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下半年工 > 正文

    【浅析西厢三部曲】西厢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6 04:51:32 点击:

      摘 要:元稹《莺莺传》、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为西厢系列故事的代表作,是文人文学与民间创造相融合的完美诠释,其继承与发展反映了时代和爱情婚姻观念的变化。本文就这三部作品的文体和内容做一点浅析,由此透出历史前进的轨迹。
      关键词:《莺莺传》 《西厢记诸宫调》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文体 内容
      从古至今,多情的中国人演绎和流传着许多不朽的爱情传奇,其中,“西厢”不可不提。中唐时期,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开启的“西厢”这一系列故事。文学家和普通受众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使“西厢”故事不断传承和发展,终至成为经典,造就了“新杂剧,旧传奇,天下夺魁”的《西厢记》的诞生。
      一、元稹《莺莺传》——爱情与婚姻的不同抉择
      唐朝为科举制的成熟期,这一时期由于政府的重视,诗文更加受到文人看重,另一方面,“唐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唐代的举人为吸引名流巨头的眼光,又展现自己的风采和思想功底,创造了传奇这一文体,其实为小说的一种,陈寅恪言:“‘盖此等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据此,小说之文宜备众体。《莺莺传》中忍情之说,即所谓议论。《会真》等诗即所谓诗笔。叙述离合悲欢即所谓史才。皆当日小说文中,不得不具备者也。”此言切实地道出了《莺莺传》的特点。我们可以轻易发现,后世的西厢故事继承的多是传奇中描写爱情的部分,而对于结局的改编则义无反顾。很多人对《莺莺传》中“始乱之,终弃之”的张生大加责骂,对于张生“恬不知耻”地宣扬“补过”之说,更是义愤填膺。但实质上,张生的行为在当时并非偶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庶族知识分子通过考试或联姻这样的方式跻身上层社会,这两种方式在人们眼中都是再合理不过的,“舍弃寒女,而别婚高门,当日社会所公认正当行为也”。所以不仅元稹洋洋自得,还被人们传为美谈,这些“人们”当然指的是与元稹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知识分子。而如今的我们自然不敢苟同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说元稹以张生自寓,“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据考证,小说中的张生原型应为元稹本人,现实中元稹娶了京兆尹的爱女苇丛为妻,但据考证,其心中永恒的爱人却是莺莺小姐,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正是对莺莺地位的完美诠释,元稹一生中有不少妻妾,而他爱情诗中的对象始终只是那个少男少女时代的美好莺莺,可以说,张生在《莺莺传》中的描写也是发乎于情的,只是最终不得不跟从社会主流,在婚姻与爱情中,实质是在仕途富贵与爱情中选择了前者。这在当时是可理解的行为,虽然现在的我们难以接受,但也应予之“历史之同情”。
      其实,考究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感人至深的经典爱情,也多是婚外恋甚至不伦恋,如李杨之恋。因为中国婚姻制度下是难以使夫妻双方具有哪怕是一定程度上的平等地位的,又如何产生爱情呢?多会发展为亲情或责任感吧,最多是“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患难与共。而婚外呢,虽男女地位仍不能平等,但较之婚内,反而更利于爱情的产生。也正是由于元稹的文过饰非,婚姻与爱情的冲突,吸引着后世之人阅读之,改编创造之。
      二、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才子佳人与封建家长的冲突
      诸宫调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唱为主的文艺形式,主要在民间弹唱,听众为中下层民众。他们对于《莺莺传》里那种“理所当然的辜负”自然不满,于是强烈要求改变结局,结局既然变成两情相悦,则原来的矛盾双方亦必须改变,于是人们发现了“老夫人”——这位封建家庭的家长,代表着封建的道德规范和伦理要求,她对心心相印的崔张二人百般阻挠。这是人们发现了的在当时的社会美好的爱情难以长存和发展的原因,较之元稹,自然是一大进步,也代表了普通民众的要求。
      有趣的是,在《董西厢》中崔张二人的社会地位较之《莺莺传》也有很大变化:《莺莺传》中张生是汲汲于名利的书生,前途无量;而莺莺是亡了主心骨的名门之遗女,家道日衰。因此才会上演张生对莺莺的始乱终弃。在《董西厢》中则不同,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崔家毕竟是第一大家族,莺莺乃崔家大小姐,而张生虽为名门之后,毕竟家道已然衰落,这样一个穷书生,岂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门不当户不对,使得老夫人对二人的情感婚姻百般阻挠,何况莺莺早有婚约在先。也正是老夫人的治家严格、强烈反对及言而无信,推动了莺莺与张生幽会偷欢。事情败露之后,老夫人又发挥其卫道者的作用,严厉阻挠。在红娘的批评提醒下,又有张生主动提出去求取功名,才勉强答应了婚事。最终,老夫人在郑恒的挑唆下又一次反悔,才导致了崔张的私奔,成就了“从古至今,自是佳人配才子”的一段类似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
      由此可见,《董西厢》对《莺莺传》做了根本性的变革,同时也奠定了《王西厢》的基调。
      三、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愿普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王西厢》在体裁上为戏剧,是一种所谓的集“唱念做打”于一身的舞台表演艺术,多在勾栏院表演。为合众人胃口,《王西厢》中的爱情虽然同样美好,但也必然要更世俗化了,对性爱与肉欲的描写也更加大胆和直白,如第四本第一折“酬简”,写张生与莺莺的幽会偷欢,写得确实比较露骨,往往为人诟病,甚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淫书”,要看也只能偷偷地看。但对于此,笔者与金圣叹一样持反对意见。所谓“淫”是要在无爱之性上的,而崔张显然不是,且《王西厢》对这种场景的描写稍显露骨,亦是人之常态,又有何好遮遮掩掩的呢?几乎在同一时期的西方文艺复兴发现了“人”,他们反对禁欲主义,要求人性的解放,其实直面“性欲”也是表现之一,薄伽丘的《十日谈》通篇都是这样的描述,但其主旨纯洁,不也被奉为经典吗?
      元统治时期,由于少数民族对婚恋的开放性态度倒使得社会风气开放了一些,但《元典章》中仍有“通奸成亲断离”的规定,而崔张的行为显然触犯了当时的法规。在这样的境况下,《王西厢》却仍然对二人的爱情热情讴歌,不可谓不大胆。另外,早些时期的关汉卿在《温太真玉镜台》有言:“男女七岁不可同席”(第二折),可见当时男女之防也并未松懈多少。正是在这样的压迫下,人们对于情感和情欲自由的主张才更加彰显,终于由《王西厢》发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样的呼喊和祝福,单凭这样的主旨,就可以使世世代代的男男女女赞叹不已,使《王西厢》流传千古。
      西厢系列中三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分别产生于不同的时代,皆是同时代中较新的文体,其流传由文人而至民间,内容亦不断变化,可见各个时代人们爱情观的发展,而不变的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这样的主旨也造就了三部时代经典,令人不忍释卷。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清]金圣叹著,周锡山编校.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
      [3]张燕瑾.张燕瑾讲《西厢记》[M].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
      (刘艳玲 重庆 西南大学文学院 400715)

    推荐访问:西厢 浅析 三部曲