01页.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84页.

    推荐访问:艺术 现实主义 海姆 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