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小学五年 > 正文

    历史人物趣轶(五题)|轶趣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8-12-31 11:36:04 点击:

       “李鸿章大杂烩”      1896年5月,清廷按照沙俄政府的意愿,派遣李鸿章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赴俄国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事后,李鸿章一行又前往英、法、德、美等国联络邦交,在列国周游。
      8月,他们在美国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因此,李鸿章决定在纽约举办中式宴席来款待和答谢美国各界人士,并派人到华人聚居的唐人街酒食店置办。
      举行宴会的那一天,美国各界人士云集唐人街,这引起了好奇心极强的美国公众的注目。过去,美国人是很少去唐人街的,更难得在那儿就餐。唐人街的酒食店主要是为旅居美国的华人服务的,使他们在异国他乡也能品尝到中国的饮食,以此寄托一份思乡之情。
      宴会上,色香味俱全、造型独特的中式菜点一道又一道地端了上来,洋人们看得目瞪口呆,吃起来更觉得别有风味,一连吃了几个小时都不肯下席。这可愁坏了在一旁的总管,急忙凑近李鸿章的耳边问道:“中堂大人,菜都吃完了,怎么办?”李鸿章不动声色地略一思索,马上说道:“把已撤下去的残菜加热,用大盆端上来。”一会儿,一大盆热气腾腾的残汤剩菜大杂烩端了上来,洋人们又争先恐后地品尝起来,并连声赞道:“OK!OK!”其中有一位洋人还问李鸿章:“中国菜为什么总把最好吃的放在后面?这道菜叫什么?”李鸿章被弄得哭笑不得,一时答不上来,便顺口说:“好吃多吃!好吃多吃!”结果歪打正着,“好吃多吃”与英语的“杂烩”(hotch-potch)发音正好相近。此后,许多洋人慕名而来唐人街品尝中式餐点,每餐必点李鸿章宴请时用的“名菜”――大杂烩。唐人街酒食店的老板们,也趁机将错就错,用各种上等好材料组合精制而成“李鸿章大杂烩”。今天,这道菜仍然是中国各大酒店菜单上赫然有名的珍贵菜肴。
      中国食品原本就讲究味美、色鲜、益身,偶然间被李鸿章的名气渲染得众所周知,吸引了许多西洋人到唐人街一饱口福,掀起一阵“李鸿章大杂烩”旋风,一时间使唐人街的饮食业日趋兴旺发达,每年有数百万美元的收入,确实令人惊叹!
      这样,仅纽约一地,杂烩馆先后达三四百家,而且还蔓延到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等地,成了旅居美国华人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
      后来,所有旅美华人酒食店莫不大书“李鸿章大杂烩”、“李鸿章面”、“李鸿章饭”等食单,以招揽崇拜名人和充满好奇心的西洋人光顾。李鸿章的大名竟成了众多旅美华人的衣食。
      当然,有许多所谓的“李鸿章大杂烩”,徒有其名而无其实,烹饪技术十分低劣,原料也面目全非,华人们根本就不屑一顾,而西洋人却还以为“李鸿章大杂烩”就是这么个味,品尝者反而络绎不绝,这无非是为了满足一下强烈的好奇心而已。
      李鸿章还喜欢吃烧羊肉,通过此次访问,他的这一爱好得到宣扬,美国首都华盛顿还为此开设了一个烧羊肉街呢!这恐怕是李鸿章外交史上的唯一“胜利”和“辉煌成果”吧!
      
      盛宣怀的“宣腿”
      
      盛宣怀(1844-1916年),字杏荪,又字幼勖,号愚斋、止叟,江苏武进人。他从小聪明乖巧,记忆力很强,能言善辩。虽然年轻时即考中秀才,却不喜欢寂寞寒窗、苦读经书、从事八股,不求科举功名。他爱好新奇,追求西方的“奇技淫巧”,又善拍马钻营,26岁人李鸿章幕府,颇得信任,很快就成了李鸿章办洋务的最得力干将。他先后经办轮船招商局、中国电报局、华盛纺织总厂、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通商银行等新式企事业,并任其总办、督办、董事长等要职。同时官运亨通,节节高升,从兵备道、海关道、会办商务大臣,直至邮传部尚书,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成为红极一时的洋务人物。
      盛宣怀以搞洋务而家资巨万,富甲一方,生活奢华,尝遍山珍海味,尤其爱吃火腿。火腿乃中国名产,最出名的首推浙江金华火腿,与之相伯仲的便是云南的宣威火腿,也是遐迩闻名。盛宣怀长驻上海,浙江为近邻,常吃金华火腿不足为奇,宣威火腿远在边陲,交通不便,反觉名贵。有人拍他的马屁,知他爱吃火腿,便特意托人从云南买来两条宣威火腿,敬献给盛宣怀,礼帖上写着:“奉上宣腿一双,请笑纳。”盛宣怀一看礼帖,触动忌讳,很不高兴,心想:“我盛宣怀的双腿,何劳你奉上?”当即摆手命听差拿下去。可是第二天,他又想起了那双“宣腿”,很想尝一尝,便问听差:“我的腿呢?”听差忐忑不安地回道:“大人的两条腿,我想到您好像不喜欢,已让下人们吃掉了。”盛宣怀虽不高兴,也只好作罢。
      因盛宣怀拍上压下,待人刻薄寡恩,得罪了不少人,人们恨他而找不到报复的机会,听说他的“宣腿”被下人吃掉的事,便想捉弄他以泄愤。有人就送了一份礼去,礼单上也写着“奉上宣腿一双,请笑纳”。盛宣怀打开礼盒一看,竟见那两条“火腿”又黑又小,根本不像宣威火腿,又弄不明白是什么东西,便叫来专管膳食的饭司务来看,饭司务一看就明白了。回道:“大人,您的两条腿是狗腿。”这是讽刺他当李鸿章和庆亲王奕�等人的狗腿子,差点没把盛宣怀气晕过去,他暴跳如雷,但送礼的人不具名,无法弄清是谁的恶作剧,也无可奈何。
      
      潘祖荫愿作“乌龟忘八旦”
      
      潘祖荫,江苏吴县人,字伯寅,咸丰年间中进士。在京为官多年,累迁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他十分守时,痛恨当时官场不守时间的恶习。每次请客吃饭,若客人能准时到达,哪怕是稍微超过约定时间,他便只以茶水招待,并与之长谈。坐的时间长了,客人饿了,他则只给客人一碗面吃,绝不设酒席。客人责备他慢待自己,明明说是宴请,为何只给吃一碗面,潘拒不接受意见,反驳说:“是你自己不守时,我过时不候,有何罪过?”从此凡他请客赴宴,客人没有敢迟到的。
      他为人诙谐,有一次任会试总裁,阅卷官推荐可以录取的试卷,他复阅时对其中一卷写评语曰“欠沙石”,而不予录取。该考生辗转托人询问“欠沙石”是什么意思。他解释说:“文章日光玉洁,考试时间有限,匆促间未必能有如此琢磨功夫,或许是别人代枪,故不予录取。”又在另一份卷子上批写一“矮”字,考官们看了都愕然,不知所云,便问他是什么意思,他笑着说:“矮者,谓其不高也。”原来如此。
      出使俄、德、奥、荷四国的大使洪钧,回京后任兵部左侍郎。光绪十九年(1893年),洪钧病逝,其爱妾赛金花去上海开妓院,并与孙作舟同居。当时人们认为她背叛了洪钧,有人将此事告诉潘祖荫,并为洪钧叹惜不已。潘笑着说:“你怎么这样不识时务?人死了,什么也看不见,听不着,还有什么身后的荣辱?这就是俗话所谓‘死乌龟’,比生前当乌龟强多了。”
      接着他对乌龟大发议论:“古人很多以龟字命名,龟是四灵之一,所谓四灵就是麟、凤、龟、龙,龙还排在龟的后面。可是世人对麒麟、凤凰和龙极尽颂扬赞美之辞,为何独不赞美乌龟呢?我最近新建一座书斋,应当给它取名‘龟厂’,并将著文阐述其意义。”
      不久书斋建成,为庆祝书斋落成,潘大宴宾客,并拿出他所撰的《释龟》文传观。从此他自署“龟厂老人”,在酒宴中又以龟字行酒令。他笑着风趣地说:“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宴会的书斋叫龟厂,龟厂者,龟居之,龟出入之,非我龟族类,屏之,远之。今日出入此斋者是谁呢?我是把诸公当同类看待,如诸公以为然,那么此龟厂可任意出入。龟的寿命可达千岁,而人生只有百年,就这一点说,可知人不如龟。”他的宏论不俗,颇有独到见解。
      光绪五年(1879年),潘祖荫任刑部尚书时,有一天,他属下的官员送来一份稿件,潘看了不够满意,命令该司员重新草拟,该司员不服,不肯重写。潘大怒,把稿子扔在地上,这名司员也不示弱,指着地上的稿子骂道:“谁要拾起这份稿子,谁就是忘八旦。”愤然转身扬长而去。潘只好叫仆人把稿子拾起来,可是刚才司员已说了谁拾起来,谁就是忘八旦,所以谁都不愿意去拾。潘便自己去拾,同时笑着说:“我做忘八旦何如?”下班后,他还亲自到该司员家中慰问,检讨刚才自己的态度过于粗暴。在那个时代,能这样对待下属、严于律己的长官实属罕见。
      
      戏迷德馨丢官记
      
      德馨是镶红旗满族官僚,官拜江西巡抚,酷好声色,而且极为贪婪,在他的巡抚衙门内除了忌日,没有一天不演戏,堪称一位大戏迷。他的属下有一个新建县县令叫汪以诚,善于溜须拍马,见巡抚喜欢看戏,便把县衙内一切大小事情交给他的同僚代办,专心致志,成天泡在抚署中全力筹办演戏事宜,还派遣人员到全国各地,不惜以重金聘请名伶来江西抚署演戏,并亲自担任提调,挑选剧目,安排演出,以讨好德馨。
      当时江西有一文人曾作一副对联予以讽刺,上联是“以酒为缘,以色为缘,十二时买笑追欢,永夕永朝酣大梦”;下联是“诚心看戏,诚意听戏,四九旦登场夺锦,双麟双凤共消魂”,横额是“汪洋欲海”。所谓“四九旦”、“双麟双凤”都是当时名伶的艺名。这副对联不但形象而深刻地揭露了德馨贪恋酒色、沉迷戏剧、醉生梦死的丑态,而且巧妙地把为他提供演戏服务的马屁精汪以诚的姓名嵌入横批和上下联的首字予以鞭挞,实属不可多得的佳联。
      德馨有两位女公子,从小跟随父亲天天看戏,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也成了戏迷,后来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嗜好尤过乃父”。当她们成了妙龄少女,进入青春期时,便极喜欢看演男女奸淫的黄色戏剧,如《翠屏山》、《也是斋》之类,几乎没有一天不看。
      光绪十三年(1887年)秀女,德馨的两个女儿,一个18岁,一个17岁,都在应选之列,姐妹俩都长得国色天香,美艳绝伦,所以经过多次反复筛选均能顺利过关。到了次年十月初七日,终于进入了最后确定宫廷主位的时刻。慈禧太后原本内定要选自己的侄女为皇后,选她二人为嫔,但因在关键时刻光绪皇帝想把玉如意递给她们,选其中一个为皇后,触怒了慈禧太后,致使她俩双双落选,眼看就要到手的嫔位失之交臂,德馨也差一点当上国丈。也幸好她们未被选上嫔位,否则如此品德低下的宫眷和昏庸的皇亲,只能对江河日下的晚清政局带来危害。后来德馨的一个宝贝女儿嫁给了内务府大臣奎俊的儿子、内务府郎中铜林为妻,铜林身体弱小,终年不洗脸,德馨之女既成了他的夫人,对他也无可奈何。
      德馨虽是封疆大吏,却不可能一手遮天,他的劣迹在甲午战争的硝烟中终于暴露出来。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七月,他被御史高燮曾参奏,清廷派湖广总督张之洞确查后,降旨予以革职。上谕说:“江西巡抚德馨贪婪荒纵……兹据查明,所赏拔任用多系贪猾奸诈之人,平日收受属员馈送,纵容门下近侍婪索,且于筹办防务之际,兼旬演戏,一味酣嬉,实属辜恩溺职,著即革职。”汪以诚也跟着丢了乌纱帽。这是他们应得的下场。
      
      张佩纶西席变东床
      
      李鸿章先是聘张佩纶作家庭教师,后又招他为女婿。张佩纶便由西席而变为东床,这是一段曲折而鲜为人知的奇缘。
      张佩纶字幼樵,直隶(今河北省)丰润人。同治九年(1870年)考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时年才23岁,被誉为才子。此后任职翰林院,由庶吉士升任侍讲。光绪五年至七年(1879-1881年),母丧在籍守制三年,在此期间曾入李鸿章幕府,参赞军机。期满回翰林院,不久升任詹事府少詹事,次年又升任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因他勇于抨击时弊,弹劾官员,敢于进谏慈禧太后,以清流议政,名声大噪,成为清流派中坚,被誉为清末四大谏臣之一。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张佩纶受命会办福建海疆事务。他执行李鸿章主和派的妥协退让政策,大敌当前不备战,听任法国军舰和福建水师舰同泊马尾港内达一月之久,并且严令水师“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更可笑的是,当张收到法舰开战的宣战书后,他竟在战船上高悬免战牌,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免战争,致使在敌舰突然全面进攻下,被动挨打,一败涂地,全军覆没,他自己亦赤足逃往鼓山彭田乡。马尾战败,张佩纶难辞其咎,受到朝野强烈抨击,一致要求予以严惩,朝廷将他革职充军。但他不服,认为不应由他一人独当罪名,他只是执行上级指示而已。张佩纶拟将李鸿章阻止他备战、等候议和的历次文电公之于世。李闻知,急忙答应日后一定为他开脱,请他保持沉默,勿露真相。
      光绪十四年(1888年),张佩纶充军期满返京,以四品京卿见用。他再次应邀入李鸿章幕府,颇受李的器重,几乎言听计从。有一天,李生病,张到他的卧室探病,看见一位清丽无比的少女在侧侍奉。她乃李唯一的千金,才华出众,李视为掌上明珠,李便介绍说:“这是小女,粗略懂得吟咏诗词,老夫很爱她。”并命女儿拜见张佩纶,女儿施礼毕退出。
      李鸿章从枕边拿出一本诗稿说:“这是小女的手笔,雕虫小技,贻笑大方,请你多给指教。”张翻开诗稿,见其中有一首《马江感事》七律,诗云:
      鸡笼南望泪潸潸,闻道元戎匹马还。
      一战岂容轻大计,四边从此失天关。
      焚车我自宽房�,乘障谁教使狄山。
      宵旰甘泉犹望捷,群公何以慰龙颜。
      张看到这里深受感动,乃至眼泪涔涔流下来。李惊问他为什么哭,张说:“女公子这首诗,堪称晚生平生知己,没齿难忘,故感动得流下眼泪。”李也无限感慨,又见张佩纶很有才学,便聘他为西席,执教女公子。
      女公子聪慧过人,诗文俱佳,师生相处极好,时相唱和。有一天,李到书斋,张很高兴地夸奖说:“女公子学识大有长进,不愧是没考功名的进士。”李听了当然很欣慰,笑容满面,心花怒放,却假装谦虚说:“老师夸奖弟子过分了,小女怎敢当!”从此对张更加器重。
      有一次,李鸿章在和张佩纶的闲谈中说:“小女资质不错,可惜在婚姻大事上高不成低不就,蹉跎至今,仍待字闺中,请你留心代为物色如何?”张当时已过不惑之年,原配妻子是闽浙总督边宝泉的千金,夫妻感情很好,不料在他流放期间,郁郁寡欢,因病去世。他已鳏居数年,急于续弦,对李之千金早有爱慕之意,只因李的门第太高,且年龄相差悬殊,不敢唐突启齿,便问李择婿条件,李坦言:“能如君之文章、才学足矣。”听了李之言,张认为此乃天赐良机,赶紧跪下,鼓足勇气,毛遂自荐,口称“岳父大人”,表明求偶之意。李愣了一下,因张比爱女大约20岁,又是二婚,不免有所踌躇,但最后他还是答应了这门亲事,叫张佩纶速请媒人来提亲。张的同事、好友于晦若自告奋勇充当月老,张剃掉胡须,行聘纳采,不久便拜堂成亲,伉丽感情甚笃,吟咏唱和为乐。
      张佩纶自从成了李鸿章的乘龙快婿,地位随之发生变化,由西席变为东床。此事引起不少议论,有人写一副对联加以嘲讽。联曰:
      老女配幼樵,无分老幼;
      东床即西席,不是东西。
      另一说,联曰:
      养老女,嫁幼樵,李鸿章无分老幼;
      辞西席,就东床,张佩纶不是东西。
      二联意思一样,只是后者把当事人的姓名全点出来,更为露骨。那时的风俗是早婚,女子过了20岁尚未嫁人就算“老女”了。幼樵是张佩纶的字,恰巧“老”与“幼”相对,“东”与“西”相对。旧时称家庭教师为“西席”,称女婿为“东床”。这副对联的讽刺未免过于刻薄。
      李鸿章有私产4000万两白银,张佩纶以女婿的名分,得沾其光,坐享其成,住在南京安享晚年。1903年去世后,有人撰联曰:
      三品功名丢马尾;
      一生艳福仗蛾眉。
      此联讽刺张佩纶因中法战争中马尾一役战败丢掉三品官,后来却倚仗娶了李鸿章的千金,而后半生得享艳福。还有一联曰:
      中堂爱婿张丰润;
      外国忠臣李合肥。
      李鸿章是大学士,时人称大学士为“中堂”。张佩纶是直隶丰润人,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旧时对名人常以其籍贯指代名字。此联抨击李鸿章奉行投降卖国的外交路线,丧权辱国,是中国的汉奸,外国的“忠臣”。
      
      (选自《近代名人趣闻轶事:图文本》/林克光 佟洵 张九洲 岑纯祖 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2月版)

    推荐访问:历史人物 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