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下半年工 > 正文

    6奇怪大石头MicrosoftWord文档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1-06-24 07:08:42 点击: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少年李四光的故事

     穷教书先生的儿子

     李四光是农村中一位穷教书先生的儿子。

     他的祖父母更穷。他们是蒙古族,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在清朝光绪年间, 沿途乞讨,流落到湖北黄冈的回龙山旁。

     回龙山,蜿蜒起伏,气象不凡。人们传说回龙山原有九条龙蛰伏在这里,后来都乘着云雨回到龙宫去了,独有那第九条小龙,舍不得这个地方,又返了回来,后来变成回龙山。它确实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李四光的祖父看到这个去处靠山有水,不愿再四处流浪,就带着妻儿在一座破庙里住了下来。

     白天,他带着儿子李卓侯上山砍柴打草,换点粮食、零钱养家活口。晚上,他带着儿子在灯光下读四书五经。

     清朝的时候设有科举考试。李卓候在父亲的教诲下进府应考,倒也考上了一个秀才,只可借家中无钱无势,因此也并没有得到什么出路,只得在离家比较远的另 一座破庙里,设了一个馆,靠着教几个农村的学生糊口。

     1889 年 10 月 26 日,李四光就在这回龙山下的下张湾里诞生,因为他是父亲李卓侯的第二个儿子,父亲给他起名叫仲揆。

     六岁,小仲揆跟着一位名叫陈二爹的老先生发蒙了,他学习很用功,经常受到陈二爹的夸奖。

     爸爸让他这么早就读书,也是抱着“早发蒙、早出息”的希望。家里虽然贫寒,但是,他交代给小仲揆的妈妈,家里宁可少吃点油,每天晚上也要给孩子们一盏灯油,让他们可以在晚上读点书。

      那个时候农村里已经有煤油灯了,不过不是带灯罩的,只有一根灯论儿,插在 一根铁皮管盖上,就着瓶里的煤油燃烧着。这种灯,冒出来的火焰红红的,还带着一股又黑又难闻的煤烟;它的火花,是一闪一闪的,飘忽不定。时间稍微长一点儿, 就会熏得人的鼻孔里和牙齿上都留下一层黑,脑袋也疼,眼睛也累。父亲怕把儿子熏坏了,所以特地关照要给孩子点清油灯。

     清油灯的优点比煤油枪子灯要强多了,它灯光清亮,轻烟不起,也没有怪味。

     晚上,小仲揆和哥哥面对面坐在一张桌子跟前,他不忙打开自己的书包,却先看了看油盏里的灯芯。妈妈在里面放了两根灯芯,小仲揆用拨灯很轻轻拨去一根,只剩下一根。

     “就点两根灯芯吧,孩子。”妈妈疼爱地说,“这是你爸爸关照过的,别省这点儿油了。”

     “不是这个意思,妈妈。点一根灯芯,我可以多学一倍的时间。哥哥,是吧?” 小仲揆说着,抬起头看了看自己的哥哥。

     “挺好,其实也差不多一般亮。”哥哥同意。

     妈妈也就不再勉强。小仲揆和他的哥哥就这样默默地读呀,写呀,谁也不打扰谁,一直坚持到灯盏里的油点完。

     妈妈坐在他们的桌子旁边,就着这一根灯芯所发出来的亮光,摇着她的纺车。

     晚上纺点纱线,还能换得几个零钱,好买点火柴、油盐,也给孩子们买点读书用的笔墨纸张。

     兀突一块大石头

     月光下,李仲揆常在一块大坪上和小伙伴们一同做捉迷藏的游戏。蒙上一个孩 子的眼睛,叫一声“一、二、三!”其他的孩子就迅速跑开躲藏起来。有的藏在草 垛背后,有的藏在大树背后,而小仲揆,最喜欢藏在一块大石头的背后。

     做完了游戏,小仲揆突然对坪上的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它兀里兀突地屹立 在这儿,显得十分不相称。他问小伙伴们:“哎,你们说,为什么这块平地上会有 这么一块大石头呢?

     “哈哈哈!”小伙伴们一阵哄笑,他们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太可笑,太奇怪了!

     “石头是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

      小伙伴们回家了。李仲揆又去问陈二爹,陈二爹是村里有名的见多识广的老人。

     “陈二爹,您说坪上那块石头,它是从哪里来的呢?”

     “啊!你说的是那块怪石头?”陈二爹说,“别人都说,它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这下子,小仲揆更不明白了,他又去问爸爸:“爸爸,陈二爹说,坪上那块石头是天上掉下来的,您说,那能是真的吗?”

     “天上落下石头来?”父亲想了一想说,“那倒也会有的。天上的流星落到地上,就变成了石头,那叫‘陨石’。”

     “那块石头究竟是不是天上落下来的呢?”小仲揆非得打破砂锅问到底。

     “至于天上能不能掉下这么大的石头来,”父亲又想了一想说,“我也不知道。”

     “谁都说不清楚。”李仲揆感到不满足了。“反正,照我看,它不是本来就在这儿的。就是弄不清它到底是怎么来的。”

     在李仲揆整个的少年时代,直到后来离开了故乡回龙山,他一直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后来,李四光去英国学了地质学,又到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考察了那儿的冰川。

     回国以后,1922 年,李四光在太行山麓的一次地质考察中,第一次发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存在的遗迹。这时,李四光开始意识到,故乡那块兀突的大石头,也许是被冰川推移过来的一块大漂砾。

     然而,猜想也还是不能代替现实。一直到 1933 年,李四光再次回到故乡,对这块兀突的大石头进行了一番考察,虽然由于多年的风化侵蚀,它已经变得斑斑驳驳,不过仍然鉴定出它是片麻岩,说明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而在那一带地区的地层上并没有这种片麻岩,说明它也不是本来就存在在这儿的石头。那么,什么地方有片麻岩石呢?秦岭!原来这块巨大的岩石可能来自秦岭。

     如果这是事实,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将这么巨大的岩石推移到这么远的地方?

     冰川!只有冰川能将它推移到这儿来,它是一块巨大的冰川漂砾。进一步考察,李四光还发现这一带都广泛地分布着冰川带来的砾石和粘土堆积物。李四光发现了我国扬子江流域广泛存在着第四纪冰川的遗迹。他专门写了一篇《扬子江流域之第四纪冰期》的论文。这时,李四光已经进入中年。在这篇论文中,李四光特地提到了他在幼年诵读四书时那块躲在后面捉迷藏玩的大石头。并且对于这个“使他迷惑 不解的时间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问题,终于找到了满意的解释和科学的答案而表示欣慰。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由此可见童年时代有些疑团对于一位科学家的魅力。

     我也要造一艘铁船

     山洼洼里的孩子是难得有机会进城去玩的。一天,小仲揆跟着爸爸,出了回龙山,来到团风镇。

     那是一座不大的镇子,不繁华,也没有特别的吸引力,可是从镇边流过的汹涌澎湃的长江,使小仲揆惊讶不已。

     长江滔滔不绝地流着,各种各样的船只在长江里行驶。有用人摇着橹慢吞吞前进的小木船,有张着帆走得比较快的大木船,最令人仰慕的就是那又高又大又长的大轮船了,它简直像一幢楼房在江面上航行,跑得快,装得多,上面还挂着五颜六色的旗子,漂亮极了。

     “爸爸,那是什么船呀?”小仲揆拉了拉爸爸的衣襟问。

     “孩子,那是轮船。

     ”

     “它是什么做的呀?那么大。”

      “钢铁做的。

     ”

      “钢铁?”小仲揆问, ”

      “钢铁那么重,怎么能够浮在水上呢?”

      “因为船舱里面是空心的,”爸爸回答,“船就不会沉了。”

      “它不用人摇橹,又没有帆,怎么还跑得那么快呢?”

     “它是轮船,靠机器开动。”

     “机器怎么有力气去开动这么大的轮船呢?”

     “看见那根大烟囱了吗?瞧,它正冒着黑烟,那底下烧着煤,煤把机器里的水烧开,水变成蒸汽,就能推动机器前进。”

     “烧煤就能推动机器?”小仲揆又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出神地看着向远方驶去的大轮船,觉得这一切都太新鲜了。

     “呜――!”轮船鸣了一声长长的汽笛,吓得小仲揆赶紧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同时又兴奋地大声对爸爸说:“爸爸,我听见它的叫声了,它的力气真大啊!

     叫声都那么吓人!”

     说得爸爸也笑了。

     回来的路上,小仲揆一直兴奋地和爸爸谈论着这种大轮船,这样的船真是太有意思了。

     突然,小仲揆说:“爸爸,我也要做一只铁船。”

     “你会吗?孩子。”

     “我去试试。”

     回到家里,小仲揆果然忙开了,他从街上向修壶的爹爹要了一点“冰”铁皮 (就是“马口铁”)回来,先在纸上画好图样,再在铁皮上用剪子把它剪下来, 又用小锤敲敲打打,一艘两头翘起,中间有船舱,上面挂着小旗,还竖着一个大烟囱的小铁皮船就做出来了。

     小仲揆把它拿到池塘边,小心地将它放到水里。

     “它真的漂在水面上啦!” 小仲揆高兴地呼喊着,用手划动几下水,船还能顺着水流前进一段距离。

     “它是我做的小轮船!”小仲揆高兴地叫道,“呜――它叫了。”

     那个时代,孩子们中根本还没有什么船模、舰模等活动,小仲揆做的这件新玩意,吸引了隔壁左右邻居都来看热闹。

     还是小仲揆的老师陈二爹见多识广,他一面夸奖小仲揆做的这艘“轮船”真“像”在长江里航行的那种大轮船,一面鼓励说:“仲揆这孩子有志气,现在造小船,将来造大船!

      记住民族的耻辱

     当小仲揆长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已经有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为了让他把书再读得深一点,这年他离开了给他发蒙的陈二爹,到爸爸的书馆里跟着读书去了。

     那一天,小仲揆轻轻走进父亲的书房,发现父亲正在把放在桌上的文章盖起来。

     “爸爸,你在写什么?”小仲揆不由得感到有些神秘。

     爸爸把藏在下面的文章重新拿了出来,小仲揆一看,那上面的标题是:《孔孟的心肝》。

     它是当时不满清朝统治,在民间流传着的一些警世文章中的一篇,有人正在托李卓侯先生给修改润色。不过当时小仲揆还不懂。他问:“爸爸,《孔孟的心肝》 是什么意思?”

     父亲说:“这篇文章主要是说明孔子、盂子他们对于国民和社稷的一些想法。“他们是怎么说的呢?”

     “孟子说过,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可如今,子民如同草芥,社稷拱手送人,这是什么世道?!”

      “怎样才能做到民为贵呢?爸爸。”

     父亲没有回答,只在纸上写了几个字:“民主共和”。

     小仲揆懂事地点点头,表示有些明白父亲的意思。

     父亲沉吟了一会儿,又感慨地吟诵了两句诗:

     伤心怕看澎湖月, 妙手难回旅大春。

     “澎湖月是什么意思呢?爸爸。”

     “孩子,清朝政府无能,甲午海战,中国海军打不过日本海军,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中国承认战败,将台湾、澎湖和辽东半岛都割让给日本,还赔款白银二万万两。”

     “旅大春又是什么意思呢?”

     “甲午海战之后没过几年,沙皇俄国又强迫中国签订了《中俄条约》,把我国的海港旅顺和大连都租让给他们了。”

     “爸爸,中国为什么打不过他们呢?中国人怕死吗?”

     “中国人并不怕死,中国太落后了!”李卓侯愤慨地说,“就说甲午海战那一回,海军总兵兼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打得多勇敢啊!本来他打赢了,可是后来他的炮弹全用尽了,他想加速马力,用致远号去撞沉日本的军舰吉野号,谁知致远号军舰是从外国买的,它的速度怎么也追不上吉野号,最后反而被吉野号发出的鱼雷击中, 邓世昌和全舰上的250 多名官兵,全部英勇牺牲了!

     “真是民族的耻辱!”小小年纪的李仲揆,突然说出了一句和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话。

     “记住甲午海战的教训吧,孩子。现在需要的是,发愤读书。”李卓侯勉励着自己的儿子。

     一天下午,父亲离馆出去办点儿事情,教馆里没有了老师,学生们就有点儿像脱了缰的野马,闹翻了天。他们把桌子搭起来,做成戏台,一个个登台表演,有唱湖北戏的,有唱湖北渔鼓道情的,也有唱湖北山歌的。

     更有那调皮一点的孩子,偷偷地跑到附近农民的庄稼地里,挖来一些山芋和花生,或是偷摘一些豆子,就着点燃的野火,烧烤着美餐一顿。

     天快擦黑的时候,李卓侯先生回馆来了,学生们一个个赶紧溜回自己的房舍, 一声不吭。和尚就向李先生一五一十地数落起这些不听话的学生来了。

     李先生听老和尚说了许多孩子的不是,可是没有提到自己的孩子,就问:“老师父,仲揆呢?您不要客气,实话告诉我,这一下午他在干什么?”

     “不是我当面奉承您,李先生。”老和尚满面笑容地说:“您的儿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您走了以后,他一直遵照着您的吩咐,在那儿读呀,写呀!教室里闹得不成个样子,他就躲到天井里去了,那儿安静。您瞧,他还在看书哩!”

     李卓侯顺着和尚手指的方向看去,儿子仲揆坐在天井里的一张小凳上,手里拿着一本书在聚精会神地看着。

     “仲揆,天都快黑了,进屋来看吧!”

     小仲揆这才合起书,笑着说:“爸爸,你回来了。我只剩下一小段了,趁着天井里还有点儿亮,就到这里看了一小会儿。”

     “刚才我回家看了一下,你母亲给你带了几个熟鸡蛋来。”

     李仲揆接过父亲递给他的几个还有点热气的鸡蛋,乐呵呵地笑着,又还给爸爸一个,说:“爸爸,这个给你吃。”

     求学去

     “喔喔喔!喔喔喔!”蜷缩在鸡窝里的大公鸡,把插在翅膀底下的脑袋伸出来,扑扑翅膀,打响了黎明前的鸡鸣!

     山坎下的那间小破屋里,点着一根灯草的油灯,一直亮到这会儿。仲揆的妈妈缝完了最后一针,咬断了线头,把针别好。这原是她陪嫁时的衣服,如今给即将出门去求学的小仲揆改缝了一件棉袄。她将棉袄折好,又将几件已经缝补好的换洗衣服打成一个小包袱,就去灶堂底下点火做饭。

     今天,她要送仲揆离开家乡到武昌去求学。这件事来得真是太突然了。前两天,仲揆从爸爸的学馆里回来,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听城里回来的人说,两湖总督张之洞在武昌办了几个官费小学堂,那里教国文,教洋书,学得好的,还能出洋留学呐!爸爸让我上那儿考学去。

     “你到武昌去考学?”妈妈又惊讶,又为难地说,“钱呢?”

     “妈妈,那是官费小学堂,不收学费,也不收饭费。

     “傻孩子,学堂不收费,连盘缠钱也不要吗?这笔钱又在哪里呢?

     “那――”小仲揆想了想,还是决心试一试,“我去找下湾的陈二爹借几个盘缠钱。

     母亲默默地同意了。陈二爹是李仲揆的发蒙先生,一向就喜爱这个好学的孩子,慨然借给了他。

     不一会儿,小仲揆也起床了。今天必须赶个大早,先走 25 里旱地赶到团风,才能赶上由团风开到武昌去的轮船。

     妈妈叮嘱他说:“孩子,这回你是独自一人去武昌求学,离家远,那儿又没有亲人,你要自己照应自己,敬老师,爱学友,好好读书。”

     “妈妈,我一定好好念书。”

     告别了妈妈和家里的亲人,小仲揆背起一个小包袱,夹上一把旧雨伞,上了路。

     他,天...

    推荐访问:大石头 奇怪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