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下半年工 > 正文

    [对河南省县级农业科研单位工作的思考]河南省招生办公室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9 04:52:48 点击:

      摘要 介绍河南省县级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历史贡献,分析县级农业科研单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科研;问题;对策;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 G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322-01
      县级农业科研单位就是以县为行政区化而组建的农业科研机构。河南省地处中原,自然条件优越,地理气候条件适中,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是全国农业大省之一。由于河南地貌特征和气候特点差异较大,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农业生态类型区和特色经济农业区。1958年,在河南省农科院组建的同时,全省各地(市)县就先后建立了农业科学研究机构。河南省农业科研机构设立于1958年前后,由于当时我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粮食问题是国家面临的头号问题,为了把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搞上去,全省各县(区)都先后设立农业科研机构,主要任务是进行粮食作物的研究、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1966年,大多数科研机构被撤消,到1976年县级农业科研机构逐步恢复,科研工作开始有了新发展。1981年,为了避免重复研究带来的浪费,农业科研机构进行了大调整,将原来的129个县级科研单位调整为31个,并明确指出,县级农业科研机构的主要任务是:承担省、地市下达的科研项目,引进先进技术进行适应性试验,示范推广科研成果,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
      1 河南省县级农业科研单位所起的作用及历史贡献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县级农业科研单位配合国家、省、市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新品种区域鉴定试验,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方面开展了研究攻关,培育出大批农作物品种,研究并引进示范推广了多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实现了主要农作物产量翻几翻,促进了河南省农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而且为国家粮食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1.1 小麦育种
      1981—2000年,河南省小麦品种经历了4次大的更新换代,在更换的主导品种中,县级农业科研单位选育的品种占很大比重。第1次更换的主导品种中,有宝丰县农科所选育的豫麦2号(原名宝丰7228)。该品种在全省甚至华北地区大面积推广表现丰产稳产,推广面积最高达4万hm2,增产万吨以上,创造了极大的社会效益。该品种作为河南省冬水组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对照种植十几年以上。第2次更换的主导品种中有内乡县农科所选育的豫麦17(原名内乡182)。该品种在豫南地区成为主要当家品种,种植面积达2.67万hm2左右。第3代更换的主导品种中,豫麦25、豫麦41 2个品种均由温县农科所选育,推广面积分别为2.25万、2.76万hm2。第4次更换的主导品种中,有温县农科所选育的豫麦49和内乡农科所选育的豫麦70,推广面积分别高达4.53万、2.33万hm2。正是有了这些高产、多抗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才使得河南小麦有了连年大丰收,县级农业科研单位为发展河南粮食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1.2 玉米育种
      从1981年至今,县级农业科研单位培育审定的玉米新品种有浚单5号、豫玉10号、豫玉16号、浚单18、浚单20、浚单22等,这些玉米杂交种已经成为河南省乃至我国黄淮地区的主流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40万hm2。
      1.3 承担国家、省、市的区域试验
      县级科研单位自1981年改制以来,每年承担不同作物、不同级别的区域性试验,为新品种的适应性、抗性、高产性及其他特性进行鉴定,为新品种审定和引进提供最可靠的科学依据。
      1.4 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县级农业科研单位同时承担着引进示范推广作物新品种、农业新技术的任务,小麦、玉米等作物新品种大面积推广与县级科研机构的引进、示范推广有着很大的关系,
      2 县级农业科研单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不被地方领导重视
      县级农业科研机构行政隶属于同级政府,加之科研单位的公益性质,属于财政纯投入性质。尽管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关注“三农”问题,但由于农业科技的发展,以粮食为主的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各级政府已不再为粮食紧张而作难,农业科技的地位远没有过去重要,对科技的需求也不如以前迫切,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不能够引起地方领导的重视。
      2.2 经费不足、工资福利没有保障
      县级农业科研单位在过去机构改革中80%被划为财政差额管理性质,随着科研事业的发展,科研投入逐年加大,这种财政定额供给,干部职工增资按比例,造成单位经费短缺,职工工资无保障,同时也没有同级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长期下去,干部职工人心不稳[1-2]。
      2.3 农业科研人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
      由于县级科研单位长期以来的差额管理性质,造成单位经费紧缺,科研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人员工资、福利无保障,造成人才引进困难,导致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长期下去,年龄大的技术人员到了退休年龄,新的技术人员进不来,人才断层现象严重。
      3 县级农业科研单位发展措施
      (1)积极为地方农业生产服务,为地方农业发展献计献策,引起地方领导重视,逐步得到地方领导承认。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对地方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加快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利用,加快当地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
      (2)保证科研经费来源,改善科研条件。改变过去科研经费与人员工资相互挤占的情况,保证人员工资和职工福利,充分调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为人才引进提供平台,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逐步使县级科研单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科研成果进村入户,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3)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人才培养形成两条腿走路的模式。改善科研条件和环境,提高农业科研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吸引更多的农业高校毕业生,特别是有志于献身农业的优秀人才加入农业科研队伍,并通过合理的分配、奖励、福利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保持基层农业科研单位人员的相对稳定。同时,鼓励现有科研人员继续深造,参加各种农业科研技术交流和教育培训,带动整个科研队伍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力争在自主创新上有新突破[3-4]。
      4 参考文献
      [1] 李文刚.农业科研单位所属企业亟需全面进行股份制改造[J].科技信息,2012(21):496.
      [2] 吴广丽,张云,李民,等.试论农业科研单位政工队伍的建设[J].农业科技管理,2012,31(3):89-91.
      [3] 谢俊雪.如何做好农业科研单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J].河北农业科学,2012,16(1):107-108.
      [4] 陈晓艳,王晖,李展.农业科研单位教育培训工作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2,32(4):205-207.

    推荐访问:河南省 科研单位 县级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